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曠野星星
-
2 # 羅雯靜
其實,這個問題背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情形。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叛逆?會愛看手機?
有幾種可能:
親子關係衝突或者疏離如果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衝突或者疏離的,他就會表現得逆反,不聽父母的話。自己又迷茫。現在手機是很便利的消磨時間的方式。
父母需要去審視一下和孩子的關係,是否真的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傾聽他?是否平時過多指責和評判?還是忙於工作沒有時間交流?交流的方式如何?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特別需要傾聽和引導。傾聽,是不帶評判地聽到他內心真正的表達,推心置腹的交流。引導,是適時提問,不說教,讓他們自己找到方法和方向。
孩子沒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現在父母都期待多多,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要求中長大。他失去了找尋自己內心方向的能力和機會。他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想要什麼。就像有句話說的:開滿鮮花的花園裡,不長雜草。這就要父母思考一下,怎麼讓孩子的內心開滿鮮花?是否允許他可以有自己的愛好、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
父母是否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有些孩子也追求進步,但往往是不懂得自我約束和管理,因為有朋友相約,就放下學習去玩兒遊戲了。或者微信一響,就讓資訊打斷了學習的狀態。
分析一下孩子玩手機背後真正的動機缺少玩伴?
沒有目標?
內心焦慮?
有時候,玩兒手機會帶給我們一些好處,比如:和朋友聊天,可以讓我感到連線。內心焦慮,可以讓我忘卻煩惱。玩兒遊戲,會收穫成就感。
那麼,父母就可以反思,這些他需要用手機滿足的內在需求,在現實中如何獲得?
-
3 # 馮超說書
這個問題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孩子叛逆,一是孩子玩兒手機,下面就兩個問題詳細解釋。
孩子叛逆一般情況下,孩子青春期都會有叛逆表現,只是或多或少的現象,家長不需要一直盯著“別家不叛逆”的孩子看,因為他叛逆的時候,你沒看到,萬萬不可理想化。
既然所有孩子都會經過叛逆期,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向入手。
玩遊戲推薦有這個問題的家長讀讀《欲罷不能》這本書,裡面有詳細的解答,從設計遊戲原理到如何讓人沉迷,從擺脫遊戲到迴歸生活,書中做了很好的詮釋。
至於有些人認為讀書沒用,那麼想要進步,如何?聽人“瞎說”?看碎片式資訊?“侃大山”?我認為都不是系統提升的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讀書一定是行而有效的好方式,如果家長真的想幫助孩子戒掉遊戲或者自己要戒掉遊戲的話,讀讀這本書,會有幫助。
-
4 # 五花馬積極心理
一直覺得孩子的叛逆期是一個偽命題,叛逆一定是有叛逆的物件,而青春期叛逆的物件更多的是指向家長。所以這個叛逆,其實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雙方的關係發生了改變。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沒有一成不變的。大人還有離婚的,雖然親子的血緣不會變,但是如果家長用對6-7歲甚至3-5歲的兒童的溝通方式、態度去對待一個12歲的兒童,那麼隨著孩子的成熟自然會對這樣的溝通、管理方式有反抗。
貪玩愛看手機是目前很多家長反饋特別頭疼的地方。
先來看原因:1、孩子有手機玩,之前家長沒有過監督和管理,造成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影響了其他包括學習在內的“正事”,導致家長焦慮,家長焦慮更加管理嚴格和嘮叨,孩子就會更叛逆。
拆解一下原因1、有家長的責任,手機的使用從一開始就要約定時間和場景。而且很多家長玩手機都無法自制,指望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完全能夠在手機使用上自控,並不是現實,一定要有一些規則。2、手機本身就是容易讓人沉迷、尤其手機遊戲開發廠商通過大資料的分析,針對人性讓人沉迷,普通人很難天然的有所抵抗,更何況是孩子。
再看怎麼做:如果孩子手機還未上癮,那比較好處理。
1、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用良好的溝通方式,加大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讓他願意和你想出多過和手機相處,再慢慢重新和孩子商議手機使用規則。切記避免以破壞關係為前提的控制。
2、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帶孩子運動、彈琴或者帶領他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長期養成習慣、逐漸建立孩子對其他事物的熱愛,包括學習英語、體育鍛煉、音樂舞蹈等方面。
3、幫助孩子瞭解手機成癮的危害。
如果已經成癮到心理疾病的狀態,建議求助專業心理從業者,避免愈演愈烈,不可控制,毀了孩子的一生。
-
5 # 沈一點媽媽的親子圈
首先,我們的很多父母一邊跟孩子講話,一邊玩著手機呢!不說不玩手機,至少你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放下手機;
