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飛哥159481412

    七十年代的春節,那是我們充滿期待的日子。因為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唯獨在春節這樣的節日裡,才有可能換上一件新衣服,並且能夠吃到平時幾乎吃不到的豬肉。我說“可能”,是因為在那個苦日子的年代裡,有可能走親訪友或參加一個喜宴,還不得不向鄰居借一件稍微看得過去的衣服,而自己卻沒錢買布做一件新的。同樣,當有親友過來拜年的時候,還得向鄰居借幾個菜擺桌上裝一下門面,客人走後得馬上還給鄰居,當然了,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客人過來也不會把這樣的“好”菜吃掉,否則我們就還不了鄰居了。正因為這樣,七十年代正值少年的我們,走親訪友的時候,也常常只能看著桌子上的好菜,卻只能吞嚥口水而不能動筷子。

    回想七十年代,真的是有太多各種各樣如今年輕人所無法想象的回憶,但時過境遷,我們也為自己這一代人感覺慶幸,雖然經歷過苦日子,但最好的改革開放的機會也給予了我們,我們應該算是最有歷史成就感的一代人了。

  • 2 # 專制不服的

    那時候家裡條件都不好!買布料做身衣服!當時條件是非常好的!一般的就洗洗!過年穿上新洗的衣服!吃的不現在啥都有!條件好的家庭殺口豬!不好的買二斤肉!三十晚上吃頓水餃!水果!也就是買幾斤凍梨,凍柿子!(大紅柿子),三十把凍柿子凍梨放水裡緩後吃,條件特別好的家有蘋果!鴨梨,向現在能吃西瓜哈密瓜做夢一樣!那時鞭炮也便宜!但是都沒錢!多少都買點,小孩買100響的小洋鞭要都拆開,一個一個的放!三十晚上小孩都用罐頭瓶子(玻璃)放上小洋蠟當燈籠,鄰居家來回玩!給孩子的壓歲錢!一般是五毛錢!好的人家有一塊錢!最好二塊錢!極少!

  • 3 # 給心靈一個安慰

    我是68年出生的,70年代末正好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那時我家在遼北農村,村裡當時很貧窮但過年的氛圍很濃厚,家家一進臘月就忙乎殺年豬、蒸豆包、掃房、做新衣服,過年那天要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有的還要到祖墳上培培土,年三十晚上的飯一般人家就是四個菜:一盤肉、一大碗酸菜、一盤花生米、一盤幹豆腐,半夜這頓就光吃餃子了。吃完飯守歲,大人們玩玩撲克,小孩們就跑出去放小鞭,還有提著玻璃瓶做的小燈籠的,家長不讓放成掛的鞭我們就一個一個的放,熬到早晨,家家吃完初一的餃子就開始挨家互相拜年,孩子們成串成串的到親屬、鄰居家拜年有的還要磕頭,長輩們一般給一把糖塊,孩子們高興的含著糖心裡甜甜的。想想過去雖然貧窮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但年味濃,街坊鄰里走動的親親熱熱,就感覺生活過的可有勁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家吃喝不愁大蝦螃蟹的什麼都有,但我就感覺不熱鬧,孩子大人都抱著手機玩,也不出去走動了。反正也是時代進步了,人們的觀念都更新了,只要我們心中存有一份小時候的美好回憶就行了,70年代的我們經歷過貧寒中最快樂的時光,現在要與時俱進繼續快樂前行!

