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Arale本寶寶遊戲解說

    首先抑鬱症如其名,肯定會表現的很抑鬱。那麼什麼是抑鬱呢?

    抑鬱主要表現為:

    1.沉默,不愛說話。

    2.不喜歡接觸陌生的人或者事物。

    3.嚴重的會有心理陰暗,有自殺自殘傾向等等。

    抑鬱症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心理疾病,開始的初期可能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危害,但是如果時間長了,抑鬱症患者的情感長期擠壓,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所以如果有人患了抑鬱症的話一定要及時找到心理醫生諮詢治療。

  • 2 # 望聞問切微課堂

    抑鬱症是現代社會較常見的一種精神類疾病,臨床可見情緒持久消沉、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等症狀。情緒的消沉從悶悶不樂到自卑抑鬱、悲痛欲絕,甚至悲觀厭世。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焦慮和運動性激越表現,嚴重者會出現幻覺、妄想,甚至發生木僵等精神病性症狀。中、重度抑鬱症患者若症狀持續,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由於患者大多思維邏輯基本正常,其實施自殺的成功率較高。抑鬱症由於有高患病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等特點,被稱為“第一心理殺手”。

    目前,對於抑鬱症的治療,主要有藥物與心理治療。抑鬱症患者除接受心理專業人員的系統治療外,個人如果採用一些切合本人實際的自我調適方法,即可以更有效地緩解抑鬱症狀。

    目前,抑鬱症的自我調適主要有以下幾類方法:

    一、養成有規律的生活

    抑鬱症患者要改變這種不健康的狀態,應儘量維持有規律的生活,平時要按時起居,保證充足睡眠,這樣可以避免抑鬱情緒所帶來的生理紊亂。

    抑鬱症患者患病後總是感覺很茫然,不知道該幹些什麼,這個時候可以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活動,如繪畫、手工、攝影、觀影、旅遊等等,這樣逐漸將注意力從迷茫轉移到興趣愛好上,可以減少對自身的過度關注。

    二、合理的飲食

    保持的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強抑鬱症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有效緩解抑鬱症的不適症狀,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抑鬱症患者應遠離菸酒,因菸酒中含有刺激性成分,長期吸菸、酗酒會抑制食慾,造成營養不良,使人情緒低落,加重抑鬱病情,正所謂“借酒消愁愁更愁”。

    三、走出去,多與人交往

    抑鬱患者常見的表現就是不願與周圍的人群接觸,他們常閉門獨居,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日臥床、疏遠親友、迴避社交,同時伴有情緒抑鬱、自我評價降低、自責,感覺不如他人、什麼都做不好等諸多負面情緒。這些持久感受導致他們興趣匱乏、遇事畏縮、社交退縮、封閉自我。要改變這種惡性迴圈,就必須逼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外界的朋友,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剛開始時,抑鬱患者也許內心會較難受、糾結,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其自信心也會被重新樹立起來,逐漸恢復以往的歡樂境況。

    四、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

    適當運動不僅能增強自身體質,還對緩解抑鬱、排解陰霾的心情有較大的幫助。抑鬱患者根據自身情況,應經常參加一些如跑步、跳繩、爬山、旅遊、瑜伽、太極等簡單易行、力所能及的運動。

    另外,從事瑜伽、太極、爬山、旅遊等運動,在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攝氧、消除疲勞的同時,也能起到調解情緒、改善人的情緒狀態、平靜心境的目的,抑鬱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性地參與。

    五、運用意念調整情緒

    常見的有“冥想觀息法”。所謂“冥想觀息法”就是透過調整、觀察呼吸的方式來平衡內心的情緒、改變自我意識、提升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從而獲得內心深度寧靜的一種心靈脩習方式。“冥想觀息法”可以緩解抑鬱患者的內心壓力,減少抑鬱、焦慮等情緒,現在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活動中。抑鬱患者如果能每日有規律地練習“冥想觀息法”,將有助於獲得自身的啟迪和成長。

    如果我們每天能堅持做半小時左右的觀息,就可以透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方式從很大程度改變自己的負面情緒。

