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非定律2020
-
2 # 隱士申子源
中醫創新,就是結合新技術,結合網際網路,
比如粉碎技術,正取技術,
說到這裡,中醫的核心思維不能丟,比如複方思維模式,就修正了單一青蒿素的副作用。
藥材性味歸經,不要老是著眼於有效成份,還有性,寒熱溫涼,輕重,陰陽,味厚薄甘苦,
歸經五臟六腑三陰三陽。
至於結合網際網路,如何整合,我們進一步再談。
-
3 # 雜文鋪
誰都不能否認,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有著傳承的體系,但從科學的角度看,也有著致命的邏輯硬傷。中醫必須要創新,否則早晚會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只說兩個中醫需要創新的方面吧:
1、現在是21世紀網際網路時代,試想,除了中醫,其他任何一個行業一個門類,有哪一個是2000來年沒有任何進步和發展的?有人說中醫也在進步,也有發展,好吧,那這兩千多年誰敢說改動黃帝內經一句?誰敢寫本更牛的中醫著作?沒有吧。這不單單是硬傷,簡直是邏輯底層的錯誤。萬事萬物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唯中醫屹立不變,珠穆朗瑪的高度每年還變化一點,唯中醫不變。
2、中藥至今不敢做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以此驗證藥方的實效,依舊以傳統、祖宗、歷史、民族等來回應質疑。科學是一直在進步的,而進步的基石就是不斷否定過去的結論,可中醫中藥恰恰不這麼做,而是千方百計維護過去、保護宗師、愛護典籍、抵抗科學。親,中醫如果只是玩玩看看,OK,沒問題,但醫學是要治病救人的,是救命的,所以必須較真
說這些不是為了打壓中醫,消滅中醫,恰恰這是保護中醫!愛,不等於一味的維護,愛,才要督促他進步!正因為愛,才要挑毛病!
可以想象,有一天,某位大師捧出一本超越黃帝內經的著作,羅列了古人的種種謬誤,給出了新的經得起推敲的中醫理論和藥方,這才是進步,這才是中醫的新生命。
牛頓作為世界經典物理大師第一人,英國第一國寶,被愛因斯坦證明是錯的,英華人坦然接受了,科學就是如此,冷酷無情。
-
4 # 人生就應順其自然Z1
中醫需要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中成藥就是創新的一個方面!但中醫真正需要的是良心!良心是拯救中醫最主要的方面!創新丟棄了良心就是中醫的現狀!
-
5 # 探索三界1
在我心中中醫從論理到藥物的應用如宇宙之精深,功效起死回生常見不鮮,方法手段廣泛,超越只有再出聖人,
比中醫更高層次的古聖賢也研究和遺留給我們(玄醫道醫)不用吃藥也能治病,但不符合世俗利益也不適合大眾學習掌握而被打入冷宮,比如(十三科),
-
6 # 霹靂火76228767
關於中醫創新再說幾點,我非中醫,外行看熱鬧,結果就磕了一點中醫理論,摻合進來。好在多少懂點數學,懂點中國古代數理,和中醫也不分家。
中醫的優勢:幾千年古代用人的方式驗證的中草藥、中成藥。現在這方式不允許了,但這已成巨大財富。只需現代方式的藥理研究及再驗證了。這是祖先留下的巨大知識財富的寶庫。
創新的關鍵,個人理解兩方面:
行動上中西醫結合,重點在驗證基礎上的創新,另起爐灶,放棄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機會,這是愚蠢,不是創新。繼往開來有利於研究成本的降低和快速形成現代方法驗證後的中醫;
思想上解決中醫基礎理論立論危機問題,以及理論與“顧客”的脫節問題。
你弄個周易、五行在那擺著,動不動引用黃帝內經,怎麼都像廟會算卦的,不像醫生。華人困惑,外華人猜忌。需要基礎理論現代化改造。
但是現在又弄個上世紀70年代的才產生的分形分數維擬閤中醫基礎理論,學數學的研究生能懂這個,這還是不想讓普通華人懂的節奏。而西醫哪疼收拾哪,直接,好理解,佔這個理論的便宜。
中醫理論及立論複雜,這是必然的。而且使用的是抽象的多層次間接擬合方法。這與西醫的直接擬合相比,存在難於理解的問題。物理界牛頓的方法是直接擬合,愛因斯坦的方法是間接擬合。這麼一說,你就知道這個難度實際是中醫理論方法的優勢。一道數學題的兩種反向邏輯的方法不同而已,都在解決一道數學題——人體的奧秘。
而這種截然相反的邏輯也使中西醫結合出現障礙。用西方醫學方式無法驗證中醫的氣、穴的生物組織的特殊性,這是理論方式造成的必然結果,卻讓西醫和不懂中醫的,將其變為中醫理論立論的軟肋。而中醫理論界公關能力不濟,當然也有歷史原因,至今未解決這個麻煩。
