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
2 # laolilun
回答都不對。美國二戰時已經擺脫了戰役司令甚至於戰略司令這樣的概念,使用的是舉國體制統籌規劃,因此真要說貢獻最大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這個職位,即馬歇爾。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太平洋戰爭,都是海啊,當然是海軍貢獻大了,自然是尼米茲貢獻大了。沒有海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路軍打什麼?登陸什麼?!當然陸航的飛機也為制空權做了貢獻。我們看今天美國海軍的航母,也是有尼米茲號,可到現在也沒有你麥克阿瑟號!雖然有人說如果中途島沒有陸航,我怕海航會被全殲而不是日本被全殲,但是聯合艦隊畢竟是人家海軍打的,日本是海洋國家海軍強國,海軍不滅,你陸軍再強也沒用。
麥克阿瑟如此之出名,卻沒有一條一艘軍艦以他的名字命名,(大家想想伯克級驅逐艦)只能說明他不受海軍待見,海軍公敵;海軍也不是沒有把陸軍軍人的名字命名過艦艇。
麥克阿瑟也就是耍酷耍帥行(我承認他仁川登陸打的好),其實不但不招海軍待見,也一樣不招美國總統杜魯門和我軍待見,也就是日本人待見他,畢竟他是日本人的太上皇。麥克阿瑟不過是運氣好,有門路,日軍攻打菲律賓,在並不絕對弱勢的情況下,他跑了,留著中將溫斯特收拾局面,戰後溫斯特骨瘦嶙峋,他倒是拍照下海登陸回來的照片滿天飛。
總統杜魯門飛過來,他也怠慢,沒有熱情迎接也就算了,和杜魯門會面,一邊說我能抽菸嗎一邊在總統面前已經點菸了。如此傲慢,自大狂,還想要當美國總統?還是尼米茲老成持重,如果像他那麼得瑟,打敗日軍還要更久。看麥克阿瑟留下來的那些靚照,活脫脫像電影明星,而不是將軍,大家可以搜一下尼米茲,照片都不多。
-
4 # 前沿陣地
自然是尼米茲的功績要比麥克阿瑟大,這是由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導致的,陸軍相對來說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配角。
太平洋戰爭中的,海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美日雙方的作戰都主要是圍繞海軍作戰展開的。太平洋地區的交通運輸線基本以海上為主,因此海軍顯得尤為重要。美日雙方戰爭中的多次著名陸戰都是圍繞著海戰進行的,比如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美日雙方就進行了數次大規模海戰,最終美軍擊敗日軍,遏制住了日軍的南下攻勢。可以說沒有了海軍的作用,美國陸軍等陸上作戰力量根本無法發揮任何作用。
而尼米茲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雖然並不直接參與指揮作戰,但是其主要負責戰略決策,參與謀劃美國的多項戰略計劃,併為各項作戰行動安排合適的作戰指揮人員,選用了哈兒西,斯普魯恩斯,特納等很多英勇善戰的指揮官,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是至關重要。
同時,相對於麥克阿瑟喜歡錶演的張揚性格,尼米茲更加務實。當時尼米茲認為應該進攻臺灣等地,加快攻擊日本本土的步伐,但是麥克阿瑟卻由於其之前從菲律賓撤退時宣稱要重返菲律賓的諾言,認為應該進攻菲律賓,最終竟然說服了美國高層,最終發動了價值不大的菲律賓戰役。
-
5 # 臨時客
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簡單來說:尼米茲將軍的戰功更大,而麥克阿瑟將軍的政治才能更突出。
二戰期間,日、美之間的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史詩級的大戰,美方的兩位前線指揮官: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司麥克阿茲陸軍上將,都居功至偉!但若是具體分析起來,兩位將軍的長處還是略有差別,兩人的貢獻也各有側重。
尼米茲海軍上將的特點是:思維縝密、精於計算,出擊果斷、擅打硬仗。眾所周知,在太平洋戰場上,海上交鋒是日美之間的主弦律,透過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馬里亞納大海戰、萊特灣大海戰等一系列海上大戰,美國海軍徹底打垮了日本聯合艦隊,而這一切戰役的總指揮就是尼米茲上將。
