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風暴

    美國從1997年到現在進行50多次反導攔截試驗,但是成功攔截的只有百分之十,而最近的實驗中,是在夏威夷的宙斯盾的引導下進行中段攔截,結果還是失敗告終,並沒有什麼進展。現在美國沒有打伊朗,就是因為伊朗終止部分了伊核協議的內容,歐盟也給伊朗壓力,因為多一個國家研發核武器,就多一分危險,而且現在伊朗研發出來就是用來對付美國美國的,只要使用核武器,到時候中東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中心,到時候全球的石油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核武器可能都會毀滅地球,只要同歸於盡的時候,很多國家都難逃此劫。看看美國在二戰的時候,對日本使用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兩個城市夷為平地,核爆炸的破壞方式是 核武器爆炸時能產生衝擊波、放射性沾染、高溫光輻射、核輻射、核電磁脈衝,只要使用核武器,這個地方的汙染都是特別嚴重,現在日本的廣島就是最好的證明。核武器一種爆炸裝置,每種爆炸方式的運載都不同。

    如果是彈頭形式核彈,運載的工具可以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運載,航彈的形式的話,如果是炮彈形式,是使用火炮發射,如果是核地雷,直接埋在地下就妥妥了。

    用飛機發射、水面艦艇發射、陸基發射井發射等,雷達如果提前探測到,可以提前開啟導彈防禦系統,然後進行有效拉截,所以美國在南韓放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南韓的地理位置,是一個戰略地方,只要開戰,薩德成為主要目標,南韓就會成火戰場。

    美國一直都在研究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只要研發成功,就可以攔截核導彈的,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核導彈被攔截後,核彈頭是不會爆炸的。這才是美國最大的野心,但是這套系統研發了30多年還沒有實現,對於遠中近反導系統,美國的保護圈也一直在過大,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以現在的核彈,只要發射了就勇往直前,永不回頭,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時候,兩個霸主一直相互較勁,對於使用核彈的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只要使用就會毀滅性的,美國和蘇聯的核彈是最多的,而蘇聯是最多的,只要都發射,地球就會千瘡百孔。

  • 2 # 軍武資料庫

    這個問題挺簡單的。

    但是並不是絕對不能攔截。

    目前對反導彈技術,可以攔截射程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式導彈。

    但是如果是更遠射程的彈道導彈還是無法攔截的。

    原因——彈道導彈的射程越遠,末段速度越快!

    導彈防禦系統自從很久很久之前的星球大戰計劃開始就在不斷的研究。到目前其實還是在交白卷的尺度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確信自己可以攔截洲際導彈。

    前幾天大家被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刷屏了吧?

    看著漫天來襲的火箭彈被鐵穹一個個打掉似乎會覺得打彈道導彈也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吧?

    這就錯了!鐵穹系統最大隻能攔截飛行速度在2馬赫左右的火箭彈。對於彈道導彈來說,2馬赫的速度連零頭都到不了。

    基本上一枚東風-5的彈頭再入速度是可以達到23馬赫的。各種攔截系統根本是毫無反應能力。

    一枚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會按照導航計算機的控制形成一個自洽的彈道。而除了導航計算機外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枚導彈下一秒究竟會怎麼飛。

    在導彈整個飛行的過程中其實就在不斷的變軌突防並加速到最高速度。

    至於美國的標準或者薩德這類的防禦系統則根本不可能有應對導彈的反應時間。

    甚至說對於美國也好、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能做到的中段反導試驗的確是有導彈可以被攔截到。但是,這些都還是驗證自己的武器可以打到中段的高度而已。

    大多數這種試驗都是確定了攻擊事件和飛行路徑的,並不能真正的實戰警戒使用。

    對於機動突防的導彈來說,並不能直接攔截。

    同時類似於俄羅斯的伊核彈打核彈的方式(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即便已經將彈頭不斷擴大威力最後不得不使用當量為1萬噸的AA-84核彈。這種核彈在太空中爆炸的火球就可以達到800米直徑,依然夠不上打中再入彈頭的範圍。

