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上明悅
-
2 # 愛易理愛國客家人乙乙
想起以前看金庸小說時,看到精彩處禁不住嘻嘻偷笑起來,那種幸福感,不知道還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那種引人發笑的小說不會再有了。魯迅利在觀察社會,批評社會問題,他寫得出引人發笑的小說?
-
3 # 覃仕勇說史
答:魯迅先生寫武俠小說?嘿,也真敢想。
魯迅先生筆力之鷲勁、感染力之深沉、描繪事態之惟妙惟肖,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領袖群倫。
聞一多先生曾心悅誠服地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與魯迅相比的,只有唐代的一個韓愈。他們兩人性格相同,文章寫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也是相同的,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沒有第二個和他比擬的了。”
華人向來重視文章,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之語。
但在很多時候,這所謂的“文章”,並非偏向於文學的文章,而是不厭其煩地闡述儒家思想、治國思想那一套哲學、理論一類的文章,甚至是用以科考晉身的八股文章。
別說武俠小說,就正統的經典小說而言,長期以來,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被認為是“雜覽”、“餘言”、“瑣語”一類。
很多人不知道,魯迅先生正是中國第一個正兒八經把小說當成負有文學使命的文學體裁來研究的人。
一部《中國小說史略》,就足以充分顯示他的研究態度和研究功力。
另外,他還輯錄整理了《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和《古小說鉤沈)等古代小說。
晚年還別出心裁地寫了《故事新編》。
魯迅說了:“因為當時一般士大夫,雖然都講理學,鄙視小說,而一般人民,是仍要娛樂的;平民的小說之起來,正是無足怪訝的事。”“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在輕視的眼光下,自從十八世紀末的《紅樓夢》以後,實在也沒有產生什麼較偉大的作品。小說家的侵入文壇,僅是開始‘文學革命’運動,即九一七年以來的事。”
就在這種極不重視小說的社會背景下,魯迅率先在北京大學等高校講授中國小說史課程,首次建立起中國小說史的學科體系。
魯迅的小說觀很明確,他認為客觀真實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不但要求反映客觀生活的真實,而且要求正視生活的真實——即只有不加任何塗飾地忠實地表現社會生活的真實的作品,才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另外,魯迅認為文學必須肩負有召喚民智的責任,他自己從事文藝的目的,就是啟蒙大眾,從“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從這兩點上說,魯迅不可能去創作武俠小說這種純屬娛樂、用以消磨時光的“成年人的童話”。
現在我們看魯迅的《故事新編》,寫補天、寫奔月、寫治水、寫采薇、寫鑄劍,寫得天花亂墜、光怪陸離,但骨子裡依舊藏著濃郁的現實感,乃是以諧寫莊,以荒誕寫悲涼。
所以說,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魯迅無法遊戲筆墨。
再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寫的都恍若另一個時空、另一個宇宙,以情節取勝,以故事為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興之所至,神遊八極……這種灑脫和天馬行空式的想象也是魯迅不足以具備的。
所以,就算魯迅的文學功底再深厚,但可以想象,他真創作有武俠小說,那也是沉重的、缺乏變化的,無法讓人象閱讀金庸作品那樣擁有一個愉悅的過程。
也就是說,在創作武俠小說一項上,金庸依然是最棒的,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
最後順帶提一下,我們敬愛的總理在少年時代就曾寫有武俠小說《巾幗英雄》,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搜來看看,很不錯的文筆。
-
4 # 大悔憶智周
那是一定的。
魯迅其實是今天網文和周星馳無厘頭的鼻祖。
魯迅晚年的小說集《故事新編》,一派惡搞,一派無厘頭,什麼后羿稱妻子嫦娥為“太太” ,什麼古人滿口英格里希,什麼大禹治水的時候人民吃的是“滑溜翡翠湯”……
《故事新編》不僅無厘頭,還奇幻玄幻,什麼砍了自己的頭跪著獻給高人請高人替自己父親報仇,什麼兩顆頭在油鍋裡作戰……
當然,網文和周星馳都與魯迅沒有直接的師承關係。
同時,魯迅如果寫武俠小說,其核心與金庸完全不同,魯迅是五四運動歪果仁全對,極端自我,金庸是傳統文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魯迅才華更橫溢,可金庸更深厚更高尚!
