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雨聽花聲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是皮日休寫的汴河懷古

    作者對大運河的開鑿持肯定態度 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的事 其實大運河的開鑿對當時南北政治 交通 經濟 文化 等有很大的提高

  • 2 # z張寧言

    最大的功就是為了大唐盛世打下基礎,1對外征戰,被外族稱聖可汗,是隋煬帝。使得天下大亂時到唐建立也沒有被外族入侵。2首次提出科舉制度,雖然不完善,如貴族佔七平民佔三,但從唐朝完善建立科舉制度以來一直成為後世選舉人才的重要途徑,加強了集權統治。3就是修建大運河,打通南北,使得國民從經濟到邊防都有了很大提升,貿易發達,大運河的作用一直到清朝改漕運為海運才逐漸被代替。其他不一一例舉。單單憑藉這三條他也是功大於過,他最大的錯是行為不檢點,給後世史書一個藉口,最主要的就是步子太大,扯著蛋了。漢朝5.6位皇帝努力的成果,他一個人就像實現。這不是開玩笑嘛!他來了玩笑所以歷史也把他當玩笑開了。

  • 3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這是翻案家的鍋。方法就是揪著翻案物件的某一點特質賣力吹捧,專注一點,不及其餘,決不吝惜讚美之辭。你是紂王嗎?就說你征服東夷,開疆拓土。你是劉禪嗎?就說你在諸葛亮死後幾十年穩坐皇位,沒被篡權。你是秦檜嗎?就說宋體字是你發明的。你是魏忠賢嗎?就說你掌權期間經濟工作卓有成效。當然,如果說你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就可以甩鍋。秦檜甩鍋給趙構,因為趙構是皇帝。秦檜只是聽命行事。馬稷甩鍋給諸葛亮。街亭之敗不是我馬某人不盡力,是你給的兵太少。李鴻章甩鍋給翁同龢,是你撬動了我的經費!如果實在不行,還有辦法。就是改歷史!當然,不一定說你拿他的歷史事實來修改,那樣太沒效率了,就說他的歷史是被人改的,被人抹黑了的,這段歷史不真實。以這些方式,有哪個人洗不白?

    其實很多事都有兩面性。俗話說得好,針無兩頭利。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事。舉個例,蛇毒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就要看你怎麼用。這些歷史人物的作用改變了歷史走向。但他們是好是壞就要看其對人的影響有多大。現代人,沒有受過他們傷害,當然對他們心懷感激。而如果他們傷害的人是你的親人甚至是你本人呢?當然就不喜歡了。當然這個可以反過來,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死人?在這些暴君統治下死去的千萬人,對於現在的我們只是一個數字。我們對他們當然沒有什麼真正的恨意,自然說起他們好話更容易些。

    更進一步,更改歷史很多時候就是為當前服務。例如王安石,其實他在正史中地位不是太高。因為他的新法成為了朋黨鬥爭的工具,很大程度給宋朝的崩潰造成了影響。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他就做為正面的改革家被人紀念了。這原因是什麼,還用說嗎?對於大部份人,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了。而對於有心人來說,歷史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從而決定未來的走向。有些地區,為了經濟利益或者先人們的榮譽,做的事就更下作了。例如周原宣傳紂王,有些地方搞“西門慶故里”。還有“秦檜站起來了”。這些事實在沒眼看,但卻有當前的經濟效益。

    另外還一種心態,就是類似於追星族的粉絲心理了,畢竟這些被洗白吹捧的人也是有他們的一些優點的。例如楊廣,風流天子文武雙全,有哪個人不會心動啊?更何況大運河就擺在那裡。至於楊廣的大運河用了多久,是什麼人在用它,他除了下達命令外有沒有為大運河做過什麼樣的實際貢獻?這些複雜的問題是一天到晚只會上網溜達的宅男宅女們會關心的嗎?於是用兵高麗成了高瞻遠矚,被打敗成了消耗門閥實力。身死國滅聲名掃地成了李世民篡改史書的結果。隋煬帝成為了為中華強大殉道的英雄,而不是一個急功近利自己作死的暴君。

