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赤子芳心

    不想?不存在的。如果你是輕度完全可以不用吃。如果你是中重度,不吃藥後果很嚴重 。當然有的人可以不用吃,以為抑鬱症不像普通的疾病,病源或者心理誘因也不一樣,型別也不一樣,比如外源性抑鬱,內源性抑鬱,雙向抑鬱,產後抑鬱等等。所以抑鬱藥並不是對每個人效果都一樣,每個人的藥物反應也不一樣。如果你失眠吃藥能睡著,你難道不吃嗎。如果你難受吃藥能緩解 你不吃嗎。當然藥物不是萬能,對於有些病人心理治療可能更有效。相對於他的普通藥物,抑鬱藥的副作用都大的多。所以可以選擇自己副作用小的服用。一般抑鬱患者服藥有效果的話可能會服用兩年左右,不要感覺自己好了可以停藥了,就擅自斷了,抑鬱的複發率很高。所以要吃就要吃到底還不能斷,要麼別吃,斷斷續續沒效果還費錢。另外停藥要慢慢減量服用,可以一到兩週左右逐漸戒藥。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強烈的戒斷反應,你可以馬上停。實在受不了的話,吃一點就好了。很多抑鬱藥其實也是精神性藥物,比如常見的奧氮平。不過對於一個抑鬱患者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萬念俱灰,又何必在意這些。而且也不是抑鬱症別人一眼就看出來,你不和別人說,誰知道呢?有個詞叫微笑抑鬱症,可能朋友們都覺得他很好很正常,但是他卻自殺了。而朋友卻都不相信他抑鬱症。這也是抑鬱不被人理解的地方,沒有感同身受,別人看不到呢的內心。如果有個關心陪伴的親人朋友,這可能是對抑鬱患者最大的幫助,理解就是對患者的最大信任。

  • 2 # 一盞茶的恬靜

    其實回答已經很全面了,不需要再多我一個作答。本人接觸和治療的抑鬱病人還是很多的,透過這些病人分析,我覺得抑鬱症對於病人及家人,許多時候還不是羞恥感問題,而是認同性問題。事實上,無數的病人及家人真是天然的對這個疾病不重視及選擇性忽視的。病人自己莫名其妙怎麼就高興不起來,家人則埋怨病人“作”。

    歸根第一點就是傳統下來的就醫模式,使得華人不知曉心理疾病診治流程和需不需要治療的問題,同時也認為心理疾病很離自己遙遠。身體的疾病多數人是認可的,可是抑鬱症包括雙相障礙,沒痛沒癢的,大眾根本不把它和疾病等同,治療這個病是該手術還是打針?沒有底,理解不了呀。

    因此許多時候還不是羞恥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診治,或者知道而不認為需要治療。覺得這也受許多傳統說法影響的,比如傳統思想裡過分的認同“心病還須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總認為自己的意志可以扛過來,因此美其名曰“心靈上的一場傷風感冒”,就是期待抑鬱如同傷風感冒一般,靠熬一熬,抗一抗就緩解了。

    當然還是有病恥感問題的,比如昨日就遇到一個男病人不吃藥的情況,不吃藥是因為自己的崗位不能是抑鬱症和服藥,被老闆知道這個病是要被開除的。接觸發現其對疾病都不認同,家裡僅妻子認可抑鬱症這個疾病。我對此無語,本人、家屬這樣一種關係考慮,有時也愛莫能助的。個人拙見,望有幫助!