魯迅什麼都惡搞,周星馳有所不惡搞。
-
5 # 北門猿
第一、魯迅先生是寫短篇小說的。而武俠迷都公認,金庸擅長長篇,在短篇上的水平差一些。所以兩人不好直接比較。
第二、就憑《鑄劍》這一篇,魯迅先生如果寫武俠,絕對是一代名家。而且從《故事新編》體現出的想象力來看,估計他寫武俠不會走傳統流派,八成是自成一家別開生面。
第三、刨去武俠這種“專業內的技術”不論,只泛泛而論“文筆”,魯迅吊打有史以來一切武俠作家。對,金庸也不行,把金庸和古龍綁一塊估計都不行。
倒是老舍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第四、引《故事新編》裡《奔月》的一段,來證明魯迅的文筆:
女辛用手一指,他跟著看去時,只見那邊是一輪雪白的圓月,掛在空中,其中還隱約現出樓臺,樹木;當他還是孩子時候祖母講給他聽的月宮中的美景,他依稀記得起來了。他對著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覺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憤怒了。從憤怒裡又發了殺機,圓睜著眼睛,大聲向使女們叱吒道—— “拿我的射日弓來!和三枝箭!” 女乙和女庚從堂屋中央取下那強大的弓,拂去塵埃,並三枝長箭都交在他手裡。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著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個滿弓,正對著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著,眼光直射,閃閃如巖下電⑿,鬚髮開張飄動,像黑色火,這一瞬息,使人彷彿想見他當年射日的雄姿。 颼的一聲,——只一聲,已經連發了三枝箭,剛發便搭,一搭又發,眼睛不及看清那手法,耳朵也不及分別那聲音。本來對面是雖然受了三枝箭,應該都聚在一處的,因為箭箭相銜,不差絲髮。但他為必中起見,這時卻將手微微一動,使箭到時分成三點,有三個傷。 使女們發一聲喊,大家都看見月亮只一抖,以為要掉下來了,——但卻還是安然地懸著,發出和悅的更大的光輝,似乎毫無傷損。 “呔!”羿仰天大喝一聲,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進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卻又照數前進了。 他們都默著,各人看各人的臉。“暮年”英雄尚存的凜凜神威,和末路悲涼,如在眼前。
第五、扯句題外話。
寫過武俠小說的作家裡,最大牌的應該是老舍,他寫過一篇《斷魂槍》。
我認為那一篇是最好的短篇武俠。
-
6 # 江湖一場醉
不行的,魯迅只擅長短篇。金庸的偉大之處在於小說氣勢恢宏,格局很大,各支線錯綜複雜獨立成故事又圍繞主線不散。當之無愧的小說大家,注意不是武俠小說大家,是小說大家。魯迅筆法犀利巧妙絕倫,金句很多,到說到講故事的能力恐怕不及金庸。只能說各有所長,金庸做不成魯迅,魯迅也成不了金庸。
-
7 # 法重情深
對於這種說法,我認為只是一種玩笑,不敢苟同。
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文風不一樣,寫出來的作品也不一樣。
有些人擅長寫詩歌,有些人擅長寫小說。發揮自己的擅長,才能夠做出成就。
魯迅是文學大家,有其獨特的風格。你讓魯迅寫武俠小說,這不是在開玩笑吧?
雖然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但是對於武俠小說這種通俗的小說,他不一定能夠寫得好,也許還沒有你寫得好呢。更別說比武俠小說的鼻祖金庸先生了。
如果你用這個問題當面問魯迅,魯迅一定會用《狂人日記》的手法罵你個狗血噴頭的。
不要說文風不同的作家相比,就是同是寫小說的作家向比,如果你讓曹雪芹寫《西遊記》,讓吳承恩寫《紅樓夢》,也許天下就沒有《紅樓夢》,也沒有《西遊記》了,再沒有這兩種經典了。也許會出現不倫不類的《紅樓西遊夢記》。
這不是在說夢話吧?