麥克阿瑟陸軍上將的特點是:英勇無畏、敢於冒險、長於戰略、目光遠大。從菲律賓撤退、澳洲站穩腳跟、新幾內亞反擊戰、到發明“蛙跳戰術、重返菲律賓、最後佔領日本。麥克阿瑟將軍麾下的美國陸軍也立下赫赫戰功。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戰功還是略高一籌。所以,從戰場上的貢獻上來看,尼米茲上將並不亞於麥克阿瑟上將。但是,尼米茲將軍是職業軍人,不是很精通政治,而麥克阿瑟將軍則是軍、政兩手都很強。所以在太平洋戰爭進行過程中,尼米茲將軍掌握了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而麥克阿瑟將軍在戰後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成為了駐日盟軍總司令。
在“密蘇里號”上的日本正式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將軍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部簽字,尼米茲將軍代表美國簽字。前者的政治地位略高於後者,而後者的軍事才能則相對出色一些。
-
6 # 戰爭之王
自然是尼米茲貢獻更大,麥克阿瑟所取得的勝利幾乎都沒有太大的難度,而尼米茲面臨的可是一團亂局,最終力挽狂瀾即使挽回,這才有了麥克阿瑟取得戰功的基礎。
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而此時美國海軍的反擊作戰已經開始了。尼米茲此時就已經開始派遣潛艇部隊前去襲擊日本的海上運輸生命線,這能夠有效打擊日本這臺戰爭機器,而到了戰爭中後期,日本已經無法獲得東南亞地區的石油、金屬等資源了,運輸船很難躲過美軍潛艇的攻擊。
同時,太平洋戰爭更多的是制海權的爭奪,因此尼米茲率領的海軍才是關鍵,其選拔任用了包括哈爾西、斯普魯恩斯、弗萊徹、特納等一大批優秀將領,先是在中途島海戰擊敗了日本海軍的攻勢,又經過數次所羅門海戰中最終擊潰了日軍,從此開始贏得戰爭的主動權。
至於麥克阿瑟,本身就是一個陸軍將領,沒有海軍的幫助在太平洋這種戰場不可能有任何成就。而且其指揮的作戰基本都是有絕對優勢情況下的作戰,遠不如尼米茲的作戰更有含金量,而且軍事指揮藝術並不高超,所謂的跳島戰術在當時的情況下,幾乎是任何一個指揮官都會想出來的戰術。至於其五星上將的軍銜,更多的是美國軍方為了和其他將領平級而給其升上去的,其中還不乏其家族關係的運作,水分十足。
-
7 # 我沒忘記home
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陸軍統帥麥克阿瑟和美國海軍統帥尼米茲誰的貢獻更大些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在我個人看來是尼米茲將軍的貢獻更大些。
與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不同,太平洋戰場上的美日大戰更多的是海空之間的較量,陸戰也是海空決戰之後的清掃殘敵,因此海戰決定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尼米茲在珍珠港事件後臨危受命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在實力不敵日本海軍的情況下憑藉驚人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揮才能屢次擊敗佔盡優勢的日本海軍,是二戰中最偉大的海軍將領。
附圖,尼米茲將軍
我們如何評價尼米茲將軍其人?
老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臨危受命成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其後還擔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是二戰中主導對日作戰的主要將領。珍珠港受創後的美國海軍實力遠遜於日本海軍,但他憑藉高超的指揮才能逆轉戰局,從而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走向。
對於他的軍事才能,著名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這樣評論:“哈爾西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因為尼米茲在"二戰"中的卓越戰績,美國海軍把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新一級核動力航母以尼米茲命名,並把1945年10月5日定為"尼米茲日"。
附圖,羅斯福、麥克阿瑟和尼米茲
我們來看一下尼米茲將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都幹了什麼事?
