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獼小牛Vlog

    朱元璋讓中國、尤其北半個中國扭轉了持續幾百年的“異族化”趨勢,奠定了中國本土的總體框架,其歷史地位是空前絕後的。

  • 2 # 老龐的娛樂生活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 3 # 側畔流深

    只能說確實是傳奇皇帝朱元璋!他的歷史功績、個人魅力無庸置疑:驅除韃虜,恢復漢族國家舊版圖,消滅軍閥割劇狀態,利於民生。不過,消極的也很多:比如濫殺功臣,重農抑商,採取有力措施限制了資本主義盟芽和發展。話說回頭,沒有他朱元璋,一定會有其他李元璋、王元璋去完成民族重新統一大業!他朱元璋只是在歷史上再一次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屌絲逆襲的好戲!他的傳奇經歷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意義更大!

  • 4 # 岸芷青蘭

    元滅宋以後漢人地位直線下降,廢除科舉制度,實行保長制度,講全國分為四種人。朱滅元建明,是漢人重新翻身做主人,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 5 # 睡LANJIAO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璋是一種銳利的玉器,即誅滅元朝的銳利的武器。這把武器是元朝統治者自己製造出來的,天災無情,人禍加劇,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嫂子,侄子相繼病死餓死,草蓆卷著親人屍體,連安葬的地方都沒有。哭到眼淚流乾,喉嚨失聲,天不應地不靈。為了活命去了皇覺寺當和尚,被別的和尚欺負,做最累的活,吃最差的飯,睡柴房,但能活命,他還有什麼更好的要求呢?天不遂人願,寺廟口糧緊張,外出化緣,被派到災害最嚴重的地方,每敲開一扇門,面對的極有可能是冷嘲熱諷白眼相加。但不敲開,保持自己所謂的自尊,最終就會餓死。在化緣途中認識了很多人,回到寺裡,又被師兄陷害告發,迫不得已被逼上梁山。

    之後從刀光劍影中走出來,腥風血雨裡爬出來,戰勝了同時代所有豪傑的最後勝利者!張士誠?陳友諒?元朝的王保保?都是渣渣~其麾下名將謀臣數不勝數,徐達、李善長、劉伯溫、湯和、常遇春、馮勝、李文忠、朱文正、耿炳文……簡直是超級豪華的頂配陣容,把昔日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攆的七零八落,而且老朱一生軍事直覺敏銳,一生戎馬生涯鮮有敗績,最重要的是老朱奉行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絕,從後來收拾那些開國功臣的情況下,就能看得出來。

    如果說功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功不可沒。

    但人非完人,被人們詬病的無非是用錦衣衛大殺功臣,刻薄寡恩,製造明初四大案。對子孫後代過分優渥,後期吃空了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讓後世宦官亂政。但人又不是先知,怎能料到幾百年後的事,毫無疑問的,他是那個時代的最優秀的人!

    最後用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裡評價朱元璋的一首詩結尾吧。

    皇覺寺裡,明月相伴,孤燈一盞。

    濠州城中,謹小慎微,奮發圖強。

    鄱陽湖畔,碧波千里,火光沖天。

    茫茫大漠,金戈鐵馬,劍舞黃沙。

    開創帝國,保世宏規,光耀後代。

    少貧賤兮壯志揚!

    千軍如烈怒弦張!

    我雄壯兮大明強!