    當然,這樣翻案最主要的心態就是為了名利而博眼球。就象古龍說過的:如果千金小姐象千金小姐,妓女象妓女,那是沒有多少人感興趣的。但如果妓女象千金小姐或者千金小姐像妓女,那會引得很多人關心。沒法子,人性就是這麼八卦。說簡單一點,你說楊廣是暴君,是昏君,李世民是明君,有多少人感興趣?因為歷史課本就這麼寫的!但你反過來說,楊廣是明君,李世民是昏君,一堆人就會感興趣了。如果你還能把這個邏輯弄圓,就顯出你對史料的熟悉與能力了。這樣就更有成就感。至於事實是不是這樣?有幾個不是到網上東抄一點,西翻一點,而是認認真真研究正史?現代社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過去只有少數學者才能接觸到的史料,但讀史卻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技能。這不是說史料上的文字這些人不認識。而是研究的學術方法不一定完善,可能存在片面之辭。再加上有些時候人的主觀意識,對史料的解讀就容易跑偏。如聞一多解讀龍的意義,就是為了當年抗戰中的中華民族團結抗敵。郭沫若解讀李陽冰的碑,也是為了當時的國際形式。金庸在自己的小說中對自己的先人多有曲筆。民國時期過來的學術大師都有這些問題。你能指望現在的網上學者鍵盤俠有多少真貨?多半不過是半壺響叮噹,又或者四川話“老到半截就開跑”。而且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很多人思維活躍卻三觀不正,善於詭辯卻缺乏常識,對古人和歷史都沒多少敬畏之心,反正當事人都死了,一山還有一山低,比他們更無知的人多的是,能騙一個是一個。如果運氣好,很多人信了,那成就感是剛剛的。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英雄都有人肆意汙衊,更何況這些骨頭都成灰的古人!大不了來一句:“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代的事誰說得清楚?”不用負任何責任。就算是學者,如果你證明李世民是明君,楊廣是昏君,算學術成果嗎?如果你證明楊廣是明君的話才有研究經費可掙啊。這些別有目的的專家帶節奏當然比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沒空看書的老百姓容易很多。然後就有新的歷史觀點出籠了。就像《汴河懷古》,只著重介紹後兩句“至今千里賴通波”,“共禹論功不較多”。不解釋“盡道隋亡為此河”,“若無水殿龍舟事”。於是皮日休就成了楊廣的粉絲,然後廣大讀者當然更佩服楊廣的“偉大”了。

    其實這種“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人物本來就是為了避免僵化的看待歷史,但現在它被濫用了。紂王,煬帝,魏忠賢這些要有定論的反面人物的居於次要地位的優點反而被認為是主要貢獻。當然引起善惡倒置。更別說很多人看問題表面化。比如大運河,就看到它在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卻看不到人民在修建中的犧牲和付出。更欣賞楊廣的華美辭令,不審視他開鑿運河的真正出發點。不細究開鑿的過程。當然可以反黑為白。

    還是那句話:這樣哪個壞蛋洗不白?董卓,汪精衛還有熱血少年時呢。孫之獬也可以說為民族融合做出了貢獻,蒙哥已經“救救孩子”了!五胡亂華,滿清入關促進了民族融合。西方殖民亞洲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更別說日本還推動了中國進步呢。不追究做這些事的人的本心,就只看到對現在的影響,何其荒唐。

    最後,轉一個網上的段子,讓大家體會下這種洗白法的威力:

    是誰寫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答 案:司馬遷,是太監!是閹黨!是誰改良了 造紙術,傳承了人類文明?答案:蔡倫, 是太監!是閹黨!是誰伏邊定遠,為大唐 平定西南蠻夷?答案:楊思勖,是太監, 是閹黨!是誰操持國政,挽唐廷於既倒? 答案:魚朝恩,是太監,是閹黨!是誰拓 邊西北,經略幽燕?答案:童貫,是太監 ,是閹黨!是誰揚帆遠航,揚國威於萬里 之外?答案:鄭和,是太監!是閹黨!是誰 隻手遮天,壓制禍國殃民的東林黨?答案 :魏忠賢,是太監!是閹黨!