一方面立論之基是數理,已被打倒,僅僅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是正統了。這是現實,試圖翻案不可能,也沒有意義。數學已能驗證,周易、五行數理有數學問題,而且西方的尤拉幾百年前把金字塔、黃金分割數理證偽,這實際已經把同理的周易五行一統數學的可能性數學證偽。僅僅是很多華人不知道數學已經發展成這樣而已,而外華人不知道周易是什麼東西。周易翻譯成外文,西方人真能懂得古代的陰陽不僅僅是正負,還是一體嗎?yes orno的邏輯理解不了這個,周易的陰陽還有yesandno的意思。華人已經很多不懂這層意思了,外華人看周易,看了也白看。
中醫理論基礎出現問題,這是必須要解決,要面對的。另一方面,中醫體系複雜,沒有準確醫學意義的明確分類,這也是問題。以形補形,這是玄學,臆想,沒有醫學證據,但是,中醫就得背這黑鍋。保健品、養生的思路,都打著中醫的旗號。而這裡面,太多不是醫學意義的,很多是基於臆想,也無醫學意義的驗證。而這些,在“顧客”心中都是中醫惹的禍,騙子都自稱是或者裝作中醫大師。因為都用的五行、周易推理。
本草綱目裡面,取個露水要分節氣、時辰,紅樓夢裡面也有。換成礦泉水不行嗎?這也是不科學的,但是這卻是中醫理論古代的大成之作。這黑鍋中醫也得背。因為李時珍是基於五行、周易的方式才有那樣的推論。其中很多有現代醫學意義。
至於意識對生物體有限的影響,這個國內中醫不敢說,外國的中醫也不懂,混不好出去的多。也就不知道怎麼說。結果,現在學西方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催眠術、心理輔導,這就算醫學了。這些是什麼,就是意識把人弄病,再想辦法用意識把人治好。外國的和尚經念得好唄。這些東西最初來自外國的巫術。中國的氣不就是心理暗示,心理輔導嘛。不過被一些人給利用了、糟踐了,乾的不是醫學的事情了。
西方的數學物理追究根源,來自金字塔數理,這不影響西方的數學、物理理論暫時領先。精神醫學,來自西方巫術,外國的醫生有專職的心理輔導和催眠大師。而這一套,中國古人才是內行,中醫用的是間接擬合方式,這一套中醫是祖宗。可是,中醫沒人敢承認是上古巫術的出身,黃帝內經的內容是什麼?沒人敢說周易、五行數理的毛病,這如何進步,如何脫得開醫術的術。中國古代的術什麼意思?
砸爛了五行、周易,再用數學建起來,這就是中醫立論基礎的現代化改造。百年來砸了兩遍了,這些數理還沒爛,因為太多人不懂,不懂數理,也不懂數學,這些東西陰魂不散,還在心裡。中醫還在利用這種愚昧以保全萎縮的市場,這能堅持多久呢?而這隻會阻擋中醫這個醫術成為現代意義的醫學。
中醫這個詞是給逼出來的,外華人眼中的中醫是異類,不僅因為方法不同,更多的是因為它裡面有太多的數、數理、術這種現代東、西方文明已經淘汰的東西,還在被中醫使用,這些東西的部分,科學驗證不了,解釋不清的,因為那是飄渺的唯心的意識。這樣飄渺的立論基礎、基石,何以與現代科學接軌?中國的古代醫術也就變成現代的中醫術。中醫術也在努力,也在試圖與現代醫學接軌,可惜成效甚微,讓華人有些心急了。中醫術成為具有現代意義的中醫學,路還長。
外行瞎操心,也白操心,中醫且行且珍惜吧。
我也在試圖把數理的數學問題表達出來,並且試圖重建中醫體系的數學模型,因是外行,也無處發表,也知其中錯謬,隨它去吧。現代的中醫理論權威,不與時俱進的改理論,忽視“顧客”的接受能力和想法,權和威會慢慢的消失的。中醫的市場萎縮,現代一些華人不理解中醫,不會是因為“顧客”的無知問題吧。“顧客”有問題,實在沒辦法給“顧客”開個五行周易集訓班。人太多了,能批嗎?
吃老本吃了五千年了,真是中醫術的寶庫啊。從寶庫中自學,鍛鍊身體,沒病,這總是好的。
愛其之切,才會恨其不爭。我可沒說中醫,不要誤會,說的是古代的中醫術的問題。早晚我也得看病,但願屆時中醫已經不再是中醫術了,而是中醫學。“顧客”現在至少有選擇的餘地了。
-
7 # 苦酒漬烏梅
談到中醫創新,在這個方面我們已經大大落後於日本和德國。在這方面尤其以日本為最優(中藥製劑每年給日本帶來數十億的收入,且前景越來越好)。
創新的基礎在於傳承中醫診療分為理法方藥,關於“理”的古籍在中醫發展的數千年裡如汗牛充棟,全是醫學大家畢生之精血的體現。如果想在理上有所創新必須有一股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盡頭不可,中醫理論博大精深,非滴水穿石之功不可。中醫理論要想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必須是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四大經典的理論奠定了中醫的基調,如果連四大經典都無法學透,談何創新!