    我雄壯兮天下壯!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 6 # 歷史閒賦者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不知提到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對他有怎樣的印象呢?每一個開國皇帝都經歷過殘酷的戰爭,所以他們是十分冷血的,是十分狠心的,同時也是不近人情的。但是還有些人會認為開國皇帝能夠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朝代,推翻一箇舊的朝代是非常不起的,因此他們都是十分有能力的人,是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你們應該都知道,他是歷代帝王中出身最卑微的一個,也是歷代帝王中最為殘暴的一個。如果從個人能力上看,他的能力是超強的,他白手起家,討過飯,當過和尚,最後卻能夠成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不得不說,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而且他更是戰場上的王者,大家都知道他當時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有元朝軍隊,更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一批梟雄。他們手中握著重兵,而且戰爭經驗也十分豐富。按理說,朱元璋在應該不是他們的對手。可是朱元璋卻能夠利用手下僅有的幾萬人馬,巧妙的排兵佈陣,不僅僅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而且還能夠收降他們的人馬,為自己接下來建立明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他還是一個有著強硬的手腕和高明的治國方略的人。由於元代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和官吏的貪汙現象嚴重,因此在元代末期國家的發展已經十分衰弱了。更加重要的是,由於元代統治者為了從人民的身上搜刮更多的錢財,因此發行了很多沒有用的紙幣,造成了國家貨幣秩序的極度混亂。相信很多統治者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都會慌了手腳吧!但朱元璋卻不會,他大刀闊斧的把元代的所有貨幣制度全部廢除,把所有的紙幣都兌換成銀兩交給民眾,希望他們能夠用這些銀兩開闢更多的土地,種植更多的作物。但還有些人認為,朱元璋雖然是一個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人,也是一個對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人,但他更是一個殘暴的人,是一個冷血的人,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人。他不僅巧妙的設定了文字獄,壓制了天下讀書人的發展,而且還殺掉了很多的開國功臣,有一些甚至是自己的親屬。不得不說,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確是一個很殘忍的人,也是一個沒有絲毫人情味的人。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個天下都是我的,我要殺誰要寡誰都是隨我自己的心意。相信大家從這句話中也能夠看出,他的確是一個絲毫不近人情的人,也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朱元璋時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人,他是有人性的,只不過他作為開國皇帝必須要做一些他不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必須要殺一些他本來不想殺的人,因此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

  • 7 # 克里斯YU

    有功有過,功和過一樣大。他推翻了異族統治,恢復漢家天下,此為大功;他開創了特務制度,高壓統治,廢除了丞相制度,使皇權專制達到頂峰,這又是大大的開了歷史倒車。此外,他骨子裡充滿了仇富思想,限制打壓商人,痛恨貪腐卻偏偏自己造成了貪腐,給官員定的俸祿極低。他是政治、軍事上的好手,經濟上的白痴。

  • 8 # 靜遠智空

    其實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大家都有著褒貶不一,形形色色的不同看法,因為只要是人,偉人也是人,哪個不是譭譽參半,功過是非!

    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民族,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政策,恢復了中華。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個赤貧的佃農之家。當時蒙古對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壓迫奴役已經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朱元璋從未經歷過中國富饒安定的農業社會的正常生活環境,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透過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統帥力推翻了蒙古的統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漢族國家並指導國民脫離野蠻,重新恢復自信、尊嚴和榮譽。明王朝誕生於半個世紀有增無已的擾攘紛亂中;在這個一切遭到蠻族破壞的年代,中國大部分地方的日常生活的進行日益直接訴諸於蠻族的暴力,文明已經隕落,漢人淪為奴隸,任憑蠻族宰割。而蒙古的瓦解和明朝興起根本不是什麼所謂的階級鬥爭,而是漢民族和其他各民族為了生存、為了自由、為了尊嚴,擺脫被蒙古奴役踐踏的殊死決鬥。明太祖在率領漢民族和其他各民族,驅除蒙古的同時也指出,蒙

      明孝陵“此山明太祖之墓”

    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但如果是知禮義,願為中華臣民者,與華人無異,這裡充分體現了華夏民族的仁義。這位傑出的民族英雄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

  • 9 # 史河拾憶

    最得意:開創大明基業 最失意:太子朱標早逝

    最不幸:幼年經歷悲慘 最痛心:馬皇后病逝

    最擅長:剛猛治國

    提到明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視劇、評書小說以及太祖像明代歷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個頗為引人關注的歷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學者吳晗為其作傳,甚至毛澤東也曾親自對這部傳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這種情況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是不多見的。那麼,是什麼引起了人們對朱元璋的興趣?清代的史學家趙翼曾說:“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身上,豪 氣和匪氣並存,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但不論如何,誰也無法忽視他的存