    與導彈防禦系統不同,目前導彈的發展可是佔盡了優勢,各種變軌裝置、滑翔裝置層出不窮。使得導彈防禦系統不僅僅沒有取得實質上的進步而且還離這攔截導彈這一理想越來越遠。

    所以:

    在核彈來襲的時候,和身邊的人互相說句我愛你,或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 3 # 雲中史記

    著名的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研究了30年,投入超2000億美元,20多年來,試驗了十幾次,失敗了8次,每一次實驗都是萬全準備,確保能精準攔截,可這還是在試驗條件下,真實的戰爭條件下,面對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的反導系統十分之一都攔不住,甚至更低。

    現實的核戰爭條件下,主要大國的核彈投放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彈道導彈,還有遠端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飄忽不定的打擊力量,另外還有核魚雷、核巡航導彈等等,打擊方式很多。

    鑑於核戰爭的瞬間巨大破壞性,如果兩大國之間的戰爭演變到非要動用核武器的程度,那必然是第一時間把能發射的核彈全部傾斜到對方的國土及目標中,再利用核潛艇和戰略遠端轟炸機等實行第二波反制打擊,在相對飽和式核打擊下,現有的即使最先進的美國反導系統(還無法完全確保反擊效果),能攔截下的核彈非常少,即使能攔截下五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相對大多數沒有被攔截下的核彈所造成的破壞,這對於整個戰爭的局勢來說,等於沒有產生效果,即使真能達到美國吹噓的一半的攔截率,那剩下的一半所造成的破壞,也足以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

    真正的反導,只有萬無一失才有真正的意義,雖然美國也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奮進,但依然遙遙無期。

    畢竟,誰敢拍胸脯保證研製的系統能萬無一失?

    要攔截核彈,首先就是要監測,需要複雜先進的“天眼”,需要最好的超大型雷達、反導系統來進行預警,但是面對無處不在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搭載的核彈可以從任何地點、任何方位、任何時間點進行突然打擊,在這個基礎上,防守方預警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往往發現核彈撲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它的飛行軌跡分成推進加速、中途大氣層外、再入大氣層三個階段。

    首先是爬升推進加速階段,這時候一般還在發射所在國的領土範圍內,對手可以冒著生命危險開著戰機到附近來攔截,這個可以有,但是非常困難。

    中段反導是三大國都在加緊研究的領域,在此期間,導彈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高度有上百公里,且透過變軌和釋放多彈頭來迷惑對方雷達,這個階段能攔截的機率以目前的技術非常難做到,當然各大國都在拼命你追我趕。

    而到了再入大氣層階段,這個時候,導彈的速度高達20幾馬赫,這基本上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了,除了宇宙飛船和粒子加速器能超過它,沒有什麼東西能超過它,這個時候只能等死了,最好的辦法是在一兩分鐘內趕緊找個減少傷害的掩體。

    綜合來說,在現有反導技術條件下,一旦核戰爭爆發,大國全面扔核彈,那人類的厄運不可避免。

    現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洲際彈道導彈:民兵乘著東風種白楊,這三個大殺器最好永遠呆在發射裝置裡,它們只要一出來,就是鎮國神器。

    當年的沙特,36億美金買36枚東風,實實在在地買來了平安,薩達姆剛動了點小腦筋,沙特把這傢伙往明處一運,開啟作戰模式,薩達姆立刻就“冷靜”了。

    當然,我相信老薩倒不是怕東風帶來的殺傷力,畢竟這彈頭不過就是多造成一些傷亡罷了,他可能真正怕的是沙特的王爺們送來的是“蘑菇雲”。

  • 4 # 軍武小咖

    核彈在發射後是可以攔截的,只要核彈沒有爆炸,就有機會將核彈攔截。核彈在被攔截後,內部的爆炸裝置會被損壞,發生核爆炸的機率非常小,只會對墜落區域造成核汙染。攔截核彈的難度高低,要看核武器的投放方式,以及被攻擊國的搜尋能力和攔截能力。最常見的核攻擊方式是導彈攻擊,導彈分為普通導彈和洲際導彈兩種,普通導彈的攔截成功率要高於洲際導彈,洲際導彈在設計的時候都具備一定的反攔截效能,例如俄羅斯的白楊洲際導彈,就具備變軌的功能。