  • 3 # 了凡心療愈

    一般來說當你去醫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經內科被確診為抑鬱症後,生理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抑鬱症不僅是心境障礙也是生理疾病,不是以你意志為轉移的生理疾病是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心境障礙。

    2)急於求成的心理讓患者不能按時服藥

    在臨床上因為抑鬱症會跟很多症狀同時併發,作為心理障礙有著不確定的主觀性,所以很多心理醫師會先調整症狀,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試藥,三環類不管用就用四環類單胺類,知道對症為止,所以很多患者在剛服藥之後發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再加上對腸道的副作用,就開始停藥。

    3)過度放大了副作用影響

    如果你能遵醫囑,那麼大多數的抗抑鬱藥物都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而且一般也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即使有通常也能漸漸消除。和抑鬱症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簡直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你應該知道,抑鬱症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它也會非常危險,即使沒那麼嚴重,也照樣會有“副作用”,比如鬱鬱寡歡、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性慾低下等等等等。所以服藥這件事上希望大家能夠用科學眼光來看待,去比較一下藥物的副作用和抑鬱症本身的傷害,孰輕孰重,再去選擇。說句實在話,如果抑鬱症非常嚴重,沒有工作和自理能力,離不開人隨時想自殺了,談藥物的副作用還有意義嗎?

    4)服用藥物會帶來病恥感

    首先,抗抑鬱藥物雖說也屬於精神類藥品,但它針對的是抑鬱症,而不是精神病。諸如左洛復百憂解等被譽為“五朵金花”的藥物在歐美成了很多辦公室白領必備的藥物。

    其次,告不告訴別人是你自己的權利,如果你不說,除了家人別人不會知道,難道親人還會看不起你嗎?如果你有勇氣告訴你信任的朋友,那麼這位朋友也一定有令你信任的本事,我想他/她也不會輕視你。也許他們還會非常佩服你,而更加關心你,因為你在對付那麼可怕的情緒疾病,在想盡辦法讓自己好起來!當然,如果有一天,你能站出來,開誠佈公的說起自己的疾病和服藥史,那麼我想你已經做好了坦然應對的準備,因此完全不必擔心這一點。

  • 4 # 小小QQ66

    憂鬱症不肯吃藥,是有原因的,對自己不瞭解等,如果本人信的過的人,扶導他肯定會吃藥,而且會配合治療效果非常不錯,希望生邊的人都點了解患者內心深處的感受,不好過……

  • 5 # 煢煢孑立久

    你好

    抑鬱症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型別。

    為什麼患有抑鬱症的人不想吃藥,因為他不認為自己有病,沒去面對。

  • 6 # 五元影視

    很多抑鬱症患者感覺吃藥不管用,老幻想可以透過自我調節能夠恢復,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自己情緒,在一個就是感覺藥效太慢,不能立竿見影,加上自身煩躁,所以想放棄治療和吃藥。

    有些是吃完藥感覺渾身不舒服,可能是因為這些藥有一定副作用,容易噁心,變胖,心慌,影響食慾,沒勁等問題。

    在就是擔心別人用異常的眼光看自己,所以內心會牴觸和迴避吃藥。

  • 7 # 鵜鶘心理

    抑鬱症的患者不僅是不想、不願意吃藥,求治,或者說主動尋求專業幫助的比例都很低。

    最根本的問題,是抑鬱症的知曉率和識別率低。雖然人們已經習慣從四面八方聽到“抑鬱症”這個詞。但對這個疾病的表現、危害和治療恐怕還是稍欠瞭解的。如果人們還是把“抑鬱症”等同於心情不開心這樣的專業描述,那無非只是換了一種說法,更加無法接受使用藥物來解決心情問題。抑鬱症該怎麼治療?藥物為什麼會對抑鬱症有幫助?造成抑鬱症的原因是什麼?這些核心知識也是應該傳遞給大眾的。

    其次,無論什麼疾病,只要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依從性必然會受到挑戰。因為服藥行為會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是一個患者的角色,患者角色就意味著自己某方面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必須生活在藥物的控制之下。定期服藥,就診,監測,配藥,這些患者的責任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的。

    也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是需要服用藥物的,及時治療,根據評估,遵循醫囑,採取科學的治療方法,包括自我調整,藥物,心理,運動,物理治療等等,才是面對抑鬱症的最好態度。