    在,誰也無法否認他是個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個性、傳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創業史以及獨樹一幟的治國馭人之術,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龍天子”

    貧苦身世。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似乎沒有誰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悽慘的。 元朝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東鄉(今安徽嘉山明祖陵縣 治明光鎮北趙府村)一座破舊的二郎廟中。他的父母沒有土地,是靠租種別人田地為生的佃 農。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改名元璋,字國 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沒錢交學費,只好退學給人家放牛。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裡 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 孩子回了孃家,家裡只剩下他和二哥。雖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卻實在沒有辦法過下去了 ,家裡一粒米都沒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為年紀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覺寺出家做 了和尚。因為寺中也沒有餘糧,朱元璋只做了幾十天的和尚,便被打發出門,雲遊四方。直 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覺寺。雲遊的幾年間,居無定所,風餐露宿,靠 化緣度日,其實和討飯也差不多。然而經過這幾年雲遊的磨礪,朱元璋的視野大為開闊,人 生閱歷大為豐富。

    走向巔峰。朱元璋的悲苦經歷在當時社會中有相當的典型性,元朝殘暴的統治和地主階級的 無情壓榨,使得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官逼民反,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形成了歷史上著 名的元末紅巾軍起義。之所以稱為紅巾軍,是因為起義者頭裹紅巾。當時紅巾軍主要有劉福 通、芝麻李、徐壽輝等數支隊伍,各自為戰。

    朱元璋雖然身在寺廟中,但他顯然是六根未淨,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興起的農民起義浪潮中 太祖稱帝前的吳王府(今南京瞻園)。至正十二年(1352)閏三月,由於皇覺寺被毀,又有友人來信相邀,朱元璋來到濠州城下 ,投奔了紅巾軍的郭子興部,成了郭子興的親兵。他膽大機敏,作戰勇敢,在紅巾軍中很快 就嶄露頭角,逐漸升遷。郭子興將養女馬氏嫁給了他,使他在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後來, 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馬,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加入了群雄爭霸的戰團。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聽從謀士的意見,攻下金陵(元代稱集慶),作為穩固的根據地。他躊躇滿志地 對徐達等人說:“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倉廩實,人民足,吾今有之; 諸公又能同心協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當天就改集慶為應天府。

    當時的形勢依然嚴峻。張士誠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為中心,發展勢力。在以“布袋和尚” 著稱的彭瑩玉戰死後,起義軍推舉徐壽輝為首領。徐壽輝被推舉只是因為相貌好,並沒有才 幹,不久陳友諒控制了這支隊伍。劉福通於前一年迎韓林兒在安徽亳州建立龍鳳政權,尊韓 林兒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冊封,任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國珍割據溫州、臺 州等處。元朝的勢力仍然強大,在起義軍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將陳友諒視為最大的威脅,因此制定了先擊陳友諒的作戰方針。陳友諒本來是個漁家 子弟,身高體壯,練就一身好武藝,又略通文墨,曾在縣衙作貼書。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他 投奔到了徐壽輝的天完政權下,後來取代了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大漢。陳友諒自恃兵多 將廣,直撲金陵而來。大敵當前,有人建議出降,有人提議奔踞鐘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 奔者可斬也”,軍心始安。同時,他派胡大海騷擾陳友諒的後方,利用康茂才與陳友諒是舊 識的關係詐降,誘敵深入。陳友諒果然上當,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敗而歸,朱元璋乘勢奪 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雙方於鄱陽湖展開生死大戰。戰鬥十分激烈 ,長達36天,陳友諒中流矢而亡。朱元璋雖然損失慘重,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正二十四 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稱吳王,設百官司署,李善長、徐達為左右相國。