中醫診療之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如果華佗的外科手術有所傳承,定是完美。八法已經固定創新只能是在施法手段上了,具體手法再具體研究即可。
方藥應該一起談,前面說到,日本的中藥製劑每年給其帶來的利益非常之可觀。而且中藥方劑的簡便話非常利於服用,而且效果也很好,日本在中藥製劑的方面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了。誰掌握科技誰就有話語權,如果哪一天日本像我們兜售專利會是誰的損失呢?中醫的根在中國如果被別人拿來制約我們那會是一種恥辱,別忘了當年西方火藥來跟我們簽署的那些不平等條約。
其實我認為中醫創新在這個快社會里是很容易的,知識的共享如此發達,甚至人人都可以學習中醫,瞭解中醫,傳承中醫。但是中醫為什麼在中國卻走的很慢,甚至有人還在不斷抨擊中醫呢,原因不乏有二
其一,教育對傳統中醫的缺失。教育中對中醫文化灌輸的太少,導致華人對中醫的認同感的缺失。由於現代教育多是西式的,而中西文化在根源上又各有不同,就導致了華人對中醫越來越不認可。
其二,在第一個原因的基礎上,出現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中醫無理的汙衊,一些本來就存疑的人自然會跟風似的一起黑中醫。在這裡真的有必要介紹方舟子是何方利益的代言人,方舟子藉口打假大肆鼓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而轉基因糧食作物在美國大量種植,其中原因自己分析。黑中醫又是其製造輿論的手段吧。
中醫的發展環境如此不好談何創新談何繼承!
作為一個發現幾千年的技術,我們不應該因為喝了幾年墨水就去質疑他。那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源,質疑中醫就是質疑我們自己。請善待中醫文化以及其他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
8 # 石上柏155
中醫要創新,談何容易?能夠保住已經是不錯的了。
一:中醫要創新必須要從國家層面出發,讓中醫百花齊放,有生存的土壤。國家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讓中西醫共同發展,但一本中醫法,讓很多祖傳的中醫和有悟性自學成才的中醫拒至於門外,只承認學院派的中醫生。雖然杜絕了部分的庸醫,但也讓很多民間有水平的醫生從此金盆洗手,因為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根本不可能按中醫法面的去考核中醫師證,一來耗不起財力,二來耗不起時間,為了避免非法行醫,為了明哲保身也就不顧他人死活了,畢竟死的是你。因為沒有了生存的土壤,那些祖輩傳下來的高超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帶進了黃土。
二:中醫的分科本來就是一個錯誤。古中醫都是一箇中醫就是一所醫院,能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從男到女、從老到幼都可以治療的。中醫西化了,將人從頭到腳卸開幾十塊,沒有了整體觀的中醫根本不是中醫,如此教出來的學生水平能高到哪裡?
三:將中醫的醫與藥分開學這也是一個錯誤。一箇中醫如果連藥也認不得他能好得去哪裡?中醫是治病救命的技術,中醫生必須要對自己的方、理、法、藥也要十分清楚。藥方對了,萬一藥物撿錯了呢?萬一藥物黴變了呢?萬一藥物質量不合格了呢?這些都會嚴重地影響醫生治療病人的效果。
很多人質疑中醫,認為中醫幾千年了沒有了什麼創新,所以治療效果不好,其實只是中醫現代化了和分科細化的後遺症。
中醫要創新,需從國家的層面出發,積極整理那些即將於埋入黃土的實用技術,並將其最佳化,以優勝劣汰的形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民間的技術與醫學院的技術一起組合最佳化,只有這樣,中醫才能有發揚光大,才能為人民群眾更好地服務。
-
9 # 喇叭與利劍
中醫需要創新。創新是發展的方式。創新使中醫煥發活力。第一診斷,在中醫望聞問切的基礎上,用西醫儀器檢測驗證,溝通中西醫,增強辨症的準確性,加強會診。第二,以老帶新手,減少誤診。第三,加強科研,進行驗方藥方的成分,藥理,藥效,研究。由化驗科進行。對知識技術加強保護。發現侵權的進行起訴。第四,製藥必須化驗,弄清成分,副作用,藥理,藥效,毒性,降低副作用,毒性。臨床實驗,推廣。第五,對藥進行科技加工提純。糖漿性的好吃能服。但進量接進原味,利於治病。良藥苦口利於病。丸片劑都可以。如果可以製成注射劑也好,能輸液型也好。第六,對理論取精華,祛糟粕。審視理論,創新理論,發展理論。
-
10 # 張立功123456
怕不急創新。先把祖宗留下的東西整理,拾遺,再說,先收拾50一60年代的東西,民國的東西,清明元各代的東西,找中醫的各科迠起來。把中醫學院,中醫院的西醫請出去。把中西醫的概念分辨清。中醫原是有骨科,眼科,女科,男科,兒科,內科,外科,針灸科,按摩,推拿科。
回覆列表
首先把那些玄而又玄的話翻譯成大眾能理解的話,其次以實驗的方式把中醫量化,第三中藥湯是否合理,如何改進需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