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的葬禮
文 | 劉釀苦
01
嚮往之所是泡沫殿宇,望之絕美,近之既碎。例如月亮,例如死亡,例如在圓月銀亮時,守著透析機聽氧化鈉和脈搏輕輕顫伏,這與浪漫無關。
姑姑依靠在病床上,頭歪向一邊,臉上掛著虛弱的痛苦,透析機大約每兩分鐘發出一次嘀嘀的聲響,護工坐在對面在打王者榮耀。我放下水果坐到陪護床上,姑姑似乎有所察覺,把頭偏過來,發出一聲痛苦的哼叫,眼睛微微睜開又緩緩合上,留下一條縫,似睡非睡。
這是姑姑得病的第八年,起初她還可以做點家務活,出門散散步。2014年的冬天,我到她家串門,她坐在椅子上拄著拐,機警地掃視著四周,卻是什麼都看不見,臃腫的小腿撐著褲管,據說一按一個坑,久久不能復原。我那會兒才意識到,她已經病得這麼重了。
姑姑的病是遺傳性糖尿病,打了很多年胰島素,後來得了尿毒症,插了管子,兩天透析一次,時間長了,器官衰退,就得各種併發症。她此時的身體漸漸就像一個搖搖晃晃的反應場,在藥物和透析機的作用下勉強維持平衡,如果沒有這些,她一天都熬不過去。
姑父走進來,跟我打招呼,姑姑聽到我們談話,扭過頭試探著叫了我的名字,眼中滿是不確定,我讓她趕緊休息,不要提勁。姑姑把頭扭過去,胸口劇烈地起伏了一陣兒,像是為了緩解說話所付出的氣力。我問姑父這次怎麼回事,他說剛帶著姑姑從鄭州回來,本想在鄭州治療,可姑姑做CT時躺不下去,哭鬧得厲害,他怎麼哄都不行。上午她勉強做了CT,躺了兩分鐘姑姑就喘不上氣了,直到現在也沒緩過來。
“又添了新症狀,輕微腦梗。治腦梗的藥跟治腎臟的藥犯衝啊,她心裡燒得慌,又不能多喝水,怕尿不出來。現在就是活受罪,那也沒辦法,熬吧。”
姑父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化驗單,展開了給我看,“這段時間我老感覺尿不乾淨,也去檢查了一下,醫生說也得輸液。”
那張單子下面寫著右前列腺鈣化和肝結石。
02
姑父是農業大學畢業,在鄉下開農藥鋪,酷暑之際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早上五點起來,夜深了才能睡下。姑姑年輕那會兒能吃能幹,騎著機動三輪車去濮陽進菜籽,去村子裡送農藥,早上去,晚上回來,無論貨摞得有多高,她總有辦法用繩子捆得穩穩當當。他們攢錢在鎮子的某職工家屬院上買了套三居室,不忙的時候就住在那兒,我也經常過去找表哥玩兒。與幹勁所匹配的,是姑姑的脾氣,一天能發八次火,但來去都快。
表哥離婚後,姑姑的病情驟然加重,脾氣也更糟了,經常為一點小事罵表哥,一罵就收不住。姑姑不能生育,表哥是抱養的,他在結婚時得知此事並沒有什麼反應,也許早就知道了。表哥在縣城裡上學,初中沒上完,趕上非主流風靡縣城,去理髮店當了幾年學徒,也留了個象徵潮流的髮型。幾年下來,他沒學出手藝,理了平頭回到家裡幫忙。他經常偷錢,被抓住了就捱罵,但不捱打。姑姑私下跟我說過,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孩子,不能打。