    徐達像朱元璋消滅陳友諒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張士誠控制著南達紹興、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潁州等地,這也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只是他庸碌無為,安逸自居,沒有更 大的野心。當朱元璋與陳友諒激戰鄱陽湖,他竟然無動於衷,坐視朱元璋不斷壯大,由此又 可見朱元璋當年以陳友諒為勁敵而後攻張士誠的決策是正確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達為將,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達為大將軍,統兵20萬,直 搗張士誠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為策應。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張 士誠束手被擒,後於金陵自縊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將朱亮祖攻取台州、溫州。十一月,部將湯和下慶元(今浙江 寧波),方國珍逃入海中,不久為廖永忠所敗。方國珍走投無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 月,湯和與廖永忠擒獲陳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楊璟等人攻取廣東、廣 西。在平定東南之時,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將北征蒙古,山東、河南隨即而下,馮 勝也攻克了潼關。

    在轟轟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於1368年正月在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這 常遇春像個當初的放牛娃、小沙彌終於躍上了權力的巔峰。這裡順帶提一下,朱元璋為何選 定國號為大明呢?熟讀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龍記》,在這部武俠小說中,明教與元 朝勢不兩立。而且,小說中有幾位人物也與歷史人物重合,比如頗有心計的朱元璋、勇猛忠 信的常遇春,還有布袋和尚彭瑩玉等人。那麼朱元璋定國號是否真的與明教有關係?

    按照吳晗的觀點,“大明”的意義的確出於明教。明教,原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 唐延載元年(694)傳入中國,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稱明教。明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即 他們認為統治世界的明暗兩種力量,為明暗二宗;明暗兩種力量相互鬥爭,經過初際、中際 、後際三個階南京徐達墓段,為三際。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惡和欲。在初際階段,還沒有天地, 明暗相互對立;中際階段,暗佔據優勢地位,這時明王出世,經過鬥爭將黑暗趕走;後際階 段,明暗各歸本位。明教對於那些受到壓迫和剝削的人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明教主張迎 接明王出世,改變現狀,相信不久以後人們會過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廣大窮困農民間進行傳教,準備武裝起義。當時明教的彭 瑩玉,在淮西傳教,宣揚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準備。至元四年(1338),彭瑩玉和 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縣)率眾五千餘人起事,雖遭鎮壓失敗,但此後各地起 義不斷,而彭瑩玉也在堅持鬥爭。河北韓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領袖,廣招信徒,醞釀起 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徵發農民15萬修黃河。韓山童派人預先在河道中埋下一個一 隻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樣。石人挖出後,人心不穩。韓 山童認為時機成熟,聯絡劉福通等人準備起事,推舉韓山童為明王。事情洩露,韓山童被殺 ,其妻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脫。劉福通力戰突圍,後攻取潁州等地。各地聞風而動,接連 起義,掀起了元末農民起義的高潮。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建立龍鳳政權。朱元璋所 在的郭子興部,在郭子興死後其子郭天敘受劉福通節制,所以朱元璋其實是小明王的部將。 後來朱元璋勢力強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軍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時落水,就這樣 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認為,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是承繼小明王而來,“國號大明,承林兒小明號也”,據說這是 劉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將領,不是出於淮西彭瑩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屬下,大都是 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自然順理成章,而且這樣還意味著朱元璋就是明王降 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會上再也不應出現其他的明王了,這也有助於穩定人心。另 外,明字代表著光明,分開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詞彙,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聖。值 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後不久,為防止秘密教會危害自己的統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 教,包括白蓮教、彌勒教、明教等。

    《太祖實錄》所載北伐滅元戰略確立國號後,朱元璋加速了統一的程序。洪武元年五月,他 視察開封,部署北伐的進一步軍事行動。七月,元順帝北遁。徐達勢如破竹,八月佔領元朝 國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統治結束,歷史進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時代。隨即徐達平定山西 ,次年收復陝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湯和、傅友德南北夾擊四川的夏政權明玉珍 ,於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幾次招降雲南未得,於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藍玉、沐 英征討,親自制定進軍路線。平定雲南後,朱元璋留沐英世守雲南,直到明朝滅亡。洪武二 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藍玉擊敗納哈出,逐步統一了東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 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成功秘訣。從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到他在金陵稱帝,用了17年的時間。在當時所處的年 代,群雄競起,逐鹿中原,先後出現了天完、龍鳳、大周、大漢、夏、吳等諸多政權,然而 卻是後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統帝業。是什麼因素讓朱元璋笑到了最後,實現了天壤之別的巨 大飛躍?

