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陽侯
-
2 # 毛維準
日本在二戰之後的重新崛起離不開美國的支援。
可以說,美國的支援與改造是日本重新崛起的第一個基礎。
自從被美國佔領之後,美國主導了日本的政治和經濟改造。在麥克阿瑟入住日本擔當太上皇之後,其首要目標是實行三D戰略,即非軍事化、民主化與權力和財富的分散化,由此帶來一場“不流血的革命”,在經濟方面,實際上也進行了土地重新分配的改革,參考其他國家的經歷,我們不難推斷,這勢必將釋放日本發展的巨大紅利。
此外,美國還主導對日本實行了四R戰略,即勞工再培訓、失業者重新就業、軍隊重新武裝和日本重獲國際地位等,這四個戰略啟動了日本的經濟機器和國家機器,也為日本伺機告訴發展經濟奠定了基礎。其中,北韓戰爭為已經融入美國同盟體系的日本帶來了第一桶金。
當然,這只是開始,實際上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僅僅是美國的1/15,只是恢復到戰前水平而已,在當時,美國甚至懷疑日本是否真的能夠擺脫戰爭的危害。
直到20世紀60年代,日本才一步一步地真正走向高速增長,經濟以平均每年超過10%的比率增長,在1960年末,日本的貨物和服務產值超過了西德,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自由市場經濟體。此時,才能說日本真正崛起的。
可見,一個國家的經濟騰飛或者崛起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如本國機制的適應、外來機遇的把握以及自身經濟紅利的釋放等。從實踐上來看,日本是經過近二十年的籌備和改革才崛起的,所以崛起實際上是需要耐心和機遇的,當然,自身更需要體制的變革以及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經濟規劃。圖3-3是到1955年前的戰後經濟活動。
順便推薦一本書:【美】詹姆斯·麥克萊恩:《日本史》,王翔等譯,海南出版社2014年版。
-
3 # 細雨潤清風20791156
1.有掠奪亞洲各國的資源,比如黃金。
2.美國發動北韓戰爭,日本掙了600億美元。
3.沒有軍費開支。
4.沒有了外部威脅,可一心一意搞經濟。
5.勤勞,具有工匠精神。
-
4 # 唯愛19971
美國曾試圖獨佔日本與徹底的改造日本。美國製定的一套完整的計劃對於實行打擊,以圖全面瓦解日本社會特有的政治經濟結構,按美國的方式來改造和重建日本。
美國看中了具有特殊滴緣戰略地位,歷史上在遏制蘇聯和中國方面有著天才表現的日本,開始再平衡其遠東戰略,由過去對日打擊改為對日扶持,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日本出現在亞洲,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這種以冷戰面貌出現的新一輪東西“地緣政治衝突”,不僅讓西方世界停止了對日本的懲罰和打擊。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轉化為在各方面全力扶持日本。
日本開始享盡冷戰“紅利”。第一,戰後初期,美國在物力,財力上對日本的扶持,使日本經濟起死回生。第二,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的龐大軍需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第三,戰後國際經濟貿易條件對日本經濟起飛十分有利。第四,美國對日本的技術輸出為日本的經濟騰飛提供了重要條件。第五,戰後日本軍費開支大大下降,對日本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第六,日本在美國的支持者,加入了GATT、IMF、IBRD等國際組織,被正式接納為西方社會的一員。
所以日本可以重新崛起。
-
5 # 麥田軍事觀察
日本在二戰之後的重新崛起並非什麼意外。日本條件相當不錯,在二戰以前,日本就是已經上一個工業化國家,其經濟規模水平並不小,1937年時,日本的工業生產規模已經僅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佔到4%,這個水平並不低發,只在許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戰前的日本經濟已達相當高的水平,可以說,日本的起點就不低了,絕對不是中國那種一窮二白的狀態。
即便戰敗了,日本的基礎尚存,尤其是人才,日本不僅人口不算少,人口素質也不低,這主要重視教育的結果。日本的工人素質水平並不低,在科研人才數量都不是非常缺少,日本在科技領域水平也不低,二戰時在許多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只是多少個月的問題,還有一些基礎工業的,許多設施沒有被完全摧毀,這一切成為發展經濟的基本條件。
同時,也離不開美國的支援。戰後的美國主導了日本的政治和經濟改造工作,把日本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為日本振興提供了基礎條件。
雖說在戰後的一段時間內,日本被解除武裝,許多行業受到限制,但是隨著冷戰開始,美國逐步放鬆對日本的限制,許多行業進行重組,日本重新啟動了經濟,由於日本不再擁有軍隊,也就沒有軍費開支的問題,發展經濟成其唯一的任務,按許多說法,日本經濟啟動起,與美軍的大量軍需訂單有不小的關係。
