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頁歷史

    諸葛亮治蜀

    古代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社會。諸葛亮立足於“勸農務本”的思想,提出“閉境勸農,育養民物”的方針,採取了“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等一系列的正確措施,以維護耕農利益,提高他們務農的積極性。

    諸葛亮師承管子重視商業經濟發展的思想,對蜀國所擁有的重要戰略資源——鹽、鐵、蜀錦,實行了官賣專營等的政策。巴東人遠在漢代就發現了“火氣”(即天然氣),俗稱“火井”。

    諸葛亮便命人將火氣用於煮鹽上,這樣大量節省了柴火及人力資源,得到老百姓的眾聲稱許,故當時有些地方的鹽井,被稱為“諸葛鹽井”。蜀鹽除了內銷,後來還遠銷至魏、吳兩國,成為其富國之源。

    舉世聞名的蜀錦,是用上等蠶絲織造出來的,也是一直以來上層官僚們引為尊榮的著裝衣料。諸葛亮則把它看作是“決敵之資”,即將它用於今後戰爭的財源供給保障。

    為此,諸葛亮設立“錦官”專司管理,在成都地區獎勵農桑,大面積種植桑樹養蠶,並推廣應用了先進的紡織技術,促進了蜀錦生產的繁榮。蜀錦之利不僅提高了政府的收入,也同時因種桑、養蠶、織錦等生產鏈條效應,給蜀民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益。

    唐人杜甫曾在《蜀相》詩中雲:“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道出了對諸葛亮倡導蜀錦工藝的褒揚。“錦官城”後來也成為成都的代稱,便是從諸葛亮治蜀時出名的。

    諸葛亮非常重視對鍊鐵、鍊鋼技術的改進和提高。他任命張裔為“司金中郎將”,專門負責對農具和兵器的監製,並在臨邛、廣都等地增開了不少新礦。他還曾經讓冶煉巧匠蒲元採用“淬火法”,鑄造出大量鋒銳兵器用於到蜀軍裝備上,還用了優質鋼鐵來製作盔甲,以減少士兵的傷亡。

    諸葛亮的依法治蜀,有個顯著特點是“教、刑”並重,以教為先。孔明能使蜀漢形成好的社會風氣,是他能“賞罰分明,執法必嚴”,但他也反對“不教而誅”,而是相當重視“教化”的作用。

    即首先通過宣傳教育感化人,要達到“美教化,移風俗”之目的,先告誡人們何事可做,何事不可違;後行之以違法必究。

    孔明的“治國重在治吏”的法治觀念極有價值。為了嚴格要求各級執法官吏應以身作則,他在所頒的《教令》中道:“先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身不正則令不從,令不從則生變亂。”孔明還制訂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

    孔明是非常反對原益州之主劉璋父子的“懦弱禮治”的,認為他們“虛文假禮纏身,上下之間互相敷衍怠慢,使既無德政以惠民,又失嚴法正風氣”。

    所以孔明要“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榮;榮威共濟,上下有節”。在諸葛亮嚴肅不苟地施用威刑的過程中,他又能根據犯罪事實的性質加以靈活處置,表現出他達理通情、以德服人的另一面人性。

    當上庸太守孟達叛魏,按“蜀律”要連坐親屬,但諸葛亮認為這裡有其被逼無奈的性質所在,如因此株連無辜,則會大失為政以德的根本,故而對孟達親屬進行了寬大處理。

    劉炎是跟隨劉備多年的老臣,但他倚老賣老,驕奢淫逸,並因與將軍魏延不合,便散佈流言對其中傷,損害了魏延的名譽。為了打擊這種內部的歪風邪氣,諸葛亮決定對劉炎給以嚴懲。

    此時劉炎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特地上書諸葛亮以請罪,希望“克己責躬,改過投死”。孔明看他態度誠懇,認罪深刻,甚有悔過自新之意,便從寬處理,沒有按照罪犯性質進行懲辦。

    由於諸葛亮法制,以帶有“寬猛相濟”、“因時而應”的特色,而應用“信賞罰、嚴紀律、去偏私、公開平明”的治理手段,故使得蜀地政通人和,出現了“農業興旺,倉儲豐實,兵器銳利,財富厚饒,朝會不喧譁,路上無醉人”的嶄新氣象。

  • 2 # 讀春秋思無忌

    劉備在益州稱帝,對當地老百姓來說,當然是禍事啊。

    同樣,佔據漢中的張魯,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設定義舍為過往行人提供免費食宿,教民誠信,寬政緩刑,深得民心。關中戰亂時,就有不少老百姓攜家帶口投奔漢中。曹操平定關中後,又率領大軍殺入漢中,張魯無心戀戰,不久便向曹操俯首稱臣了,那時的漢中百姓也沒有遭到屠戮。