    首先,這要歸功於朱元璋卓越的個人能力和堅毅果決的性格魅力。幼年艱辛的生活造就了他 堅強剛毅的性格,雲遊僧的經歷開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瞭解。他投奔郭子興 沒有太祖像

    多久,因為英勇機敏,就被提升為九夫長,並被郭子興賞識,將養女馬氏嫁給他,由此在義 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當彭大、趙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鳩佔鵲巢,矛盾加劇,郭子興被趙君 用囚禁時,郭子興的部將,甚至他的兒子都躲匿起來,沒有人敢站出來救郭子興。正是朱元 璋從前線趕回來,利用彭大和趙君用之間的矛盾,夜訪彭大,陳說利害關係,勸說彭大出兵 ,才將郭子興解救出來,當時他參軍剛剛六個月。這種臨危不亂、果敢機智的素質,是他超 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終成大業的重要原因。後來,不斷壯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興的猜忌 ,逐漸被排擠,有時連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不過,這對於在貧困中成長起來的朱元璋不算 什麼,他在忍耐中等待機會。不久,在強大敵人的壓迫下,郭子興不得不請朱元璋幫助他謀 劃統籌。在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掌握了這支隊伍。短短3年間,朱元璋就從普通一兵搖身 一變成為擁兵10萬的大元帥。

    朱元璋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虛心好學,喜歡結納儒士。他先後網羅了馮勝、陶安、劉基、 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給予他們很高的待遇。他還經常與這些人一起討論,談古論今,分 析時勢,請他們幫助出謀劃策。透過與儒士的交往討論,朱元璋的個人素質得到了提升,眼 界更加開闊,對他最終奪得江山有很大的幫助。朱元璋勤奮好學,在打仗的間隙也不忘記讀 書學習。這個習慣在立國後也沒有改變,特意命人在奉天門建文淵閣,收藏經史子集,設定 若干名大學士,自己經常抽空去那裡,“命諸儒進經史,躬自批閱,終日忘倦”。

    他特別喜 南京李文忠墓歡讀史書,尤其留意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時常引以為戒。經過多年的自學,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軍中喜閱經史,操筆成文,雄渾如玄化自 然”。朱元璋對此也頗為自詡,“我起草野,未嘗師授,然讀書成文,渙然理順,豈非天生 耶?”天生恐怕未必,不過與他的後天努力是分不開的。在讀《尚書》時,他發現各家註釋 不同,特意命宿儒訂正,著有《御注洪範》,這可以算作是他的學術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於網羅人才,在他身邊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將,為他奪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勳。 他手下的李善長、徐達、湯和、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等人都是他的同鄉, 對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資”,認為開創帝業好似構築大廈,武臣似 “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堊(yǒu è)”,藻繪粉飾,二者偏廢則難以有成。 因此,他很重視招攬儒士,聽取他們的建議。正是在陶安、馮勝的建議下,朱元璋攻取金陵 ,東征西討,成就帝王之業。攻取徽州後,他親自上門拜訪朱升,得到“高築牆,廣積糧, 緩稱王”的建議,並堅決加以執行,因此能夠在群雄先後稱帝時韜光養晦,保全實力,逐步 發展壯大。

