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Jonathan1990

    目前史學界所認可的明朝末代皇帝是崇禎,作為大一統政權,1644年中央政權的覆滅作為明朝滅亡的標緻。至於在南方相繼成立的四個南明政權,嚴格上講,更類似於殘存的大臣將軍擁立皇族所組織的反清組織。因為存在時間過短,歷史影響也遠遠不夠。只能作為地方政權存在,而無法被史學界所公認。

  • 2 # 種花家社會人

    明昭宗

    明朝滅亡有三個版本:1644,1662,1683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但是後來的明朝的殘餘力量組成了南明朝廷,1662年,康熙元年,明昭宗朱由榔被清朝政府殺害,明朝最後一個曾經登基過的皇帝被殺,明朝在大陸的勢力全部喪失,就剩下一個臺灣。

    1683年,鄭克爽投降滿清,明朝的勢力就此消失,不過這時候已經沒有朱家人了,所以這個不算。

    現在一般認為1644年算明朝滅亡的時間是什麼原因:這一年北京城坐了三個皇帝,而北京是當時的首都,首都破了同時皇帝也死了。所以一般認為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明朝滅亡算大順朝了。

    不過我認為就算崇禎帝死了,後來還有南京建立的政權。而滿清不承認南明政權,我認為是宣告他那個政權才是國家的主導。

    所以明昭宗朱由榔才是明朝最後的皇帝。

  • 3 # 三水梅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是明思宗,朱由檢,也被後世成為“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於1627年登基繼位,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朱由檢在煤山歪脖子松上自縊身亡,終年三十七歲,前後在位時間十七年。崇禎帝死後,葬於十三陵的思陵。

  • 4 # 克文史話

    一般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二種說法,如果算上南明的話,就是永曆帝朱由榔。

    目前正史公認的大明皇帝是到崇禎皇帝為止,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是一位殉國皇帝,當年崇禎皇帝從哥哥明熹宗朱由校手中接下亂攤子,縱使崇禎皇帝勵精圖治,也沒能將大明王朝力挽狂瀾,最後,當闖王攻入北京後,不得已上煤山上吊殉國。成為了歷史是有名的殉國皇帝。

    按照事實來說,其實永曆帝朱由榔才是大明的最後皇帝,要知道在崇禎帝殉國後,大明可還是有半壁江山的,只是後來由於南明王朝內亂,才導致大明敗亡。而永曆帝帝朱由榔被俘後,被吳三桂用硬弓活活地給絞死了,成為了大明最後一位皇帝。

  • 5 # 明月清風話古今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最後一位是崇禎帝朱由檢,毅宗(原為思宗) 烈皇帝,崇禎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自認為不是一個亡國之君,但大明江山確實是在他手裡結束了。

    明朝是個很奇葩的時代,這個朝代的皇帝精神有病的多,有好色的如嘉靖(一夜要有N個女人來陪,最後宮女受不了,合夥要把他靳死,這傢伙命大沒死了,不愧是“真命天子”),有變態的武宗(朱厚照病的不輕,在歷史上找不出第二能任命自己為將軍的皇帝,也找不出第二個願意和野獸PK的,這他都能幹的出來),有貪財的如萬曆(恨不得把全天下的錢都裝在他腰包裡,派太監到全國各地去收稅),有昏庸的天啟帝(絕對的人生錯位,最大的愛好是當木匠,把一個太監封為九千歲,在歷史上絕對找不出第二個皇帝能這麼幹),就不按個點評了,說這幾個得了。

    崇禎和他們確實不一樣,崇禎不好色,他後宮的嬪妃很少,崇禎很節儉,他的衣服袖子經常是破的,這衣服得穿多長時間能穿成這樣。他還很勤奮,可以說是個工作狂,三十多歲熬的跟六十了差不多。就這樣一個不貪財、不好色、很節儉、還能認真工作的人,把江山給丟了。所以崇禎覺得冤啊,他臨上吊前寫了份血書:“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就是崇禎的遺書,啥意思呢,就是說他當了十七年的皇帝,競操心了,天下大亂呀,雖然我的福報不夠,上天降罪給我,但主要是這幫大臣把我給耽誤了,都怪他們,這麼死了我也沒臉見列祖列宗呀,得了,把帽子摘了,拿頭髮把臉擋上了,你們這些逆賊可以把我分屍了,但別去傷害百姓。崇禎到死也沒弄清楚為什麼把天下丟了。

    客觀點說,明朝滅亡的鍋不能讓崇禎一個人來背,史書有句話叫“明亡亡於萬曆”,這是實情,前面那幾個早以把坑挖好了,崇禎接手時就是一個爛攤子,萬曆、泰昌、天啟這爺幾個沒有一個好玩藝兒,黃鼠狼下瞎豆杵子——一代不如一代,但這並不等於說崇禎就一點責任都沒有,明亡崇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朱由檢是臨危受命,本來輪不到他當皇帝,他那個一心想當木匠的哥哥突然死了,而且還沒兒子,只好由他來繼承皇位,他是明朝第二個由藩王入繼大統的,上一個是嘉靖。

