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聲。字從攴(pū),從每,每亦聲。“每”意為“覆蓋”、“籠罩”。“攴”意為“敲擊”、“擊破”。“每”與“攴”聯合起來表示“擊破覆蓋物”、“打破籠罩物”。本義:打破籠罩物(而見光明及獲得行動自由)。轉義:(擺脫困境的)動作快)
字源演變
(2)同本義(quick;agile;nimble)
敏,疾也。——東漢·許慎《說文》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詩·小雅·甫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3) 又如:敏給(敏捷);敏贍(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聰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4)思想敏銳,反應快(intelligent;clever)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我雖不敏。——《孟子·梁惠王上》
禮成而加之以敏。——《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注:“審當於事也。”
(5)又如:敏悟(聰敏伶俐;善解人意);敏博(聰明博學);敏達(敏捷而通達事理);敏雋(聰明俊秀);敏智(聰敏機智);敏識(聰明博識);敏瞻(機靈多智;敏捷而豐富)
(6)勤勉(perseveringly)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人道敏政。——《禮記·中庸》。注:“猶勉也。”
(7)又如:敏行(指勉力修身);敏求(勉力以求);敏學(勤勉好學)
名詞
假借為“拇”。足大指(big toe)
履帝武(足跡)敏,歆,攸介攸止。——《詩·大雅·生民》[3]
(1)形聲。字從攴(pū),從每,每亦聲。“每”意為“覆蓋”、“籠罩”。“攴”意為“敲擊”、“擊破”。“每”與“攴”聯合起來表示“擊破覆蓋物”、“打破籠罩物”。本義:打破籠罩物(而見光明及獲得行動自由)。轉義:(擺脫困境的)動作快)
字源演變
(2)同本義(quick;agile;nimble)
敏,疾也。——東漢·許慎《說文》
曾孫不怒,農夫克敏。——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詩·小雅·甫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3) 又如:敏給(敏捷);敏贍(敏捷而多智);敏睿(敏捷聰慧);敏疾(敏捷,迅速);敏思(才思敏捷);敏才(敏捷的才思)
(4)思想敏銳,反應快(intelligent;clever)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我雖不敏。——《孟子·梁惠王上》
字源演變
禮成而加之以敏。——《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注:“審當於事也。”
(5)又如:敏悟(聰敏伶俐;善解人意);敏博(聰明博學);敏達(敏捷而通達事理);敏雋(聰明俊秀);敏智(聰敏機智);敏識(聰明博識);敏瞻(機靈多智;敏捷而豐富)
(6)勤勉(perseveringly)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人道敏政。——《禮記·中庸》。注:“猶勉也。”
(7)又如:敏行(指勉力修身);敏求(勉力以求);敏學(勤勉好學)
名詞
假借為“拇”。足大指(big toe)
履帝武(足跡)敏,歆,攸介攸止。——《詩·大雅·生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