    太祖馬皇后像

    還有,朱元璋的夫人馬氏,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腳馬皇后,是他完成帝業的堅強後盾和賢 內助。馬皇后是安徽宿縣人,她的父親和郭子興友善,臨死前將她託付給郭子興,收為義女 ,郭子興將她許配給了朱元璋。後來郭子興聽信讒言,猜忌朱元璋,將他關押起來,恰巧當 年收成不好,朱元璋時常捱餓。為此馬氏曾偷偷將滾熱的燒餅藏在衣服內給他送去,結果燙 傷了皮肉,可謂是患難夫妻見真情。她在二人中間調和,終使嫌隙得釋。連年激戰之時,馬 氏帶領將士的妻子制軍鞋戰袍,鼓舞士氣。當陳友諒率軍猛撲而來的時候,她又將後宮的財 物捐獻出來,獎賞前方作戰的將士。朱元璋後來殺戮漸重,無人敢勸,馬皇后時而勸諫,因 此很多人得以保全。有人傳言參軍郭景祥的兒子想要殺父,朱元璋要殺掉他。馬皇后勸說道 :“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後。”這樣朱元璋才沒有下旨,後來經過調查, 果然是冤枉。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馬皇后病重,自知難以治癒,對朱元璋說:“死生, 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擔心朱元璋遷怒 於醫生,竟然執意不許太醫治療。當月,馬皇后就去世了,年僅51歲。朱元璋對於馬皇后的 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釋懷,從此再也沒有立後。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氣很大,盛怒之下再也無人敢勸。假設馬皇后能多陪伴他一段時間,朱元璋也許就不會殺戮過重 。

    大權獨攬:歷史上少有的強勢皇帝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他比較瞭解社會的真實情況。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 正是由於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矇蔽,不瞭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荒臣專的局面。

    改革政治體制。在明代以前,歷朝大體上沿用秦始皇所創立的君主之下設宰相輔政的政治體制框架,只是相權的形式和職權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舊制,直接承太祖像襲元朝舊制,在中央設三大府: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御史臺,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他首先從地方機構改革著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佈政 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 洪武刻本《皇明祖訓》,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 東、廣東、河南、陝西、湖廣、山西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 司。

    而朱元璋更為關心的是中央機構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藉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 布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罷宰相不設 ,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朱元璋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 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 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同時將掌管全國軍事的 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 調兵。

    朱元璋進行上述變革和調整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君權,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之權 ,他對地方行省、中書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變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罷丞相,是對一千多 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不設丞相,六部直接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實際上是 皇帝兼行相權。皇帝不得不處理更多的政務,據說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處理400多 件政事,相當辛苦。由此,專制主義皇權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他也成為歷史 上最有權勢的皇帝之一。不過,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權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沒有

    相應的約 束機制,明代中後期皇帝為所欲為,極度腐朽,甚至數十年不上朝。

    設立特務組織。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強了對大臣的監視。開始時,他派遣一些檢校、僉事明 騎馬武士俑等人暗中偵查大臣的舉動,也沒有逮捕和審訊的權力。當時最著名的特務是高見 賢、夏煜、楊憲和凌說,專門刺探別人的陰事,“四人以伺察搏擊為事”,“專主察聽在京 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惟此數人,譬如惡犬,則人怕”。朱 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大臣對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無二,要他們知道恐懼,防止他們 營私舞弊、結黨亂政。事無鉅細,家長裡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可 以看出當時的恐怖情景。錢宰被徵編《孟子節文》,罷朝回家做了一首詩:“四鼓鼕鼕起著 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告訴他 昨天詩作得不錯,只是並沒有“嫌”他遲,不如改成“憂”字更好些。錢宰聽後大驚失色, 嚇得直磕頭謝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所以大臣們都提心吊膽,就連李善長、徐達這樣的 功臣也人人自危。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為了加強監視,特別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成為他實行特務 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錦衣衛隸屬於皇帝的親軍體系,長 官為指揮使,下領官校。官為千戶、百戶,校為校尉力士,因穿橘紅色服裝,騎馬,故又稱 “緹(tí)騎”。明初“緹騎”只有數百人,明中後期達到十幾萬人之眾。錦衣衛下設鎮 撫司,有監獄和法庭錦衣衛木印

