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
2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以高標準來要求別人,用低標準來維護自己。
目不見睫,其實是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在兒童2-7歲時,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和觀點去看問題,而忽略客觀事實和依據。家庭的教養環境影響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標準的形成,成年後唯我獨尊,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缺乏反思,自省能力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但是反思可以讓我們360度全面的看到自己。反思是人類獨有的思維能力,透過反思可以獲取知識,反思過去是為了更好的以後。看不到自身缺點的人缺乏反思能力,無法自省,也就無法總結自己的行為和不足。
自我覺察是修煉自我覺察能力是一種修為,不僅要看到自己“此時此刻”的狀態,更要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家庭結構。正念就是訓練覺察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我現在也在不斷地學習正念,每週都會跟隨網上課程來做正念練習,透過正念我不斷的讓自己在心智層面得到更大的提升。正念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覺察到自身的狀態,也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改變我們的生活。
-
3 # 青音約
其實這是個可以分開解答的問題,你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看到自己的缺點,有相關的關係,也可以沒有什麼關係。
你看到別人的缺點,其實是長久以來自己看法的原因,可能是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同伴影響的結果。這沒什麼可說的,就是一個人固有看法的問題,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分兩部分,一是遇到問題看不到自己缺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就是覺得自己沒有缺點,你是哪一種呢?如果是前一種,那麼就是思考問題的方式,不懂得分清主客觀原因,因為任何一種問題都是主客觀原因引起的,不是獨立起作用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缺點,就是認知的問題,沒有誰沒有缺點,這就是認知原因和人格原因等各種作用了,無法僅僅透過這一個問題就得出結果。
其實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總看到別人的缺點,很可能是自利性偏差,這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理論,就是我們在歸因時候,總喜歡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特質的原因,把失敗歸咎於環境,而把別人的成功歸結於環境。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男生玩遊戲的時候,贏了說看我多麼多麼厲害,即使他玩的是個相對邊緣的人物或者角色,輸了的話,就會噴隊友,你真菜,就是你菜所以輸了。這就是把成功歸因於自己,失敗就歸因於別人。
再比如,考試時候別人考好了,我們說他偶爾考好了,運氣好;我們考好了,就說自己學的好,自己厲害。這都是歸因理論的體現。人是不是生來自私,眾說紛紜,但是人的自利性以及對自我的關注,是社會心理學特別重要的理論。我們的關注點都在自我,也喜歡粉飾自我,這也許就是你所描述的問題的可能的解釋。
-
4 # 廬山心靈真語
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說明有認知的盲區,需要努力克服。
在輔導中,我發現每種缺陷都有特定的合理的成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每個人都是隱藏的“問題小孩”,沒有一個完美的人,包括我自己。所以要先宣告:本回答只是在分析事實,對人沒有任何貶義。
認知的盲區你還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就不會沒有辦法處理,有些人是真心地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天天活在可悲的幻覺裡。
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我認識一個人,大家都看到他問題毛病一大堆,但她每次跟晚輩胡攪蠻纏,都堅決地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還很自信地請大家來評理。
在爭辯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的關注點完全在對方的錯誤上,而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別人指出他的錯時,他總是想也不想就立即辯駁。
他認為自己罵人是在幫助人,而別人罵他卻是無理取鬧,自己的大錯看不到或絕不承認,而別人的小錯他卻能看得一清二楚。
問題在於“自我中心”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可能是因為習慣了自我中心的模式,這種習慣不一定都是故意的驕傲自大,它只是人性中的一種本能,是可以改變的。
一切評判都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以自己的利益為判斷依據,就好像自己當運動員又自己當裁判,還自己定比賽規則,最後的結論當然都是自己贏。這就叫“自以為是”。
去探索自己的盲區既然認知的盲區是自我中心造成的,那麼解決的方法就是不再以自我我中心(當然也不是變成以他人為中心),比如:
