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鈴薯種植面積廣泛,我國為其主產地之一。
7
回覆列表
  • 1 # 祥子在俄羅斯種地

    馬鈴薯適合於地勢高燥、土松地肥、土層深厚、易於排灌的沙質土壤種植,全生育期間所需有效積溫1300℃-1400℃。春播應防晚霜的凍害,在10cm地溫穩定在7-8℃(3月上旬)即可播種。秋播應躲避高溫悶熱天氣。當氣溫高於28℃時,因呼吸消耗過多,塊莖停止生長,應用小水勤灌來降低地溫。

    為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輪作換茬是搞好預防的有效途徑,連續種植達到三年時,應搞好輪作換茬,一般輪作期三年以上,並可與糧、棉、菜等多類作物間作套種。

    主要栽培技術

    (一)進行陽畦催芽。 種薯催芽,可迫使薯塊提早打破休眠期,催芽可躲避早春的寒冷,代替早播、播後可形成葡萄莖,達到早結薯的目的。陽畦催芽可促進早發,增加早春有效積溫的利用,提前收穫,填補蔬菜生產的淡季,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據調查陽畦催芽比不催芽可提高產量7.2%。陽畦催芽應在1月底前建好陽畦,精選種薯,2月初進行陽畦播種,每kg種薯切塊25-35塊,切塊時按芽眼縱切,以發揮頂端優勢。切塊的芽眼朝上,整齊排列2-3層於畦內,然後澆水,加蓋地膜。3月初待芽高1.5-2cm時,即可大田播種。

    (二)合理的種植密度 透過密度試驗表明,在高產栽培條件下,單產最高的為4500株,而商品性最好的為3500株。因此,兼顧豐產性與商品性,綜合效益最好的密度範圍應為3500-4000株。在具體應用上高肥水宜密,中肥水宜稀的原則,同時要考慮到品種的特徵特性。徹底改變傳統栽培種密度低的習慣。

    表中的“畝” 、“公斤”不好改

    (三)地膜覆蓋。 馬鈴薯早春地膜覆蓋對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提早上市,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馬鈴薯進行地膜覆蓋有顯著的增產潛力。地膜覆蓋的具體要求是3月初播種時覆蓋地膜,單壟雙溝栽植的採用膜寬90-100cm;單壟單溝栽植的採用膜寬70-80cm的地膜。播種15-20天后打孔,並配合使用除草劑等配套設施。

    (四)化學調控。 馬鈴薯在塊莖增長至澱粉積累期,在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易發生徒長,進行控上促下是十分必要的。多效唑可有效的控制莖葉的發生。據試驗,在12葉展平時一次性噴施多效唑(每667m2用15%的多效唑30-40g,加水40-50kg噴霧)能有效地控制旺長,增加產量,比不化控的增產16.2%。但化控技術僅適用於土坡肥力高易徒長的田塊。

    (五)增施鉀肥。 據測定馬鈴薯在土壤中吸收氮磷鉀的比例是5.1:10。因此增施鉀肥是搞好馬鈴薯施肥的關鍵。增施大量的有機肥料,既能補充土壤中的鉀肥,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補充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的不足。不同的生育時期需肥的比例是:發芽至幼苗期佔25%,塊莖形成至塊莖生長期佔50%,澱粉積累期佔25%。因此,施肥的具體要求是:(l)增施有機肥作底肥,667m2施優質有機肥2500-5000kg。(2)據試驗同等數量的肥料用種肥比作追肥增產,故可採用鉀肥作種肥。(3)在施用底肥、種肥的基礎上,於開花前進行追肥,並結合進行中耕、澆水、除草。

    (六)適時澆水。 苗期由於幼苗根系較弱,吸收能力差,應保持一定的水分。在塊莖形成期與塊莖增長期交替階段(出苗後20天左右),由地上莖葉的激烈生長轉入地下塊莖迅速膨大,這一時期不需澆水,以免造成莖葉徒長。塊莖增長期是需水較多的時期,地塊保持“見幹見溼”為宜,後期也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但切忌大水漫灌,其水位不超過壟高的2/3為宜,否則會造成土地板結,通氣不良,影響薯塊膨大。

