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島孝悌文化傳播公司
-
2 # 我是小學生6哈
首先孩子是二年級的學生,上課捏你孩子的臉,還不讓她舉手回答問題,先分析原因:
1、你閨女太可愛了,同桌很喜歡她。想引起你閨女的關注,
2、同桌有多動症的症狀,上課調皮、注意力不集中。
3、這個同桌是“混混”型別的,涉及到校園暴力的行為。
你可以具體分析是哪種原因,
如果是第一種你就要和你閨女溝通,讓你女兒告訴同桌這樣做只會讓她越來越討厭,好學生才是大家喜歡的目標、榜樣。同時也要和同桌的家長進行溝通說教,這種行為影響彼此,誰都得不償失;
第二種:這個只能和家長溝通,早發現早治療,不然真的很影響這個人的未來,如果對方家長不以為然,那麼就和老師反應情況調換座位。可以把這個學生放到老師眼皮底下,我們小學就是這樣的。
第三種:直接和老師明說並且換座位,如果這種情況在除上課以外的時間也發生的話,那就真的要讓第三方來恐嚇一下,如果還是不行那麼就換班或者換學校。也許有的人會說可以鬧到學校或者和同桌的家長說,我個人認為:能有這種性格的學生,你覺的他們的家長能好到那裡去?這樣鬧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受影響的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當機立斷不要猶豫,時間長了吃虧的是自己。
-
3 # 願你能記的我132
我是一名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剛上二年級,同桌捏她的臉,不讓回答問題,不要太大驚小怪。作為家長可以這樣做。
1、交給孩子自己處理。低年級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是在人際交往中發展起來的。例如,與同伴發生衝突了要如何解決,怎樣去了解不同個性的人並且與他們相處,等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能力的體現。這些能力包括:
(1)表達理解能力,即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讓他人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同時要能夠理解他人表達的內容。表達理解能力直接反映個體的社會適應程度。
(2)人際融合能力,即能夠體驗到他人的可信,並且能夠依據他人的特徵與其進行互動的能力,人際融合能力能幫助個體更好地融入群體。
(3)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處理人際交往衝突的能力。幼兒可以透過尋求幫助或者和同伴協商來解決問題,也可以是獨自解決問題。同桌捏她的臉,應該是人際交往中的小事情,正好藉此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
(1)我該怎麼和同桌說?
(2)說了不聽怎麼辦?
(3)有沒有其他辦法?家長可以和孩子商議,也可以適當引導應對策略。比如你要是不再捏我我給你糖吃(正向強化);你要再捏我告訴老師(家長);方法不湊效交由老師處理等等。
2、交由老師處理。不否認有些孩子十分頑皮,甚至有多動症傾向。孩子獨自處理不了,可以和孩子溝通後告訴老師來處理。一般情況下,老師出面調解,很容易制止。對於屢次教育不改的,可以要求老師調整座位。
3、自然處理。也可能由於孩子好奇,感覺同桌的臉蛋好玩,童心無忌,好奇心有之。過不了幾天,自然就失去了興趣,自然而然就過去了。
回覆列表
同學關係緊張,是小朋友之間信任感還沒有建立的外在表現。
這對有心的大人來講,不是難題。而是看你用不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