  • 4 # 紅黑聖西羅

    說楊廣是暴君也算說的過去,畢竟對百姓來說實在太過殘酷和野蠻。但要說他是昏君,就算對楊廣持否定態度的李唐,也從沒有用“昏庸”這個詞來形容他,李世民也只是說他放棄了關中的根基,不喜納諫,恣意妄為。

    雖然後世把他批的實在是沒邊了,但他做過的那些事卻是活生生擺在那的,這是沒人能否定的,辦科舉、開運河、建東都、開疆擴土……隨便拿出一個放在某個皇帝身上,都可以稱為“千古明君”,只可惜楊廣把自己作死了,成了亡國之君,而且又得罪了太多的人,名聲自然好不了。

    但公道自在人心,總有人會給他一個公平的評價。

  • 5 # 置身黑白的精彩

    關於楊廣是一代暴君,毫無建樹的評價,的的確確是冤案

    畢竟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是曾經可以比肩秦始皇,以千古一帝為目標不斷奮鬥的上進帝王!只可惜功虧一簣,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當然了,說他是暴君也無可厚非,畢竟造龍船的是他、下揚州的是他,沉迷女色不問朝政的還是他

    但這一切卻不能掩蓋他的功績——所以說,功過千秋、罪在一時的評價是精準的!

    晉王楊廣,是個好學、努力、且工於心計的好少年!

    年輕時候的楊廣,頗得父親楊堅和母親獨孤氏的喜愛。具體來說,就是楊廣生活很樸素,從來不搞什麼會所和娛樂專案;甚至說連美色都不好,就跟父母指定的王妃過日子,十分的恩愛;當然了,他還非常的勤奮好學。在父母眼中,楊廣簡直不能再優秀了!

    跟那個扶不起的楊勇相比,真的是不知道好多少!楊堅這麼想、獨孤氏也是如此,可他們非常明白,廢長立幼是使不得的!縱使楊勇再扶不上牆、縱使楊廣再優秀,這事兒都不能行,除非......

    楊廣自己心裡也很清楚,當時他所處的境地,所以他選擇玩陰的。雙商不算太高的楊勇被楊廣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計,終於扛不住被老爹老媽給廢掉,楊廣自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並躍躍欲試,要完成自己的偉大理想!

    青壯年楊廣——足以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

    關於楊廣的最大功績,大部分人會認為是他為了自己享樂而修建的隋唐大運河。但實際上除了隋唐大運河,他執政前中期的各種政績,都足以媲美隋唐大運河的修建

    先是在文化政治層面的改革,他將科舉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完善,而後恢復了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為帝國選拔儲備了大量的人才。與此同時,他削弱了士族的權勢,透過提拔平民人才,改變原有的政治格局,讓國家機器運轉的更為順利。僅憑這一點,楊廣就可以流芳千古!

    隨後,基於隋朝建立於南北朝分裂之上的特點,進行大一統王朝的權力鞏固。營造東都洛陽,以規避瓦解關隴集團對於中央的威脅。完成國家內部的改革後,深謀遠慮的楊廣開始將視野放到更遠處!調兵遣將後,楊廣先是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而後御駕親征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西域納入華夏版圖的壯舉

    楊廣就這樣離著自己千古一帝的夢想,越來越近!

    中老年楊廣,終究還是迷失了方向

    寫下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這樣雄偉壯闊詩句的楊廣,是足以同三曹並稱為中國帝王文學家

    可就是這種骨子裡的文人式的浪漫主義,讓遭遇挫折的楊廣,徹底墜入深淵

    遠征高句麗,原本是楊廣橫刀立馬、縱橫沙場的一次勢在必得的戰爭,卻因為自己的好大喜功和不諳謀略,導致三打高句麗卻最終失敗

    幾十萬精銳隋朝部隊全部陣亡,僅剩下2000餘騎兵奔逃回國的楊廣,像是變了一個人!