    六、整理自己的感受

    抑鬱患者往往會較長時間沉浸在一些消極感受中,雖然他們也認為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並不合理,甚至荒謬,但是自己仍然無力擺脫。要想轉變這種情形,就是在每晚睡覺前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把一天中自己的經歷、感覺以及美好的體驗、進步和成績寫到日記中,充分肯定自己這一天的成績和進步,盡力不去想那些消極的東西。你要做的就是完整的把這些東西寫在在日記本上,當時不要急於去判斷、分析它,可以在以後你的抑鬱狀態有所緩解之後,再去評析它。如果能養成天天記日記的好習慣,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有意思,自己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長。

    疾病的治療三分靠醫生,七分靠自己,抑鬱症是一種以抑鬱情緒為突出症狀的一種心理疾病,尤其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治療過程中,抑鬱患者可以擬定一個自我調適的計劃,如果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並身體力行,就一定可以告別抑鬱,恢復以往平靜、快樂的生活。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

  • 3 # 北京精神科主任張雅媛

      抑鬱症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

      抑鬱症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痛苦,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其他疾病所無法比擬的。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抑鬱症缺乏正確的認識,偏見使患者不願到精神科就診。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診治,病情惡化,甚至出現自殺的嚴重後果。

      民眾缺乏有關抑鬱症的知識,對出現抑鬱症狀者誤認為是鬧情緒,不能給予應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援,甚至責罵,這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抑鬱症及其種類】

      一、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其特徵是悲傷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關的症狀。

      以心境低落為主,與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

      嚴重者可以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甚至有自殺念頭和行為。

      抑鬱症並不是我們普通人所想的內心脆弱不夠強大,事實上它有一套複雜的致病原因。

      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二、抑鬱症的種類

      1、內源性抑鬱症

      即有懶、呆、變、憂、慮“五徵”。

      2、反應性抑鬱症

      即由各種精神刺激,挫折打擊所導致的抑鬱症。

      在生活中,突遇天災人禍、失戀婚變、重病、事業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患反應性抑鬱症。

      3、隱匿性和抑鬱症

      情緒低下和憂鬱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表現為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心悸、胸悶、中上腹不適、氣短、出汗、銷售、失眠等。

      4、以學習困難為特徵的抑鬱症

      這類抑鬱症,可導致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成績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厭學、恐學、逃學或拒學。

      5、藥物引起的繼發性抑鬱症

      如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後,導致情緒持續憂鬱、消沉。

      6、軀體疾病引起的繼發性抑鬱症

      如心臟病、肺部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熱等,都可引發這類抑鬱症。

      7、產後抑鬱症

      其特別是對自己的嬰兒產生強烈內疚、自卑(受家裡長輩“重男輕女”思想影響)、痛恨、不愛或厭惡孩子的反常心理。

      症狀表現為:哭泣、失眠、吃不下東西,憂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 4 # 春年一玄學心靈導師

    一種是壓抑性的,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跟誰都不說,即使說也不說實話,常常發呆或者自己對其它東西發洩憤怒。這樣的病人嚴重了就自殺或者生其他的病。

    一種是焦慮性的,見到人就會嘮叨不停,在家裡反而很安靜,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在家裡不被理解甚至是排斥或反感,這種抑鬱症嚴重了就會是精神病。

  • 5 # Petrichor201801

    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焦慮和不安。現在的人都跟手機和許多電子產品比較親了。越來越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樣人也就變得越來越孤僻,都喜歡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又由於生活和社會各種壓力的影響,大部分人會變得焦慮不安,常常感覺只有孤獨相伴,不願去社交,不想跟交流,也不願看到人,慢慢的就變得鬱鬱寡歡就走上抑鬱症這條路了。常常看到新聞上許多鬱抑症年紀輕輕就離開這個社會了,最近一段時間就看到好多電影明星因為鬱抑症自殺的訊息,都是在自己年輕而成功的時候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了,有時候真替他們惋惜。可是一旦走上這條路,就真的很難走出來,即使有的人看了很多的心裡醫生,吃了很多藥,有的嚴重的還會自殘,不斷的以傷害自己來獲得一點點自我安慰。所以當我們還沒有這麼嚴重的時候,就要尋求各方面的幫助,讓自己儘快的走出悲觀的世界,讓自己的靈魂,身體獲得自由