    因此,劉備攻取益州之前,那裡的老百姓在劉璋和張魯的管理下,到也算是安居樂業。

    然而這一切等到劉備進入益州後,便戛然而止了。

    根據隆中對方略,攻取益州是劉備的第二個目標。劉璋對劉備剛開始並未設防,然而其部下都不同意劉備入蜀,雙方因此發動了長達3年的戰爭,對於蜀地的百姓來說,幾乎是一場浩劫。即便如此,當劉備包圍成都後,本地的官吏百姓還想與劉備殊死一搏。

    事實上,益州百姓的猜想完全正確。劉璋只想偏安一隅,老百姓便能暫且偷安。但是劉備卻揹負著光復漢室的使命而來,那麼益州百姓將隨時待命,為其上陣殺敵。

    果不其然,劉備稍作休整後,便對曹魏發起了歷時2年之久的漢中之戰,打得連諸葛亮都有了想法。當時,諸葛亮奉命坐鎮後方,為前線輸送糧餉和士兵,像他情商這麼高的人都動搖了,可見,當時漢中大戰之慘烈,消耗國力之巨。

    夷陵大戰,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一蹶不振,然而卻在臨終前,召來諸葛亮,囑咐其勿忘光復大漢江山。

    諸葛亮便以其遺志為終生奮鬥的目標,與民修生養息不過數年,便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五次北伐。

    這時,劉備帶著他的隆中對戰略進入西川,曹操聞訊後立刻收復漢中,兩大雄主終於將益州捲入戰爭之中。連年的紛爭,對於本來安居樂業的當地百姓來說,不是失去性命,便是因長年累月繳納糧餉而陷入疲睏之中。

    最後,劉備臨終前的一句囑託,使得諸葛亮明知國力比不上曹魏,仍堅持5年多的北伐,幾乎將蜀中百姓推向痛苦的深淵。

    因此,對於益州的老百姓而言,劉備的到來使他們從一位普通百姓轉變成光復漢室的戰士,又何來幸福之言呢?

  • 3 # 三千筆墨畫傾城

    劉備入蜀以彼時局面考量對蜀民是好事,以現在眼光回看歷史就是災禍。

    前益州牧劉璋生性多疑,鼠目寸光,君臣離心,催生法正、張鬆等士族集團借曹操大兵壓境之機,諫言引劉備入川。說到底是川蜀士族已深感劉璋無望,能統御益州的只有劉備,正好借題發揮。也間接說明劉備在當時頗有威望,存在執政合法性。

    實事證明,劉備入川之後,根據隆中對策,將益州作為大本營經營治理,且頗有成效。

    但太平盛世並未持續太久。關羽失荊州,直接丟掉了東大門,失去了戰略支點,使蜀漢對東吳居高臨下的戰爭優勢全無,這也是劉備決定親征的因素之一。

    以後劉備時代為起點,蜀中人民的噩夢開始了。在三國力量對比中,蜀漢的力量最為弱小,本應休養生息積聚力量,再圖大業,但是當時的時局已經嚴峻到不能再等了。

    所以,諸葛亮堅持在不利的局面下不惜消耗國力多次北伐,力圖開啟局面,但勝少輸多,且沒有達成戰略目標,空耗國力,以至於亮不禁感慨,益州疲弊!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曹魏政權能不疲敝嗎?

    至後主時期,益州士族集團再次轉變風向,以投降獻城的方式徹底拋棄了劉氏集團,至此蜀漢滅亡。

  • 4 # bob

    劉備入川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很多人喜歡從劉備採取的經濟政策角度去分析,或者拿劉備劉璋作對比,有些道理,但有侷限。

    楊森在四川割據一方,採取了一些有利教育民生的政策,韓復渠稱霸山東,張作霖東北稱王,也是一樣。這些地方軍閥能夠在一地一時取得成就,能夠施行一些“仁政”,做的比其他軍閥好,是重要因素。大家要看到,自從袁世凱崩盤,軍閥混戰時代開始,生存的越久的勢力,除了取得國外勢力支援外,也需要做出一些相對進步的改變。但是這些“仁政”沒有脫離其階級性質的行為屬性,根本上來說,是舊時代統治階級(包括地主官僚資本家等)為了加強統治而採取的讓步,是有紅線的,區域性的,不徹底的。比如蔣經國處理上海金融事件(沒核實,但確有類似事),雖然蔣經國個人決心很大,但是最終因為“不可抗力”,只打了蒼蠅,連阿貓阿狗都動不起。