    而各國的洲際導彈,很少只攜帶一個核彈頭作戰,都具備分導攻擊的能力。一枚洲際導彈分為多個核彈頭,分別奔向不同的目標,其中還有一些假彈頭,這樣大大增大了被攻擊方的攔截難度。現在大部分軍事強國都具備攔截導彈的能力,攔截的成功率根據搜尋能力和攔截能力的差距參差不齊。探索技術指的是被攻擊國能否在最遠的距離內,發現攻擊過來的導彈,如果在導彈的最後階段進行反導成功率就會比較低,如果能夠在中段反導(洲際導彈)成功率就會非常高。

    在海灣戰爭時期反導武器攔截普通導彈的成功率達到了70%以上,從海灣戰爭結束後至今,各國的攔截技術進步速度要快於導彈攻擊技術,因此現代反導武器攔截導彈的成功率最少在75%以上。除了普通反導技術之外,為了對付速度更快,突破性更強的洲際導彈,中美兩國都試驗了中段反導技術。隨著中段反導技術的成熟,未來洲際導彈被攔截的機率也將大大提升。

    (導彈系統示意圖)

    在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中,陸基和海基都是透過發射巡航導彈和洲際導彈的方式來發起核攻擊。而空基核攻擊主要依靠著戰略轟炸機來完成,普通戰略轟炸機的生存率非常低,容易被敵方防空炮火和攔截力量摧毀。但是隱身轟炸機的突破性非常強,在海灣戰爭時期,美國的F-117隱身戰轟炸機來無影去無蹤,讓伊拉克軍隊防不勝防。

    (潛射導彈)

    而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在隱身效能上要強於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如果不能防範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滲透的話,那麼攔截空基核武器的機率基本為零。因為戰略轟炸機發射的空對地導彈飛行時間非常短,被攻擊國家的反導系統來不及反應,核彈就已經爆炸了。因此對付戰略轟炸機發射的核彈,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發現並擊落戰機。綜合來看,核彈並不是不能攔截,只要是能夠提前擊毀發射核彈的載體,就能夠攔截核彈。

    (美國B2隱身轟炸機)

  • 5 # 軍武視界

    不是有人說核彈一旦發射不能攔截,而是真的不能攔截。至於為什麼,這裡我給大家說說主要原因。為避免“有人說”不舉例子就是耍流氓,這裡我給大家舉例說明一下,大家就會明白我為何要在前面說這樣的話。

    首先,無需我個人多說,相信作為一名軍迷,在看這篇稿子的你應該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這種武器一直就被人們看做是毀天滅地的存在,所以在那個時候,第一個研發出核武器的國家,就生怕其他國家也研發出核武,從而對自己採取核武攻擊,因此可以說從核武出現,並且當人們知道其威力之後,就一直想著看怎麼才能做到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對核武進行攔截。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當然,到後期在中俄等國逐漸研發出核武器之後,同樣想著如何才能攔截核武。因此,這三個國家的目標從此不謀而合。

    然而,讓人比較尷尬的是,不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無一例外,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發展的當下,卻並沒有國家能夠百分百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攔截核武器。並且,更讓人頭疼的是,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論是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能夠做到的。

    並且,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通常各國在測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訊息時,各國該如何攔截核彈呢?顯然是無法做到的。這次,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有矛無盾。所以說,核彈發射不能攔截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而是以目前的水平來說,我們還真的做不到這點。

  • 6 # 戰情解碼

    雖然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攔截核彈,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攔截難度將會很大,所以除了軍事和技術實力極強的國家外,很少有國家能夠做到核彈攔截。基於這一點,許多國家對攔截核彈的興趣並不高,與其費盡心機搞攔截技術還不如“主動出擊”,提高自身導彈的技術水平,增強反制能力,這樣才更實際。