  • 6 # 才無忌大夫

    一,什麼是抑鬱症。

    depression:沮喪、絕望。

    抑鬱症是指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一系列的臨床表現症候群。

    二,中醫認為抑鬱症就是:鬱證。

    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複雜症狀。

    三,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有五個方面:

    1,心境低落:

    表現為:情緒持續低落,覺得生活沒希望,缺少自信心,對自己批評否定,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特別在乎外界評價,鬱鬱寡歡,了無生趣,總天想哭,痛苦不堪,有自殺的衝動或行動。其中不少人因為父母孩子等原因而選擇痛苦地活下來。

    2,思維能力下降:

    表現為: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下降:思緒混亂、思維遲緩、思維短路、不能解決一般的抽象問題。

    3,意識活動減退:

    表現為:不願意出門,迴避社交,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長時間呆立、大腦空白、意識淡漠,甚至出現抑鬱性木僵(意識不清、不言不語不動,生理反射存在,身體僵硬)。性慾下降,基本的生理慾望下降。

    4,認知功能下降 :

    感覺遲純、麻木;記憶力下降;對空間、時間沒有知覺;沒有整體知覺;甚至產生錯覺、幻覺。

    5,軀體症狀 表現為:

    胸悶、心悸、納差、乏力、失眠、多汗、易怒等自主神功能失調錶現。體重也下降明顯。

    四,什麼人易患抑鬱症

    1,父母有精神礙障者。

    目前認為抑鬱症有遺傳傾向性。

    我有個親戚:母親患抑鬱症,女兒患抑鬱症。女兒已經三年不出家門了,連以前形影不離的閨蜜都斷了聯絡。

    有一網友說:自從小時候親眼看見過父親自殺兩次,此後就患上抑鬱症。

    當然,這只是個例。不能說父母有精神礙障子女一定會患抑鬱症。

    2,性格因素。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謹小慎微,完美主義,易焦易躁,自卑自責等,以負面情緒為基調的人,易患抑鬱症。

    3,生活突發事件 。

    親人離世 ,離婚、失戀、失業,破產,災難,患病、生產等都是抑鬱症的激發因素。沒有經過挫折磨練,抗打擊能力不強的人往往從此一蹶不振,患上抑鬱症。

    4,學習、工作壓力等。

    學習負擔重、工作壓力大、工作繁重,經濟窘迫,超過人所能承受的範圍,也會使人意志崩潰,患上抑鬱症。

    5,期待值過高。

    這些人往往對一些事情抱有高的期待值,而結果又使他們大失所望,難以接受。因此他們痛苦不堪,不斷自責並假設結果。陷入“假設我不那麼做,結果會怎麼樣……”的怪圈中,不能放下,不能自拔。

    6,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沒有客觀準確的自我認識。

    這些人要麼妄自菲薄,要麼高估了自己。失敗了又墜入全盤自我否定的苦海中。

    五,如何擺脫抑鬱症。

    1,改變自己的性格。 不要說性格不能改變。最起碼我們能夠做到不要太消極,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想,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一點。

    2,對突發事件要有正確認識。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於不能改變的突發事件坦然接受,寄希望於未來。要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

    3,緩解學習、工作壓力,遠離繁重工作。 如果工作使我們不堪重負,生趣全無,為什麼我們不辭職呢?去找一份輕鬆點能勝任的工作,這樣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4,降低我們的期待值。 把我們的期待值設在一個較低能實現的水平,我們自然少了許多痛苦,即使有痛苦也小得多。

    5,認清自我,改正我們的觀點。 只有認清了自我,才能得不欣喜失不悲傷,才能捨得下放得下。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我們才能看得開看得破。痛苦大都來於患得患失多疑多慮,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觀點出現了偏差。

    6,把負面情緒適當地宣洩出來。喜怒憂思悲恐驚每個人都有,只有及時適度把情緒表露出來,才不會讓它們在心中鬱結成團、越來越難以化解。

    7,多學習心理衛生知識。 這些知識是我們心靈的養分;是自我認識、自我心理保護的法寶;是心理健康的良藥。

    8,去找專科醫生。 他們對抑鬱症的認識比患者深刻得多。他們會給患者最有效的建議和治療。目前治療抑鬱症的藥有:帕羅西汀、西酞普蘭、文拉法辛、度洛西汀……這些藥往往要長時間服用。

