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援貧困地區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礦產資源。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實行中央、省、市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對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中央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引導農村貧困人口進入家政、物流、養老等領域就業。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支援。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有序實現市民化。
3、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實行搬遷安置。初步統計,“十三五”時期需異地搬遷的貧困人口約1000萬人。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6000億元資金,促進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實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把新農合大病保險支付、醫療救助等結合起來,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力度。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援貧困地區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礦產資源。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實行中央、省、市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對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中央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引導農村貧困人口進入家政、物流、養老等領域就業。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支援。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有序實現市民化。
3、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實行搬遷安置。初步統計,“十三五”時期需異地搬遷的貧困人口約1000萬人。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6000億元資金,促進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實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把新農合大病保險支付、醫療救助等結合起來,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力度。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