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強8089
-
2 # 顫動的丹田
主要是讓印度多少能——有聲有色一點點兒。
印度次大陸歷史上一直割裂,英國殖民者來到之前它的最有實力統治者莫臥兒王朝也不是一個全國性的強勢中央政府,而且還是個穆斯林政權。
印度這個女王CROWN上的寶石成為英國殖民地總督最耀武揚威的一塊屬地,印度獨立後,整個國家使用上千種語言,最主要的竟然都有二十多種,其中使用最多操印地語的人口還不到一億人口,所以不得不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英華人將印度人起碼勉勉強強捏合成了一個整體,從這個角度看,它們真的應該跪謝大英帝國。
-
3 # 李建秋的世界
前提不成立。印度人深恨殖民時代,一直到今天,我翻譯一點資料給你們看:
標題: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是否仁慈?
回答者:巴拉吉·維斯瓦納森(Balaji Viswanathan),歷史愛好者
過失犯罪:英國佔領印度時,它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被稱為“帝國的CROWN明珠”。這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瓦斯科·達伽馬冒著生命危險尋找路線的地方。當他們離開的時候,這就是印度的樣子。在該公司(英屬東印度公司)的領導下,印度被拒絕採用許多關鍵技術,儘管歷史上印度人很快就採用了最好的海外技術。自獨立以來,在消除饑荒和提高預期壽命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殘酷的報復:大量新的研究發現了系統的殘暴行為,特別是在1857年印度首次叛亂之後。大約有1千萬印度人失蹤了。所有戰鬥的印度士兵都被屠殺了。印度的秘密歷史:“一場大屠殺,數百萬人消失了……”
經濟掠奪。英華人到來時(1700年代),印度佔世界GDP的25%。當他們於1947年離開時,印度的份額已減少到約2%。。自從英華人離開後,我們現在又回到了成長的道路上
戰爭:英國將印度計程車兵拉入與印度無關的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計程車兵超過130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計程車兵超過200萬人(其中有87,000多人喪生)。但是,那並不是最糟糕的部分。英國帶我們與中國交戰(我們與中國建立了長達5000年的完全和平關係)。鴉片戰爭不僅是造成世界毒品貿易現狀的原因,也是造成印度與中國之間邊界存在爭議的原因。英屬印度還與阿富汗歷史悠久的阿富汗和其他國家進行過戰鬥。
在一個發明了十進位制系統並在歷史上以數學,科學和藝術著稱的國家,英國的機構冷漠和不良政策將其識字率在1947年獨立時降低到12%。從那時起,識字率就增長了五倍(參見1951年之後的加速)。將20世紀的前5個世紀和20個後5個世紀視為英國“仁慈”工作的證明。
Jallianwalabagh大屠殺。數以百計的印度人和平遊行被一個英國將軍包圍並襲擊了。這是現代印度歷史上最可悲的日子之一。這只是英國政府對印度平民殘酷的眾多例子之一
1950年,印度的預期壽命(31歲)不到美國(68歲)的一半。但是到2005年,印度(64歲)已不落後於美國(77歲)。
當英華人離開印度時,他們有意使加入這個詞變得矛盾,從而將該國家劃分為數千個王公制國家。幸運的是,丘吉爾被選為印度的當權者,印度有一位偉大的民族建設者,他從成千上萬個希望擁有自己國家的王公制國家中重建了這個國家。
稍微瞭解印度的歷史的,幾乎沒有人對英國殖民印度抱有好感。
所以前提是不成立的。
-
4 # 歷史緯度
到現在為止印度仍然是由英國和已經獨立的前英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聯合體——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的成員之一,其總統是名義上的且沒有實權的國家元首,而掌握實權並具體管理國家的則是印度的總理。印度從1757年開始逐漸的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一直持續到到1947年印度獨立時;在長達兩百年的對印度的殖民奴役過程中,以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英國殖民者從印度掠奪了大量的財富,造成了印度人民生活的貧困和國家的衰弱;不僅如此,英國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方案還導致了後來的印巴戰爭和現在緊張的克什米爾問題;但奇怪的是印度人不僅不仇恨英國,反而還非常感激英國,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信印度教的印度人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外星文明思維?!這與我們華人民所創造的中國文化和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挖掘歷史深處的真相,我們需要對印度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被奴役的印度感激奴役他們的英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英國的殖民奴役讓印度實現了國家統一,完成了印度人幾千年沒有幹成的事情。世代居住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人早於中國建立了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為代表的文明,但可惜的是印度文明創立者的武力值比較低,其所創立的文明一再被破壞和毀滅。從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建立起了束縛人民思想的種姓制度以後,南亞次大陸上先後出現了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兒帝國等統治者;但這更多的統治者並沒有完全實現印度的統一,印度一直處於混戰分裂狀態。