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涼莫

    道本自然一氣流,

    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

    身形應當似水流。

    神領天下,意涵宇宙,氣無不到,力無不摧------武術 之最高境界

    很多的博友問我:武術的最高境界是啥?我說,雖然我還沒有達到武術的最高境界,甚至於說我與到武術的最高境界還相差很遠。不過,我可以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練功體會,和前輩們的練功心得描述一下武術的至高境界。

    古人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就是對武術最高境界的很好描述。

    按發勁來說:武術有,明勁、暗勁、化勁,化勁就是最高境界;

    按人的身體變化來說:武術有,易筋、易骨、洗髓,洗髓就是武術最高境界;

    按練氣的過程來說:武術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神還虛就是武術的最高境界。

    按呼吸來說:練武的三層呼吸:第一層,有形於外(明勁);第二層,有形於內(暗勁);第三層,是有非有,是否非否,心中空空洞洞,無聲無臭,還虛之境(化勁)。

    按實戰來說:我們練武術有體和用這說,其實體用是不分的,自練為體,應用於人為用。用時:固住神氣,不能使神氣散亂,也就是要穩住心神,沉著不慌,出手時不用成法,望招就用,以智取勝。由於身體至虛,所以感覺異常靈敏,無論對方以何種著數,多大力量,向我擊來,我都能靈敏的感覺到,並能靠身體的虛靈而化去。

    道本自然一氣流,

    空空靜靜最難求。

    得來萬法皆無用,

    身形應當似水流。

    神領天下,意涵宇宙,氣無不到,力無不摧

    讓我們繼承中華武術,發揚中華武術吧。

  • 2 # 邢義

    武術的最好境界,不是強行把自己所學變成絕招和殺人技,要靈活掌握自己的所學,拋除招式和門派的規範,去掉內心的貪婪,兇殘,愚昧!

  • 3 # 微語江湖

    李小龍曾說過:“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武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技巧隱於無形!

  • 4 # 心隨境走渡凡塵

    境界的發展歷程:從師過程發展到為師過程再發展為自修過程最終發展為創新過程。

    一、從師過程階段。

    關鍵詞:學而不厭。

    屬入門級,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所謂人傑在修。學而不厭,謹遵師囑可成就千里挑一的精英。如果上來你就學習模仿大師級的文筆字型,不在橫豎撇捺練起,最終死路一條,[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枉費歲月光陰。你如果腦袋進水般的迷戀於不負責任、以玄傳玄、裝神弄鬼、小雞肚腸、妄自尊大的老師(有看誰都不順眼的共同屬性,很好辨認,這種神棍大仙級最好遠離)屬個人造化,最好回頭是岸。老師更是誤人子弟罪孽深重。

    二、為師過程階段。

    關鍵詞:誨人不倦。

    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教書育人才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薪火相承,發揚光大,惠及萬眾,祖宗功德得以延續。為師者,須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責任重大。所謂人高在明。謙虛謹慎、循循善誘,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老師是明燈,雖所知有限但也境界高尚,師德宏偉。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傅說明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自然規律。明白拳法原理、知道因材施教。不求功夫最高、只求傳承有道,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明師所歸,聲望自然流芳。

    三、自修過程階段。

    關鍵詞:博採積累。

    常言道:功夫無息法自修。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更有強中手。在資訊環境全球化的今天,對一些先進的搏擊之術視而不見就是夜郎自大,只知繼承不知發展就是固步自封,意淫神話本門技藝就是自掘墳墓。此階段要想成功渡過的不二法門就是虛懷若谷。所謂人貴在德。謹遵與時俱進,在博採中求積累,在積累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完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此乃大師階段。

    四、創新過程階段。

    關鍵詞:頓悟超越。

    佛經雲:破執去妄見真如。洞天別見,登高望遠。中國近代武術自講究剛柔並濟、快慢相間、養練雙修的太極拳之後,特別是徒手格鬥及器械運用方面,一直到今天只有李小龍能達到此境界,不論現代的徒手拿摔推打、散打格鬥、泰拳、自由搏擊、柔術、以色列格鬥術、無限制格鬥術以及軍警器械應用等等都不能突破李小龍的武學體系,一代宗師實至名歸,只可惜天妒英才,韶華早逝。。。 以三搖三擺為基礎訓練體系、擲掛偏擰為技術應用體系、當下即空為深化進階體系,化繁精簡的科學構建了太極拳現代徒手站立技擊的武學體系並與現代散打搏擊有效接軌的田金龍教授能夠接近此境界。此過程不一定打鬥舉世無雙,但一定會為中華武學寶庫錦上添花。。。 。。。

  • 5 # 有事沒事工具人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將技巧隱於無形;你怎麼面對你的敵手,並無敵人,因為“我”是不存在的;好的搏擊技就像一場有規則的遊戲,但必須認真對待;而出色的武術家應該不拘於任何形式隨時可以打鬥,是無門無派,無規定套路,當敵人進攻時我退守,敵人萎縮時我便伸張,一旦有機會,不用我出手,身體會自然反應解決敵手;所謂的敵人只是一種幻像,真正的敵人是隱藏其後的,消滅幻像你才可以打敗敵人。