    9,和家裡人主動溝通,尋求他們理解關心幫助支援。 家庭永遠是患者的精神港灣,家裡人對患者既不會嫌棄也不會拋棄,會竭盡全力幫助患者。

    10,心情不好時,不要思考重大的問題,不要作出決定。 心情不好時,思維能力下降;思維結果片面、錯誤、消極;作出決定不明智,易作出致命的決定。

    11,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 要有自己的自我評價標準,對內加強自我肯定,對外力求做到寵辱不驚。

    12,放下“我執”,自渡。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他的思想就像被“黃牛之革”拴在一棵歪脖子樹上。最重要的在於:自己要想方設法從這種不需要的糾結中掙脫出來。只有你奮力掙扎,別人才好施救。才無忌說:“苦非苦,渡非渡,苦中渡出來,才是天體之真機。”

    13,多參加社交、體育、旅遊等活動,讓思想充電。

    14,家人、朋友、社會都應該尊重、同情、理解、關愛患者。 癬疥之疾,常人都不堪其擾。何況患者有入骨入髓漫無邊際曠日持久的痛苦。所以,無論家人朋友還是社會都應該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伸出援助之手,畢竟人都有一定的社會義務的。

    六,最後說說抑鬱症的發病率及嚴重性。

    依據WHO近期資料:

    1,全球約有3億多抑鬱症患者。

    2,約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選擇自殺身亡。

    3,每年約有80多萬人因抑鬱自殺。平均約30秒就有一人死於抑鬱症。

    4,抑鬱症即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 7 # 胡慎之心理

    - 1-

    1998年,這一年,對我來說,註定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那會兒,我還比較年輕,因對自己要求太高,又做了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事業從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同時,女友離開了我。

    事業和愛情的雙失敗,令我陷入到了深深的抑鬱狀態中。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抑鬱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即使我現在回憶那時候的狀態,心裡還是感到一陣陣的涼意。

    首先,它是無情的。

    無情是指,我的情緒情感都被剝奪了,如同行屍走肉。

    一個人漫無目標地走在人群中,有點像電影裡的特效,自己是虛的,周圍人都是實的,他們行色匆匆,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目標,但這一切都與我無關。

    在一個虛實的環境裡,我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種感覺就像一種有情緒的狀態變成了一種沒有情緒的狀態。

    其次,令人無法承受的如黑雲壓城般的深深的自責感和愧疚感籠罩著我。我覺得自己對不起所有人,而且這種愧疚感會泛化,泛化到好像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可能對別人有害。

    在別人對我有期待的時候,我讓別人失望了。在做的過程中,自己也沒有拼盡全力,這一點,對於一個有自我要求的人來說是無法容忍的。

    在我覺得周遭的一切都對不起我的時候,我變得特別焦慮,很憤怒,不願跟任何人交流。但是,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憤怒已經令我有意識地切斷了跟外界所有人的聯絡。

    到最後,我發現,對於過去,我是無能為力的。對於將來,我同樣是無能為力的。於是,無力感又被我深深地體驗到了。

    存在,意味著什麼?

    我不知道,我只覺得自己很像行屍走肉。

    - 2 -

    那時的我,就像一個人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洞裡。

    每天會吃飯,但不是因為飢餓,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感覺?更像是一種程式化的運作過程,“哦,到點了,要吃飯了。”

    那真是一種絕望的狀態。

    難以入眠,本身具備的一些功能也在慢慢衰退。

    98年,沒有全天24小時的電視節目,也沒有網路電視。凌晨2點多鐘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任何電視節目了,然後電視上會出現那種老式靜止的畫面,唯一動的,就是時針。(如下圖▼)

    切斷跟所有人的聯絡後,我經常一個人看著那些無聊的電視。

    因為我希望所在的空間裡能有一點聲音,保持一點點跟周遭世界的聯絡。

    時針一分一秒的過去,我看著電視靜止的畫面,直到凌晨三四五點,仍舊是一點睡意都沒有。我不知道睡著以後,第二天醒來將面對的是什麼,可能又是一個重複的日子,因此,對睡沒有半點渴望,對性也沒有慾望,不知道做什麼,也不知道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在哪裡?