-
8 # 張佛也
那鬍子一撇一捺透著遒勁,像書法家的傑作,卻不像爹媽生的。他腰間別著兩把兵刃,一把是刀,另一把也是刀,但是他殺人向來只動一把,有幸見過他動兩把刀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自己,另一個是賣刀給他的鐵匠。他腰桿筆直地站著,像棕櫚樹般容不得半點曲折,今日,他更容不得對面那位玩世不恭的少年,喝罵還是動手,他心裡尚未選好。
-
9 # 銀湖豪宅部劉強
看過《故事新編》,就知道魯迅先生的武俠小說別具一格。
但魯迅先生寫不出金庸的武俠小說。原因有二。
一、魯迅不相信中醫以及中醫背後的傳統文化系統,從周易到經絡,乃至文人趣味。沒有迭出紛呈的功法貫穿始終,沒有琴棋書畫間或點綴,還叫金庸武俠小說嗎?
二、個性差異,魯迅象匕首,簡潔犀利。他恐怕沒有耐心佈局推進,抽絲剝繭。魯迅先生沒有長篇的原因或許正在於此。
-
10 # 蟆怪556
我是無名小輩,卻非常敬重魯迅先生的風格和欣賞他的作品,請允許我評兩句,儘管我沒有資格。魯迅先生的作品是以現實為題才,筆鋒犀利,直言不諱,落地有聲。特別他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子,府首甘為儒子牛。我特喜歡,或許,當年讀書的我把這句話刻進了骨子裡去,所以,才有今天的傲氣,真可謂對了那句,寧可府就,切勿高攀,醞釀了我的性格,不懂得屈就和攀炎付勢。而金庸先生的武打小說多以思想刻意雕作而成。在歷史的長河裡,究競是誰的作品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我也期侍更多網友的評論和見解。
-
11 # 蒙山裡才
首先是基本功,作為小說家,也就是構思故事和駕馭語言的能為。
作為一個大廚,只要具備了烹調技能,炒什麼都比你炒的好吃。<不知你是不是大廚,如是當白說>。
當然,每個大廚都有自己拿手的幾道菜。當然,憑魯迅先生的功底,炒什麼萊,都不會在他人之下!
-
12 # CG音影
這個問題提得無實際意義,人的成就跟成長經歷、興趣愛好、理想信念、學識專長等許多因素相關,走過的路不可重來,人生不可複製。
-
13 # 新時代213788727
一個傻瓜的想法。你在問一個可笑的問題,蔣委員長當跳高運動員會怎麼樣?如果慈禧當妓女是好妓女嗎?公雞下蛋能下過母雞嗎?太陽和月亮調換位置會怎麼樣?歡樂童真。
-
14 # 時光驚豔了曾經的傷
大家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看法。
第一,魯迅和金庸二人的時代背景不一樣,兩者的作品也就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時代。魯迅先生也不會走武俠作家的路,同樣那個時代也造就不出和金庸一樣的魯迅來。
第二,同樣金庸先生在他的時代背景下也不會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巨匠,當然也不會寫出魯迅風格的小說。
縱觀以上兩個方面,個人認為,魯迅和金庸是兩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學家,時代背景不同,所以所寫的文學作品也就不能同日而語,如果非要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能。
回覆列表
魯迅只一部復仇眉間尺,文字洗練,情節悽惻,太史公俠氣形象躍然於紙上,放諸民未大家,雖不出類拔萃,卻也令人心折。
可惜,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周先生一生致力於改進劣根性,以筆為刃,灑墨成藥,收效如何,攸見於廟堂方寸與牧野流星之間。
金庸才能曠達,力量驚人,辦明報,寫社評,交接八荒,長袖善舞,其十五部成人童話經典作品,足以笑傲武林,雖不至西門吹雪,但至少東方不敗。娛樂產值暨文學價值也早有專家論著作序,於斯不須多談。
魯與金,領域不同,定位迥然,時代背景與通盤操控完全不對稱,箇中真意,欲辨忘言,孰高孰低,猶競龍象之判,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
常常在意興飛揚時騎一匹馬赴江湖
常常捉住一位刀客
訴說那山上多麼寂寞
他抬一抬頭,
冷冷看一看我
突然對我一笑
迎臉一把刀
用電的速度雷的驚愕向我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