  • 6 # 老白有聲

    一、煉精化氣

    二、煉氣化神

    三、煉神還虛

    四、煉虛合道

    五、入道歸一

    其實本身就是一個由簡入繁,由繁化簡的過程,以致於最後身心一如(天人合一),或者說狀態就像《道德經》所說「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當然,我未到那個境界,以上也是結合前人的感悟推理出的。其實,任何技藝玩到一定層次都是入道的(例如庖丁解牛),最高境界也都是相通的,無分高下的。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

  • 7 # 壓海棠的黎叔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讓自己活得更長。

    黃裳是創立《九陰正經》的那位絕頂高手。剛開始他是一個大內文官,在他67歲的時候,他在幫皇家修書,在刻大道經的時候刻錯了字,害怕皇帝怪罪,就把道家的書籍都看了一遍,一字一句地校對,最後被他從道家書籍中領悟到了一套武功。

    在他76歲的時候,皇帝派他去剿滅明教,剛開始兵給明教的人打敗了。於是他就親自上場和明教幹架,一口氣殺了明教好幾個法王和護法。因為他自創的武功,及其怪異。

    後來這些法王和護法的子孫就來找他報仇,有一次他寡不敵眾,受了傷,於是就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躲了起來,再潛心研究武學,終於創出了《九陰真經》。

    學成之後,他出山再去找明教的人報仇,到是找來找去幾乎找不到當年的敵人了。終於後來被他找到一個敵人,當年是一個16歲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一個老太婆。

    原來黃裳潛心學武忘卻了時間,一練就是40年。仇人都已經被他熬死了。

    黃裳感悟,原來最好的武功就是活得比仇人要久。

  • 8 # 搏擊呆呆

    所謂最高境界就是無境界,練習武術的目的,不是為了闖蕩江湖,為哥們義氣去打架,而是為了強壯體魄,更好地建設祖國。老一輩流血犧牲打下了江山,後代人要盡心盡力地去建設才對!

  • 9 # 那些瑣碎時光

    周杰倫不是講了嗎“習武之人切記仁者無敵”。習武之人,用所學到的武術武功做啥最有用?上擂臺掙的金錢?收徒弟得道名望?這些只不過都是市俗之事罷了。鄙人認為,習武之人最好境界是不“戰而退人之兵。”簡單的說就是:大家都知道我厲害,你不服要捶我,我就捶你,但是點到為止,最後你也服我。被捶的人多了,積累了一定的聲望,慢慢就沒有人敢捶你了,這就是我想象中習武之人最高境界。武功像一個工具,工具用的好不好,還得看人不是嗎?

  • 10 # 我是大俠我獨行

    習武之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橫行霸道,不是好勇鬥狠。也不是爭一技之短長,習武之人應該胸懷宇內,謙虛大度,但關鍵時刻能夠挺胸而出伸張正義1,維護弱者,懲兇除惡,能夠擔當維護國家尊嚴的大任

  • 11 # 趙業成

    武術境界之登峰造極,及隨心所欲,不受招式約束,無招勝有招,化腐朽為神奇,對“武”的理解及如此。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武”之真諦在其德,而不在其表。

  • 12 # 龍辰說

    天下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簡”。

    簡就是簡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這個“快”就是因為“簡”產生的速度。我們知道,李小龍的截拳道為什麼那麼厲害?快!無論對手如何了得,他總能比對方快半招,這就是武功的“簡”產生的速度。獨孤求敗用九招劍法破盡天下武功,也是因為“簡”,產生的威力。

    但是這個“簡”,是由“繁”而來的,武功都有一個“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過程,從入門開始學習,越來越複雜,武功門類、招數越學越多,最後,融會貫通,集武功之大成,就會越來越“簡”,一代宗師就是這樣煉成的。如果你想“簡”有那麼容易,那就錯了,對於習武之人,“簡”是出發,也是最後的終點。

    其實,任何行業都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初學一門手藝、技術或知識,都是從簡單開始,然後越學越多,越來越複雜,但是學到複雜時,並沒到最高境界,只有融會貫通,集大成者,才算的上真正高手。比如說,那些把理論說的讓別人一愣一愣,覺得很高深、很有學問的人,往往都是半吊子;而那些把高深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話娓娓道來、既深刻又有趣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牛人,因為他已經完成了武功“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過程,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東西,簡單到了心隨意轉、隨心所欲的程度。

  • 13 # 若如秋雪

    金庸先生的小說裡有個人物叫"獨孤求敗",縱橫江湖三十載無敵手,最終覺得無趣遁入深山,與一隻雕相伴,絕世武功從此別於江湖。

    技藝是大多數人安身立命的謀生之道,"獨孤求敗"的技藝是他的武功,達至爐火純青的境界,以至於世間無人可以成為他的對手——高手的寂寞果然是隻能邀月,對影成仨的不勝寒。

    先哲"王陽明"如此回答弟子關於"技巧"分寸感的問詢:所有的技藝若只以一些標準去度量,假以時日的刻苦操練可達到相對的高標準,但心中若無對"技藝"生出的感悟,即人間道。再量化的標準仍會致"技藝"有偏頗之向,難以臻至至高境。

    以此去論證獨孤求敗的"武功",雖無敵手,卻致自己進入了一個"絕境",與人間無話,真真是一個可惜了的人物。

    武功伊始只為強身,後才成為抵抗侵襲,御守國家的力量詮釋。真正的高手在"技藝"的峰谷處必是深諳"劍於心不於手"的武之俠義精神,這方是最高境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防水帶如何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