    (核武器爆炸瞬間)

    相對而言,由轟炸機及艦艇搭載的核導彈一般比較容易攔截,因為它們的載具速度普遍不是很快,只要將其擊毀,核導彈便無法發射,這樣也就完成了攔截核彈的任務。目前,最難攔截的則是由洲際導彈搭載的核彈,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都視洲際導彈為核武器最有效(也是生存機率最高)運載平臺的原因。那麼從這一角度來考慮,攔截核彈就變成了對洲際核導彈的攔截。

    (俄羅斯圖160轟炸機)

    (洲際導彈發射升空)

    首先,要想攔截洲際導彈,必須先知道對方的導彈在哪裡?什麼時候發射?有多長時間的攔截機會?要弄清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偵查、搜尋、預警及跟蹤系統。攔截方必須具備強大的偵查和探測體系,而且還得可以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的監控和預警,才有資格考慮下一步的攔截問題,然而很多國家卻連這套體系都玩不轉。

    (美國“鋪路爪”戰略預警雷)

    (美國DSP紅外預警衛星)

    解決了探測問題,接下來就要考慮“什麼時候進行攔截,用什麼方式攔截”的問題。洲際導彈通常分為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三個飛行階段,其中導彈在上升段最容易攔截,因為此時導彈剛起飛,速度比較慢,這樣從理論上講攔截難度會變得比較低。然而即便如此也存在著困難,導彈發射升空的過程一般很短,攔截武器或許還未發射,敵人的導彈就已經上天了,所以這個階段的攔截也不會有想象中的那樣容易。在導彈飛行的中段,導彈執行狀態趨於穩定,軌道基本固定,速度也不會很快,所以這個階段是導彈攔截的最好機會。美國的中段反導系統就可以在這一階段擊毀敵方導彈,它透過雷達和預警網路發現敵方導彈升空後,立刻計算導彈的運動軌跡和相關引數,進而發射攔截彈進行攔截,整個過程與攻擊衛星有些類似。當導彈進入飛行末段後,其速度可以到達十幾甚至二十幾馬赫,擁有的動能極大,而且目前的洲際導彈又多采用分導式彈頭,且具備機動變軌能力,這樣導彈的攔截機率幾乎變為零。俄羅斯雖然開發出了以核彈進行攔截的方法,但這種粗糙的攔截方式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攔截成功,而且還要應對核汙染問題,所以時至今日末端攔截都是一大難題。

    (美國陸基中段反導系統)

    對於核武器發射方來說,如果發射一百枚核彈,只要有一枚擊中了對手就是成功,而對於攔截方來說,就算攔截了對方一百枚核彈中的九十九枚,只要有一枚攔截失敗,那就算是徹底的失敗,因此對於攔截方來說,攔截的成功率必須達到百分之百。然而就目前的技術來講,實現百分百的成功率還是相當困難的。美國在中段攔截技術方面數一數二,但是即便在完全預知目標導彈來襲時間和引數的情況下,中段攔截的成功率也只有50%,而且整個攔截過程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導彈攔截失敗,所以才會有了核彈不能攔截的說法。

    (美國陸基中段攔截彈(右)使用的動能攔截器(左)模組)

    (導彈攔截系統)

  • 7 # 鐵匠工坊

    這還真不一定,空投的“胖子”和“小男孩”叫核彈,

    美國玩的M28核裝藥火炮也叫核彈,

    同樣是玩傘降空投,爆炸衝擊波能覆蓋半個地球的“大伊萬”氫彈也是核彈,

    世界三大真理“東風”、“民兵”、“白楊”也是核彈,

    你總不能說現代密集陣+防空導彈系統攔截不了空投核彈吧,這個倒是完全沒問題(最多就是攔截後的放射性汙染問題)。即便是搭載核彈頭的遠端巡航導彈,只要能用衛星和雷達發現發射導彈的轟炸機和型戰鬥機就有可能攔截(布拉莫斯那種難了點),難攔截的永遠是世界三大真理這種的洲際彈道導彈。

