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擬輓歌辭》其一寫剛死人斂的情景,表現出曠達的人生態度。其二寫親友祭奠和出殯的情景。詩中以生前無酒飲同死後有酒不能飲相對比,曠達幽默之中,深含無限的酸楚。其三寫送葬時的悲哀之情和蕭條之景,十分感人。結語以“託體同山阿”的達觀態度,體現了詩人一慣持有的委運任化的人生觀。

    《詠貧士七首》這組詩大約作於晉、宋易代之交,是陶淵明晚年的詠懷之作。這些詩歌透過對古代貧士的歌詠,表現了詩人安貧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懷。其一以孤雲、獨鳥自況,象徵著詩人孤獨無依的處境和命運,表現出詩人守志不阿的高潔志趣。其二與第一首都是這組詩的概括,前一首自嘆孤獨,世無知音;這一首自詠貧居之狀,並向古代尋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歸鳥》共四章。詩人採取了《詩經》中“比”的藝術手法,以鳥喻己,即透過對歸鳥的歌頌,來表現自己的歸隱之情,同時也展現出其孤高脫俗的情趣與芳潔而自由的心志。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是晉安帝元興二年(403),陶淵明三十九歲。兩年前,即晉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淵明因遭母喪而離桓玄幕府之職返回家鄉。這兩首詩作於同一年的春天,這時詩人已經開始躬耕。“懷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懷古。詩人透過懷古言志,表現了對歸耕田園的喜悅,以及遠離汙濁世俗的決心。其一寫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現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喜悅之情。透過田園躬耕,詩人初步體驗到了古代“植杖翁‘:隱而不仕的樂趣,並表示像顏回那樣既貧窮而又不事耕稼的行為則不可效法。其二這首詩認為像孔子那樣“憂道不憂貧”未免高不可攀,難以企及,不如效法長沮、桀溺潔身守節,隱居力耕。詩中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濃郁的情趣。

    《命子》:據此詩內容推斷,當為詩人初得長子儼時所作。時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淵明二十九歲。《冊府元龜》錄此詩題作《訓子》。《命子》也就是訓示兒子的意思。這首詩共十章,前六章歷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勵兒子繼承祖輩光榮的家風;後四章旨在表達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諄諄誡勉,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全詩言辭懇切,感情厚重,表現出詩人對兒子的希冀之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辦法把CAD裡面不在同一個平面的線變成一個平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