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志海zh

     

    邊塞詩不應獨屬於盛唐。

    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

    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

    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盪,充滿了磅礴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

    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

    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

    是後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主要內容及思想,有四個方面:

     一、表現將士殺敵立功的壯志。

    如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詩的前兩句寫將士們極目所見和回望玉門關的景象,藉以渲染戰爭氣氛,點出環境;後兩句抒寫將士們決心破敵的豪情。

     

    二、表達軍旅之苦和戰士的怨憤。

    如李頎《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詩先寫行軍的苦況,以風沙昏暗,琵琶嗚咽渲染悲涼的氣氛。

    接著寫塞外戰地的荒涼蕭條:茫茫荒野,萬里無人,雨雪交加,胡雁哀鳴,胡兒落淚,進一步表現從軍征戰的勞苦。

    每年犧牲那麼多的戰士,所得只是胡人將葡萄種進奉給漢家天子罷了!

    詩人將厭戰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三、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如王昌齡《從軍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時令正值秋季,涼氣襲人,正是遊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

    時間又逢黃昏,這樣的時間常常觸發人們思念在外的親人。

    而此時此刻,久戍不歸的徵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

    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像親人在呼喚,又像是遊子的嘆息。

    最後一句亦情亦景,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景向情的過渡。

     

    四、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如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首句從秦漢時的月色和關塞寫起,點名月色、關塞依舊,但時光流逝,朝代變遷,長期邊防戰爭給人民和將士帶來無限災難與痛苦。

    在描寫景物中,給予了深厚的感情。

    後兩句採用以古諷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廣來諷刺當今邊將的無能,語意含蓄,情感深沉。

    詩中充滿關心國家安危的愛國激情。

    倉促之作,請多多包涵!

    無題

    梵天之語轉漢言,舊曲古歌莫偽傳。

    轉看彩屏依舊譜,琴絃襯句新詞壇。

    五十弦柱塞外漠,八百里分燕趙觀。

    路阻仙凡求聖藥,誰主沉浮一人田。

  • 2 # 開門說事

    以邊塞詩為題材的詩歌,起源較早;漢魏時曹植的《白馬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最早的邊塞詩。

    到唐朝,邊塞詩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在文學史上稱之為“邊塞詩派”,主要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王維、李頎。

    唐朝的邊塞詩,在創作實踐中儼然是一個與其它詩派迥異的流派,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從題材到詩體,與其它詩派特色不同 ,詩風不同。

    【例一】王昌齡,陝西西安人,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官至補祕書郎、氾水尉、江寧丞、龍標尉。

    王昌齡的邊塞詩,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愛國立功、思念家鄉的心情,多用易於入樂的七絕。

    王昌齡的《出塞》被詩壇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準確而真實的表達了士兵們的共同願望:希望國家將帥用人得力,鞏固邊防,使他們能夠獲得和平、安寧的生活。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不僅意境高遠,而且以自秦漢以來邊塞戰爭連續不斷、無數兵士不能生還的歷史,引起人們無限的沉思。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所表達的願望也就顯得深沉含蓄,耐人反覆吟味。

    【例二】岑參,河南南陽人,官至曹參軍、安西四鎮節度使幕府書記。

    岑參的邊塞詩,雄奇瑰麗,浪漫豪放。

    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

    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此詩是實寫盛唐忠臣、名將封常清的一次西征。

    詩中極力渲染朔風夜吼、飛沙走石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極力渲染來勢逼人的匈奴騎兵,有力的反襯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虎虎聲威。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三句是寫出軍情的緊急和軍紀的嚴明 ,用偶然聽到的“戈相撥”的聲音來寫大軍夜行,尤其富有極強的暗示力量,對照著前面敵人來勢洶洶的描寫,唐軍這樣不動聲色,更顯得軍隊的精銳猛悍勇敢。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渲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三句寫塞上嚴寒環境之惡劣,顯露出唐軍的勇猛和無畏。

    全詩雖然沒有細描戰鬥場面,但是這幾個細節描繪已經飽滿有力的烘托出勝利的必然趨勢。

    該詩所用的三句一轉韻的急促的節奏 ,也恰如其分的配合了迅速變化的軍事情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珀萊雅的粉底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