    他不再勵精圖治,反而因為此次的挫折開始逃避,並變成了那個我們熟悉的楊廣

    不得不說,作為統帥來講,楊廣是缺乏戰爭指揮能力和決策能力的,雖然他曾參與滅陳及遠征,但都有諸如楊素這樣的絕世名將輔佐,待到他自己獨掌兵權的時候,經驗不足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

    開始享受自己“功績”的楊廣,已經不再是那個勵精圖治的帝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荒淫無恥、大興土木的昏君

    攜帶著大量軍隊、楊廣乘坐巨大的龍舟南下,原本就因為連年戰爭、修建運河而苦不堪言的百姓,早已離心離德,不再對這個帝王有任何的好感

    離心離德卻不自知的楊廣仍過上了醉生夢死,貪圖享樂的日子。終於龍船行至江都,在寵臣宇文化及的鼓動下部隊兵變,絕望中的楊廣被縊殺

    楊廣死後,早已心懷不軌的軍閥諸侯四起,最終由李淵建立大一統的唐朝,楊廣也成為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昏君,成為像胡亥一樣的帝王

    雖然楊廣比胡亥要強不知多少倍,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亡國之君!

    值得一提的是,楊廣曾頗有意味的給南陳後主陳叔寶取了一個煬的諡號,是為陳煬帝。可他未曾想過,這個諡號,竟然也被人安排給了自己,還成為這一諡號的最佳代表!

    這對於一心比肩秦皇漢武,成為千古一帝的楊廣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 6 # 無常的小跟班

    樓主所提的這個問題有點複雜,不是簡單的三言兩句就能敘述清楚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做一些鋪墊。因為有些東西要必須瞭解才能搞得清楚明白。

    下面我簡單的敘述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屬於北周的舊臣,隋文帝楊堅奪了外甥的皇位。第二次統一了全中國,結束了中國數百年混戰割據的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大隋,隋文帝在位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文治武功非常厲。

    隋文帝的早期立得太子楊勇,典型的一個官二代,整日吃喝玩樂,不得父母喜歡。弟弟楊廣有雄才大略之志,加上有平陳之功。(南方割據勢力陳國)深得父母喜歡。楊廣在父親楊堅晚年發起政變,奪得皇位。

    隋明帝楊廣可不是昏庸無知的秦二世胡亥,他一生只用了一個年號,大業,他在位期間南征北討,三徵高句麗,建東都,開運河,開科舉。尤其開運河,創科舉,這乃不世奇功。20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延續的科舉制,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還是南北交通樞紐之一。

    正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盛極必衰,榮及必辱,事無完事,人無完人,就這樣一代人傑,卻管不住下半身。加上使民力過度,不得人心。被投機者隴西大氏族,李氏奪走了江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個人覺得隋朝的滅亡,最根本原因還是開創了科舉制,動了氏族的乳酪,被各大氏族所滅。

  • 7 # 這個歷史很靠譜team

    隋煬帝功在千秋

    一談及隋煬帝,你會想到什麼?是他的到處巡遊?沉迷美色?還是極度奢靡呢?雖然在我們看來,他就是一個荒淫無度的亡國之君。但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隋煬帝還是做了許多有益於後世的事。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歷史人物,隋煬帝作為一個君主,還是做了些有益於國家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他的過而否定了他的功。

    一、簡介

    楊廣,即隋煬帝,年號大業。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 小名英。公元604年登基(在位14年)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二、功績

    1.開科取士

    隋文帝(公元581—600)年間,以分科舉人取代了魏晉的九品中正制。隋煬帝繼承隋文帝的分科舉人制度,推陳出新,在605年(大業元年)“設明經、進士二科”,以“試策”取士,為中國選舉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科舉制度從此開始了。

