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408~452),世祖太武帝,字佛狸,是北魏有赫赫武功的傑出皇帝。408年(天賜五年)生於東宮。422年(泰常七年),封泰平王,為監國,時年14歲,“總攝百揆,聰明大度,意豁如也”。次年即皇帝位。
424年(始光元年)柔然大檀可汗率眾進犯雲中,拓跋燾親討之,柔然騎兵團團包圍世祖50餘重,士卒大懼,但拓跋燾神色自若,毫無恐懼之心,兵士情緒乃安定如常,英勇奮戰,故取得最後的勝利。
426年(始光三年),拓跋燾分兩路進攻夏國,親率騎兵3萬,倍道兼行進攻夏都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第二年在進攻統萬城時,正遇大風雨,飛沙走石,拓跋燾乃轉到敵人的側面,親冒矢石,奮力衝殺,最後大勝,攻克統萬城。當初夏國在修統萬城時,徵集民工10萬,修築了高大的城牆,宮殿雄偉壯麗,樓臺亭閣雕樑畫棟,窮極工巧。
北魏軍佔領統萬後,拓跋燾說,區區小國,濫用民力到這種地步,怎麼會不亡國呢?436年(太延二年),滅北燕。439年(太延五年),滅北涼。從此,太武帝完成了黃河以北的統一,結束了爭戰不休的十六國時期,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446年(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下詔滅佛,肯定道教的正統地位。
於是殺僧尼,毀佛像佛經。同年,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於河,廣袤皆千里。
450年(太平真君十一年),三朝元老、聲名顯赫的司徒崔浩,因《國史》事件,秉筆直書而賣犯北魏王朝的大忌,被拓跋燾處死,株連全家以及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名門望族均遭滅頂之災。
452年(正平二年),拓跋燾死於永安宮,時年45歲,葬雲中金陵。後世史書評價拓跋潦為:“聰明雄斷,成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戰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剪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蟎削跡,郭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
”
。
拓跋燾(408~452),世祖太武帝,字佛狸,是北魏有赫赫武功的傑出皇帝。408年(天賜五年)生於東宮。422年(泰常七年),封泰平王,為監國,時年14歲,“總攝百揆,聰明大度,意豁如也”。次年即皇帝位。
424年(始光元年)柔然大檀可汗率眾進犯雲中,拓跋燾親討之,柔然騎兵團團包圍世祖50餘重,士卒大懼,但拓跋燾神色自若,毫無恐懼之心,兵士情緒乃安定如常,英勇奮戰,故取得最後的勝利。
426年(始光三年),拓跋燾分兩路進攻夏國,親率騎兵3萬,倍道兼行進攻夏都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第二年在進攻統萬城時,正遇大風雨,飛沙走石,拓跋燾乃轉到敵人的側面,親冒矢石,奮力衝殺,最後大勝,攻克統萬城。當初夏國在修統萬城時,徵集民工10萬,修築了高大的城牆,宮殿雄偉壯麗,樓臺亭閣雕樑畫棟,窮極工巧。
北魏軍佔領統萬後,拓跋燾說,區區小國,濫用民力到這種地步,怎麼會不亡國呢?436年(太延二年),滅北燕。439年(太延五年),滅北涼。從此,太武帝完成了黃河以北的統一,結束了爭戰不休的十六國時期,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446年(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下詔滅佛,肯定道教的正統地位。
於是殺僧尼,毀佛像佛經。同年,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於河,廣袤皆千里。
450年(太平真君十一年),三朝元老、聲名顯赫的司徒崔浩,因《國史》事件,秉筆直書而賣犯北魏王朝的大忌,被拓跋燾處死,株連全家以及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名門望族均遭滅頂之災。
452年(正平二年),拓跋燾死於永安宮,時年45歲,葬雲中金陵。後世史書評價拓跋潦為:“聰明雄斷,成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戰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剪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蟎削跡,郭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