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蘭頌
-
2 # 468994
唐宋詩詞 圍城 其中《圍城》是我十七歲買的 今年我四十五歲 讀了無數遍 每一次都有新的領悟
-
3 # 南平北
文革時期我看過《一雙繡花鞋》,感覺那裡寫的生活是另一個世界。我就總想到其他地方去看看。後來讀了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覺得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太重要了。有智慧的人才能輕鬆的活著。《紅樓夢》看過後想到小說裡寫了這麼多人物,看見人的想象力太豐富。總的說看書對人生的影響大於一切!愛看書的人一定是走在生活前面的人。
-
4 # 林間行者864
太多了,唐詩宋詞上學至老家常飯,四大名著連環畫系列還有《楊家將》《岳飛傳》,魯迅的《藥》《埠米》,老舍《茶館》《背影》、冰心的《小桔燈》朱自清的散文堪稱世界美文《匆匆》、《荷塘月色》,周立波的《分馬》《趙州橋》外國名著《呼嘯山莊》、《霧都孤兒》、特別是現代王躍文的《國畫》,現實官場一直在上演著重複的故事。
-
5 # 棲哈丶
六零後的我,上學的那個階段,可讀的書真不多。背過語錄,讀過英雄人物故事,看過樣板戲改編的連環畫。初中時,偶然得到一本《西遊記》,那真是如獲至寶。記得在上學的路上,小夥伴們都苦苦的央求我給他們講其中的故事,常常為此而遲到。後來也讀到一些殘缺不全,紙質泛黃的書,比如上海章福書店出版的繡圖本《三國志》,還有批註。還有《苦菜花》,《敵後武工隊》等等。
有了讀書的愛好,自然常常是一卷在手。當教師以後,更是如此。喜歡讀古今中外名著,也訂閱期刊。最早的《讀者文摘》到後來的《讀者》,曾經是我的最愛。
書籍對於人生的影響,就像細雨潤物,一切都是悄然發生。讀一本好書,就是與高尚的人談話,就是觸碰智慧的靈魂。透過讀書,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都能保持一顆淡定的心,這些都得益於對知識的領悟,得益於智者的啟迪,想獲得這些,讀書是一條最好的途徑。
-
6 # 永心大愛
二十年前一本《自然農法及EM菌應用》讓我懂得迴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別的大作沒讀過多少,一些關點認識發自內心。
-
7 # 阿燚黃南開
伴我生長至今的大致有哪些書?
我童年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山村,文化生活乏味,只有長輩的幾本新舊通書與我為伴,好在離家十里外圩上有“小人書”(即連環畫小圖書)攤,家中大人給的零花錢全在書攤上消費了。從“小人書”裡,我知道了三國的“桃園結義”和水滸的“替天行道”;知道了《紅樓夢》與《西廂記》……
考上縣重點初中――蒙中後,忽然對梁羽生及金庸的新派武俠小說如痴如醉,這時從父母給的伙食費節約出買了《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射鵰英雄傳》、《鹿鼎記》……
讀衛校後,專業課目繁多,娛樂性書籍少沾,這時,《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景嶽全書》等清一色醫學書籍常伴;
工作後,偶爾會買些休閒書籍讀一讀,如《羊皮卷》、《讀者》、《遼寧青年》等等;
現在,工作繁忙,閒書少買了,最近一直在讀《名老中醫之路》。
-
8 # 藍色水靈龍
這個問題我相當的喜歡。書籍的閱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性格,愛好。所以觀其讀書便可知其人。
我個人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讀書之雜應該算是女生中比較少見的。我沒有什麼特定的目標,什麼都會拿來讀。但是大致也可以分為幾個門類。
幼兒小學時期,官方修訂的少兒百科全書,特別喜歡東北師大出版的少兒科幻系列書籍。最偏好宇宙和未解之謎門類。家裡有三本辭海,喜歡每天翻兩頁。
小學後期到初中時期,讀書量增加,儒勒凡爾納系列我都看完了。最喜歡八十天環遊地球,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這幾本。老舍的茶館,四世同堂,高爾基的三部曲,簡愛,呼嘯山莊,飄。。。這個時期主要是外國名著。