    我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裡,不願意出門,也不願跟任何人接觸。

    現在的我再去理解一下那時候的我,總結了這幾點:

    第一,我發現自己的能力消失了。

    第二,樂趣的喪失。

    第三,關係的失聯。

    第四,最重要的一點,我找不到自己。

    我的自我不是很穩定,很少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誰。

    那段時間,我每天重複地問自己,存在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

    - 3 -

    在那種狀態下,我嘗試著讓自己的狀態稍微好轉一點,也在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更努力一點,儘快從那種狀態裡邊走出來。

    我也嘗試過走到外面,感受太陽,感受周邊的人。但當我真的想跟別人建立聯絡時,我又會覺得自己像一具行屍走肉,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感興趣,哪怕別人主動跟我聊天,我也保持沉默。

    偶爾去小賣部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我也儘量用簡短的語言告訴老闆,我要什麼,拿到東西后立刻走。

    當然,表面上,我會跟隨他們一起笑。但內心的感覺是,覺得自己像一個陷入黑暗的嬰兒,所有的東西都消失了。

    這種狀態,我持續了8個月。

    逐漸,我發現,我的狀態越來越嚴重了,吃飯只吃一餐,睡不著覺......那一刻,我想到了解脫,因為那種感覺太糟糕了,糟糕到認為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我寫過幾封信,信的內容非常空洞,多半是告訴對方,我是多麼糟糕,我對不起你們,很愧疚。不管我是活著,還是死了,別人都不會太在意,地球照樣轉。

    因此,我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我做完這個決定,有些東西反而慢慢地踏實了下來,想了想,還有什麼事情是沒有做的呢?

    我想到了一個朋友,好像需要跟他說些什麼,又好像不需要跟他說什麼。總之,我想辦法找到了他。

    見他之前,我對外表做了點裝扮,我不希望別人看出目前我是怎樣的狀態,可以說,我把生命中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這一點:讓自己打扮的稍微好點。

    那位朋友跟我說了很多,有幾句話觸動到了我。

    他說,“你這段時間的狀態好像不是很好,我一直在找你,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其實可以跟我說說,看看我能否跟你一起想辦法。

    朋友的那番話,就像在我油盡燈枯的時候,注入了一點點活下去的能量,儘管這能量不是很足。但那一刻,我感到跟他建立了一種連線,而且,這種連線是他主動跟我建立的,我抗拒不了。

    看似不經意的一兩句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是有人關心我的,這讓我有一種想哭的衝動,但我哭不出來,也悲傷不起來,因為抑鬱的時間太久了。

    我能感到,內心的某種東西被波動到了。

    他跟我說了蠻多話,我也把自己的狀態跟他說了,後來,他建議我去看一下醫生。那時候很難找到心理醫生,所以,我去精神科看了一下。

    他陪我到精神科,開了一些藥。

    其實,吃藥也是一種照顧,最起碼我在告訴自己,我只是病了。

    同時,有一個人能陪著我,讓我感到自己不是在一個完全沒有迴應的世界裡。

    ——the end——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 8 # 紅狐727

    抑鬱症的狀態,在症狀較輕的時候比較隱匿,但只要仔細分析,還是會發現端倪:

    1、失去生活的樂趣。如果說生活是彩色的,那抑鬱就是灰色的,如果說食物有五味調和,抑鬱便是最寡淡的那一味,比白開水還淡,進行性的從社會活動中收縮回自己的內心世界中。

    2、自我感覺越來越差,總覺得自己什麼都很失敗,壓力越來越大,但卻找不到突圍的方向,感正自己就像坐在一輛無法逆轉的失敗列車之上,對任何事情都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3、失去了人生的支點,如同被貴棄在太空的宇航員,感覺不到有誰在想起,只能慢慢的,無聲的飄向遠離地球的方向,獨自腐爛。