  • 8 # 我想說點真話

    根本原因是把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正常人的心理障礙歸到精神疾病範疇和抗抑鬱、焦慮治療觀念太落後:起效極慢、付作用大、改善症狀不夠滿意導致患者不願服抗抑鬱藥物。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種情況世界各國都有,只是中國特別多,原因有以下幾條:

    1.華人幾千年來形成一個理念:缺什麼補什麼,心病要用“心藥”治療,這種“心藥”就是排斥一切藥物以外的“治療”。

    2.全世界都把具有自知力的正常人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引起的負性情緒、情感和認知偏差等都歸於輕型精神疾病,和喪失自知力(不認為自己有病不要看病)的重型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噪鬱症等都歸在“精神疾病”老百姓俗稱的“神精病”的範疇。因此對心理疾病敬而遠之,既怕自己被人看作“神精病”,更怕造成社會和家庭帶來不良影響。所有的SSRI類SNRI類也包括老一代環類、咪嗪類抗抑鬱藥物都定為精神類藥物,不少人拿到藥盒就不敢吃了。

    3.近百年來無論老一代和新一代藥物在抗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用來抑制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回吸收有一個最大的缺陷一一起效和有效太慢,大都要1-2個月不到痛苦得難以忍受的地步他們不會看病,即使相信你吃了藥幾周毫無變化就會放棄。

    其次付作用問題:環類、咪嗪類除嗜睡、昏睡外,膽鹼能樣反應:便秘、排尿困難、口乾、口苦、性慾減退等。同樣新一代百優解等五朵金花和二個雙通道阻滯劑的消化道反應大於30%,最容易導致剛服後約有20%左右的人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和全身難以敍述的難受感,再也不願服藥了。

    4.抑鬱、焦慮等心理障礙是有物質基礎即某幾種神經介質回吸收太快引起水平太低發病的。但近百年來關於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太慢,關在泰斗寫的書本中走不出來,仍舊以為神經細胞突觸間隙的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缺乏是造成抑鬱和焦慮等的物質基礎,因此所有抗抑鬱焦慮的藥都是抑制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回吸收來提升二者的水平,而沒有發現多巴胺在發病和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其實2000年我們無意中發現先服用很小劑量1.25mg-2.5mg的奧氮平一抑制多巴胺回吸收聯合SSRI任何一種都能在3-5天內快速強有力地在解決情緒同時為解決了煩多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軀體症狀。也用過其他非典型抗精分藥物但效果均不如奧氮手。廣東省醫學會公佈了經2015年4月25日FDA批准的49種超適應症用藥中之一“小劑量奧氮平聯合氟西汀快速控制抑鬱和焦慮”發表在2002年中國醫學導刊第六期。此外上海十二家三甲醫院2006年12期發表在中華心血管雜誌“徑冠脈造影排除冠心病心絞痛仍有胸痛並伴有抑鬱焦慮患者抗抑鬱治療效果的觀察”是一個隨機雙盲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對照了聯合治療組、SSRI組和安慰劑量,聯合治療組基本五天內症狀消失。

    5.臨床上許多被診斷為“抑鬱症”的患者其是一種正常人“無原因”的情緒失控,他們不能像普通一樣遇到喜怒哀樂產生小範圍可控制、可調節的情緒反應。他們要麼處於興奮相:自信暴棚、工作效率極高、反應特快、創造性思維活躍、想法特多、語言豐富、此時往往覺得自已掌握著真理,有時衝動、有時無形中得罪人。沒有任何徵兆會一下子跌到抑鬱相,那時完全變了個人,消沉、自我貶低、毫自信、失眠早醒、注意力不能集中、沒了自信甚至消極、悲觀彷彿到了世界末日。有時一天幾變,變得連自己也看不懂,有時幾天、幾周、幾月甚至幾年一變。這些人跌到抑鬱相大多不願找醫生,經驗告訴他過段時間會“自我調節”好的(是又變回興奮相了)。這些人絕對聰明、能幹、具有創造力,白領、精英、骨幹、凡成功人士絕大多是這種雙向型,人類社會的發展的原動力就是靠他們的興奮相,否則我們今天還在原始社會。世界上只有精神科的雙向情感障礙Bipolar噪鬱症(像那種槍殺無辜的人後自殺),那是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前者這些人算病不算病?原因是什麼?應該怎麼稱呼?我就叫正常人的輕度雙向情感障礙。注意是輕度所以和噪鬱症本質上不同,可惜ICD10.DSM5裡也沒找到診斷。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人太多了,發現原因不僅缺乏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更重要的是多巴胺在心理障礙中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還是用小劑量SSRI(五羥色胺回吸收抑制劑)+Olanzapin,幾天內變了個人一樣,但變得更聰慧、自信、處理問題清昕冷靜,只是情緒和常人一樣了。這對人際關係、個人發展、家庭和睦有極大邦助,甚至對下一代成長的影響甚大。