正在進行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為了獲得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而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印度;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英國資本家為了從印度獲得大量的棉花等原料以及為了擴充套件市場就需要把分裂的印度各邦統一於一個政權的控制之下,或者說正是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的需要英國殖民者於是採用了軍事進攻及脅迫等多種方式完成了印度形式上的統一。無論原因如何,最終的結果是英國幫助印度完成了國家統一,做成了印度人幾千年沒有做成的事情;所以,印度雖然讓英國殖民奴役了兩百年,但依然感激英國。
英國在殖民時期的建設推動了印度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以後印度的獨立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奠定了經濟基礎。在英國進入印度之前,印度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其小農經濟的發展程度遠不如中國;但從1757年以後情況就有所改變,英國為了便於侵略印度且快速的掠奪印度的財富,就在印度進行了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還建立了一些初級的工廠。對於印度來說,這就是他們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和工業發展的基礎雛形;甚至在1949年剛剛成立了新中國的工業竟然落後於印度的工業。英國處於殖民主義需要而引入印度的工廠制度,不僅推動了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還是印度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中國是在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以後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擁有初步工業體系的印度最終在甘地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並在二戰後領導了不結盟運動,成為獨立於美國和蘇聯之外的第三股力量的領導者。也就是說,印度之所以能夠獨立和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都是因為殖民時期的英國對印度進行了大量投資和近代化工業建設。所以,出於經濟近代化的考慮,被奴役的印度仍然感激英國殖民者。
殖民印度的英國摧毀了印度落後的封建政權,建立了類似於英國的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為印度以後與西方文明世界的接軌創造了政治前提。英國進入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是被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所控制的;就算是在莫臥爾帝國統治的19世紀也沒有完成中國在公元前三世紀就已經完成的大一統。在這種沒有完全統一的狀態下,印度人和外來侵略者建立的是摻雜著奴隸制殘餘因素的封建政權;這種落後的風險政權是不能適應19世紀世界發展的需要的。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上,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建立起了以君主立憲制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並席捲世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已經成為當時世界的潮流。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前提就是看是否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英國和德國因為君主立憲制而強大,法國和美國因為民主共和制而繁榮。最終的結果是,印度落後的封建主義先進的資本主義完全碾壓,龐大而擁有悠久歷史的印度被本土面積僅為37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所完全佔領,徹底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對印度進行了英國式改造,不僅實行文官制度,還組建了政黨並建立議會;實際上英國對印度的西化改造是極其成功的,在印度的上層培養出了一個為英國的帝國利益服務的精英團體。英國的這種強行把英國的政治文明嫁接於印度文明之上的做法使獨立後的印度更加容易與西方國家進行交流與融合,改善了印度的發展道路。所以,印度的政治近代化使印度對英國有天然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表現為印度對英國的感激。