    其實說白了原理很簡單,就是“速度”,洲際導彈本質上就是可以操控的火箭,在發射之後速度會根據發射時間和後續的推力大小逐漸疊加的,也就是說他能飛出大氣層本身就相當於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公里(也就是23.5馬赫以上),再加上返回大氣層的時候本身地球引力還會給彈頭一個新的重力加速度,所以絕大多數洲際導彈的再入速度和彈道末端速度都能達到25馬赫以上,例如民兵3導彈的再入速度能達到27馬赫以上。在這個速度上基本上現代防空導彈系統是無能為力的,他既反應不過來,又攔截不住。

    更何況本身單一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已經基本落伍,現在動輒核彈頭都會選擇分導多核彈頭來實現,以民兵3現在用到的MK21多彈頭載具為例,這玩意最多能搭載10枚W87熱核彈頭,每枚當量47.5萬噸。按照現在反導系統攔截的雙導彈原則,基本上也就需要20枚以上的,比這些核彈頭速度更快的導彈去攔截。起碼俄羅斯那邊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在用上核彈頭之後依舊做不到,其他的就更別想了。

    再說中程彈道導彈和近程彈道導彈裡面現在最頭疼的一點,按理說這兩款導彈的速度都沒到洲際導彈那種變態的速度,但是攔截上依舊難度不小,其實就是末端變軌技術+滑翔技術的問題。他的軌道在進入彈道末端之後會進行復雜的變軌技術,相當於彈道不可預測,也就是說你即便發射了地空攔截彈你也不能計算出彈道並根據彈道預定位置進行攔截。

  • 8 # 內森詹姆斯

    無論哪國發射核彈,攔截不是主要手段,同一時刻在20分鐘內把所有自有核彈全部打出去才是最好的手段,確保完全毀滅敵方才能保證沒有國家敢向自己開火,沒人願意玩零和遊戲。

  • 9 # 雛菊西瓜Peterpan

    核彈只是一個爆炸裝置,它本身是不具備動力的,使用時是需要載具投送到目標上方的,所以與其說攔截核彈不如說攔截核武器載具。當今世界上主流的投送核武器的方式無外乎飛機和導彈,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就轉化為如何攔截攜帶核武器的飛機和導彈。從理論上講,無論是飛機還是導彈都可以進行攔截,但難點在於否能做到100%的攔截,特別是針對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難度實在他打大了,只要對方1枚核彈成功落地那麼我們就輸了。

    先說一下飛機投放吧,飛機無外乎戰術性和戰略性轟炸機,對於攔截飛機來說對於具備完整防控體系且國土廣袤的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以目前大國的防空體系來說,海基“盾艦”、空基預警機、陸基戰略性防空雷達構成完整的對空預警系統。而空基重、中型戰鬥機、海基中遠端防空導彈和陸基中遠端防空導彈、中近程野戰防空系統足夠對各類戰術飛機構成威脅。比如俄羅斯現役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採用91N6E搜尋雷達,最大搜索距離達600公里,擁有自動敵友識別能力(FFI)。照射雷達採用92N6E,可以同時引導20枚導彈對10個目標發起進攻,最大照射距離達到390公里。而指揮系統採用55K6E2,最大通訊距離超過100公里。現代戰術轟炸機雖然速度快,有的能達到2倍音速以上,但是現代導彈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像俄羅斯9M96E防空導彈,攔截距離最大達到120公里,高空過載可以達到20G以上,遠遠超出戰術飛機的機動能力。

