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風秋雨聽秋聲
-
2 # 上善若水3433
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得“諾”獎評作家,因為一看莫言得獎所作的小說,就明白他為什麼能得獎,評委都是些什麼人,出於什麼目的。有點正能量的華人為得到這個獎項而無比的恥辱和羞愧!
-
3 # 戲墨33
【戲墨話教育】
尊敬的土豆愛花生:
單純的談喜歡,我更喜歡餘華的作品。儘管莫言已經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儘管餘華的名聲還沒有家喻戶曉,僅僅是個人的喜歡而已,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當然,我喜歡餘華的作品自然有喜歡的道理,也不是盲目隨從。當然我喜歡餘華作品並不是代表我就否定莫言的作品——認為莫言作品不好,可能就是“口味”的緣故吧!
我不妨把餘華和莫言作品進行一個比對,談談一些粗淺認識吧。
首先從作品內容來看,餘華和莫言都是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小說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寫苦難人生。兩個人都是些人生的苦難,但是餘華和莫言小說的內容有著不同的地方。莫言和餘華的小說都寫到暴力,莫言的作品裡不僅是寫了了大量的暴力、血腥、恐怖的場面。在餘華的暴力裡是離不開死亡的,死亡往往會帶著暴力和恐懼。餘華小說中的暴力不僅僅是社會暴力,還有一些暴力是出自人的內心的暴力,如《現實一種》,裡面講到的不僅僅是大人之間暴力,更是寫了一個小孩子的暴力,這種暴力不是出自於外部世界,而是人的內心。
其次是莫言和餘華小說的描寫都就及其詳細的,都擅長於人物內心的描寫。餘華小說的語言描寫比較簡潔直白,流暢的記敘,沒有過多的修飾,但是有及其的幽默,用幽默來反諷社會的苦難。如《活著》裡福貴說的話就比較幽默,常常用幽默的語言來對苦難人生的反諷。
再者就是在讀莫言和餘華的作品的時候,感覺不一樣。讀餘華的作品,能讓你沉浸到作品的人物中去,去身心感受小說人物的感受,在讀作品的時候,往往會讓人淚流滿面,產生對小說主人公的同情和憐憫之心。莫言的作品裡,只是對故事的訴說,沒有那麼得打動人心。餘華變現出來更多的是人性的“善”,用人性的“善”去描寫苦難人生。
最後就是莫言和餘華小說中的人物也有著明顯得不同。莫言的小說里人物往往都是極力於反抗的,他們不滿與社會給予他們的苦難,與苦難做激烈的鬥爭。餘華的作品裡的人物的變現都不是那麼的激烈,更多的是逆來順受不溫不火的溫和性情。如《活著》的福貴、《許三觀賣血記》的許三觀、《兄弟》的宋鋼,他們都是性情溫和的人,但是餘華就是透過寫這些性情溫和的人,在這樣殘酷的現實環境中生存,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與現實的殘酷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更能表達出苦難人生的辛酸與悲涼。
也許是個人性格的緣故,我是一個“淡口味”的人,對“重口味”不太適應,所以無論是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作品故事情節的描述,或是語言文字的運用等,更喜歡餘華風格。一家之言,純屬個人感受,個人喜好!
(附:個人書法練筆)
-
4 # 八荒六合唯你獨尊
必須是莫言
這兩位的作品,我讀的不多,莫言的作品僅僅讀過《紅高粱》《狗道》,而餘華的作品是《活著》,根據兩位的作品改編的電影,恰恰都是鞏俐主演的,又都在國外獲得了大獎!
從風格上來說,《紅高粱》更魔幻,《活著》更現實,紅高粱的語言有大量堆砌的形容詞,給人強烈的壓迫感,《活著》的語言平淡但有力量,很感染人。
《紅高粱》給我的感覺很震撼,就像我剛剛接觸金庸武俠小時的情形!彷彿傾盆大雨,鵝毛大雪,濃重而暢快!
讀《活著》是在一天晚上,開始我不喜歡他的語言,但後來才發現活著語言上看似平淡無奇,讀者卻早已慢慢被牢牢抓住!那一天晚上,我流了很多淚。
《紅高粱》講了人在壓迫下的抗爭,我覺得是在講人性!
《活著》講了人生的無奈,描述了一種狀態!我對《活著》的理解:不管遇到怎樣悲慘的遭遇,繼續活著;或者小人物根本無法考慮活著的意義,一直就那麼活下去了!
《紅高粱》給我的感覺是厚重,充滿激情!
《活著》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單薄,也許我沒什麼悟性,不太明白作者在講什麼,我只覺得《活著》疊加了無數的悲傷,悲傷過後,我悟不到東西!
所以,雖然我很佩服餘華的文字功力,但從內容上來說,我更喜歡莫言!
-
5 # 某科的御坂美琴
網上這些鍵盤俠真是獨一無二。哪個國家不以諾獎得主為傲?哪個國家的網民不尊重自己國家的諾獎得主?看看你們這嘴臉真丟人現眼,自己從沒為國家做過什麼 卻只會貶低那些為國爭光的傑出作家。一個個鼠目寸光,看到有作家揭露社會弊病就說是摸黑,以後還有哪個作家敢說真話?這和當年罵魯迅有區別?全寫真善美不再揭露社會問題,只一味討好讀者的永遠都是三流作家。中國文學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到現在沒幾個人能走出國門全是你們這群只會亂噴的人害的。最後強調一下莫言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文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你再詆譭,莫言也是第一個獲得諾獎的華人、唯一一個得此獎的中國籍作家!
-
6 # 南山一花奴
這兩個人我誰也不喜歡。他們的作品看了點,也沒有留下什麼太多的印象。不是他們的作品不優秀,起碼在當代算是佼佼者。
我是這樣認為的,你的目標是要超越八十分,那你的眼睛就要盯著平時考一百分的人,和一百分的人較勁,你才能考到八十分。你的目標盯著那些六十分的人,你只能考四十分。也許這個比喻不恰當。
志當存高遠,遇強則強。我們要攀登高峰,爬山的經驗有時用不上。
-
7 # 清歡談教育
更喜歡餘華。
莫言的小說受西方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太大,隱喻意象太多,語言晦澀,讀起來太磨腦子了,不太舒服。
餘華的小說更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體驗,文筆雋永,人生的體驗全在文字背後。所以我更愛餘華!
回覆列表
從閱讀的暢快度來選擇,我更偏向喜歡於華的作品。雖然莫言是諾獎的獲得者,但讀莫言的作品是要化
"時間"的,令人有些"疲憊"感。而讀餘華的作品則不同,往往能"一氣呵成"的讀完,心中大呼過癮。義大利《日報》曾在2009年對這位中國頂級作家作了評論:"餘華是中國最享譽世界的作家"應該說他獲得了應有的國際聲譽。餘華的主要作品有《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多數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在國內外獲得大獎。《活著》這部長篇在國內擁有無數的讀者,並獲最佳口碑。每次讀他的作品,都有一種被深深"扎痛"心靈深處的感受而促使人反思彼時那個年代的"不公"與生命存亡的殘酷!我喜歡讀(聽)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