    他上臺就把不可一世的大太監魏忠賢給幹掉了,而且乾的很漂亮,手段很高,然後進行了撥亂反正,這些都是正確的,這也給了他自信,但他有點對自己自信過頭了,盲目自信,崇禎這個人很聰明,但過於自負,以至剛愎自用,而且他疑心太重,對手下的大臣都不信任。明末時朝廷裡“黨爭”不斷,東林黨、閹黨、浙黨等等,彼此之間黨同伐異,弄的崇禎也沒有辦法去平衡,最搞笑的是,選內閣成員的時候,這些黨派互相攻伐,都不同意選對方的人,崇禎想了個辦法,弄了個瓶子,把候選人的名字寫在一個簽上,然後把幾個籤放到瓶子裡搖,搖啊搖,搖啊搖,寫誰名字的籤掉出來了,就選誰,美其名曰“金瓶擲籤”,無語,真的很無語。

    接下來,不能不說他最大的敗筆,殺掉了譽為“大明長城”的薊遼總督袁崇煥,崇禎為什麼殺袁崇煥歷來的不同的說法,比較廣泛的是後金皇太極使了“反間計”,崇禎上當了,才把袁崇煥殺了,在清朝前期這個說法是為了捧皇太極,崇禎沒那麼笨,不可能這麼輕易地上當,那崇禎為什麼要殺袁崇煥呢?

    這和袁崇煥自身有關,原因有三,一,當初崇禎起用袁崇煥時,曾召見過袁崇煥,向袁崇煥詢問如何抵抗後金,袁崇煥當時說他和後金打了多年,抵抗後金根本不算什麼,如果用他,三年他能把後金給滅了,崇禎一聽這話可高興壞了,他對袁崇煥說,如果袁崇煥能把後金給滅了,他願意“裂土封候”,旁邊有人聽著了,等袁崇煥出來的時候就問袁崇煥,是不是真的把握在三年內能滅了後金,袁崇煥咋說的,他說“上慰爾”,啥意思?我哪不過是寬慰寬慰皇帝,那人一聽可嚇壞了,說道:“言過之,上不可戲”,意思是,你怎麼什麼話都敢說,你不瞭解他,咱們這個皇帝可唬弄不得,他會當真的。得,到這,袁崇煥等於給自己埋了一個雷。後來袁崇煥也覺得話說過頭啦,就給自己找藉口,一會兒說缺人,崇禎說沒問題給人,一會兒說缺錢,崇禎說沒問題給錢,你還缺啥?袁崇煥這算沒轍了,第一個教訓是,在老闆面前絕對不能把話說的太滿,不管啥時候也得給自己留個餘地;二、袁崇煥到了遼東,擅自作主把皮島主帥毛文龍殺了,殺毛文龍確實是袁崇煥的失誤,毛文龍可以牽制後金,殺了毛文龍再也沒人能牽制後金了,而且毛文龍的部將投降了後金,這些人後來成了進攻明朝的主力,這也袁崇煥沒有想到的,殺毛文龍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袁崇煥去遼東之前,崇禎賜給他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袁崇煥真拿這玩意兒把毛文龍給殺了,第二教訓是別拿老闆的話太當真,他不過跟你客氣一下,你該請示老闆還得請示,你得讓老闆來決定,不然老闆會覺得你眼睛裡沒他,袁崇煥就沒領悟到這一層;三、皇太極領兵越過長城,進入關內,袁崇煥的應對也是失策的,他沒有迎頭攔截,而是在後面尾隨,這樣造成後金的軍隊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讓京師震動,更讓崇禎對袁崇煥產生了懷疑,第三個教訓是,遇事你得往前衝,不能把老闆推前線去,至此,袁崇煥就不得不死了。崇禎當初是非常信任袁崇煥,他曾和人說:“守遼,還得是蠻子,”,袁崇煥是廣東人,殺了袁崇煥等於自毀長城,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經營遼東了。最重要的教訓是:你要選好老闆,你要跟對人,你再有能力、再能幹,老闆不給力,也是白費,所以跟對人很重要。

    崇禎對外不行,對內鎮壓農民起義也是一再失誤。最要命的是他用人失誤,他把鎮壓農民起義的最得力干將洪承疇,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最關鍵時刻給調走了,讓他去關外對付後金,最後後金也沒對付了,洪承疇兵敗被俘,投降後金。洪承疇走後,關內的農民起義算是徹底的沒人可以抵擋了,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李自成進了北京,崇禎自己跑到煤山找了棵歪脖樹把自己吊死了。對崇禎的評價是:可悲、可憐、可恨!在歷史的舞臺上,明朝這出唱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戲終於謝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律師已收取代理費,但贏官司後又收取提成的行為是否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