傾聽他人
對別人的批評,不管惡意還是善意,都嘗試去想想有沒有可能是真的。
不要太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想想別人的看法是不是也有道理,是自己沒想到的。
耐心有意識地地去體會別人的思路,不要太快批評和否定,要相信別人的智商和知識並不比自己差多少。
等待閱歷的增長我曾經很反對的人,經過多年才發現他其實很高明,是我當時的理解能力還不夠,錯誤的批評了他;
我曾經很贊成的人,後來發現他有著很深很隱蔽的誤導,我對他太過迷信了;
曾經我很堅持的觀點,後來我覺得當時的堅持只是因為視野太狹窄,思路太不夠清晰嚴謹。
這些人生閱歷,都很大地幫助了我,使我更謙虛,心胸更開闊,對別人更寬容和理解。
記得自己的有限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格言先把自己眼中的大梁移去,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耶穌我看別人是井底之蛙,自己是井外之人,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在更大的井裡?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在五十步笑百步?——本人
要記得,我不是上帝(或者不是佛),我看不到事情的所有方面,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將來,我沒有掌握終極真理,我對任何問題都沒有終極的判決權。
-
5 # 暖心理
題主您好,從你的問題,已經看到你已經開始反省自己,說明你意識到,自己和別人一樣,都是有缺點的人,這本身就非常的有價值。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你能看到別的缺點,本質上你自己也擁有這樣的缺點,但我們接受不了這樣的缺點,會把這部分投射出去,會認為那些缺點是別人的,而自己沒有。但實際上,你對這些缺點十分有感覺,別人表現出來的的缺點,你會很難受,會很看不慣,會指責批評對方。如果你在看到別人缺點的同時還有這樣強烈的情緒感受,更要警惕,對方可能就是你鏡子,幫你照到你身上有但卻不承認缺點。
-
6 #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一般人都有自利主義原則,對自己趨利避害,對別人的批評自我保護。因此,人的認知模式傾向於看自己,先從積極面向看,資源面向看,而看別人,則反過來,先從缺點問題面向看。因為這樣,人會感覺既鞏固了自信,又排除了別人對自己有問題的干擾。說到底,人都是“我執”作用,習慣從自我中心的角度看別人,而那些自己認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評判體系的特點,就歸於缺點範圍。其實這種思維方式,是偏頗的,不夠開闊的,也容易造成人際困境。
因為,沒有人會喜歡一個總看到自己缺點的人。你換做別人的角度,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積極面向,也都有消極面向。消極面向也許與生俱來,由遺傳、後天多方面起作用,一時很難糾正修改,於是,這個消極面向可能會成為這個人的一個陰影人格。更多時候,人展露的是自己的Sunny人格,且Sunny人格也能夠帶領他走向更積極的未來,富有幸福的感受。情商高的人,會先看到他人的Sunny人格,然後加以欣賞,鼓舞人積極自我建設,自我追求。情商高的人不會揪著人的問題不放,因為TA知道,問題已經造成,且有內外因多重作用,人性本善,也並不願意產生問題,而事情既然發生了,就要對陰影和問題表示接納,而不是評判,排斥或者批評。
對他人的所謂缺點表示接納的人,是非常成熟的人。TA首先做到了自我接納,然後才能對別人接納。TA也寬諒了自己身上的缺點,於是更懂得寬諒別人。因此,這樣的人,採取一種不評判的態度,只是如實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身上的諸多特點,無所謂好壞對錯,只是保持包容與接納,尊重與肯定,而對於人性陰影的面向又保持更多的接納,這樣的人將會有更好的人緣。
而總是提高自己,苛責別人的人,其實也是對別人不夠寬容的表現,他必將缺乏人緣,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
7 # 豫魏
忠言逆耳利行,苦口良藥利於病。
封建王朝直言進諫,會冒犯龍顏,命喪朝堂。尋常布衣談論缺短,不歡而散。
太多人往往喜歡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缺點相比較,可嘆把別人說的一文不值。不惜貶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可以州官放火,不能百姓點燈。有對立的聲音,就會顏面盡失,吵鬧收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天生我材必有用,各自本領不相同。發現自己缺處,學習人家長處,才會進步,。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世界未知太多,活到老,學到老,是心境。
在不斷髮現自我短缺中學習,在不斷比較中才能進步,才會有更好的境遇。
-
8 # 觀心自在
你覺得沒有看到自己缺點,就已經開始審視自己了。繼續想下去。會認識更深刻。
單從性格缺點來說,首先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一種性格。是我們自己根據道德和利益分出了好壞。
從現實角度講,我們的性格,是慢慢形成的,也是潛意識形成的過程。形成之後,你會認為這樣做就是對的,所以不仔細去分析自己的行為,沒有意識到反省自己,就不覺得是缺點了。
典型的例子。曾國藩。三十歲了意識到自己一事無成的樣子,開始分析自己,再透過嚴格的自律,走上了新的人生。可是你說他後半生很成功麼?如果不成功,為何被人銘記,如果成功,為何沒有善終?所以好和壞不要單獨看,要結合環境。這樣就無所謂缺點不缺點了。大道無形,應時而生
-
9 # 新浪陽春白雪
人為啥把別人的缺點看的一清二楚,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人來到世界上,就是要競爭,比一比誰強。人要優秀就要不斷接受這種挑戰,在較量中脫穎而出。所以由於競爭的需要,就要找對方弱點來打擊,避免撞釘子上。所以觀察別人就特別用心。好勝心是戰勝別人的動力,平時的觀察研究所做的功課則是勝利的砝碼。砝碼越多勝利希望越大。