    6.很重要一點是心理障礙的患者用軀體疾病方式問診、填寫量表各(此病又不能從影像學、血液學檢查來定診斷的)、配藥這個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醫生和患者的溝通、讓患者知道自己究竟是那些原因導致的精神痛苦和查不出器質性病變的症狀。即費時間又對心理醫生要有各系統專業知識巨大的“記憶體”,所以初診患者先填幾張量表(量表從來不是用來診斷疾病,只是作為症狀輕重的評估,因為是精神科專家們搞出來的,其中不少都與重型精神疾病相關的症狀,正常人一看嚇也嚇壞了)所以對好多病人會用幾分鐘、十幾分鈡簡單問一下病情就把藥開出了,同比不少患者看完後會說還不如自己給自己看吧。溝通不到位他怎麼願吃精神類的藥呢?

    7.說明書上不良反應和毒付作用產生的畏懼感,有心理障礙的患者本來暗示性特別重,最怕受到傷害,你得耐心解釋說明書就是一份合同書,是法律上藥廠的自我保護和避責行為,有些常見的付作用我會告訴你的,千萬不要看了付作用而停藥。因為西方國家100年前就有高度法律意識,與中成藥不同的是作用長長一篇付作用輕描淡寫幾條,給人造成影響是中藥無害論,所以不少抑鬱患者會吃中藥來調理,輕的疾病有自限性或自動緩解期,重症患者就忱誤不起了。

    2018.8.27

  • 9 # 大方57

    心理構造問題如果能透過藥物解決呢? 造成抑鬱關鍵的因素是系統輸出的表達得不到有效的反饋,無法對系統結構進行修正。嗯長期持續下去,系統的"熵"會持續增長,系統會失序,處於離散狀態,難以維繫。 這個時候你要學會選擇和保留,必要時壯士斷腕,對自己的心理結構進行大的調整,甚至是從底層做起,對每一塊"磚瓦"重新構建。有時候你會感到自己的行動跟不上自己的思維,別人也很難理解自已,但是反覆嘗試後,直至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確保有效反饋是治療抑鬱的關鍵。這需要理論上的指引,盲目去做,嗯,難以有結果。所以說平時多注意學習,多讀些書,多明白些道理,做每一件事,一定要刨根問底,追根溯源,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從點到面,從平面到立體,構建自己的心理系統。如果把自己心裡衛生比作一座大廈,那麼構建這座大廈的每一塊磚瓦如同每一個自己信任的理由,經得起事實的檢驗。心中沒有疑惑,如何會有抑鬱。水到渠成,隨著感知,知道下一步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人生才會充滿奇蹟。這個目標不需要大,也不需要小,切合自己實際就行。

  • 10 # 枝離怪

    重度抑鬱症光靠自己肯定不行的,很多東西你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肯定需要外界的干涉和治療。對於重度抑鬱症來說靠自己走出來就跟叫哮喘患者用力呼吸一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旬老人走機動車道被小區擋車杆砸傷,要求小區物業索賠,物業該擔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