    4、抑鬱會讓你在再找不到自己存在的證據,人來人往、車來車往,世界照樣那麼喧鬧,但已經和自己無關,走到哪,如同一團空氣,感受不到世人的目光,被視而不見。

    5、發現自己無論做什麼都越來越沒有意義,慢慢的對所有的事物都喪失樂趣,也失去了所有的動力,連吃飯都覺得多此一舉,甚至忘記了自己還有生命這回事,連活著也覺得多此一舉。

    抑鬱是一種心理疾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病因,因為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不分性別,人生道路上的打擊也許是誘因,但並不是直接病因,許多人各方面都很成功,同樣會莫名其妙的餡入抑鬱之中。

    抑鬱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矯正是很危險的,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可能誘發輕生的行為,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如果發現周圍的親人和朋友有抑鬱的傾向,一定要及伸出援手,給於關懷和幫助,也許能在不期然中拯救一個鮮活的生命。

    就我個人認為,抑鬱是一場戰爭,就是一塊關於生命意義的戰爭。所以一個人的信念很重要,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這是對生命根本的拷問,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有透過宗教信仰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人有自己堅定的信念和世界觀;有的人從不斷的和人的交流和溝通中找到自己的支撐。

    人只要有堅定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就不容易迷失在行屍走肉般的抑鬱泥潭裡越陷越深。

  • 9 # 溫書少年

    來自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獨白:

    和小靜的相識是在一個文藝十足的社交APP,從開始的簡單聊天到交換聯絡方式,我們僅用了不到半天。

    每一次交談,都可以聽得出她的悲觀,一切的情緒都積壓在心底的某個點,可她又總是無比清醒。

    直到一天,她說:“我可能得抑鬱症了。”

    聽了這句話,我有些不敢相信又不得不思考相識以來的每一句話。

    是啊,最可怕的不是一個人抑鬱症,而是這個人比誰都清楚自己得了抑鬱症並且無比清醒。

    對很多人來說,抑鬱好像怎麼都遙不可及,它更像一種人群的獨享品,而所有人看待他們的眼光總是帶著有色眼鏡。

    有人說抑鬱的反義詞是快樂,其實是活力。

    其實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形:

    某一段時間的自己,完全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什麼事情都不想做,覺得所有事情都麻煩的不得了;

    朋友來電話,想到的不是“聽到你的聲音真好”,而是“我怎麼有這麼多麻煩的朋友”;

    吃飯的時候,想到的不是“這東西真好吃”,而是“吃飯居然也要咀嚼吞嚥,真麻煩”;

    這恰恰就是抑鬱最常見的徵兆,而所有人也一直離它很近。

    海子,原名査海生,當代著名青年詩人。

    25歲的風華年紀,在抑鬱之中選擇自殺,用臥軌這種近乎慘烈的方式和世界訣別。

    2003年4月1日,當聽到“哥哥離開”,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個愚人節的笑話。

    可真正的訊息傳來,他縱身一躍結束了47歲的傳奇人生,來擺脫折磨他多年的抑鬱。

    “走飯”,一個90後的花季少女選擇了離開,只留下一句“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

    恰恰海子,是我那位朋友最喜歡的詩人。

    每當看到她發出那些近乎悲傷的文字,我都會選擇和她聊一會天,雖然可能於事無補。

    甚至前段時間,我還專門查找了有關抑鬱症的資料,一次次翻看,瘋一樣想找到她不是抑鬱的證據。

    有時候,我也發覺,像這性格的人很容易對號入座,看到網上紛雜資訊的第一眼就不由得想到自己。

    我甚至有時候也懷疑這個世界為什麼對一部分人的不友好,所有的東西都被公之於眾,這對於敏感和有些封閉的人存著多大的惡意。

    於是,後來我極力勸她出去旅遊,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效果也好。

    美國著名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詩中這樣描述抑鬱患者的精神世界:“在我的腦海中,進行著一場葬禮,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不停的走著,踩踏著……”

    我不敢問她是否經歷過什麼,我們都各自藏著秘密,只不過是秘而不宣,或者等一個合適的人和契機。

    可能在他們的世界裡,心被踩在泥土裡,又不得不假裝堅強。

    我們很難揣測他們的心事,但希望每個人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 10 # 深讀影片