而人對自我認識常是透過外面世界的迴應來判斷的,外面世界就是你的鏡子。比如有人說你聰明,你立馬問自己“我聰明嗎?”。然後心中就會和別人比較,看看是不是比人強。聰明的人反應快,聰明的人靈活善變,聰明的人看事看的準。聰明人會想辦法化險為夷。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是大智若愚,會根據不同環境演不同角色來逃避災難。
歷史上的軍事家孫臏裝瘋才逃出龐娟魔爪,才有後來的輝煌。三國時的劉備也是有裝傻一段。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吃飯,二人正喝酒之時,天空突然有驚雷貫耳,劉備頓時嚇得臉色蠟黃,人從座位上滾掉桌子下面,等雷聲小了才爬起來坐著。曹操本意是想殺劉備以絕後患,今天看劉備這麼弱就放鬆警惕,放他走了。劉備能有的發展壯大,也得益於此偽裝計的成功。
人對自我的認知也有迷茫性,懷疑性,和明知自己有弱點,但口頭不承認。
所以有自知之明的都是聰明人,認不清自己的人都是糊塗人。世界上對自己和外界都洞若觀火的是有大智慧的人。對外界認的清,對自己一知半解的人是小人才,難堪重用。比如諸葛亮錯用馬謖街亭失手,就很後悔,說劉備曾告訴他馬謖此人誇誇其談,言過其實,不能重用。
-
10 # 劉尚典
因為大多數是普通人。普通人一般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智者才會經常發現自己的不足。其結果往往智者會成為成就者,普通人會成為羨慕者或嫉妒者。
-
11 # w崇明
人,是奇怪的物種。眼睛生長在頭上,不會長在胸口或腹上,更不會長在後面。眼睛所能見到的,都是別的人,物體等等。除了能看見自己的手,腳,肚子外,自己其他部位都看不到。別的人全身上下,前後左右,只要是表面的,都看得清楚。包括做人做事,去感受,去體會。自己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太多數沒有去感受,體會。自然而然的說出來,做出來,總認為是對的。因此勸喻人們要學會有自知之明。別讓自己糊塗,別人清醒。正是如此,別人做的事,自己看得清,總結出一句千古名言。旁觀者清。
-
12 # 無用20
因為自己的眼睛只能看到別人,是看不到自己的,除非你站在鏡子面前,不過總不能成天站在鏡子面前吧!總能看到別人的缺點,從而忽略自己的缺點。
-
13 # 笨老頭711
人貴有自知之明,可見人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實在大少了。這是一種自私行為,無原則的自我保護,所以自覺或不自覺的掩蓋了自己的缺點。為了抬高自已,就得打擊別人,就得在別人身上故意找毛病。這就是多數人看不到自已有毛病的原因。
-
14 # 全齊
這是人都存在的共性,喜歡比“寶"較。人都喜歡自己的長處,很自然的就與他人進行比較,這樣對方的不足就出來了。
修為好的人學人的長處,如對方容易接受的進行善意提醒,但不輕易揭人的短處。
-
15 # 張火榮6w5N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能看清楚別人的缺點?因為別人所做的一切,和別人的體貌特證都是在眼睛和視角上體現得一清二楚!所以眼睛就看得一清二楚。比如,每一個人的體貌,缺失了什麼東西,人與人的穿著打扮產生的比較,都是在每一個人的視眼之中,有一個上下之分,就得出缺點和優點的結論,因此,看清楚別人的缺點是眼觀世界,也是眼睛的唯物觀。人為什麼總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老話已經得出了結論,人的後頸,自己看不到,只能摸得到!因為眼睛生在人的前面,觀察不到自己的體貌,所以與別人沒有比較力。只能觀察到別人的好與壞,看不見自己的醜與美。只有做出事情的優缺點,這是良心賬,是心理因素,自己的缺點,在自己的心理是很明白,就是不表達而已,任之還淹蓋自己的缺點。視角和心理,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但存在一個不確定因素的共同點,那就是直覺和感覺。人的唯物和哲理,必須從人的心理去美化人的世界觀,才能得出真正的道理和人生所向。
-
16 # 玉堂行佛人
是不是大多數人,我不知道;是不是真能看清楚別人的缺點,我也不知道。但人們往往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而不易發現自己的缺點,這倒是事實。我想,原因一般有三:一,因為人總是喜歡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缺點,很易發覺;而喜歡用"顯微鏡"看自己的缺點,不易覺察。二,人在看人或看己時,難免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不同"三觀“的人,對什麼是缺點什麼不是缺點,衡量標準也不一樣。"三觀"不夠端正的人,往往把別人的優點看成是缺點加以指責,把自己的缺點則看成是優點而沾沾自喜。三,"人貴有自知之明。"但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自知之明的人較多,不能勇於開展自我批評的人較多。反之,便容易對別人有所苛求,橫加批評,甚至在"雞蛋裡挑骨頭“。所以,正人必先正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帶頭做到;在主動接受他律的同時,要首先嚴格帶頭自律,"吾日三省吾身"。這樣,就不會把眼睛盯住別人的缺點不放,而對自己放任自流了。
-
17 # 海洋47522
看清別人的缺點是直觀和眾人轟動而定的,比較簡單,不需要多少辯證的智商。對自己是要冷靜思考,全面分析的,同時還要有公證的良知,總的能知道自己好人壞人,知道自幾斤幾兩的人不但是聰明的人,如果能主動認錯馬上改正的人還是一個誠實善良的好人。但困難的就是壞人知錯了不會改,笨蛋連自己幾斤幾兩永遠都不知道。這是人們存在的缺陷
-
18 # 新的人家53157299
總是愛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見自己的不足,這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值得令深思的人生答題!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但是也會有缺點。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呢!