高中階段讀了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兩本書《時間簡史》至今已經累計讀了十遍以上。每次都有新感受。還有我的恩師領我入門哲學的《蘇菲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樸素的哲學觀。那個時候度過基本教育類書籍,李鎮西等的專著。我的好友推薦我讀的《穆斯林的葬禮》《狼圖騰》《小王子》《夏洛的網》風格各異吧。
大學階段,繼續完善中外名著。歐亨利系列,馬克吐溫系列,英文原著《飄》詩歌也讀了一些,汪國真系列。大學讀的比較雜。
研究生最喜歡的一套是《明朝那些事》
參加工作之後時間太緊,有段時間沒讀什麼真的覺得自己面目可憎,後來發現了傾聽收音機,喜馬拉雅,轉戰聽書。閱讀量就增加特別快了。基本短書三天聽完一本,長的幾周。我最喜歡的科幻系列又來了。近五年最喜歡的《三體》一生推!劉慈欣世面上見得到的書我都看了。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還有一本很冷門的《文明》,世界觀很宏大,修飾一下與三體比各具特色。畢淑敏,鐵凝,嚴歌苓的諸多代表作。官場小說,侯衛東官場筆記,二號首長,這些很多人都看過吧。還有盜墓筆記,鬼吹燈。。。。
讀的太雜了。。。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雜家雜談。。。。
-
9 # 使用者藍天翱翔
《謝邀》我小時看書很雜,從四年級開始讀《三字經》、《五言雜字》、《昔時賢文》、《百家姓》,從五年級以後,閱讀古時書藉,《春秋》、《孟子》、《遊學》、《岳飛傳》、《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但沒閱讀過《紅樓夢》。《紅樓夢》因在鄉下很難找到,閱讀紅樓夢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後閱讀的。再後接觸的是《唐詩、宋詞。》以及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的傳記。現在年齡大了,記憶力減退,事務也多,就很少有閱讀的時間。
-
10 # 勝利8087
讀書是我的習慣。一生讀過很多書。
學生時代,家住農村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家的後院是知青點。有幾個上海來的知青。比我大幾歲。出於好奇,總想看看他們怎麼生活。沒事就去他們住的地方閒談。看到他們閒瑕時光,每人都在看書。都是些挺厚的小說。隨意翻看,書中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下一步會是什麼結果。想看下去不釋手。有時忘記了回家吃飯。常被父母數落。
此期間,與幾個知青混熟了。就向他們借閱。把書帶到學校課餘時間偷著看。被書痴迷了。
一段時間裡,閱讀了小說"青春之歌","紅巖","三家巷","小城春秋","圍城","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手抄了當時秘傳小說"第二次握手"可惜沒能抄寫完。
走上工作崗位後,職業需要,每天必看"人民日報",省報,市報,"參考訊息"。私費訂閱了"小說月刊","特別關注","讀者文摘","今古傳奇"等雜誌。
家中多看藏書。丟棄不捨。
讀書伴隨我成長。
回覆列表
伴我成長的閱讀,從幼年至今,分階段未間斷;少時喜歡連環畫(即俗稱小人書),青年喜歡讀傳記,四十歲左右對雜文隨筆來勁,五十歲後最看中日記信札。讀四大名著及劉鶚的《老殘遊記》,托爾斯泰的《復活》、羅曼·羅蘭的《母與子》、拜倫的《唐璜》數遍。
先說看連環畫吧,上世紀60年代,北京西直門南小街一帶,靠福綏境小學,有一看小人書的店,書架的隔層很窄,一排排的小人書;底下是長條凳,花一二分錢看。新街口新華書店的連環畫專櫃,是我每星期光顧之處,外婆每天給我一二分硬幣,一星期買一本沒問題。
再說喜歡讀傳記,較早就看過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約在1975年後,在毛澤東視察黑龍江駐地,哈爾濱市頤園街1號,友人幫我借閱《美國曆史上的七位總統》;尤其蘇聯解凍文學《多雪的冬天》給我深刻印象,我當作真人真事傳記閱讀,很提升一個人鑑賞品位。
還有讀雜文隨筆,多與寫作相關。我寫《市民榮辱論》等雜文在《中國青年報》獲獎,還被收入《中國青年雜文選》。建議:寫雜文的人有一本《古代漢語詞典》;寫隨筆的人可以看一下《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藝術家關於人道主義人性論的言論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