姑姑、姑父用攢下的錢,在縣城付了首付,買了間四居室,一樓,還帶個院子。表哥結婚那天來的人都讚歎他們家好看,有人說一輩子要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那就太值了。表哥結婚時才20歲,表嫂17歲,小地方的風俗就是如此,早成家,早生子,早離婚。離婚的前奏是爭吵。
他們的兒子不滿一歲時,我陪他們給孩子打防疫針,他們在路上吵了起來,表哥發脾氣,掉頭回了家。姑姑罵了他幾句,又拿出500塊錢給表嫂買衣服。他們在路上又吵了起來,表嫂推開車門把孩子拎出去說:“你不停車我就摔死他。”
我趕緊讓表哥停車,表嫂坐上班車不知去了哪兒。我們回到家,姑姑罵了表嫂一下午:“我早就知道她不作到底不算完!”聲音一如往常般響亮。
晚上,表嫂打來電話讓去她的一位親戚家接她,她一回到家就收拾東西要走,姑姑端著飯菜進來,我說別端了她不吃,姑姑的聲調頓時就高亢起來:“她吃不吃是她的事,我得給她端。”她語氣很兇,末了卻有些委屈似的哽咽。次日,她領著表嫂買了幾件衣服,相談甚歡。
表哥和表嫂在離婚後還糾結過一段時間,坐下來談過,也像之前那樣吵過,最終結果是孩子留給表哥,兩人徹底散了。我聽人說表嫂去了外地做皮肉生意,還聽說她有意勾引姑父。日後,姑姑魔怔了一樣,逢人就罵之前的表嫂,連說帶演,語氣表情都很形象,罵著罵著就哭,哭完了就重新罵一遍,若旁人不勸她,她能一直哭罵下去。儘管她已憤恨到如此地步,卻還是低三下四地求表嫂回來繼續過日子。
這份理智一直維持到她病入膏肓之際,表現在她發脾氣的物件仍限於表哥和姑父,對外人都是客客氣氣的。
姑姑罵得最多的就是表哥,總能找到罵他的由頭,關門聲音大、弄倒了水杯、叫他沒有及時迴應,火氣噌的一下就躥起來,傾盡所有詞彙和句式攻擊他。我觀察過表哥捱罵時的表情,他是麻木的。在姑姑的咒罵下,表哥開始離家出走,長則一個月,短則兩三天,沒錢了就回家捱罵,不出聲,找機會拿到錢接著消失。有時姑姑住院,孩子也需要照顧,姑父一人忙不過來就滿世界找他,電話打到過我這裡。
2016年的冬天,我從北京失意而歸,熟人見面就會問怎麼回來了,我就說想歇歇,他們就感慨外面不好混,只有表哥不會這麼問。他頻繁地約我出來,我們在一起不談交心話,也不喝酒,只是玩兒,打網遊、看電影、吃飯,就連路邊的飛鏢扎氣球都能興致勃勃地玩半個小時。
在遊戲和香菸的補給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我們都在逃避。直到他打電話跟我借錢,說是去洗浴中心叫雞,時間到了也沒弄出來,又叫了一個,言語中有自得也有悔意。從那之後我跟他聯絡得漸漸少了。後來再見到,他總是說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該幹什麼。
那段時間,我對於表哥來說也許是一塊石頭,不發光,不發熱,存在的意義只限於存在,讓他在短暫的忘卻中能更踏實些;而對我來說,他是一塊懸崖邊的警示牌,警示不要像他那樣陷進去。
03
在我看望完姑姑的兩天後,她去世了。我有些錯愕,沒有悲痛。當時姑父和表哥看情況不對勁,趕緊回家開車準備往老家送,等回到醫院時人已經不行了。表哥哭了,說最後連句話也沒說上。姑父的老家距離縣城有40分鐘的車程,他們家買的那輛五菱麵包車已經開了好些年,最初用來給人送農藥、化肥,用來往返家與醫院之間,最終也是用這輛車送了姑姑最後一程。
