-
1 # 十年難樹人
-
2 # lostinbeauty
表面看是這樣,但如果從深處挖,則有如下三點:
1.雖然說不信命,但國運這個東西卻不信不行。晚清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時候,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整個社會都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了,而且內部也已腐朽不堪。儘管有過短暫的同光中興,但那其實是統治階級不瞎折騰民眾自發發展的結果。
2.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階級並不知道如何向國外學習,甚至也不知道或者不願意做出改變來適應社會變革,依然是唯我獨尊。特別是後期想改也來不及了,以至於武昌起義一下子就讓清朝覆滅了。說白了,人心散了。
3.中國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朝廷大臣都不具備變革的能力,也白白喪失了機會。儘管有過洋務運動,但那既不徹底,也不深刻,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還不行。
所以,中國不敗的理由在哪裡呢
-
3 # 不沉的經遠
翁同龢和李鴻章之間確實有私怨,他出任戶部尚書時對於北洋水師的發展也是漠不關心,不過剋扣北洋水師軍費一事倒也說不上,更不是甲午戰陣失敗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要提一下北洋水師的軍費是由常年經費和臨時開支兩部分組成。
在清朝新建海防時,曾經提出了建立南北洋兩支水師,並且每年從關稅厘金中各調撥“海防經費”200萬兩作為海防常年經費。但是實際上由於財政困難,這個200萬兩一直沒有全額調撥到位,實際上北洋水師從籌建到覆沒的20年間,實際收到只有2300萬兩,平均每年115萬兩,只有預算的57.5%。
但是這僅僅是因為財政困難,加上清末中央政府和地方督撫之間勾心鬥角,地方上經常拖欠截留經費導致經費調撥不到位而已,並非翁同龢故意刁難剋扣。而且按照《北洋水師章程》規定,常年經費主要是用於艦船維護、各處設施的開支和人員俸祿等,有規定的定額,這一塊軍費翁同龢並未剋扣,每年還是按照定例發放的。所以說翁同龢剋扣北洋經費是不存在的。
北洋水師經費的一個大問題是,隨著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艦艇數量增加,原來用來發展海軍的海防經費卻一直沒有增加,導致經費只夠用來對現有船隻進行維護,而不足以再購買新的軍艦。
在《北洋水師章程》裡也寫了需要購買大宗軍火或者有大的工程,北洋大臣可以和海軍衙門協商專案辦理。有人指責在翁同龢任內提出暫緩購買外洋軍火兩年的建議,阻礙了海軍的發展。但是實際在北洋水師成軍以後,清廷上下都未重視這個問題,並未積極考慮繼續更新、擴充艦艇,在翁同龢提出暫緩外購軍火前一樣沒有什麼購買軍艦、軍火的提案,造成了在北洋水師成軍之後不久,反被日本趕超的結果。而且翁同龢提出了暫緩購買外洋軍火兩年也是基於財政困難考慮,並非專門針對北洋水師。
總的來說,清廷對於近代海軍的定位、使用瞭解還不夠,對於海軍發展也不重視才是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失敗的主因,翁同龢只是其中的一員,所以這個責任,不應由他一人來承擔。
-
4 # 無限風光居士
甲午戰爭失敗,不完全在北洋水師經費是否撥付。而主要在於:沒有國家戰略構思與設想。戰爭對日本已有充分準備,具有必然性,對中國則是偶然的倉促的!日本崛起沒有引起大清帝國的重視,也沒有制定針對性的戰爭準備預案。甲午戰爭發端於北韓。大清馳援是為了鎮壓北韓農民起義。結果日本選擇與大清開戰,大清一敗塗地。此時北洋水師也只是向北韓運兵,並沒有積極準備海戰,艦隊彈藥準備不足,軍事對敵鬥爭準備不足,結果損失慘重。第三階段更是非常滑稽。劉公島軍港居然被日本拿下了外圍屏障威海旅順,艦隊全部困死港口而覆滅。此外,清政府腐敗奢侈墮落,人民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軍隊建制、裝備、精神狀態十分落後與低迷。大清慘敗實屬必然。即使不修頤和園,經費全部給北洋水師,因為大清帝國已千蒼萬孔,扶不起的,也不能從基本上獲得戰爭優勢。
回覆列表
不關翁佬事哦!光緒他爹討好慈禧主張修頤和園,讓慈禧有個遊玩養老的地方,好讓光緒不受干擾親政,結果囉後面的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