這樣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而已,並走上向高速增長,年均10%以上的增比率。
-
6 # 北玄武
黃油與大炮,國之要務。當年,明治之後,尤其是二戰之中,日本政府枉顧民生,只發展大炮,造成生靈塗炭,最終戰敗,自己也落得個滿目瘡痍,被美國佔領,進而被剝奪了了戰爭權,也就是將其“大炮”徹底一項砍去。至少當時的日本無力再發動對外戰爭,其實另一面是自己不能發動戰爭的同時,其國防任務也由美軍負責,‘’減輕‘’了國防負擔。日本政府可以“專心(肯定不甘心)”發展經濟了,不用再耗費精力在國防上。
日本資源匱乏,有限資源乾的了這個,就不能幹那個,而且其工廠在二戰中被美軍大部炸燬。於是日本在戰敗初期集中發展重工,竟然誇張到將美軍提供給日本人民過冬用的燃油也拿去鍊鐵鍊鋼,煉出鋼鐵拿去建煤場,挖出煤又投入鍊鋼,進而將其他產業逐步納入,逐步盤活了日本經濟,新的工業體系逐步又生髮出來。
當然,以上其實也沒多大發展,至多算成績平平,真正讓日本飛起來的是韓戰。韓戰爆發,美國出兵,戰爭需要大量後期物資,而且必須越快越好,地理臨近的日本得天獨厚,日本遂成為戰時後勤基地。由此日本接到了大量的軍需訂單,徹底盤活了日本的重工業與輕工業。一方面工業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人們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不僅進這些工廠,而且直接參與戰爭後勤工作。比如物資運輸,車輛和船舶駕駛,這些都極大促進了日本的就業問題,改善了日本人民民生。(說到這也真是諷刺,戰爭造成韓半島生靈塗炭,卻使得二戰戰敗國又重新發展起來。)
除了一般工業和民生,最重要的是,美軍壞了的類似坦克和軍用汽車等裝備還拉到日本去修,後來還在日本生產這些裝備,從而催生了日本汽車工業的活力,幾十年後甚至重啟了美國主子的汽車工業,恐怕老美也沒想到這些。當今日本汽車橫行地球,與當年在韓半島上的戰爭不無關係。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國民教育完善,勞動力不僅吃苦耐勞,而且文化素質高也是重要方面。
-
7 # 兵說
二戰後,日本能夠快速崛起,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廢除明治憲法,頒佈新憲,給戰後日本注入了新活力。明治憲法於1889年2月11日頒佈實施,是日本走向崛起及對外侵略的一個標誌,其最大特點是天皇擁有絕對權力。二戰後,在美國控制下,日本於1947年5月3日實行戰後新憲,《明治憲法》廢除。按照日本的新憲法,天皇是國家的象徵,只能扮演儀式上的角色,其三大原則之一是“放棄戰爭”,從法制上為日本走向重建、走向現代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二是美國的幫助扶植。日本戰後經濟能夠快速崛起,離不開美國的全面扶植。當然,美國對日本的幫助也有自己的目的。隨著美蘇打起了擂臺戰,美國為遏制蘇聯在亞洲的勢力,需要在亞洲培植自己的力量,便選擇了戰後日本。加上當時第三次科技革命剛剛結束,在當時來說屬於科技大佬的美國不遺餘力地幫助日本。而且在美國的主導下,歐美也相繼地為日本提供技術支援,讓日本學到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三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島國,環境惡劣,資源缺乏。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人獨特的文化心理。他們願意踏實工作,而不是好高騖遠,也擅長精打細算。日本人的學習能力、專研精神,讓日本在戰爭中迅速恢復過來。
四是加強教育普及。日本極其重視教育,戰前戰後都十分注重培養人才。二戰後,日本更是把大量經費投入到教育上,給戰後日本崛起輸送了中堅力量。
-
8 # 面色紅潤
1945年,日本被美國打成了廢墟,經濟崩潰,糧食危機。
美國總統特使小埃德溫.卓克在1945年10月中旬交給杜魯門的一份報告中說:“日本大城市的整個經濟結構已經被摧毀”。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冷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冷戰危機蔓延。
1949年,當時東亞最強大的國家變色,美國做出了選擇,扶持日本。
1950年-1954年,美國麥卡錫主義蔓延,共產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般侵襲而來。
北韓半島的戰爭爆發,美華人參戰,但參戰時需要後勤補給,美國距離亞洲太遠,所以美國把大多數後勤供應委託給了日本當地的資本家,這就是日本經濟在二戰後得到了第一次復甦的機遇。
日本在二戰期間就是列強,工業化國家,具有良好的工業體系,在北韓半島的戰爭中獲得了大量的美國資金支援後,正式崛起。
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規定軍費開支不得超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這一規定為日本“節約”了大量的軍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教育改革,農業改革,經濟改革。