    (七)田間管理。 苗期要及時疏鬆土壤,消滅雜草,為幼苗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在確保全苗的基礎上,透過調節土壤肥水及化控等措施,控制徒長,具備豐產的長相。具體要求是:(1)苗前管理,要及時多劃鋤,以促根系發育為主,提高地溫,防止水分蒸發。(2)中後期管理,要在團棵期搞好封溝培土,增加地下莖節數。在塊莖生長及澱粉積累期要促下控上,促控結合。

  • 2 # 最三農

    馬鈴薯在中國的種植很廣泛,是人們很喜歡吃的一種蔬菜。也是需求量很大的一種主糧了,要想種好馬鈴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掌握好種植時間

    根據中國的季節時令,馬鈴薯一般在冬季種植,最好的時間是10-12月中間,然後到來年的2-3月份就可以吃了。

    第二,要注意氣溫,Sunny和水分

    在打算種之前,要注意土壤的地溫,8攝氏度就可以保證幼芽的生長,10-10攝氏度的時候,馬鈴薯就可以快速長大。同時要保證水分的適當,不能過澇或過旱。再者,要保證較多的太陽照射,這樣,才能保證比較高的產量。

    第三,選好土壤

    要選擇疏鬆的土地有利於馬鈴薯長大,讓馬鈴薯在生長的時候能夠接觸更多的空氣,促進它的生長,增加果實中澱粉的含量。

    第四,注意水分和肥料的管理

    馬鈴薯切塊買入土壤後,一定要按時澆水增添化肥,施足底肥,馬鈴薯對鉀肥的需求比較大,結出的果實才能表面光滑,果實大,產量高。

    第五,及時發現,儘早進行常見疾病和害蟲的治理

    在種植的各個階段都會有常見病蟲的發生,要及時透過噴藥進行防治。尤其是各種疫病和枯葉病,一定要注意,如果在發病晚期才發現,很難治好,極大地減產。 馬鈴薯是比較容易種植的,管理起來也並不麻煩,只要科學種植,都可以保證很高的產量。

    農業生產並不是那麼難,只要瞭解了過程,勤快多學習,一定會大豐收的

  • 3 # 鄂東三農

    問題:馬鈴薯種植面積廣泛,中國為其主產地之一,怎樣種植才科學呢?

    答案: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中國是為其主產地之一,做到科學化管理水分、肥料和防治病蟲害,是提高產量的關鍵。

    馬鈴薯對水分的需求。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想要獲得高產,必須供給足夠的水分。在發芽期間,所需要的水分,種薯完全可以滿足。但這不等於不要水分,土壤中需要含有容易被根吸收的水分,否則根不會延伸,芽縮短,不能出苗。在幼苗期,要求適當的澆水,要求適當的土壤溼度佔飽和持水量的50~60%,前半期保持溼度乾旱,然後連續保持溼潤。發棵期對水分的要求,前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佔飽和持水量70~80%,促進馬鈴薯加速發棵。在馬鈴薯結薯期,塊莖生長以細胞體積膨大為主,要求水分供給充足和均勻,土壤始終保持溼潤狀態,佔飽和持水量的80~85%。從整體來看,馬鈴薯對水分的要求是整個生長期不能缺水。澆水原則是,只灌半溝,不漫壟背。

    馬鈴薯對肥料的需求。馬鈴薯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主要是氮磷鉀,需要鉀肥量最多,其次就是氮肥,需要磷肥較少。一般生產1000千克的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量大約為純氮肥5.5千克,磷肥2.2千克,鉀肥11千克。氮磷鉀需求大致比率2:1:4。除了這三種主要營養元素外,馬鈴薯還需要鈣、鎂、硫、硼、鋅、鉬、鐵、錳等微量元素。

    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提高馬鈴薯產量的又一關鍵。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環腐病。馬鈴薯蟲害不僅影響產量和品質,降低商品性,還會傳染各種病毒,不利於馬鈴薯整個產業的發展。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薊馬、葉蟬、塊莖蛾、斑潛蠅等。