其次,我在使用的方法,分享給大家。我們家孩子玩手機遊戲,手機看電視,我們向來都是在手機設定倒計時,一般我們一次20分鐘左右,最多不超過40分鐘。週一到週五基本不玩,週末會每天玩一次。當倒計時的時候,孩子自己會將手機歸還,現在都學會了自己設定倒計時。
第三,我們父母不管有多忙,每天請花個5-10分鐘跟孩子玩玩,做親子溝通,做親子游戲,多瞭解孩子的心理想法。有時候可能並不是因為他不聽話,而是你缺少了陪伴他的時間,缺少了瞭解他的時間。
-
6 # 葉若冰
對子孩子玩手機,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玩手機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兩點來進行改善!
第一,從大人做起,現在生活中有一種普遍現象就是大人每天都在費盡心思的監督孩子得手機使用頻率,可是自己卻手機不離手!手機成了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下班回家跟家人交流悉數,跟孩子更是沒什麼交流,在這種情況下你想讓孩子少玩或者不玩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家人要以身作則,除非特殊工作情況,儘量不要在家長時間玩手機,多跟孩子溝通,聊聊學校的趣事,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事情或者帶孩子出去走走!不要讓孩子在無聊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機,而不是父母的陪伴!
第二,鼓勵溝通!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評和監督,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更應該採取鼓勵試的教育,這裡的鼓勵不是鼓勵孩子玩手機,而是在孩子玩手機頻率較前一天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進步的!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陪孩子做做益智遊戲!循序漸進的改善,操之過急,對子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將會事倍功半!
-
7 # 香港若曦媽媽生活vlog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青春叛逆期。從寶寶出生到長大會有三個叛逆期,其中“12-18”歲這個階段被稱為“青春叛逆期”。
從心理角度看講,經歷青春期的孩子會由原來的對父母的依賴,轉而尋求同齡人的認同。同時,通過“反叛”父母(代表權威的角色),追求自立、彰顯自己的存在感,追求自我價值。
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甚至可以說青春期的重要程度超過人生任何一個階段。同時,孩子的青春期也是家長們調整和教育孩子的最後的機會,如果沒有處理好孩子的青春期,極有可能給親子關係造成無法挽回的創傷。
那麼家長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和相處呢?
放下家長的架子,別企圖控制他
首先,家長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正確的認知:孩子正在長成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他們是有自己思想和認知的獨立個體。
在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時候,家長更應該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調整自己,改變思維,試著以對朋友的心態,給予孩子人格上起碼的尊重,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不屑輕蔑和頤指氣使。
家長不當的態度、言行和方式,很容易把孩子推到對立面上,那時候再想讓孩子與你溝通和交流是不現實的。
控制自己的情緒,溫和的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相處的最重要一個環節,也是最容易爆發衝突的一個環節。青春期的孩子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特別不喜歡被說教,也不喜歡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觀點。
父母最不該做得就是不停的嘮叨和抱怨,但要每天抽出點時間與孩子拉拉家常,聊聊天,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和孩子談話時要保持理智,仔細體會孩子表達的想法,不要著急反駁他的所有觀點,也切記不可被氣昏了頭說出“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話。
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處處約束
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家長就不需要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他享受民主權利。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可能還很幼稚,可能會碰壁,但這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要用你的標準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家庭環境的和諧溫暖是生活快樂的基礎。不如抽點時間,挑個好天氣和孩子一起去運動,一起去旅遊,讓孩子感覺到和父母在一起很開心!