    科舉制度的實行削弱了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權,有利於選拔封建統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而且擴大了統治基礎,為寒門士子進入朝堂提供了機會,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也提高的官員的整體素質,有利於帝國的穩定。併為後世提供了選拔人才的制度,對後世中國影響深遠。

    2.開鑿運河

    雖然當初運河修建的初衷是為了隋煬帝遊玩江南,但是他先後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聯接貫通,成了大運河。大運河縱貫華北平原,聯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連線了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文明,南北文化的交流,大運河的開通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抵達長安,大大促進了南北方經濟的交流。同時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有利於帝國的統治。大運河至今仍發揮著它的作用,造福人類。從長遠來看,大運河的開通,功在千秋,庇佑後人。

    3.儲存古籍

    隋煬帝登上帝位之後,共編寫書籍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他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 《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選自百度百科),這對於儲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對我們瞭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參考,影響深遠。

    4.開疆拓土

    統軍滅陳、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渾,大敗東突厥 、西吞吐谷渾,為唐太宗取得一系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隋煬帝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中國威、暢通絲路,大大提高國際影響力。

  • 8 # 錦翼

    隋煬帝是個有理想的國君。他二十歲的時候帶兵平定了南陳。

    他當了皇帝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關隴貴族集團,這個集團掌握了大量的兵力,隨時可以威脅朝廷的存在,他要加強皇權就必須要解決這些人。

    所以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科舉取士的目的就是利用下層的讀書人來淡化上層貴族集團的控制。

    修大運河貫通南北,將國家打造成一體化,同時也削弱關隴貴族集團影響。

    這兩個措施,人人皆知,都說他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大運河,雖然他主管上是享受的,這麼說他太冤枉他了,他平定南陳,後來又擔任過楊州的領導,他是想利用大運河運輸物資,也溝通南北方,淡化關隴貴族集團的影響

    然後他又遷都洛陽,人們都說他利用大運河來享受來了,其實遷都的最大好處就是擺脫關隴貴族的影響(後來武則天也採取了這一措施。)

    他還制定措施,降低勳官的待遇,就因為關隴貴族多是靠功勳。

    他還大舉啟用南方的人,他的丞相有好幾個都是南方人,他的皇后蕭皇后也是南方人,麥鐵杖、來護兒都是南方人。

    他做了這麼多,就是害怕關隴貴族集團影響政權穩定。

    再說他伐遼,你們說他好大喜功,要知道後來李世民也伐遼,高宗皇帝也伐,這說明伐遼是一項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舉措。

    這也說明隋煬帝是個有戰略眼光的人。

    但是他的缺點是有戰略無戰術,在落實具體步驟上他犯了操之過急的錯誤,無論是遷都洛陽,還是修建大運河還是伐遼,他忽略了國家的承受力。

    關隴貴族集團早就看出他想擺脫自己的控制,正好利用民心開始造反,最終得以掌舵成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另一個人:李淵。

    李家也想削弱關隴貴族集團,李世民都說他雄才大略,可是他對關隴集團毫無措施,最後這個任務交給了一個女人完成:武則天。

  • 9 # 琴心入道

    隋煬帝就是個貪暴荒淫的昏君,靠著陰謀害兄弒父上位,然後荒淫無度,各種令人咂舌的瞎折騰,愣是把那麼個大好局面的隋朝給折騰亡了。他自己是死有餘辜,卻害得華夏億萬生靈跟著一起塗炭,這麼惡劣的人在華夏曆史上只有胡亥和他相當。

    胡亥是在趙高的脅持下,自己腦子不夠被蠱惑,還好說。而隋煬帝卻是精明才智遠超常人的一個皇帝,他的問題在於,他的根本內心就壞的,他所有的舉措就只是為了自己享受。

    至於為什麼現在有人為他翻案,這些都是反華勢力的排頭兵,欲亡其國先亡其史而已。

    這些人就是最典型的知識越多越反動,民國抗戰時,汪偽政權給抗戰大局造成那麼大的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抗戰前,就在全國面臨那麼大困難的時候,對這些所謂的親日派,帶路黨太姑息了,養痛遺患。

