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宮外史

    中國古代最先興起的是廟;寺到漢代才開始興起。

    廟是祭祀神靈、對人民有功德的人、祖先的建築物。

    廟有一個發展過程,最早是祭祀壇,其後才有廟、或廟宇、祠廟、陵廟、祠等名稱。

    但專門供奉菩薩的房屋,也叫做廟。如觀音廟,文殊菩薩廟等。

    如距今8000年的易縣北福地祭壇,可能祭祀神農氏。人們在原野上整理出一片約90平米的近似方形、深約20釐米的平面,擺上祭品,開始祭祀,祭祀禮畢後,上面封土掩藏。

    距今5000年的牛河梁紅山文化,就已經建起了祭祀女神的廟宇,這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廟。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考古現場

    經過夏商周朝、秦漢、唐宋等歷史沿革,廟已經數不勝數,最有名的如五帝祠,是祭祀青帝太皞、黃帝軒轅、赤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的東西南北中的五方祭壇;天子七廟(祭祀天子的祖先),家廟(祭祀家族祖先),孔廟;伏羲廟,女媧娘娘廟,橋山黃帝廟,湖北隨州炎帝陵廟,神農廟(祠),土地廟、雷神廟、城隍廟、龍王廟、文廟、武廟等等。

    寺,也稱寺院、寺廟,是佛教傳教修行的房屋和建築。

    佛教在漢朝時傳入中國,最早的寺是河北省南宮市的普彤寺塔,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第二大寺乃是河南洛陽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比普彤寺晚一年。

    其他有名的還有東京汴梁相國寺,嵩山少林寺等。

    中國古代為什麼建這麼多寺廟呢?

    一、歷史文化悠久,神靈、菩薩眾多。

    中國有萬年的文明史,自然崇拜,法天敬祖一貫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所以,敬奉的天地神靈眾多,為人民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神也眾多。佛教傳入後,又增加了佛教菩薩等。

    二、歷朝歷代天子都注重祭祀,以示不忘根本。

    孔子曾說過,國家大事有兩個:一個是祭祀神靈,保持人們的精神文明;另一個是發展軍事武裝,保障國家的穩定發展。所以,歷代天子、諸侯都注重宗教活動。

    三、中國古代經濟發達,居於世界之前列。

    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均地域廣闊,儼然當時世界大國;漢唐、宋明等朝代經濟文化發達,居於世界首位,所以,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來建築祭壇、寺廟、祠堂等。

    四、社會需求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赴任、趕考、旅遊、投親、訪友、求學、遊歷,甚或逃荒、避亂、逃仇、乞討等往往要行走數千裡,旅途數月,這些活動都需要沿途有個落腳點、歇宿處、避雨處、補充給養處等。

    看古代戲劇中,就有許多窮書生夜宿破廟中,《西廂記》中,就是張生和崔鶯鶯在普救寺中歇息。

    所以,久而久之,很多皇帝、官員、名宿、大賈、鄉紳等都非常支援修建寺廟、亭榭等,認為這是作好事、善事。既能提高精神文明,又能滿足社會需求,還能增加地方知名度,美化環境等,一舉數得。

    儘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但可喜可賀的是,中國信奉宗教,卻並不搞封建迷信,官員及知識分子們大都是敬鬼神,而遠之,把祭祀看做是淨化心靈,教育民眾,規諫帝王的政治手段。

    那麼,寺廟是不是都建在山上呢?這要分具體情況:

    一、顯示神靈的尊貴地位,則建在山上。

    如牛河梁遺址,由女神廟、祭壇和積石冢等16個地點組成,女神廟位於牛河梁諸道山樑的主樑之上,據專家考證,這是為了突出女神的尊貴地位,人們在山谷勞作生活,仰望山峰及神女廟,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二、祠廟規模較大,則建在平原。

    如秦漢時期的五帝祠,就是建造在陝西三原的平原之地,因為一組共有五個祠廟,佔地太廣,在山上是排列不開的,所以,就建在平原之地。但雖建在平原,為顯示其尊貴地位,也是夯土為臺,臺高約二三十米,在臺上再建祠廟,也具有居高臨下的巨集偉氣勢。

    三、根據神靈誕生地或昇天、陵墓所在地而建造寺廟。

    如陝西橋山的黃帝廟,就是傳說黃帝昇天的地方,在此山上建廟,以示紀念。

    湖北隨州炎帝陵廟,就是傳說炎帝陵墓所在地。全國多地都有神農廟(祠),傳說是神農生活的地方。

    四、便於教化、傳教,則建在交通要道或京都、名城。

    如文廟、武廟、關帝廟等全國各地郡縣、城市都有建造。

    宋朝的東京汴梁的大相國寺,就是建在京都。南宮市普彤寺,則建在交通要道上。安徽壽縣的報恩禪寺,是唐三藏法師奉敕修建。

    五、便於清修,則建在深山峰巔。

    如九華山道場、五臺山佛教聖地等,就建於深山峰巔。

    六、雲遊僧人則傾向於選擇山中清幽之地。

    如廬山東林寺,就是雲遊沙門慧遠,打算與慧永法師往廣東羅浮山潛修,途經潯陽,見廬山清靜足以息心,留住龍泉精舍,後移居西林。晉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議,為慧遠建東林寺。