    對大型戰略轟炸機,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除了美國B-2隱形轟炸機採用隱身突防之外,其他的包括B-52、B-1、Tu-95和Tu-160基本不具備實質性的突防能力。雖然Tu-160可以利用2.2馬赫的速度進行超音速突防,但是話說回來速度在現代防空體系面前的優勢越來越弱,以前我們把美國SR-71的3倍音速當成無敵般的存在,但是放到現在的防空系統來看所謂的“雙三”指標並不是牢不可破,所以美國也在90年代末將SR-71永久退役。所以包括B-52、B-1、Tu-95在內都只是作為大型巡航導彈的平臺,在目標數百公里之外發射巡航導彈後返航以免遭到威脅。包括中國的轟-6K目前也只是作為巡航導彈平臺使用,畢竟沒有隱身沒有速度沒有機動性,一旦被對方防空系統成功捕捉那麼逃跑的機率實在太小了。現代重型戰鬥機可以攜帶超遠端空對空導彈,射程都在180公里以上,專門用於獵殺對方大型轟炸機、預警機、加油機這類大型目標。蘇聯以前專門研發像Mig-25這類大型截擊機就是為了獵殺來自美國核突襲的大型轟炸機群。下圖為俄羅斯Tu-128,是冷戰時期用於攔截美國戰略轟炸機群的大型機截擊機

    再說下導彈,現代用於核突襲的導彈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這個東西攔截難度相對較小,主流的包括美國BGM-109、美國AGM-86、俄羅斯Kh-55/101、中國長劍系列、歐洲“風暴陰影”等等。這些巡航導彈大都是亞音速巡航導彈,最大飛行速度在0.9馬赫左右,一般採用低空突防的方式。這種彈在完備防空系統面前顯得並不是太有利,甚至日間飛行都有可能由肉眼或光學儀器發現由近防系統直接攔截,美國之所以喜歡在夜間發動戰爭突襲就是因為夜間增大了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下圖為美國BGM-109“戰斧”巡航導彈以及它搭載的W80型核彈頭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大量使用AGM-86和BGM-109巡航導彈對南聯盟實施空襲,美軍發射超過1000枚“戰斧”,防空能力並不強的南聯盟依舊成功攔截超過320枚。當然個別的巡航導彈帶有一定隱身能力,在突防成功率上大大增強,但是依舊不是有100%的成功率。

    最後說一下彈道導彈,這是各種核突襲中攔截難度最大的,3000公里以下的中短程彈道導彈還好說,因為彈道高度不高,再入後速度慢。但是帶有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的洲際彈道導彈,雖然理論上可以實施攔截,但是成功率非常低。這就是為什麼擁核國家都在極力發展洲際彈道導彈,這是小國唯一的核突擊手段。

    洲際彈道導彈的突襲法寶就是速度,他不像巡航導彈那樣以穩定的速度在大氣層內飛行,他們發射後都有進入外層空間的階段,要知道繞地球軌道飛行的速度為7.9公里每秒,換算成海平面音速相當於23倍音速,即便再入大氣減速後也可以達到3公里每秒以上的速度,相當於10倍以上音速。這種速度超過世界上現役任何防空導彈的速度,而且洲際彈道導彈從發射到落地飛完1萬公里的距離可能只有不到1小時,對受打擊的過來說要在1小時內完成預警、監控、測算軌跡、防空系統響應、攔截彈發射……這個時間太短了。現代洲際彈道導彈還具備一個很致命的技術: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導”技術。這個技術支援1枚彈道導彈攜帶2枚以上的彈頭,個別的可以達到8枚以上同時攻擊8個目標,也就是所攔截彈必須精準將這8個以10倍音速以上速度飛行的彈頭全部予以攔截,但是這個不現實。基於洲際導彈的技術和攔截技術,普遍認為具備分導能力洲際彈道導彈是無法被末端攔截的。