(在美國麥克阿瑟的控制下,他是當時日本的太上皇。)
1960年,日本的經濟總量超過china。(因為某些特殊歷史原因,當時china的政策發生了轉變,導致了經濟第一次倒退)。
1960年後,日本製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更下定決心扶持日本。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橋頭堡,臺灣、香港、南韓、新加坡等相當於哨兵。)
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1970年後日本的經濟崛起,黃金時代開啟。
1986年,日本的黃金儲備達到42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1987年,日本的外匯儲備超過聯邦德國,居世界首位。
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達1.9萬美元,超過同期美國的1.8萬美元。
(簽署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房地產泡沫,股市崩盤,日本走向了衰落)。
60年代-00年代,這40年是日本最巔峰的時期。
當時號稱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南韓2005年正式成為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經濟總量、產業、文化、科技、綜藝、音樂、電影等,當時的日本幾乎每一樣都是處於亞洲最頂尖的狀態。
日本二戰後崛起的關鍵在於美國的扶持,自身的努力,二次戰爭的紅利,以及80年代後大陸市場開放。
-
9 # 謀士說
最近剛好看到《日本史》裡面也說的很清楚,我就給大家在說說這個問題。日本在二戰時期,不僅僅對他國造成嚴重的損害,本華人民也跟著遭殃。據統計,成人一天需要的卡路里是20-240克,但當時日本人一天卡路里攝取量最多不過140克,慢性飢餓著日本民眾,營養不良和由此產生的疾病司空見慣,連很多中產階級也變得一貧如洗。不過日本在亞洲也趕上了一個好時機,那就是北韓戰爭。因為日本在二戰事情擁有大量的軍備物質,所以當北韓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就靠倒賣軍需品賺了一大外匯,他們將這筆資金除了買吃的,就是進行國內的建設。
二戰以後,美國佔領了日本。美軍的總司令部被設立在東京,日本成了美國海軍、空軍出擊的基地,同時也成為陸軍的補給中轉基地。北韓戰爭爆發後,美國大量採購軍事物資,國際物價音遍上漲,而日本的物價自然也跟著上漲,日本政府對此制定了取締暴利的對策,但毫無效果。同時,在道奇路線的緊縮政策的影響下,日本積累了大量的物資,這些都是賣不出去的大約有1000—1500億日元,在美軍的需求下這些物資一銷空,企業的業績當然也就好轉了。譬如在礦業生產方面,1951年就達到了戰前的水平,10月就突破了戰前水準,日本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在1951年就恢復到戰前。
所以,日本走了狗屎運,其實就是北韓戰爭幫了日本一個大忙。雖然說,日本有相當高的工業體系,但是沒有美國為他們創造外匯,日本不可能發展這麼快。當日本有了外匯以後,工業機器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日本在戰後不僅僅遇到了北韓戰爭,還趕上了冷戰。美國因為與蘇聯的爭霸,兩個國家都在進行軍備競賽,而日本子啊民用領域已經開始騰飛。比如家電和汽車,當蘇聯解體以後,日本在亞洲就成了經濟火車頭。而美國忙於軍備競賽,在民用領域也被甩了幾條街。所以,蘇聯解體以後,世界相對來說已經進入和平時期。而日本的產品已經打入國際市場,且沒有替代品。所以,日本的發展簡直停不下來,後來美國急了,才對美國實行了貿易戰,限制日本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
如果,不是美國的干預,日本估計也不會出現擠泡沫,所以在《廣場協議》簽訂以後,日本的經濟開始下滑。直到21世紀,才慢慢的回過神來。總之,日本的崛起,多多少少因為美國才崛起的。畢竟美國主導了世界經濟的走向,所以很多日本人對美國扔了原子彈都憎惡感,甚至有日本人把美國當做了再生父母。
回覆列表
因為美國控制著它,它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大力發展軍事。
不著急發展軍事的國家就會轉而發展經濟,比如南韓,比如新加坡,比如中華民國。
亞洲四小龍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不需要大力發展國防的基礎上的,畢竟他們誰也防不住。
不需要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還是美國,只要抱緊大腿,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不可能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它目前的身份是傀儡而不是盟友。
美華人不遠萬里去日本也不可能是懷著國際主義精神去幫助日本經濟文化建設的,不可能把底牌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