作為文化輸出國的英國以西方的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衝擊了印度的感性主義宗教思想和種姓制度,使印度從神本主義世界逐漸過渡到世俗主義世界,基本統一了印度的思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但在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下創造出來的印度文明卻總是處於一種非理性的感性主義狀態。印度人總是以宗教信仰來作為人類日常活動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從婆羅門教到佛教,從基督教到伊斯蘭教,從錫克教到耆那教,都是印度人所信仰的宗教。在印度人看來,沒有宗教信仰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不同的教義製造出了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製造出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信仰則是衝突的根源;不同的宗教信仰和衝突必然會導致國家處於實質上的分裂狀態。信仰基督教且崇尚一元化的英國是無法忍受這種多神信仰的,具有殖民進取精神的西方文明對處於自我滿足精神狀態的印度進行了改造;英國建立了學校,對印度人進行近代化教育,把西方的理性、自由和現世觀念強行融入了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中。雖然現在的印度仍然有很多非理性的宗教信仰和種姓制度,但畢竟印度精英階層和大多數人都是認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和憲政統一精神的,這就使印度從形式上免於分裂。所以,英國的改造使印度從一個神本主義國家變成了世俗主義國家,從思想上統一於西方文明的印度對西方文明是認可的,文明的認可是印度感激英國的思想基礎。
印度與周邊大國競爭的現實的政治需要和印度的地區霸權主義思想及力量的不足導致了印度對英國的親近和感激。隨著印度民族獨立主義經濟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增強;隨著英國對印度侵略的加劇,印度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在這種情況下,聖雄甘地和尼赫魯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領導了不結盟運動,迫使英國出臺了《蒙巴頓方案》;根據這個方案,英國統治的印度分為了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就是印巴分治——導致了後來的印巴戰爭和現在的克什米爾問題。一般來說,剛獨立的國家最迫切的任務是發展本民族的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當時的被完全西方化的印度卻選擇了對外侵略。印度視自己為大英帝國的繼承者,竟然承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麥克馬洪線;並派軍隊侵佔了中國西藏的領土。當時正在進行一五計劃的中國為了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採取了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周恩來總理向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竟然被印度認為是軟弱可欺。
為了爭取進行經濟建設的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發動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打擊了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印度,但印度竟然仍不知悔改的侵犯中國的利益,且有侵略行為的印度竟然還覺得委屈。真是奇哉怪也!印度雖然在獨立後得到了極大發展,但其力量始終無法與真正的大國相媲美;有了一定力量的印度欺侮小國而懼怕大國。為了加強自身的力量和非法的權益,印度投向了曾經殖民印度兩百年的英國的懷抱。所以,印度感激過去的宗主國英國是為了自身現實的政治利益的需要。
嚴格的說,印度感激曾經的殖民國英國實際上意味著印度的國家政治生活中仍然缺乏理性,是沒有長遠戰略表現的一種政治投機,是英國嫁接於印度的殖民主義思想仍然沒有會完全清除的表現。在現今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和經濟全球化格局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和平的協商還是國家之間交流的正常形態。殖民掠奪的時代已經過去,印度應該清醒的認知自己。
-
5 # 陳耕牧
東南亞未開發前,海島上盛產八角,八角樹開花結果,凋謝落地,變為坭土,年復一年,幾千年白白浪費了多少八角?後來航海運動興起,西方人到了東南亞,發現了八角並帶回歐洲,貿易商在東南亞大量收購,變廢為寶,為當地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讓當地政府增加稅收,買香料的錢源源不斷進入東南亞,因為雙贏,一直相安無事,後來民族主義興起,激進分孑不但不感謝收購商,反說他們瘋狂掠奪資源,西方幫了他們,讓他們賺了錢,反遭惡報,合理嗎?
-
6 # 啥玩意啥名都取不了
崇福媚強是人的天性。不止印度,哪裡都一樣。但是如果印度遠遠超過英國,英國變的愚昧落後了,印度就不會是這種態度了。
回覆列表
印度讓英國統治了二百年,印度人還很感激英國主子,除了這個民族素有的奴性外,也確時有它所認為的理由:
其一,讀印度歷史,它從來就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絕大部分歷史中,都是由信仰印度教及伊斯蘭教的眾邦國組成的地理概念。
只是由於英國二百年的殖民統治,才在形式上統一了印度。雖然二戰後在英國的主持下又將其分裂為印巴兩個國家,並有意留下了不少後患,但統一的功績畢竟是主要的。
其二,英人為了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很少在印度發展大工業,只是做為原料基地。但為了掠奪的需要,修建了密集的鐵路網,這也是事實。
其三,由於二百餘年的殖民統治,給印度人留下了英語這一文化遺產,從而方便了印度人與世界一些國家的文化交流。
其四,印度自獨立後全盤繼承了英國的政治制度及社會各方面的管理手段,他們自認為其所謂的民主制度是最適合印度的統治秩序。
正是由於這種不加區別的全面的拿來主義,導至印度的社會改革的不徹底,給今天印度的發展留下無窮的隱患,阻滯了它的前進速度。
鑑於以上原因,印度雖然不時地發些牢騷,糾纏些歷史舊帳,但大體上還是感激它的英國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