    而且一套完整的預警系統可不僅僅有幾部雷達這麼簡單,首先是天基導彈預警衛星、然後是陸/海基多波段戰略預警雷達,這兩種預警系統根本不是一般國家所擁有的,毫不客氣的說全球只有中美俄這三個國傢俱備這個實力。有了預警系統還要有彈,雖然各國都在研製中段攔截,也就是想辦法將彈道導彈出大氣層後就直接截住,一方面速度能略低一些,另一方面讓對方彈頭從母艙分離前就直接將導彈整體擊毀。雖然難度中段攔截上遠小於末端攔截,但是導彈一旦出了大氣層飛行速度就已經極快,所謂的慢也只是相對慢點而已,所以對應的中段攔截彈也必須擁有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射高才能有效接觸到彈道導彈。比如美國的“標準-3”中段攔截彈,他的最大射高達到185公里,攔截速度達到3.6公里/秒,即便這樣也無法做到100%攔截。而且這種中段攔截彈價格極為昂貴,標準-3單發採購費用達到驚人的每發1200萬美元以上,相當於將近1億人民幣。下圖為美國X波段海基戰略預警雷達

    所以不同的核武器投放手段攔截效率是不同的,單說攔截從理論上都可攔截,但是像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的彈道導彈再加上攜帶的誘餌假彈頭干擾幾乎不可能做到100%攔截。而且像大型轟炸機、戰術轟炸機、巡航導彈一旦實施飽和性打擊,那麼也是由很大機率在某一方向上突破對方防空網實現核突襲的,凡事沒有那麼多絕對。

  • 10 # 琅琊利劍

    核武器應該是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了,為了避免世界陷入危險當中,所以國際上明令禁止除五大國之外,其他國家之間允許有核武器,當然像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因為某種原因而擁核,這個就不說了。

    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原子彈,還是在二戰時期,為了避免盟軍的損失,早日迫使頑固的日本投降,所以選擇在廣島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這一招很有效果,不久之後,日本天皇其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那個時候的原子彈和現在相比,威力國際要小得多,足可以看出核武器的危險程度。

    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毀天滅地般的存在,所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研究如何對核武器進行攔截,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的當下,任何國家都不能100%的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攔截核武器,讓人頭疼的事,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認識,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在測試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是如此,很多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訊息時。

    那麼,如果哪個國家發射了核武器,是不是被打擊的目標國就只能等待被核武器爆呢?

    一般情況下,核彈發射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其景發射,二是機動車發射30潛艇發射,第四是空投發射。

    各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進行了研究,畢竟核武器一旦打到自己本土上,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事實上,核武器本身就像是一把刀,想要傷人就得有人拿著使用他,所以核武器還需要有一個載體,也就是讓他飛到目的地的動力。

    一般用來攔截導彈就是用一個導彈去撞另一個搗蛋,使得來襲的導彈在空中炸燬,失去打擊目標的能力,但是這樣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另外一種就是透過一種吸附或者捕捉飛行器進行攔截,這樣他定定住後讓其減速,同時使用電子為不干擾等是他溼氣爆炸功能,然後將它帶入無人區拆解。

    一般短程和中程導彈是不帶核反應爆炸部的, 只有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才會攜帶核彈頭,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射程在3000公里以內的程序導彈才能夠攔截,反導系統雖然可以攔截導彈,但是攔截率並不是很高,美國從1997年開始進行了50多次反導攔截實驗,但是成功率只有10%左右。

    比如有反導實戰經驗的愛國者導彈,英文縮寫為MIM-104PAC-2,在海灣戰爭中,他成功的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載有核彈頭的飛毛腿II型導彈,之所以愛國者可以攔截他,是因為這款導彈的飛行速度比較低,最大飛行速度大概在五馬赫左右,對於普通的巡航導彈,射程在2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和反艦導彈等基本上會採用末端攔截的方式成功率會比較高,但是對於射程比較遠的洲際導彈來說,末端攔截已經很難起到作用,因為它的末端速度可以輕鬆達到20馬赫以上,從高空到擊中目標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防空導彈根本無法反應,而且洲際導彈還會釋放多枚分導核彈頭,這進一步增加了反導系統攔截的難度。

    飛毛腿II號是蘇聯時期研製的程序導彈,出口量很大,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在最大射程的時候,其彈道高度也只有86000千米,連大氣層都沒有飛出去,而且他的核彈頭並不在導彈的頭部,而是在它的中部,像這種速度較低的導彈很容易被攔截,但是速度一高,根本沒辦法攔截,來不及,反應不過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哪個動漫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