靈堂設在一處荒廢的院子裡,屋裡面的積塵有半寸高,兩根木頭撐著房頂,牆壁上汙痕一條條向下凝固成流淌的形狀。屋子裡沒有電,從隔壁扯過來一個插線板架起兩個燈泡,一個照死人,一個照活人。
我們開啟後備廂,把姑姑抬進屋子,放在床上,她的肚皮露出一小塊,姑父伸手探了探溫度,他嘴裡不停說著回家了回家了,語氣像在哄一個懵懂的孩子。換壽衣時,姑父讓給他拿一根線,說是要把透析管子扯出來。
冰棺很髒,花紋俗氣得瘮人,塑膠蓋子全是劃痕,我們把她放進去,用被子蓋住頭腳。忙完這些,已是深夜,姑父請大家一起去吃飯,沒人願意去,他很執拗地不願讓大家走。全家人都對姑父作出了好評。從姑姑生病至今,他端飯擦屎,寸步不離,面對姑姑的暴躁總能以柔化剛。數不清多少次,他在夜裡把犯病的姑姑扛到車上,送到醫院進行搶救。
其實縣醫院早已經拒收過姑姑,認為如此下去並沒有意義,可姑姑仍去透析,她活著很痛苦,但還是很抗拒死亡,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人面對死亡時的怯懦,對於那個未知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接受。
透析是生命的加速帶和預告牌。我曾透析室看見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身上插了個管子,睜著水靈靈的眼睛,不哭也不鬧。表哥問我知道透析是怎麼一回事嗎,我搖頭,他說:“就是把你的血放出來洗一洗再放回去。”我聽了,寒毛倒立。
等表哥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他又結婚了,新表嫂也帶了個孩子,是個女孩,很可愛。他不再玩失蹤,看起來比以前穩重了些。有人調侃說你現在壓力可大呀,他就嘿嘿地笑。偶爾,碰上姑姑身體無大恙時,一家人看起來還挺好的。表哥現在的工作是當搬運工,什麼時候有活什麼時候走,一箱貨兩毛錢,現幹現結。他花兩萬塊錢從上海進了一批飲料,縣城的人都沒見過這個牌子,一下子砸手裡了,堆得滿屋子都是。這成了姑姑持續發脾氣的由頭。我幫忙幫他賣一些,有次去姑姑家裡拉貨,家裡只有她和小侄子在家,姑姑走路都費勁,就讓還在上幼兒園的小侄子一箱箱往外面推,讓人看了心酸。
表哥再婚後不久,姑姑的身體接近崩潰,儘管醫保能報銷大部分,可長時間透析也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新表嫂家裡拿出了十幾萬給她動手術。聽說新表嫂鬧過一次離婚,帶著女兒回了孃家,因為姑姑一直病著,新兒子也不聽話,覺得日子熬不到頭。她孃家人罵了她一頓,她又回來了。或許是兒媳對她厭棄,或許是姑姑自己迫於死亡的壓力,脾氣更大了,發誓說要在飯裡下老鼠藥,全家人一起死,嚇得新表嫂不敢在家住。在姑姑的家庭裡,無奈透析損耗的不只是個人的生命,還有家庭的生命。所以在姑姑死後,不少人都覺得解脫了,為自己,也為姑姑。
04
在那間髒舊的破屋裡,姑父跟他的兄弟們商議後決定,停棺三天,一切從簡。停棺第二天,靈堂的房頂安置了喇叭,兩個低矮破舊的氣柱焉巴巴地立著,供桌上立著張褪色的彩色照片,盤子裡擺著焉巴巴的水果。冰棺前面放了幾塊青磚,夾著一根白蠟燭當長明燈,火盆焦黑,冒著嗆人的白煙,兩旁是叫不上名字的親戚。我們之間已極少來往,紅白事是我們見面的唯一理由。