同樣的一件事,所有人的看法和觀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一雙眼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自己犯有低階的錯誤自己是不會察覺的,只有見證人才能發現你的錯誤和缺點出在哪!
人貴有自知之明。
人生如夢!每個人都在為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而努力拼搏著…奮鬥著…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夢想!自己在實現人生目標時,一定要清楚的認識自己,不斷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明確方向,規劃人生,完善人生。
瞭解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人生路上會少走彎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人生不易,相互學習,相互信任,互相幫助,為美好生活一起努力。
回覆列表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孫增豔,醫院管理副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首批心理諮詢志願者,首都職工心靈驛站掛牌單位負責人。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氛圍、生活環境、教育背景、學習經歷、工作經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因此,每個人對“缺點”和“優點”的認知標準會不一樣。這種不同,在決定了我們對他人行為評判的同時,也在潛意識中牽引著我們對自身問題的評判。而我們的智慧,確如莊子所云:“就像人的眼睛一樣,能看見百步以外,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覺察水平。
一、自己不以為然,所以視而不見。1、從中受益
有些人習慣撒謊,並不覺得是缺點。追其根源,兒時家長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是非打即罵,為了逃避捱打,孩子開始編一些理由為自己開脫,如果家長不深究,往往能躲過“一劫”。久而久之,孩子從中獲益,漸漸形成了固定的行為方式。長大成人後,遇事照葫蘆畫瓢,依然沉醉其中,不以為然。
這種習慣養成的事例,還有類似用暴力解決問題、自我為中心等,不勝列舉。
2、從眾心理
過去,國內的大多數行人,都會無視人行道上的紅綠燈,大家習以為常,不覺得是“問題”,因為“大家可以做的,我做了就沒錯”,形成“破窗效應”。隨著改革開放,走出國門後,才發現這是我們的不足。
二、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所以看不見。思想支配行為,良好的行為方式來自於我們對事務的正確認識,而這一切基於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工作中經驗教訓的積累。比如,某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常常無視“組織”“制度”的存在,唯我獨尊,不僅自己沒有能力覺察問題,對別人的提示更是採取抵抗態度。致使整個團隊在他的誤導下,常常陷入無序的混亂局面,而他卻不自知,始終我行我素。究其根本,源於沒有經過正規的崗前培訓,缺乏對崗位職責的基本認識,同時也暴露出其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缺陷。
三、優缺點是可以轉化的,沒有被及時發現。《現代漢語詞典》對“缺點”的解釋是:“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跟優點相對)”。既然“缺點”是相對於“優點”而言的,那麼,當相對的標準發生變化時,一些人眼裡的“缺點”或許在另一些人的眼裡就成了“優點”,“短處”也可能就成了“長處”。
比如嗓門大的人,在喊口令時是優點,在需要安靜的場合(餐廳、病房),就會遭人側目。這種動態的變化,常常會模糊我們的視線,影響我們對自身問題的準確判斷,而這一切,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迅速覺察的。於是,在表現形式上,就是看不清特定環境下自身存在的缺點,“不認為自己有錯”。而在別人眼裡,問題卻很清晰地擺在哪裡,出現了“看不見自己缺點”的現象。
總之,目不見睫雖是人性的弱點,但也不是不能改變。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讓他們成年後,有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辨別正誤的水平,在保持自我愉悅的同時,也給身邊人帶來輕鬆、快樂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