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都御史徐有貞與宦官曹吉祥諸人趁景泰帝朱祁鈺臥病之時猝然發動兵變,將被囚於南宮的太上皇帝朱祁鎮重新迎上皇位,同時廢景泰帝為郕王,史稱“奪門之變”。說起來當年擁立朱祁鈺的時候于謙就該想到,如果英宗回來,自己可能會被反攻清算,但是在奪門之變的時候卻沒發現于謙有任何動
11
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明朝文學家屠隆已經很清楚明瞭的說清楚了于謙為什麼對奪門之變坐視不管:“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公蓋可以無死,而故一死而保全社稷也。”

    意思就是說,于謙當時重兵在握,要想滅掉徐石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于謙本可以不死,他只是用死來保全社稷。

    于謙有沒有能力發動政變,肯定是有的。朱祁鈺臨死前在乾清宮聽到外面擂鼓問道:“莫非是于謙?”他的意思是難道是于謙謀反了?于謙確實又能力謀反。但是發動了政變又如何,于謙忠於是國家,並非皇帝。他能在英宗被俘的情況下,力推朱祁鈺為皇帝,他未必沒有想到可能會有這種結果發生。于謙在很早的時候就說過:“此一腔熱血,意灑何地!”,就說明他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對於謙來說誰做皇帝都無所謂,只要天下太平。即使他發動了兵變,朱祁鈺沒有後代,朱祁鎮還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兵變死的人更多,如果不兵變也就死他一個于謙而已。

    在朱祁鎮眼中於謙可以不必死,但是在徐有貞,石亨等人的眼中於謙必須死。否則他們寢食難安。徐有貞明白,石亨明白,于謙更明白。于謙連辯解都懶得辯解,他很清楚這是徐,石的主意:“亨等意耳,辯何意?”。可惜唯一不明白的是朱祁鎮,或許他也明白,但是他只想借徐有貞,石亨之手殺掉于謙而已。

    給於謙加罪名的時候,徐有貞說出了完全不亞於秦檜那句“莫須有”的話:“雖無顯跡,意有之”。于謙最終還是被殺了,這一天陰霾四合,這一天天下冤之。

    寧犯難而存國,制群奸於股掌。寧危身以安君,完萬事於一死,利害有不敢知,付公論於千秋,是非有不必辯。所謂與日月爭光可也,功固高於李綱,事更難於武穆,世之至人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AD是什麼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