    總之,馬鈴薯要產量高,必須科學地管理好水分和肥料以及病蟲害。

  • 4 # 薯界風雲

    馬鈴薯種植要實現高產,就得科學種植。但怎樣種植才算科學?薯界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合適的地塊。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微酸性土質及黃壤土、沙壤土最適合馬鈴薯生長。因此,馬鈴薯種植基地的選擇就得符合馬鈴薯的生長習性。

    第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種薯。選用優良品種是馬鈴薯高產且高效栽培的基礎,另外,優質脫毒種薯的應用是目前國內外解決馬鈴薯病毒病危害、提高產量和品質最有效的技術措施,其增產潛力一般為30%-50%,高的可成倍增產。

    第三,播前整地。播種之前要對田塊進行深耕細整,這樣可使土壤疏鬆、透氣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為馬鈴薯的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四,合理密植。一般有灌溉設施,早熟品種每畝種3500株,晚熟品種可稍密一些,每畝4000株左右。

    第五,科學的田間管理。首先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200-1500公斤或發酵餅肥60公斤、複合肥40公斤、鈣鎂磷(鉀)肥40公斤,結合整地,集中溝施,以充分發揮肥效。另外,在苗期和花期至少進行2次追肥,確保植株生長和薯塊膨大的營養需求。

    第六,病害防控。危害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黑脛病以及蚜蟲、地老虎等病蟲害,這些病害對馬鈴薯高產、穩產都有巨大的影響,因此,經常巡視田間,一旦發現病害要及時防治,不能使之大面積爆發。

  • 5 # 海棠小醉

    馬鈴薯也稱土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所種植,而且馬鈴薯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經過長時間的種植培育和總結經驗,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馬鈴薯種植方案。但是如果說那種馬鈴薯的種植方案就一定科學一定高產,沒有人敢下此定論,只能結合本地區的土壤和氣溫情況,甚至病蟲害防治、農資產品的供求平衡中求得高產高效益。

    過去農民種植馬鈴薯多是自給自足,對馬鈴薯種塊兒處理多是採用草木灰攪拌,然後平地翻撅,起小壟甚至不起壟,後期田間管理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多收乾旱少雨少收,病蟲害防治也簡單,噴施幾次藥劑然後等著收成,只要能夠滿足自家食用就可以。這種情況下土豆自身想高產也沒有條件,畢竟放養狀態下水肥、病蟲害都不利於土豆生長。

    現在馬鈴薯種植,為了追求更好地馬鈴薯品質,在馬鈴薯下地之前就被藥劑拌種,然後挑選沙壤土或者用有機質肥改良土壤結構,底肥充足之後深翻土地起大高壟,然後地膜覆蓋。田間管理上不僅在齊苗後追肥、開花期追肥,甚至中後期還要多次噴施磷酸二氫鉀等混合營養素,大地塊兒為預防病蟲害安裝光、聲等殺蟲裝置、灌水排澇設施。

    敲個黑板:科學種植馬鈴薯的概念,不僅僅是利用好現代科技手段,更主要是深入利用馬鈴薯的生長特性,結合本地區的土壤結構、氣溫變化規律,同時做好本地多發生的病蟲害型別統計,做好對應策略;和人為性至關重要的是在種植過程中要摸索經驗、總結規律,發現並推廣適宜本地市的品種。
  • 6 # 小何談農業

    我認為馬鈴薯種植要實現高產,就得科學種植。但怎樣種植才算科學?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合適的地塊。馬鈴薯喜冷涼氣候,微酸性土質及黃壤土、沙壤土最適合馬鈴薯生長。因此,馬鈴薯種植基地的選擇就得符合馬鈴薯的生長習性。

    第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種薯。選用優良品種是馬鈴薯高產且高效栽培的基礎,另外,優質脫毒種薯的應用是目前國內外解決馬鈴薯病毒病危害、提高產量和品質最有效的技術措施,其增產潛力一般為30%-50%,高的可成倍增產。

    第三,播前整地。播種之前要對田塊進行深耕細整,這樣可使土壤疏鬆、透氣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為馬鈴薯的根系充分發育和薯塊膨大創造良好的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際爭霸2單機任務實驗室研發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