-
8 # 星空下的彩虹9
小孩玩手機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家長,如果不想小孩玩手機最好是大人以身作則!
在小孩面前最好不要看手機,每天抽點時間帶小孩出去外面走走逛逛讓他接觸一下外面的世界,這樣可以讓他少點空閒時間了!
在家裡閒的時候就跟小孩聊聊天做做遊戲,這樣他就不會無聊了,也就沒時間去玩手機了,還可以瞭解一下小孩的一些想法跟習慣!
也可以在家裡放點書,在家裡的人沒事就拿起來看,營造一種讀書氛圍,這樣時間久了小孩也會跟著學!這樣還可以讓家裡的人跟著一起看書,學知識!
只要在小孩接觸的氛圍裡沒有手機,小孩自然就不會去玩!
-
9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孩子叛逆期,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把握3個原則:(1)委婉,(2)簡短,(3)不僵持。
關於孩子貪玩看手機的問題,建議如下:私下統計孩子每天玩手機的總時長,然後進行對比;一旦今天玩的時間比昨天少,便當著全家人的面,表揚孩子自控能力有進步。
話術參考:“孩子,不錯,你今天玩手機的時間,比昨天少了10分鐘,你的自控能力越來越強了!”。
相反,如果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比前一天多了,父母保持沉默,只對少的進行強調,堅持兩週,統計效果,有效則繼續堅持。
最後,要父母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進行有趣的親子活動(一起玩遊戲等),以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
10 # 玉嬌龍542
我的朋友孩子就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玩遊戲,一邊寫作業。剛上初中,就學的罵粗口,還給媽媽爆粗口!我說我朋友,他給你爆粗口,你一把掌扇的牙掉!看他還說粗口不?一個孩子太弱愛!不捨的打,天天講道理,一切歸就是叛逆期!專家也是整天叛逆期的孩子,你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就是他的王牌!他就認為他是合理的!最好的方法是家裡沒有電視沒有手機!都帶孩子出去玩,開學期間一定睡好,好好看書,學習!學個愛好!一生受用!有他熱愛的愛好,讓他堅持下去!
-
11 # 邀月縱歌醉紅塵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溝通之人,只要認知、思維正常,沒有嚴重精神疾病,人與人的溝通不暢,都是溝通方式方法的問題。
孩子與家長,有著天然的聯絡,每個孩子從內心都是:愛自己的父母,也都是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的。這為親子溝通提供了最好的基礎。
叛逆期,是人生必經階段,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是叛逆期也不能誇大,叛逆期意味著孩子獨立意識的萌發與走向成熟。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不管怎樣的行為偏離,包括貪玩與看手機,都是天性的釋放,因為我們也愛玩,也離不開手機。只不過,與我們比,孩子的責任感還沒發展健全。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然後再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讓他覺得我們是理解與尊重他們的。剩下的,就是要商量著來,怎樣做好計劃安排,既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又能合理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
逆反期的孩子,要引導而非打壓。當家長的溝通態度恰當了,孩子不會不與家長交流的。
回覆列表
我認為孩子不管哪個年齡段出現問題都要用方法去對待,其實大多數家長都只是處於著急階段,沒有去想有用的辦法。乾著急任何時候都是不理智的。也不是花點時間陪伴就行,對於普通工薪家庭,花很多時間陪伴也是不現實的,主要是要有效陪伴。當然首先要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徵,對於一個不帶說明書的產品,如何去正確呵護他,是需要多去摸索尋找他的規律的。其次要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一一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