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街味道
-
2 # 建平249504053劉建平
李商隱的詩,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一生不得志,抑鬱寡歡,這首詩,是我比較欣賞的一首詩,最開始讀的時候,差點就被他騙過了,開始我也認為這是一首歌頌帝王求賢若渴,為江山社稷廣招能人志士,共同治理江山的頌揚詩,可是把整首詩看下來,原來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誰也沒料到,竟然是一首諷刺詩。賈生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賈誼。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可惜的是三十三歲就英年早逝了。李商隱的這首詩寫的就是漢文帝和賈生的故事,其實漢文帝是個好皇帝 他和他兒子漢景帝開創了漢朝的文景之治 ,李商隱為什麼要諷刺他呢?我覺得他是借古諷今,因為他的不得志,為自己報怨。開始兩句,怎麼看都是頌揚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說明漢文帝,求賢若渴,流放地臣子都要招集回來,而且用了個訪字,表示尊重,第二句,賈生才調更無倫,說明賈生是個有才華,有報復的人,人中的極品,第三句有個轉折,用了可憐兩個字,不仔細看,後幾字,夜半虛前席,好像還是歌頌漢文帝,漢文帝側耳傾聽,探著身子,不敢坐實了,認真的,耐心的向賈生求教,第四句筆鋒忽然一轉,不問蒼生問鬼神,原來漢文帝求教的不是天下蒼生,國家大事,而是鬼神之說,恍然大悟,怎麼原來是這樣啊?失望之前悠然而生,原來這些帝王關心的不是天下蒼生,黎民百姓之苦,以及治國之道,而是有關自己命運,和將來能坐多久的預測,和神鬼有關係的神鬼之說,和李商隱時代帝王並沒有什麼分別,這也是李商隱覺得懷才不遇,抑鬱寡歡的根本原因。還有一首詩,是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清,大詩人李白的詩常常有驚人之句,他的思維是跳躍的,沒人能掌握他的軌跡。贈汪倫算是一首分別詩吧!李白乘舟將要離開這裡了,忽然汪倫踏歌而來,帶著好酒,他們不是依依不捨,灑淚分別那種悲悲切切,而是乘興而來,灑脫,快意,豪不拘泥,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起眼的一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般的抒情呢!根本就沒把這句當回事兒,要是我我們俗人,弄不好就要接個萬什麼的,來對應千尺,可高朝就是第四句,不及汪倫贈我清,這一下我們終於明白了深千尺的作用了,沒有這一句,第四句就不能出才了,不及兩個字是點睛之筆,比直接用沒有,強多少倍,整天詩立刻變的含蓄,不直白了,這正是李白的高明之處,最後一句筆鋒忽然一轉,讓這首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不是一句,我和汪倫的感情比桃花潭水還深,這麼一句蒼白的話所能表述清楚的。也只有李白才會有著驚人一筆,把原來一首普通的詩寫的情感豐富,非同一般。
回覆列表
問題:哪些詩詞,當你深入瞭解作者後,讓你突然覺得意境大變?前言
俗話說,詩如其人。但人是複雜的,好人有做壞事的時候,壞人有做好事的時候。一首詩並不能說明什麼。
的確,有不少詩詞作品,當年瞭解到詩人的情況後,會有不小的反差。
一、元禛的悼亡詩情深意切元禛的夫人韋叢去世以後,元禛寫了不少悼亡詩懷念自己的妻子,名作有《遣悲懷三首》、《離思五首》等。其中的佳句如: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不過,在元禛的夫人還建在的時候,元禛和四川的才女薛濤就有了曖昧。元稹曾有詩《寄贈薛濤》雲: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皇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錦江這個地方真好,能出卓文君和薛濤,才子們都像去四川做官,因為這裡有薛濤呀。離開四川以後,元禛的對薛濤依然念念不忘。
元稹去浙東做官時,又認識了一位有夫之婦:劉採春。元稹贈劉採春詩云: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皺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二、舒亶是小人還是英雄?舒亶是宋朝詞壇上一位不錯的詞家,例如《菩薩蠻》:
三年江上風吹淚,夭桃豔杏無春意。今日欲開眉。那堪更別離。
莫折長亭柳,折盡愁依舊。只有醉如狂,人生空斷腸。
讀過他的作品,我們心目中會出現一個風度翩翩的讀書人。但是,如果說寫出這種佳作的詞人,竟然是造成蘇軾烏臺詩案的黑手,是不是挺令人驚訝。
正是舒亶等人的深文羅織,蘇軾差一點丟了性命。
您要是說,舒亶是一個小人的話,他又是一位辛棄疾式的英雄。獨自一人闖入西夏軍營,在刀口之下慷慨陳詞,令西夏按照宋朝的意見劃分了疆界。
三、母大蟲也是弱女子如果說,誰是唐朝最兇狠殘暴的詩人,武則天應該其中之一。她掌權以後,排除異己,濫殺無辜,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
但是武則天竟然寫出了這首詩,《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如果看到這首詩,你會相信出自一個暴君的筆下嗎?
四、好多昏君是優秀詩人在明朝以前,最有名的《春江花月夜》不是張若虛的那首,而是隋朝的一位詩人筆下的這首: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這首詩的作者,是隋煬帝楊廣。
在南北朝的梁朝,出現了一個尚佛的皇帝,他幾次捨身入寺,然後花錢贖身:
“秋九月癸巳,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捨身,公卿天下,以錢一億萬奉贖。冬十月己酉,輿駕還宮,大赦,改元。”
這個人就是梁武帝蕭衍,後來被叛軍圍困,餓死臺城。不過樑武帝,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被香火迷失了老頭,而是一個著述等身的學者和詩人。他是當時“竟陵八友”之一,也是永明體詩人的代表人物。蕭衍是最早寫出五言近體的詩人之一,其詩云: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結束語詩如其人,這句話很容易令人看錯一個人。另外,人性是複雜的,好人壞人又如何區分呢?
例如南宋詞壇的名家周紫芝,為秦檜父子寫了幾十首祝壽詞。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也多有男歡女愛的內容,並不符合其士大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