靈堂周邊人來人往,成了暫時的人群聚集體,男人們坐在後院抽菸忙活,女人們站在街邊說笑。等到她們說累了,就走到遺像前,收住閒談的笑容,蹲下來捂臉假裝哭嚎,抬起臉時又一副開心的模樣。棺材兩邊的孝子也是如此,一聽見外面的鞭炮響,就在焦黑的火盆裡面燒幾張紙,眾人一起跪伏下身子,一起哭嚎兩聲。
雙方都在被一種既定的禮節所驅使,敷衍的態度使葬禮成了拙劣的鬧劇,好像大家聚在一起只為演一場戲,而觀眾只有一位,就是躺在冰棺裡的死人。傍晚,大家在街上搭了桌子和條凳,一瓶瓶啤酒和劣質白酒被開啟,從食堂打包過來的肉菜到了,都是冷盤和熟食,幫忙的婦女扯開塑膠袋,下手把菜抓到盤子裡,再由人一盤盤端到桌上,喧鬧聲和酒肉的氣味一混合,人群更自在了。
鄉親們用過酒肉,走了一半,剩下的仍圍在周邊聊天抽菸,不多時,一個個地漸漸都走光了,哀樂停了,路燈也滅了。靈堂裡只剩下自家的人,在互相勸慰下也紛紛走了。表哥睡在冰棺旁的被子上,嫂子和侄女睡在躺椅上,姑父帶著侄子睡在床上,姑父的兄弟跟一個同族弟兄在後院喝酒,一直喝到凌晨,兩人吵了起來。
表嫂把表哥叫醒,讓他去後院勸架,姑父也醒了,眾人一勸,那喝醉的人吵得更兇了,幾乎要動起手來。酒精是村子裡的男人們得到快樂的最便利的途徑,代價是失去理智。葬禮上的酒是我另一個表哥負責買的,他對我說:“現在村兒里人喝的都是68°的,根本不用買什麼好酒,七十塊錢一箱的沱牌,可得勁了!”
凌晨三點左右,姑父的兩個侄子方才趕到,他們在新疆做小生意,中途遇到了延誤。眾人圍坐到一起長吁短嘆一番,話題回到了與那位同宗叔父吵架的事情上。兩家人似乎積怨已久,你一言我一語,把曾經的雞毛蒜皮翻了個遍。
時已入秋,姑父從醫院直接過來籌辦喪事,還穿著一條短褲,此時他覺得冷,披了一件姑姑的紅色外套,他聽了一會兒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這樣吧,你們的事都是大事,現在就去解決,”他指了指棺材,“這裡的事都是小事,都不用管了。”
大家自覺掐滅了這個話題。凌晨五點,天色幽蘭。
早上,棺材運到了,大家把姑姑從冰棺裡挪過去,腳頭留著一道小口,冰棺杯被到了衚衕口,裡面積著一層水。一有人來弔唁,吹響的就奏起來,孝子們哭得也更響了。嗩吶聲給我們侷促而平凡的行為蒙上了一層悲愴。
午後,表哥掰開姑姑的嘴,往裡面放了一點糝,旁邊的人不停叮囑他千萬不要把眼淚滴進去。合上棺蓋,把榫木揳進去,又釘了鐵釘,男人們將其合力抬到了外面,披孝衣的就開始哭了,圍著棺材跪倒一片。表哥和昨晚來的侄子哭得最悲痛,四肢撐地,眼淚鼻涕一塊往下流。管事的拿著禮單喊上面的名字,被喊到的人就走出人群朝著棺材磕頭,喊了一會兒,人群中發出抗議,管事的直接讓沒喊到名一起過來磕。一輛吊車倒過來,裝上棺材,眾人朝墳地走去。表哥被人攙扶著,他哭得腹部蜷縮,走路打顫。
我忽然想起在奶奶去世後不久,姑姑坐在奶奶舊居客廳裡,沒有開燈,四周很暗,我問她怎麼哭了,她摟住我輕輕說:你知道嗎?姑姑沒有媽媽了。
人間情愛是風中飛絮,飄兮蕩兮,觸之若無。生命易碎,相守易老,所謂至親一場,也不過是用餘光助你把血液放出來,洗乾淨,再裝回去。此時心中的悲慟,與死者無關。