臨危受命
1941年12月7日,日本為掃除南進的阻礙和取得和談的有利位置,對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奇襲,美國太平洋艦隊陷入癱瘓。12月16日,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金梅爾被解除職務,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對當時的美國海軍部長威廉·富蘭克林·諾可斯說道:“告訴尼米茲,趕快到珍珠港去,待在那裡直到打敗日本人。”尼米茲在17日被任命為新的太平洋艦隊司令並越級晉升四星上將。
珍珠港之後日軍席捲太平洋以及東南亞,盟軍則是節節敗退,尼米茲憑藉著這些力量於日軍周旋。1942年3月24日,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區的責任分配,太平洋戰區劃為:北太平洋戰區(羅拔·特奧巴登指揮)、西南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指揮)、南太平洋戰區(培伊指揮)和中太平洋戰區(尼米茲指揮),尼米茲同時被任命為太平洋戰區最高指揮官(CINCPOA),控制該區盟軍的陸海空部隊。
杜立特空襲與珊瑚海海戰
羅斯福總統為了鼓舞士氣,堅持發動對日本本土的轟炸。1942年3月19日,美國陸軍上校唐那·鄧肯向尼米茲報告了轟炸計劃——“杜立德空襲”,尼米茲為此將太平洋艦隊三艘航空母艦中的兩艘用於此行動(大黃蜂號:搭載B-25執行轟炸;企業號:負責護航)。這次對日本造成的實質損害有限,但是在心理層面上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人,以致於影響了其日後的海上戰略。
在杜立特空襲的同時,日軍發動新的海上攻勢以摧毀盟軍抵擋日軍對澳攻勢的最後一個主要基地,但尼米茲準確判斷了日軍的動向並使日本海軍遭到珍珠港之後的首次挫敗。日軍在此戰中獲得戰術上勝利,以一艘輕型航母換取了美軍一艘重型航母;但美軍卻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不但阻止了日軍向南太平洋的擴張,更使日軍兩艘重型航母暫時無法作戰並消滅了日軍多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附圖,珊瑚海海戰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獲得勝利後日軍又發動對中途島的攻勢,中途島戰役在美軍的幸運、密碼破譯和戰場指揮官的領導下獲得了決定性勝利,南雲忠一率領的4艘航空母艦全軍覆沒。中途島戰役使日軍遭到致命打擊,他們損失了開戰以來征戰多次的飛行員和難以補充的航母,重創了在太平洋發動戰略攻勢的能力。
尼米茲因為中途島的輝煌勝利而獲得了世界多國的道賀,而尼米茲也在戰役後的公報上表明:“我們已為珍珠港那筆賬報了一些仇。直到日本的海上武力被全部毀滅之前,復仇都未完成。我們在那方向已有重大發展。當我們聲稱說我們已達到通向那目標的中途時,或許不會有人責怪我們。“
附圖,1942年的尼米茲
我們可以看到珍珠港主要由海軍在撐著,事實上這時候的陸軍的確無用武之地。尼米茲指揮軍隊在中途島戰役以及之後的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中消滅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主力,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空優勢蕩然無存,美軍才得以進行反攻,之後麥克阿瑟的作戰都是在已經掃乾淨了的前提下進行的。
可以說在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之前太平洋戰爭是尼米茲一個人的舞臺,只有當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被摧毀之後麥克阿瑟才有了發揮的舞臺。但即便是之後的登陸作戰也完全離不開海軍以及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的尼米茲。尼米茲在困境中只能憑藉列克星頓、大黃蜂、企業號們勉力對抗日軍,甚至要被迫租借英國航母來對抗聯合艦隊,但他總是能夠絕處逢生並最終帶領美國海軍在日本海軍的屍骨上走上巔峰。
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都是二戰中偉大的軍事將領,但無疑尼米茲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而且尼米茲本人的品質更值得稱讚。
附圖,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的尼米茲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二戰中,盟軍將太平洋戰場劃分為了兩個戰區。在東經159度以西和赤道以南的區域,被稱為西南太平洋戰區;而其餘區域,則被統稱為太平洋戰區。
兩大戰區中,分別有一個巨頭坐鎮。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總司令是鼎鼎大名的麥克阿瑟,而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是美國海軍名將尼米茲。
(麥克阿瑟舊照)
說起來,兩位將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那麼,究竟誰作出的貢獻要更大一些呢?