    ,成為“詔獄”,直屬於皇帝,權力很大。錦衣衛職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太祖時 ,“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繫獄中,數更大獄,多所斷治,所誅殺為多”。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為明代後來的皇帝做了一個惡劣的開端。永樂十八年(1420),成祖朱棣 在錦衣衛外,另設東廠,因設於東安門北而得名。成化十三年(1477),憲宗設西廠,由汪 直統領。正德初年,權閹劉瑾奏設內行廠,自領之,職權更廣,雖錦衣衛、東廠、西廠亦在 偵緝範圍之內。正德五年(1510),隨劉瑾被誅而內行廠廢止。終明一朝,西廠、內行廠存 在時間不長,而錦衣衛、東廠則存至明亡。這些特務機構,成為維護皇權的重要手段,但更 多的時候是被專權的太監如劉瑾、魏忠賢等人所利用,成為打擊報復大臣的有力武器,不知 有多少忠臣慘死其中。

    朱元璋所進行的這些制度更張,儘管後世或臧或否,評價不一,但基本實現了他的初衷,也 算稱心如意。只是有一件事,卻困擾了他近30年,遲遲無法解決。

    陷入定都困擾。朱元璋登基稱帝前後,對於國都的確定幾經周折。最初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 軍後,一直活躍在江淮之間。然而這裡土地貧瘠,民生艱苦,而且接近元朝的軍事力量,不 利於自己的發展壯大。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成就不世之偉業,必須另擇一個既有經濟 保障又地形險要的根據地,這樣金陵就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金陵,北有長江天塹,為形勝 之地,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五代十國的南唐都曾以此為都城。馮國用首先 嚮明南京城牆朱元璋建議攻取金陵,“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 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勿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陶安也建議先取金陵,據形勢 以臨四方。葉兌也上書請求定都金陵,然後就可以拓地江廣,進軍兩淮,北征蒙古,退軍又 可以據長江以自守。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聽取謀士的意見,攻取金陵,改稱應天 府,修建宮殿,以此為爭奪霸業的基礎。此後十餘年間,朱元璋南征北戰、四出征討,將江 南群雄依次消滅。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在即位詔書中稱應天為京師 。

    然而朱元璋只是暫時肯定了應天作為京師的地位,並沒有正式確立國都。作為自己成就霸業 的地方,朱元璋為何不肯確立應天為國都呢?首先,朱元璋覺得以應天為國都的歷朝都是氣 數不久,似乎不太吉利。其次,有些大臣認為“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頑”,明南京聚寶門藏兵洞

    而且應天偏處江左,在位置上作為國都不是十分理想。三月,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許多人 建言定都汴梁。朱元璋很重視,於四月親自前去實地考察。他認為汴梁雖然位置適中,但是 無險可守,四面受敵,論形勢不如應天。八月,朱元璋正式下詔,以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 京。朱元璋既然對汴梁不甚滿意,為何又要定為北京呢?原來他考慮到汴梁是宋朝的舊都, 北上征討元朝時可以喚起北方民眾的民族情感,有很大的號召力;而且當時西北未定,需要 將汴梁作為運送糧草和補充兵力的基地。

    雖然確定了應天、汴梁的兩京制度,但是朱元璋並沒有修建汴梁的打算,他還在尋找更加合 適的地方。洪武二年(1369)八月,平定陝西。在這種情況下,定都之議再起。九月,朱元 璋召集大臣商議國都之地。大臣各抒己見,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應天、汴梁、北平等地 ,“或言關中險固,金城天府之國;或言洛陽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適均,汴梁亦宋之 舊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宮室完備,就之可省民力”。朱元璋在分析各地利弊之後,提出了以 臨濠為中都的想法,“所言皆善,惟時有不同耳。長安、洛陽、汴京,實周、秦、