姑姑死後半個月是八月十六,我到她家裡吃飯,席間我想問姑姑去哪兒了,這個念頭一跑出來,遲來的傷感就湧堵了心間。我灌了幾口酒,滋味難言。
姑姑的葬禮
文 | 劉釀苦
01
嚮往之所是泡沫殿宇,望之絕美,近之既碎。例如月亮,例如死亡,例如在圓月銀亮時,守著透析機聽氧化鈉和脈搏輕輕顫伏,這與浪漫無關。
姑姑依靠在病床上,頭歪向一邊,臉上掛著虛弱的痛苦,透析機大約每兩分鐘發出一次嘀嘀的聲響,護工坐在對面在打王者榮耀。我放下水果坐到陪護床上,姑姑似乎有所察覺,把頭偏過來,發出一聲痛苦的哼叫,眼睛微微睜開又緩緩合上,留下一條縫,似睡非睡。
這是姑姑得病的第八年,起初她還可以做點家務活,出門散散步。2014年的冬天,我到她家串門,她坐在椅子上拄著拐,機警地掃視著四周,卻是什麼都看不見,臃腫的小腿撐著褲管,據說一按一個坑,久久不能復原。我那會兒才意識到,她已經病得這麼重了。
姑姑的病是遺傳性糖尿病,打了很多年胰島素,後來得了尿毒症,插了管子,兩天透析一次,時間長了,器官衰退,就得各種併發症。她此時的身體漸漸就像一個搖搖晃晃的反應場,在藥物和透析機的作用下勉強維持平衡,如果沒有這些,她一天都熬不過去。
姑父走進來,跟我打招呼,姑姑聽到我們談話,扭過頭試探著叫了我的名字,眼中滿是不確定,我讓她趕緊休息,不要提勁。姑姑把頭扭過去,胸口劇烈地起伏了一陣兒,像是為了緩解說話所付出的氣力。我問姑父這次怎麼回事,他說剛帶著姑姑從鄭州回來,本想在鄭州治療,可姑姑做CT時躺不下去,哭鬧得厲害,他怎麼哄都不行。上午她勉強做了CT,躺了兩分鐘姑姑就喘不上氣了,直到現在也沒緩過來。
“又添了新症狀,輕微腦梗。治腦梗的藥跟治腎臟的藥犯衝啊,她心裡燒得慌,又不能多喝水,怕尿不出來。現在就是活受罪,那也沒辦法,熬吧。”
姑父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化驗單,展開了給我看,“這段時間我老感覺尿不乾淨,也去檢查了一下,醫生說也得輸液。”
那張單子下面寫著右前列腺鈣化和肝結石。
02
姑父是農業大學畢業,在鄉下開農藥鋪,酷暑之際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早上五點起來,夜深了才能睡下。姑姑年輕那會兒能吃能幹,騎著機動三輪車去濮陽進菜籽,去村子裡送農藥,早上去,晚上回來,無論貨摞得有多高,她總有辦法用繩子捆得穩穩當當。他們攢錢在鎮子的某職工家屬院上買了套三居室,不忙的時候就住在那兒,我也經常過去找表哥玩兒。與幹勁所匹配的,是姑姑的脾氣,一天能發八次火,但來去都快。
表哥離婚後,姑姑的病情驟然加重,脾氣也更糟了,經常為一點小事罵表哥,一罵就收不住。姑姑不能生育,表哥是抱養的,他在結婚時得知此事並沒有什麼反應,也許早就知道了。表哥在縣城裡上學,初中沒上完,趕上非主流風靡縣城,去理髮店當了幾年學徒,也留了個象徵潮流的髮型。幾年下來,他沒學出手藝,理了平頭回到家裡幫忙。他經常偷錢,被抓住了就捱罵,但不捱打。姑姑私下跟我說過,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孩子,不能打。
姑姑、姑父用攢下的錢,在縣城付了首付,買了間四居室,一樓,還帶個院子。表哥結婚那天來的人都讚歎他們家好看,有人說一輩子要能住上這樣的房子,那就太值了。表哥結婚時才20歲,表嫂17歲,小地方的風俗就是如此,早成家,早生子,早離婚。離婚的前奏是爭吵。