  • 10 # 謝金澎

    隋煬帝確實對歷史是建有大功的。

    在我們從小接受到的知識裡,隋煬帝是跟嬴胡亥一樣被貶為荒淫無度的二世祖的。

    但是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更全面的瞭解隋煬帝這個人,才發覺他跟二世祖胡亥有著天壤之別。

    他的一生,思想還是比較獨立的,而且其人心性極高,好大喜功,還是幹了一些對國家、對歷史有重大貢獻的事情的。這跟胡亥本質上不同,胡亥少年登基,一直就是趙高的傀儡,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之上,根本沒有獨立思維和幹一件人事。

    楊廣卻幹了一些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只是隨著年齡成長,權術越玩越溜,心性發生改變,好懶貪淫,這才志向鬆弛,逐漸被奸佞之臣影響利用了而已。

    具體列舉,隋煬帝一生有如下功績:

    一、屢建武功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平陳,進駐建康,殺陳叔寶之佞臣和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押解陳叔寶還京。

    開皇十年(590年),楊廣任江南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高智慧叛亂。

    開皇二十年(600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出靈武,雖未建功,卻也有勞苦之功,全軍而返。楊廣即帝位後,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發動過征服戰爭。

    二、煊赫的文治

    楊廣在位14年(604年——618年),統一江山、改革科舉、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等。這些文治,放眼中國歷史,堪稱一代雄主。

    隋煬帝楊廣之所以成為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主要原因有二:

    一、違背中國道統和倫理道德,弒父殺兄,強奪大位,調戲、霸佔母妃,甚至於調戲親妹妹。他一生總結有兩不淫名言:生我者不淫,我生者不淫,其餘皆可淫。

    二、把強大隋朝折騰的二世而亡,中國老百姓最恨敗家子、二世祖,因此隋煬帝被天下人不齒和看輕,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功是功,過是過,自古沒有功過相抵的道理。

    總之,千秋功過,任人評說,隋煬帝其實是一名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但是因為其私徳不修,又太過好大喜功,加之時運不濟,終於把天下折騰沒了,成為了亡國之君。不但未能善終,還成就了千古罵名。

    這能怪誰呢?還是得怨自己。為官也好,為君子也罷,人可以有慾望卻不能肆意妄為,否則私德敗壞,終至敗局,成為人生悲劇。

  • 11 # 百蘭史志

    隋朝和秦朝,雖然都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但推翻他們的主有所不同。

    劉邦推翻秦王朝登基稱帝,是從眾多農民起義領袖中脫穎而出推翻了秦二世。也就是說,秦始皇也不是亡國之君。而李淵則不同,他是隋文帝楊堅的表親,同時也是文帝、煬帝重用的臣子。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那麼,漢在寫秦史的時候,雖然給秦王朝抹了不少的黑,但是,劉邦沒有過分誇大事實地詆譭秦始皇,在大的功業上,還是肯定了秦始皇對中華民族作出的臣大貢獻。秦始皇的功業,雄才大略被後世稱之為“千古一帝”。

    而隋煬帝則是被自己信任的大臣,直接推翻的。這在傳統文化中多少有“叛逆”、“篡政”之嫌,那麼推翻了隋朝的唐朝,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義性,對隋朝進行全方位的抹黑與攻擊,“以隋為鑑”也就不可避免了。那麼將其貶為“暴君”、“昏君”也就不足為奇。

    可喜的是,中華民族的史吏官們秉承尊重歷史史實,真實記載歷史事件。所以,當今天的我們翻開歷史資料時,仍然可以明瞭隋煬帝暴君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他不是昏君的一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隋煬帝,暴而不昏的功過是非。