    抑鬱症患者的心態和生活狀態是怎樣的?首先來說說什麼是抑鬱症吧。

    抑鬱症的症狀需要從心理、認知、生理、行為這四個維度來確認,單一維度可不能簡單確認。

    心理。

    這個其實最容易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不開心、鬱悶、消沉。它是一種情緒,雖然不等同於抑鬱症,可它是抑鬱症滋生的土壤。

    離異、喪偶、失戀、致殘,這些人生的悲劇就像一輛輛穿梭而過的大卡車,不斷碾壓著人們的精神。

    這種人生挫折本來就很難頂得住,就算是頂住了,精神也會有所損害,好好的情緒就這麼進入了陰暗、絕望、消沉的狀態。

    認知。

    包括3個環節:感覺、知覺、注意力。

    首先來看看“感覺”,感覺就是接收器,用眼耳口鼻收集外界的各種資訊。感覺出問題了,接收的資訊就會出現偏差。

    好好的藍天,被抑鬱症患者的眼睛一接收,立刻過濾掉鮮豔的顏色,全部變成灰色的、陰暗的,讓人很壓抑。

    別不信,這可是真的哦!他眼中的世界和你是不一樣的。

    然後是“知覺”,它負責處理“感覺”帶來的資訊。

    正常人的“知”,來自於“感”,也就是“知”來處理那些“感”所收集的資訊。抑鬱症患者的知覺系統是什麼樣子呢?

    幻聽。耳朵並沒有聽到任何聲音,可大腦卻有了知覺。“你怎麼不去死啊”“你活著有什麼用”……

    抑鬱症患者的腦子裡,是真的以為自己有聽到這樣的聲音噢,而且他會走心、會當真。

    接著是“注意力”,普通人在與人溝通時能夠捕捉到對方的重點,以及言外之意。

    而抑鬱症患者是很難專心地聽到你話裡有幾層意思的。思緒要麼還停留在前一個問題上,要麼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過去拍一下他肩膀,他會給你個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又沉浸下去了。

    生理。

    抑鬱症患者在生理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失眠,約有77%的抑鬱症患者飽受失眠的折磨。

    那潮湧而來的自責與愧疚感,如同一座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

    哪怕僥倖進入夢鄉,也會瞬間被噩夢驚醒。懂嗎?是驚醒,一頭冷汗的那種啊!

    長期睡不著,身體被掏空,你能感受到每一根神經都在拉扯著頭皮,頭痛欲裂。

    一天如此,能忍,每天這樣,又該怎麼忍呢?

    行為。

    在患者的精力、思維能力都被抑鬱症偷走以後,身體就像被灌進了水泥,越來越沉,致使行動變慢,動也不想動。

    患者終日藏在家裡,坐著或躺著,不吃不喝,不言不語,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他們並不是懶,而是身不由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其實他們的內心,特別渴望能有人來幫幫他,帶他走出沼澤。

    抑鬱症患者的生活是怎樣的?

    太陽昇起、拉開窗簾後,抑鬱症患者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濛濛的。

    隨著對事物敏感度的降低,他們對於身邊各種事情的感覺在漸漸消失。

    就像吃飯沒放鹽一樣,寡淡、無奈、悲涼,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出了門,也不願意與人溝通。覺得自己LOW爆了、自卑,對性別、顏值、金錢、名利等等一切都無感。

    總之,在他的世界裡,只有影子和自己。

    工作中,本來死也不想動的腦子,只能被迫開動起來。這種身心抽離的狀態,不但讓他們在工作中度日如年,而且還問題百出。

    慢慢地,就會更加懷疑自己,更加自卑,更加緊張。於是乎,不敢去上班,與外界聯絡的光慢慢變得越來越暗淡了。

    好不容易死撐一天回到家想睡了,抑鬱症患者的黑夜卻比一般人要漫長得多,往往輾轉難眠。即使幸運地睡著了,也全是噩夢,很快從恐懼中驚醒,醒來後,滿腦子都是負能量。

    人生目標、渴望、夢想、肯定、理解、認可、支援,這些通通都沒有,一點兒也沒有。就這樣,他們生命中原本鮮豔的顏色都被抽走了,整個人就像被關進了小黑屋。

    像沼澤中的人,抓不住任何一根稻草,除了沉淪,彷彿只有死亡才是解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髮小坑得傾家蕩產時,你想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