他們的兒子不滿一歲時,我陪他們給孩子打防疫針,他們在路上吵了起來,表哥發脾氣,掉頭回了家。姑姑罵了他幾句,又拿出500塊錢給表嫂買衣服。他們在路上又吵了起來,表嫂推開車門把孩子拎出去說:“你不停車我就摔死他。”
我趕緊讓表哥停車,表嫂坐上班車不知去了哪兒。我們回到家,姑姑罵了表嫂一下午:“我早就知道她不作到底不算完!”聲音一如往常般響亮。
晚上,表嫂打來電話讓去她的一位親戚家接她,她一回到家就收拾東西要走,姑姑端著飯菜進來,我說別端了她不吃,姑姑的聲調頓時就高亢起來:“她吃不吃是她的事,我得給她端。”她語氣很兇,末了卻有些委屈似的哽咽。次日,她領著表嫂買了幾件衣服,相談甚歡。
表哥和表嫂在離婚後還糾結過一段時間,坐下來談過,也像之前那樣吵過,最終結果是孩子留給表哥,兩人徹底散了。我聽人說表嫂去了外地做皮肉生意,還聽說她有意勾引姑父。日後,姑姑魔怔了一樣,逢人就罵之前的表嫂,連說帶演,語氣表情都很形象,罵著罵著就哭,哭完了就重新罵一遍,若旁人不勸她,她能一直哭罵下去。儘管她已憤恨到如此地步,卻還是低三下四地求表嫂回來繼續過日子。
這份理智一直維持到她病入膏肓之際,表現在她發脾氣的物件仍限於表哥和姑父,對外人都是客客氣氣的。
姑姑罵得最多的就是表哥,總能找到罵他的由頭,關門聲音大、弄倒了水杯、叫他沒有及時迴應,火氣噌的一下就躥起來,傾盡所有詞彙和句式攻擊他。我觀察過表哥捱罵時的表情,他是麻木的。在姑姑的咒罵下,表哥開始離家出走,長則一個月,短則兩三天,沒錢了就回家捱罵,不出聲,找機會拿到錢接著消失。有時姑姑住院,孩子也需要照顧,姑父一人忙不過來就滿世界找他,電話打到過我這裡。
2016年的冬天,我從北京失意而歸,熟人見面就會問怎麼回來了,我就說想歇歇,他們就感慨外面不好混,只有表哥不會這麼問。他頻繁地約我出來,我們在一起不談交心話,也不喝酒,只是玩兒,打網遊、看電影、吃飯,就連路邊的飛鏢扎氣球都能興致勃勃地玩半個小時。
在遊戲和香菸的補給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我們都在逃避。直到他打電話跟我借錢,說是去洗浴中心叫雞,時間到了也沒弄出來,又叫了一個,言語中有自得也有悔意。從那之後我跟他聯絡得漸漸少了。後來再見到,他總是說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該幹什麼。
那段時間,我對於表哥來說也許是一塊石頭,不發光,不發熱,存在的意義只限於存在,讓他在短暫的忘卻中能更踏實些;而對我來說,他是一塊懸崖邊的警示牌,警示不要像他那樣陷進去。
03
在我看望完姑姑的兩天後,她去世了。我有些錯愕,沒有悲痛。當時姑父和表哥看情況不對勁,趕緊回家開車準備往老家送,等回到醫院時人已經不行了。表哥哭了,說最後連句話也沒說上。姑父的老家距離縣城有40分鐘的車程,他們家買的那輛五菱麵包車已經開了好些年,最初用來給人送農藥、化肥,用來往返家與醫院之間,最終也是用這輛車送了姑姑最後一程。
靈堂設在一處荒廢的院子裡,屋裡面的積塵有半寸高,兩根木頭撐著房頂,牆壁上汙痕一條條向下凝固成流淌的形狀。屋子裡沒有電,從隔壁扯過來一個插線板架起兩個燈泡,一個照死人,一個照活人。