    隋煬帝的重大歷史功績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一個亡國之君。

    即位之初,就以他的雄才大略大興工役,三徵高句麗。試圖建立自己的“奄舌周漢”的豐功偉績,而成為萬世子孫尊崇的千古一帝。

    幾乎成了封建帝王中濫用民力與荒淫暴虐的典型。

    《隋煬帝評傳》

    然,如此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換來的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最後被農民起義推翻,隋煬帝也就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但是歷史仍記載了他的四大功業。

    一、開疆拓土

    隋煬帝在位時期,完成了開疆拓土統一中國的大業。隋朝對疆土的拓展,不同於沙皇俄國的侵略擴張。隋朝是為了反擊周邊遊牧民族和蠻夷民族的侵擾,是為了鞏固統一的大帝國守疆拓疆。

    隋煬帝時期,建成了一個東起大海,西至西域,南抵雲南,北接大漠,東西4千多公里,南北7千多公里的大帝國,其版圖超過秦漢王朝,勝過唐宋王朝。

    就中華民族今天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版圖而言,無疑是隋朝君王為我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隋朝君王為中華民族的版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功勳卓著。

    二、實現和鞏固統一

    《三國演義》開篇“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的特徵之一,就是分分合合。

    夏商、西周之後,有長達500多年的春秋時期時期的分裂。秦統一後繼之有兩漢400多年的統一。到了東漢末年,又出現了400多年的分裂,而結束此次分裂的是隋朝,隨之而來的又是400年隋唐的統一盛世。

    每一次結束分裂的王朝君主,在歷史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大多數的人們只記得秦始皇兼併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的偉大歷史功績,卻往往忘卻了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的嚴重分裂,建立起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隋煬帝20歲掛帥南下滅陳朝,結束了南北分裂。政治上,建東都洛陽。保證了隋王朝對遼闊疆土的有效統治

    首次確立“三臺”監察體制,有效加強了對百官的監督和考察等。軍事上兩修長城,三下流求,北鎮突厥,徵土谷深,平定西域等。經濟上,開鑿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線,有利經濟貿易和農田灌溉。“大索貌閱”、“輸籍之法”的實施,使全國戶數激增,擴大耕地面積,政府財政充盈等。思想文化上,進行了空前的文化建設,整理了數千部文化典籍,完成了南北經學的統一等。“混一戎夏”的思想。建立管理周邊少數民族的專門機構“四方館”等。“無隔夷夏”,發展中外經濟,繁榮文化交流。

    如此加強了民族,文化、經濟、政治、民族等方面的統一意識。以致既便是隋亡,社會劇烈動盪,中國卻並未因此而分裂割據。唐繼隋製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奠定了大唐盛世。

    三、成就“大業之治”

    隋朝時期的強盛,雖然被初唐《隋書》淡化,沒有“大業之治”之說。但是,當時的社會狀況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良好,國家實力也較強,煬帝的作為也比得過“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

    四、大運河的開鑿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儘管後世有不少人說:

    隋煬帝開通濟渠、江南河,是要儘量消耗江南的財富,滿足自己的淫侈生活。

    《中國通史》

    認為有利於隋煬帝的享樂、巡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運河作為一條水上交通要道,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東都與南北的聯絡,加強了中央對全國的掌控,促進了社會進步。

    軍事上也有助於調兵遺將,運輸糧草。是為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有功。

    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

    《隋書》

    重大歷史過錯

    隋煬帝並不是一個只顧個人享樂,而無所作為的君王。他想幹大事、幹好事以成聖天之業,他把年號改為“大業”,其意思就是想成就千古偉業。

    但是,他不顧隋王朝剛剛統一,國家機器需要建章整制,整飭吏治鞏固統一。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方可安居樂業之時。

    隋煬帝剛即位就搞許多大規模活動,比如,開鑿大運河、挖掘保衛長安、洛陽等地的千里長塹;營建規模龐大的東都洛陽;進行了擁有數萬艘各類船隻,幾十萬人的空前浩大的巡遊;兩修長城;三徵高句麗。

    舊史評隋煬帝:

    山陵始就,即事巡遊,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乃盛治宮室,窮極侈靡。

    《隋書》

    意思是說,隋煬帝因仰慕秦皇、漢武的事業,於是就大興土木,肆意揮霍民力,為滿足自己四處巡遊的需求而徵收繁重賦稅,甚至到了寅吃卯糧的程度。

    在中國歷史上,在短短的十來年間,如此大規模地役用民力,不說是空前絕後,那也是極為罕見的。

    隋煬帝相信皇權無限,所以徵調的人力也是無限的,那麼皇帝也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興土木,這就是他的皇帝政治邏輯。

    古代社會的基礎,是以農民為國之基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做為一國之君,首先要考慮的是子民的生存狀態問題,子民是否承受得起無限制的勞役問題。

    而隋煬帝這種不計成本地濫用民力,無視人民最起碼的生存權力,不尊重人權,就勢必產生暴政。

    5000千里運河,僅用6年完工,督役官吏必然苛暴殘忍,稍有怠慢便舉鞭打人促工,這不僅僅是嚴政、苛政,而且還是急政、暴政。他把功業建立在萬千人的白骨之上就是暴君。

    皇帝不可以為一己之功,而將萬民置於水火之中。須知繁重的徭役、兵役的結果導致丁男不供,役及婦人。當時就有人為了躲避徭役、兵役自殘手腳,使得農家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殘忍至極。

    更不可以為後世造福,叫當代人作出無限的犧牲。

    隋煬帝助父隋文帝完成統一大業、開疆拓土、開鑿大運河等,益在當時,功於千秋。他“無隔夷夏”、“混一戎夏”的思想和政策確立了隋朝的國際地位。

    但是,他不顧國情民意,連續進行一個個浩大工程,濫用民力物力,大範圍地草菅人命,誅殺大臣,揮金如土。特別是三徵高句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才是隋煬帝的真實本性。

    後世有詩云:

    禹王治水爭言利,煬帝修城盡道荒。

    功業相同仁暴異,須知別自有商量。

  • 12 # 使用者第五空間44

    對隨煬帝的描述最早期的文獻資料是在大唐,為了顯示自已政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對隨煬帝的描述一定是負面多於客觀,由於大唐統治近300年,大量民間資料丟失,只有官方資料才得以留存。

    隨煬帝從父親那裡接過“權杖”,但是根基並不穩固,他父親楊堅是奪取自已親外甥的皇位,所以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統性受到質疑,楊廣上位希望穩固朝政併力圖有所作為,他絕非昏君,“暴君”就難以鑑定了,要穩固政權必定要採取非常手段,他採取一系列的施政放革後來被大唐沿用,他東征高麗開挖京杭大運河用力過猛才導致政權被顛覆。個人對他的評價是:他是一位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但離“千古一帝”還差太遠,把政權和自已都弄丟了怎麼可能號稱“千古一帝”?

  • 13 # 陳聖鋼

    以前的歷史稱“隋煬帝楊廣是暴君、昏君”實屬誤解。還原歷史本來面目,還原事實真相,隋煬帝楊廣其實是一位能文、能武,胸才大略,銳利改革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功過千秋的帝王,可與唐太宗李世民相稱的“千古一帝”。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年——618年2月),享年49歲,隋朝第二位皇帝。其主要成就有:1.政治改革,結束五代十國的割據,廢除儒家士門制度,強化封建集權制度;2.遷都洛陽,便於南北疆域的管轄和統治;

    3.拓展疆域(西取西域,三次東征高句麗)為大唐疆域版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首創科舉取士制度:

    5.開鑿大運河,成為世界人工最長的京杭大運河,為解決南北水運輸取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隋煬帝楊廣為了征戰,開鑿大運河也確實採取了一些強徵暴斂制度,使百姓痛苦不堪;

    但這只是一時之罪,比起功就遠遠功大於過。因此,當代史學家及現在有人稱他“功過千秋,罪為一時”的評價恰如其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秋風吹來的聲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