我們來看一看兩人的戰績對比。
1941年7月,駐菲美軍與菲律賓陸軍合併,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美國遠東軍總司令,總部設在菲律賓馬尼拉。
同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向菲律賓發起了進攻。遭到攻擊後,麥克阿瑟迅速指揮部隊進行反擊。但由於他的指揮失誤,美軍的空中力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多數轟炸機和戰鬥機,全部被毀。美軍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中。
由於美菲聯軍戰鬥力遠不如日軍,麥克阿瑟無奈之下,決定放棄馬尼拉,退守到巴丹半島,轉而與日軍進行持久戰。但日軍很快又攻入巴丹半島,麥克阿瑟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自殺用的手槍。
1942年3月,美軍總部為了避免麥克阿瑟被俘,將他調到了澳洲擔任西南太平洋盟軍司令。
當然,這次失敗也並不能全算在麥克阿瑟頭上。畢竟遠東美軍,完全處在被動狀態中,被敵人毫無徵兆的偷襲而失敗,也不能算是多麼大的恥辱。
實際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初期,美國在太平洋各條戰線上都是屬於被動挨打的狀態。包括珍珠港事件和菲律賓戰役在內,美軍幾乎都是因疏於防範,而遭遇偷襲打擊。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幾乎被全部摧毀。在那個以戰列艦為主的海戰時代,這個打擊可以說是非常沉重。美國陷入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尼米茲)而幫助美國度過艱難的人,正是尼米茲。
由於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整個美國計程車氣也是一片低迷。1942年4月,為了振奮軍隊,尼米茲策劃了一場針對東京的空襲。
這場空襲被稱作杜立特空襲,日本東京、名古屋等城市均遭到燃燒彈攻擊。儘管造成的破壞微乎其微,但美軍上下卻重新擁有了戰鬥的信心。
隨後,尼米茲判斷中途島會成為日軍的作戰目標,於是他調兵遣將,在中途島附近編組了兩支艦隊。在戰役開始時,美軍各種船艦共計有50多艘,而日本卻有多達160艘。在絕對的劣勢之中,尼米茲成功利用日本指揮官南雲忠一謹守保守的特點,以絕妙的攻擊計劃,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而美軍卻僅僅損失了一艘航母。
此戰之後,美軍扭轉了太平洋上的不利局面,形勢開始慢慢趨於平衡。
1942年8月,尼米茲又以攻佔瓜達卡納爾島為目的,發起了“瞭望塔”作戰計劃。瓜島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日本軍隊在此戰中元氣大傷。
1943年2月,日軍從瓜島撤退,美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變為了戰略進攻。
(太平洋戰爭)1943年5月,美軍決定從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發起兩線進攻。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開始兩線推進。
但嚴格來說,在麥克阿瑟重新進入戰場之時,西太平洋的日軍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當時的美國,早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因此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在太平洋上的扛著美國向前走的人,實際上就是尼米茲。
雖然說,後來麥克阿瑟提出了蛙跳戰術,幫助美國奪回了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嶼。並且他自己也重新率兵登陸菲律賓,洗刷了當年出逃的恥辱。但在他報仇的同時,塞班、硫磺等艱難而重大的戰役,卻都是尼米茲在擔任總指揮。
麥克阿瑟無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要說到太平洋戰爭中貢獻最大的人,那必須是非尼米茲莫屬。
值得一提的是,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在重大的戰略方向上,總是會出現意見分歧。麥克阿瑟曾說:“在有關這場戰爭的所有錯誤決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沒有建立太平洋的統一指揮。”可見兩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
在日本戰敗的受降儀式上,麥克阿瑟成為了盟軍的代表,而尼米茲只是美國代表,這也讓尼米茲多少有些不甘心。不過,美國後來將一艘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號”,也算是表彰了尼米茲為美國海軍作出的巨大貢獻。
(參考資料:《太平洋戰爭》)
回覆列表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將軍也好,尼米茲將軍也好,貢獻都很大。但是他們的級別太高了,以至沒有具體的戰役的勝利可以直接歸功於他倆。
說他們誰的貢獻更大,其實真不好說,因為他們一個是陸軍統帥,一個海軍統帥,分別代表著美國太平洋戰區的陸海軍力量,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過我覺得李梅將軍雖然比他們倆軍銜低,但是貢獻都要大一些,具體的戰功就是“李梅火攻”。
李梅將軍的火攻又稱為“東京大轟炸”,摧毀了日本的軍工基礎,讓日本基本喪失了戰鬥意志,給日本軍國主義的殺傷力超過了原子彈。
戰後多年後(具體年份,我一時記不清),日本天皇還給李梅將軍發了一枚級別很高的勳章,對李梅將軍的行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