    漢、魏、 唐、宋所建國,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蘇息,朕若建都於彼,供給力役悉資江南,重勞其民。 若就北平,要之宮室不能無更,亦未易也。今建業長江天塹,龍蟠虎踞,江南形勝之地,真 南京莫愁湖勝棋樓(傳說太祖與徐達在此下棋)足以立國。臨壕則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 水可漕,朕欲以為建中都,何如?”臨濠在元朝時稱為濠州,洪武七年改稱鳳陽,是朱元璋 的家鄉,群臣豈敢有異議?這樣,明初就形成了南北兩京、中都並存的情況。從九月開始, 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規制在臨濠營建中都。他之所以決定以臨濠為中都,甚至一度想遷都臨 濠,除了這裡是他的家鄉,還與優待淮西功臣集團有關。眾所周知,朱元璋在起兵反元建立 明王朝的過程中,淮人多隨同他東征西討,立下功勞,成為開國功臣,包括丞相李善長、徐 達和功臣湯和、耿君用、耿炳文、郭興、郭英、周德興、常遇春、陸仲亨、曹震、張翼、陳 桓、謝成、李新、何福、張龍、張赫、胡泉、陳德、王志、唐勝宗等人,其中湯和與周德興 還是朱元璋同村夥伴。能夠光宗耀祖、榮歸故里,當然是他們所願意的。

    然而洪武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在巡視中都修建情況後,突然下令停止修建。此時中都 修建達6年之久,已經頗具規模。停建的理由是勞民傷財,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朱元璋與 淮西功臣集團矛盾日益加劇。淮西功臣恃功自傲,多有違法亂紀之事,而且在朝廷中結黨謀 取私利,與朱元璋加強皇權背道而馳。他擔心在淮西功臣集團的老家建都,會更加助長他們 勢力的膨脹。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朱元璋下詔改南京為京師,定都問題才算告一段落 。

    其實,朱元璋對南京一直不是很滿意,遷都的想法從來沒有打消過。洪武二十四年(1391) ,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巡視關中,頗有遷都關中的打算。當時,明朝的主要威脅是蒙古草原上 的北元殘餘力量。遷都西北,可以加強北方邊防,安定邊界。朱標考察了西安和洛陽,比較 兩地地形,回來後向朱元璋獻陝西地圖。不料世事無常,太子朱標於第二年病逝,使朱元璋 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問題了。他在當年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祭 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後窪, 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 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聽起來真是異常的淒涼,也能感覺到國都問題一直令朱元 璋不能釋懷。

  • 10 # 太陽沒我熱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從草根逆襲成帝王的人,是世人中的”勵志帝“。他出身貧寒,歷經苦難,在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建立了一個由漢人統治的龐大帝國。他在位期間,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為明朝前期的繁榮安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在朱元璋之前,也曾有過所謂的“平民皇帝”,比如漢高祖劉邦,但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劉邦的條件比起朱元璋來,要好太多了。

    朱元璋能夠擁有這麼傳奇的經歷,除了機遇之外,其個人特質也是重要因素。他個性極強,又很有企圖心,志氣不凡。長期以來,有關朱元璋的民間傳說一直很多,很豐富,或許這也是老百姓普遍對他心懷崇敬的一種心理反映。

    縱觀中國古代史,我們會發現,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到兩位功勞巨大的皇帝。比如唐朝的唐太宗,宋朝的宋太祖和宋仁宗,明朝的明太祖和明成祖,清朝的康熙皇帝等。

    說到康熙皇帝,大家都非常熟悉,在位時間達六十一年,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君王。要說其功績怎麼樣,我們可以簡單說下。康熙皇帝在西南平定了三藩之亂,在東南統一了臺灣,在東北打擊了沙俄,在西北還平定了噶爾丹之亂,不光使清朝的統治更穩固,也造就了我們中國今天的版圖和疆域。

    即使這樣,康熙皇帝對朱元璋還是充滿敬佩之情。根據《清朝文獻通考》卷一二0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時期,親自帶領文武大臣來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帝當場評價朱元璋:“洪武大帝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當看到明孝陵有損毀的地方時,還安排人員修繕,並親筆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刻好後,立碑於陵墓的享殿正中,以昭後世。

    並且說道:“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拉罐和瓶裝啤酒哪個更好喝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