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郎看電影
-
2 # 幼稚願
就是自己認同的一個人,喜歡他的作品,心理上對他崇拜,想維護他。
-
3 # 謊言159583425
重要啊,因為他們讓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因為他們生活變的更精彩,因為他們世界變的更美麗,他們在我眼裡是最完美的,
-
4 # KARRY的小螃蟹
重要啊 很重要的 偶像是一個人信仰 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珍寶
我喜歡王俊凱 所以從開始到未來,只為王俊凱真的很重要 至少對於我來說 他是世界上只有一個的存在 是和家人一樣重要的存在
1.
在不是很久的很久以前,一位曾經如日中天的偶像,回憶起蜚英騰茂的當年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那時候基本是在造神,無論是媒體還是民眾,都願意看到偶像美好的一面。”
這個人叫譚詠麟,在四大天王之前,他和張國榮雙峰並峙,是亞洲流行文化閃耀在雲端的黃金符號。如果沒有他和張國榮先後宣佈不再參與任何獎項,伴隨另一代人成長起來的四大天王,不知道還需要多久才能躍出水面。
直到今天,關於譚詠麟、張國榮,和他們同處於一個時代、不同領域的偶像們,仍然像永不會枯竭似的在閃光。他們被傳奇、神話這樣的字眼,雕塑了金身,成為那個時代的全部。
其實,到今天也不過是30年的時間,剛剛夠一個少年長大成人。
2.
那場已經灌製為2005年夏天全部記憶的選秀,被投票、眼淚、音樂醃製過,成為一場味道獨特的颶風,偶爾還呼嘯在我們現在得意或失意的生命裡。
李宇春、張靚穎等當初的天選之子,也已經按照她們自己的意志,活成了她們當初無法想象,但是現在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時為她們哭過、笑過、歌唱過的同齡人,和他們選出的她們構成了剛剛過去也正遠遠走來的13年。
13年,不過是一個午睡的時間,睜開眼睛,樹蔭婆娑,蟬聲正炙。一樹一樹的花在風裡盛開,一隊一隊的燕在梁間呢喃。
3.
好像永遠都是現在的現在,仍然是以一個個名字為主體的偶像運動,正在進行。
其興起之忽焉,其曲線之勃焉,與30年前抑或是13年前那場澆灌為歷史模型的偶像製造,並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和譚詠麟時代的造神和李宇春們時代的喜愛不同,這次造星運動對支援選手表達愛意,用上了另一種方式。
這個方式就是罵人。
選秀的本意是對美好的大浪淘沙,但對美好的維護變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宮鬥。
似乎只有揭開了對方的醜陋,才能證明己方的美好。
4.
偶像到底還是成為一個放大性名詞。
在偶像定律裡,視歡呼為正常,視質疑為黑水。
偶像們越來越習慣歡呼,他們已經將他們優點無限放大的歡呼,視為優點的等面積投射。
偶像們越來越不能容忍質疑,他們將他們缺點同樣放大的質疑,視為缺點的反比例蓄意堆砌。
他們把前一種當做自己本身的閃光,他們把後一種當做敵人黑暗的發酵。
5.
隨之而來的是,偶像的異化。
偶像是一個精神目標的具象化。如果說30年前的造神式偶像崇拜,是某種意義上的跪拜的話,那13年前的喜愛式偶像養成,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共同成長。
今天,正在發生的這場偶像堆壘,只是像新石器時代的祖先,在磨練他們將用於狩獵的工具。
曾經,他們用想成為偶像那樣的人的方式熱愛。現在,他們用把偶像拉到他們這樣的人的方式摧毀。
他們沉溺於建造神像,也耽溺於打碎神像。
所以,他們愛死了偶像自嘲、自黑、耍寶。
最終,他們不愛他們。最後,他們愛的只是自己。
這世界,沒有偶像,只有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