我們開啟後備廂,把姑姑抬進屋子,放在床上,她的肚皮露出一小塊,姑父伸手探了探溫度,他嘴裡不停說著回家了回家了,語氣像在哄一個懵懂的孩子。換壽衣時,姑父讓給他拿一根線,說是要把透析管子扯出來。
冰棺很髒,花紋俗氣得瘮人,塑膠蓋子全是劃痕,我們把她放進去,用被子蓋住頭腳。忙完這些,已是深夜,姑父請大家一起去吃飯,沒人願意去,他很執拗地不願讓大家走。全家人都對姑父作出了好評。從姑姑生病至今,他端飯擦屎,寸步不離,面對姑姑的暴躁總能以柔化剛。數不清多少次,他在夜裡把犯病的姑姑扛到車上,送到醫院進行搶救。
其實縣醫院早已經拒收過姑姑,認為如此下去並沒有意義,可姑姑仍去透析,她活著很痛苦,但還是很抗拒死亡,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人面對死亡時的怯懦,對於那個未知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接受。
透析是生命的加速帶和預告牌。我曾透析室看見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身上插了個管子,睜著水靈靈的眼睛,不哭也不鬧。表哥問我知道透析是怎麼一回事嗎,我搖頭,他說:“就是把你的血放出來洗一洗再放回去。”我聽了,寒毛倒立。
等表哥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他又結婚了,新表嫂也帶了個孩子,是個女孩,很可愛。他不再玩失蹤,看起來比以前穩重了些。有人調侃說你現在壓力可大呀,他就嘿嘿地笑。偶爾,碰上姑姑身體無大恙時,一家人看起來還挺好的。表哥現在的工作是當搬運工,什麼時候有活什麼時候走,一箱貨兩毛錢,現幹現結。他花兩萬塊錢從上海進了一批飲料,縣城的人都沒見過這個牌子,一下子砸手裡了,堆得滿屋子都是。這成了姑姑持續發脾氣的由頭。我幫忙幫他賣一些,有次去姑姑家裡拉貨,家裡只有她和小侄子在家,姑姑走路都費勁,就讓還在上幼兒園的小侄子一箱箱往外面推,讓人看了心酸。
表哥再婚後不久,姑姑的身體接近崩潰,儘管醫保能報銷大部分,可長時間透析也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新表嫂家裡拿出了十幾萬給她動手術。聽說新表嫂鬧過一次離婚,帶著女兒回了孃家,因為姑姑一直病著,新兒子也不聽話,覺得日子熬不到頭。她孃家人罵了她一頓,她又回來了。或許是兒媳對她厭棄,或許是姑姑自己迫於死亡的壓力,脾氣更大了,發誓說要在飯裡下老鼠藥,全家人一起死,嚇得新表嫂不敢在家住。在姑姑的家庭裡,無奈透析損耗的不只是個人的生命,還有家庭的生命。所以在姑姑死後,不少人都覺得解脫了,為自己,也為姑姑。
04
在那間髒舊的破屋裡,姑父跟他的兄弟們商議後決定,停棺三天,一切從簡。停棺第二天,靈堂的房頂安置了喇叭,兩個低矮破舊的氣柱焉巴巴地立著,供桌上立著張褪色的彩色照片,盤子裡擺著焉巴巴的水果。冰棺前面放了幾塊青磚,夾著一根白蠟燭當長明燈,火盆焦黑,冒著嗆人的白煙,兩旁是叫不上名字的親戚。我們之間已極少來往,紅白事是我們見面的唯一理由。