    七、城鄉都敬奉的神靈,則建在居民區

    如城隍廟、土地廟,各州郡縣、城邑、鄉村都有建造,以祭祀治水犧牲的后土,祈求地方平安。

    總之,寺廟不一定非要建在山上,要根據各種情況而定。

  • 2 # 浪客文史

    為什麼在山中或高山頂建造廟觀?

    主要目的是登高遠望,僧人道士進行修行,環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塵不染;四是長生不老;五是它能與世隔絕。同時,還使廣大信士登入空門,引其入勝,思想開闊,使人神往,體現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嚮往的意境。

  • 3 # 玉石鑑定師

    寺院建立在高山上的原因有很多,不僅是為了能夠靜心修煉,這還和佛教道教的理念和傳統有關,特別是道教都追求成佛成仙,而在傳說中,仙人大多隱居在懸崖峭壁或深山之中,因為其中山林錯落,雲霧繚繞,總給人一種仙境的錯覺,而很多的道教建築都是類似,比如五嶽名山上就有不少此類的寺院。

    而且一般來說寺院修建的地方,基本都是繞林傍水的,自然環境特別好,因為古時的寺院選址也是要看風水的,所以自然環境好的大部分不可能在城鎮,而且佛教還講究了卻塵緣,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塵世,高山就是最好的選擇。

  • 4 # 手機使用者4590561896

    我是一名皈依佛門弟子,每到一地都拜訪當地寺院,可有一點真的無奈:現在拜佛拜不起啦!停車費,景觀費,門票費,香火費,元寶費,功德錢,淨水費,等等等等……各種名目費用太多。與佛門初衷普渡眾生,因果迴圈,慈悲為懷簡直背道而馳。

  • 5 # 鳳凰花兒開

    錯了,佛寺基本上沒有建在山頂的,都是建在山間平臺上的,所謂深山藏古寺就是這個意思。建在山頂的是道觀,因為道教講求天人合一,與天最接近的是山頂,所以,山頂建的通常是道教建築。在外觀上,有時候,我們分不清道教建築與佛教建築的差別,可能會混為一談。

  • 6 # 我愛隨車吊

    作為古代統治者的一種手段,利用宗教信仰教化民眾,有利於國家整理。寺廟在古代應該是免稅的,導致更多的人避世,所以寺廟也多。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傳說中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的修行道場都是在山中,比如觀音菩薩的普陀山,地藏王菩薩的九華山,真武大帝所在地武當山,姜尚姜太公在崑崙山學藝,張天師所在的龍虎山等等,所以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寺廟大多建在山中。

  • 7 # ma馬建周

    山脈是幾千萬年形成,山頂是人類祖先生活區(過去洪水飄天,人類多在高山),高山較平地更易感受天氣變化,天氣不正常時,人類到高山寺廟敬神敬祖,人天感應可調整天氣與氣侯,如干旱時人到高山祈雨,高山較平原涼爽,可求到清涼風雨驅除平原的熱濁之氣。山脈影響大地與平原,平原有地震時,到高山寺廟人天感應化解地震及泥石流,塌方等,高山上有火山口,寺廟清涼氣可鎮之,寺廟學問很多,人知道有限。

  • 8 # 歷史的深海

    寺廟都是遁世的人修行的地方,所以一般選的都是一個高山上,還有一個特點是得有山泉,因為離不開水,所以一般是山清水秀。

  • 9 # 紅豆史館

    所謂“深山多古剎”,是說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喜歡在深山上安家。總的來說,道觀往往山頂居多,寺廟則大都建在半山腰上,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寺廟建立在山頂之上,是能夠與上天接近一些,這對於修行之人而言,就意味著道教和長生之道,佛教和他們信仰的佛祖更接近,給他們一種心理上上的撫慰。

    二、寺廟建在山上,可以接近大自然,遠離紅塵喧囂和人世間的紛爭,不被瑣事打擾,對修行之人的感悟很重要。

    三、寺廟都建在名山之上,一般都是山形磅礴,環抱靈氣之地,有好的風景。

    四、中國自古就有自然崇拜,以山川為神。修建寺廟道觀等修行場所可能受這種因素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怎樣使用空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