    以上這些就是為了說明,舊時代包括上溯到劉備,他們為政,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會真正為百姓考慮。當然,同時期他們的競爭者也是如此。

    我們知道,漢末軍閥混戰導致人口大量流失,連曹操看到白骨遍地也是心痛(演義裡面這是個夢中殺人的貨)。曹操採取了屯田等系列措施來安頓百姓恢復生產,並且統一了北方大部分,然後南下取得荊州。這時候劉備幹了什麼?攜民渡江!

    攜民渡江可不是百姓聽說劉備人好自己跟著跑,(曹操又沒屠城)換你你願意嗎?實際上應該是劉備為了帶走人口資源而採取的行動,後來諸葛亮北伐失敗後帶走三郡人口一樣。

    如果這時候劉備孫權被曹操消滅,那麼中國將沒有三國混戰的混亂局面,蜀地也不會遭受戰爭。中中國人還是講究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

    就階級角度來說,劉備入川,與曹操入川沒什麼區別,不一樣的是四川是否還會遭受戰亂。所以從上帝視角看,劉備入川對百姓其實是禍。

    我想有人會問,那為什麼百年前共產黨不從了國民黨啊,那不就少打了好幾年仗?要知道,當時的歷史條件不允許。當時的中國,外部內部敵對反動勢力太強大,他們不允許中國強大起來,而國民黨不可能推翻他們(三山)。在當時的環境下,國民黨不可能帶領人民走向富強(還是蔣經國的例子)。所以我黨不能妥協。何況為了和平解決我黨還是做了很多努力的,比如雙十協定,解放南京前還勸說蔣介石等。

    反之,劉備和曹操是一類,都是地主階級,外部也沒有更強大的異族,他們來回懟還不如一個人早早先倒下。

    劉備入川,蔣家困臺,歷史其實總是愛開玩笑。臺灣曾經也是一時風頭無兩,可是現在與大陸相比大家看看,只是在吃老底了,很多方面已經全面落後了。

    所以劉備入川,對百姓到底是福是禍,恐怕百姓最有發言權。

  • 5 # 當代曹植

    禍!

    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經營20多年,劉焉時期幾無戰事,劉璋時期雖然也有過幾次內亂,但都微不足道。

    因此,劉備攻取益州之前,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

    然而這一切等到劉備進入益州後,便戛然而止了。

    劉備攻打蜀地三年,經常縱兵劫掠,昔日繁華的蜀地,變的荒涼破敗。攻下成都後,劉備不僅查封府庫,還縱容部下搶劫百姓。

    之後劉備又窮兵黷武,推行軍國主義,北征漢中,東征孫權,丁男出征,丁女轉運,百姓苦不堪言。劉備死後,諸葛亮又六出祈山,北伐曹魏,勞民傷財。

    直到諸葛亮死後,百姓才終於得享太平。

  • 6 # 學歷史看華夏

    正史角度來講,蜀所在的地方不好。四川一帶是不喜帶兵打仗的,長期祥和而且民風就是這樣的。如果魏國主動攻略蜀國,蜀國敗亡地更快。個人愚見福大過禍。

  • 7 # 中華大仙ChungHwa

    蜀中乃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劉焉和劉璋也都是比較安分的主,不喜歡打打殺殺。所以,劉備入蜀之前,蜀中老百姓自己種種田,吃吃飯,與世無爭,可以說是世外桃源,國泰民安!

    劉備死了,還以為可以消停一下,沒想到諸葛亮更加厲害。“依法治國”,把老百姓管得死死的;連年北伐,不僅家裡年輕的都上了戰場,而且全國一起過吃不飽飯的苦日子。

    唯一讓老百姓稍微安慰一點的,就是諸葛亮自己也過得很清苦。問題是,一起吃苦總沒有一起享福來得香吧!

  • 8 # Gjfwxws123

    劉備入川實際上是搶了劉璋的現成飯,劉備集團以西川為根據地搞北伐完全是不自量力,徹底的破壞了當地經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結局是北伐不成反被滅,天意如此

  • 9 # 黃劉空

    本來是件好事,劉璋太弱,政局不穩,受制於外。劉備去後,政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蜀地富饒,百業興旺。

    但是,諸葛亮好戰,徵兵重稅,百姓受戰爭之累苦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宋哪首詩詞最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