靈堂周邊人來人往,成了暫時的人群聚集體,男人們坐在後院抽菸忙活,女人們站在街邊說笑。等到她們說累了,就走到遺像前,收住閒談的笑容,蹲下來捂臉假裝哭嚎,抬起臉時又一副開心的模樣。棺材兩邊的孝子也是如此,一聽見外面的鞭炮響,就在焦黑的火盆裡面燒幾張紙,眾人一起跪伏下身子,一起哭嚎兩聲。
雙方都在被一種既定的禮節所驅使,敷衍的態度使葬禮成了拙劣的鬧劇,好像大家聚在一起只為演一場戲,而觀眾只有一位,就是躺在冰棺裡的死人。傍晚,大家在街上搭了桌子和條凳,一瓶瓶啤酒和劣質白酒被開啟,從食堂打包過來的肉菜到了,都是冷盤和熟食,幫忙的婦女扯開塑膠袋,下手把菜抓到盤子裡,再由人一盤盤端到桌上,喧鬧聲和酒肉的氣味一混合,人群更自在了。
鄉親們用過酒肉,走了一半,剩下的仍圍在周邊聊天抽菸,不多時,一個個地漸漸都走光了,哀樂停了,路燈也滅了。靈堂裡只剩下自家的人,在互相勸慰下也紛紛走了。表哥睡在冰棺旁的被子上,嫂子和侄女睡在躺椅上,姑父帶著侄子睡在床上,姑父的兄弟跟一個同族弟兄在後院喝酒,一直喝到凌晨,兩人吵了起來。
表嫂把表哥叫醒,讓他去後院勸架,姑父也醒了,眾人一勸,那喝醉的人吵得更兇了,幾乎要動起手來。酒精是村子裡的男人們得到快樂的最便利的途徑,代價是失去理智。葬禮上的酒是我另一個表哥負責買的,他對我說:“現在村兒里人喝的都是68°的,根本不用買什麼好酒,七十塊錢一箱的沱牌,可得勁了!”
凌晨三點左右,姑父的兩個侄子方才趕到,他們在新疆做小生意,中途遇到了延誤。眾人圍坐到一起長吁短嘆一番,話題回到了與那位同宗叔父吵架的事情上。兩家人似乎積怨已久,你一言我一語,把曾經的雞毛蒜皮翻了個遍。
時已入秋,姑父從醫院直接過來籌辦喪事,還穿著一條短褲,此時他覺得冷,披了一件姑姑的紅色外套,他聽了一會兒打斷了他們的談話:
“這樣吧,你們的事都是大事,現在就去解決,”他指了指棺材,“這裡的事都是小事,都不用管了。”
大家自覺掐滅了這個話題。凌晨五點,天色幽蘭。
早上,棺材運到了,大家把姑姑從冰棺裡挪過去,腳頭留著一道小口,冰棺杯被到了衚衕口,裡面積著一層水。一有人來弔唁,吹響的就奏起來,孝子們哭得也更響了。嗩吶聲給我們侷促而平凡的行為蒙上了一層悲愴。
午後,表哥掰開姑姑的嘴,往裡面放了一點糝,旁邊的人不停叮囑他千萬不要把眼淚滴進去。合上棺蓋,把榫木揳進去,又釘了鐵釘,男人們將其合力抬到了外面,披孝衣的就開始哭了,圍著棺材跪倒一片。表哥和昨晚來的侄子哭得最悲痛,四肢撐地,眼淚鼻涕一塊往下流。管事的拿著禮單喊上面的名字,被喊到的人就走出人群朝著棺材磕頭,喊了一會兒,人群中發出抗議,管事的直接讓沒喊到名一起過來磕。一輛吊車倒過來,裝上棺材,眾人朝墳地走去。表哥被人攙扶著,他哭得腹部蜷縮,走路打顫。
我忽然想起在奶奶去世後不久,姑姑坐在奶奶舊居客廳裡,沒有開燈,四周很暗,我問她怎麼哭了,她摟住我輕輕說:你知道嗎?姑姑沒有媽媽了。
人間情愛是風中飛絮,飄兮蕩兮,觸之若無。生命易碎,相守易老,所謂至親一場,也不過是用餘光助你把血液放出來,洗乾淨,再裝回去。此時心中的悲慟,與死者無關。
姑姑死後半個月是八月十六,我到她家裡吃飯,席間我想問姑姑去哪兒了,這個念頭一跑出來,遲來的傷感就湧堵了心間。我灌了幾口酒,滋味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