  • 4 # 磨根針

    70年代是物質缺乏的年代,小孩最大願望就是能得更多紅包、穿上新衣服、啃上香噴噴的雞腿,大人之間、鄰里之間、親戚之間、親家之間、兄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走訪交流,增加感情。

  • 5 # 遠星塵微

    70年代過春節過起來有點苦澀,回憶起來挺甜蜜的。那個年代由於生活物資缺乏,糧票,布票靠供應,過年每個人有幾尺布票,沒有好看的衣服和布料,只有白色的棉布,可不是現在賣的這麼細膩的棉布料子,那時的棉布織得非常粗糙,供銷社賣的都是白布,自己買回來還要拿去公社的染房去染,那時沒有專業的技術,染布的都是與供銷社有關係的人,白布染成黑不黑紫不紫花一塊白一塊,大部分人穿的新衣服效果都不好,也沒人說布的質量和顏色以及做手好不好,只要是新衣服都行,心裡高興。

    至於吃的更簡單了,豬肉從大年三十到初一必須有,初二就不一定了,都是按人均分配,大部分人都是吃肥了長瘦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年四季很少吃肉,由於平時基本上飯菜都沒有油,到過年時狼吞虎嚥地猛吃,吃下去胃就消化不良,就拉肚子,拉屎就象尿尿一樣猛瀉,過年幾天之後都變瘦了,是拉肚子拉瘦的,那時看不到有將軍肚,身材都好,不用減肥,做衣服都是小碼,中碼,不用大碼!

    正月初一大早起來就去外面拾柴回來,拾柴越多表示這一年進財就多,接著就是吃湯圓,紅塘陷,過年紅塘每人三兩左右,沒有見過其他的陷了,吃完早飯穿著新衣服,口袋裝點瓜子,葵花子是自己種的,全村人到村委看村裡的組織的文娛演出,大人小孩全去,非常熱鬧,聊天的聊天,玩耍的玩耍,農村一年四季基本上不放假,只有春節放幾天,其他節日放半天。

    大年初二吃麵條,初一是不能吃麵條的,據說初一吃麵條吃了那一年頭多,預示千頭萬緒麻煩多,初一至初三不能掃地,不能往外倒水,據說掃地把財運掃出去了,水往外倒表示財運外流這是大家都比較忌諱的,初二初三就開始拜年,親戚朋友平時沒時間走動,春節就相互拜年,那時年味很濃,回想起來還挺幸福的

  • 6 # 老貓她爸

    以前天天盼過年,放假後一是寫作業,二是瘋玩,三是幫著父母收拾家,快過年了,圍著父母看他們炸麻花,炸丸子等準備各種吃的,大年三十穿上新衣服,放起鞭炮,一家人圍坐一起吃飯,大年初一和同學去老師家拜年,年前準備了那麼多好吃的居然在初一吃的都是剩的,有些食品甚至放到十五以後都變質了,小時候一直不明白,現在理解了

  • 7 # how少

    我來說一下我們江蘇南通地區的70年代過年習俗:

    1.小年(臘月二十三)敬灶老爺;

    2.蒸饅頭(有餡兒)和糕;

    3.殺豬(平常基本只有過節才有肉吃)過年;

    4.年30早上貼對聯,年畫,喜線(門框上部貼),撣塵;

    5.中午祭祖;(中餐最豐盛)

    6.傍晚給去世的祖先送紙錢;

    7.晚上在家裡櫃上祭祖;

    8.正月初一早上起得比較早放鞭炮(現在因為有春晚好多人家直接零點後放);

    9.初一早上一般吃湯圓;

    10.全家大年初一都是穿新衣服,新鞋,平時很少買新衣服的;

    11.初一上午孩子吃過早飯後挨家挨戶拜年,能得到不少糖果,餅乾,金栆,花生,蠶豆,口袋裝得滿滿的;

    12.初一開始大人一般是男的出門打牌;

    13.初一不能掃地,不能燒米飯(除夕祭祖有好多剩飯的),燒菜可以,家裡不能沒人,一般母親奶奶都在家的;

    14.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一般有時也會請至親好友吃飯(免費的不用出份子);

    15.初五財神日有條件的放鞭炮,沒條件的算了;

    16.十五好像吃麵條不是湯圓(俗稱上燈圓子落燈面),晚上小孩用稻草紮成草把放哨火,就是點著在田裡奔跑;

    17.正月16後年就算過完了,家長該幹活了,前面基本都是什麼都不幹,就是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評價全新名爵6這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