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裡挑燈看劍723037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來這就不該是個問題,可是當它被提出來的時候,它就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大問題了。

    不同的人,對世界有不同的認知。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二元的,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不存在模糊了是非觀念的中間灰色地帶。

    但是成人就不同了,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元的,有黑有白也有灰色,有好有壞也有中庸。而且應該是“兩頭尖尖麼中間寬”,灰色和中庸地帶還是佔據了大比例的存在。

    這個灰色和中庸的地帶就是矛盾所在,問題就在這裡。

    在女排隊員的奧運名單選擇上,有幾個名額那是板上釘釘,不容置疑的。比如“朱、袁、張、丁、顏、龔”,這就是中國女排組織的主力,這個主力決定了中國女排能否站上奧運會的領獎臺。有了這七個人,站上領獎臺那是妥妥的。

    至於其餘名額,也就是球迷掛在口中的“替補名額”歸屬誰,就是奧運名單裡的灰色和中庸地帶。

    這個選擇絕不能隨隨便便,因為這些替補名額會決定獎牌的顏色。選對了人,替補可以出奇兵,打亂對手的方寸,影響勝負的天平。沒選對人,或者說替補沒起到奇兵作用,對對手沒有絲毫影響,那獎牌的顏色可能就要遜色一些。

    所以,奧運名單的選擇其實主要就是替補名單的考量,學問大了去了。大約有以下幾種思路:

    一、戰術需要

    賽場上很少有一種節奏走到底的情況,高手之間的對決,可能更重要的一環是看誰更適應對手的節奏,適應了,就打順了,自己的潛能就能得到充分發揮,擊敗對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可賽場風雲變幻,哪會有這種好事呢,再說了,你也不是傻子,對手都打瘋了,你還不換節奏,等著被人家虐嗎?所以你得換人改變比賽的節奏,儘管你自己可能都不太適應這個節奏,但對手可能會更不適應,因為這不是他們研究得非常透徹的那個隊伍,習慣線路、球落點,下手時間,甚至擊球高度,手法都完全不一樣了,讓對手倉促之間難以應對,這個換人就奏效了。

    雖說換了替補隊員,自己隊伍的水平可能會降了一點,但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比賽從某個層面上說,從來就不是強硬的對抗,而是以己之短,擊敵更短!進而取得勝利。

    最鮮活的例子,2015年世界盃上,中國隊首場首局遭遇到塞爾維亞隊的三板斧,一陣殺戮,慘不忍睹,郎導先後換上丁霞、劉宴涵,陣容變得自己都不認識,但就是這個自己都不認識的陣容,亂拳打死了塞爾維亞隊,連塞隊的主教練都變得眼神迷茫,不知雲裡霧裡。這一戰就此成為經典。

    可是如果你的替補隊員和首發隊員是同一種風格的球員,那換了也是白換,起不到讓對手不適應的作用。這就需要你在選擇替補隊員時,充分考慮替補和首發之間的互補作用,而不是選一個小號首發式的替補。

    排球場上加上自由人,共有七個位置呢,就得有七個替補,可奧運名單隻有12人,那就是說只能選擇5個替補人員,根據中國隊的實際情況,可能會不帶替補自由人,因為中國隊能接一傳的人比較多。但主副攻、接應和二傳那是必須要帶替補的。這裡有細微的區別在於:接應和二傳可能會每個位置一個替補,但主攻和副攻會有變化,可能是二主攻替補,一副攻替補;或者是兩副攻替補,一主攻替補。這一出一入之間就產生了灰色和中庸,可能選誰都是半斤八兩,這就產生了操作的空間,也引出了另一種選擇思路:

    二、地域平衡

    可能每一個被選擇的替補球員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她們也正是憑藉這些特點入選的中國女排,而她們的總體競技水平也大差不差,基本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在人員名額充足的情況下,不需要取捨,一股腦都帶上了事。但是在人員名額緊張的情況下,就產生的競爭。不隱晦地說,這不是球員之間的競爭,而是地域(各地體育局)之間的競爭。

    一個奧運冠軍,甚至是前八名的成績,都是體育局的政績哪!哪一個體育局不看重呢?哪怕只有一絲絲的可能,也要爭取一下,沒準就有了呢!每一屆奧運會的參賽人員名單都會傳出各種版本的小道訊息,你信不信,它就在那裡。

    舉個例子,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在人員名額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帶了兩個自由人,後來大家也都看到了,兩個自由人並沒有讓隊伍的後防產生質變,反倒是讓主攻線捉襟見肘,導致女排折戟倫敦,選人的失誤不能不說有很大的責任。這既是地域平衡引發的慘案,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思路的教訓,那就是:

    三、人情關係

    沒有人是聖人,都會有偏愛。所謂的偏愛就是雖然大傢伙都看不上你,但我就是看對眼了你,怎麼看怎麼喜歡。或者因為某種原因我對你心懷欠疚,刻意要補償你。這種情況很明顯、很明顯,大家都能看到,而且這種情況是往往是最差的選擇,一旦有閃失,口誅筆伐免不了,極有可能會被掛在歷史的黑名單上。所以,不是金牌萬無一失,手拿把握的情況,這個思路不會出現。

    總的來說,在隊員的選擇上,一定有矛盾,也不外乎上面三種情況。

    我們相信,中國女排的教練團隊是個睿智、識大局的團隊,他們一定會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從實戰出發,從女排的需要出發,為捍衛女排的榮譽,為國家爭取一面寶貴的奧運金牌,選出最合適的隊員征戰奧運。

    我們拭目以待。

  • 2 # 高紅權先生

    按理應該是沒什麼矛盾。中國排球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職業化,排協還是具有絕對的權威的。主教練需要哪個隊員,地方隊自然都會無條件服從,絕對不會出現地方隊做攔路虎的可能性。

    但是,地方隊的利益也是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特別是中國有個全運會,各省市對於全運會的重視幾乎都要超過奧運會了。因此,無形中也會有很多影響到國家隊隊員選拔的因素。

    像女排這樣的球隊,如果奧運會得了金牌,那麼輸送了隊員的地方隊相應的也有在全運會上加分的因素。這樣一來,教練員選擇哪些球員加入國家隊就有一個是否要考慮到地方隊利益的問題了。

    哪些從地方隊直接來到國家隊擔任主教練的人往往處理不好這個問題,像蔡斌、王寶泉、俞覺敏,他們都會有不得不偏向一下自己本省球隊的時候。他們選了自己所在省份的球員進入國家隊,往往會造成隊內的矛盾,大家互相不服氣,結果整個球隊的凝聚力出了問題,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有時候主教練的權威如果不夠,還有可能不得不招進來幾個關係隊員。這個在中國男足是常有的事兒。女排這邊也難保不發生。這樣的隊員有的是上級領導的意旨,有的是贊助商的要求,都對球隊的戰鬥力造成了影響。

    郎平之所以帶隊成績好,與她無地方隊背景是分不開的。她來自北京隊,但是早就與北京隊沒有任何關係了。同時,郎平的權威也讓任何想要影響隊員選拔的外界人士都望而卻步,因此,郎平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整個球隊保持了高度的團結。這也是郎平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

  • 3 # 7個小雞燉蘑菇

    很明顯,缺德的人到哪裡都不受待見。某天菜靠腳奪三冠,自己認為沒錯,天津認為是城市英雄,可其他球員鄙視這種無恥之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氣重有什麼具體表現?該怎麼有效去除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