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只答到了一方面。其實即使潮溼區域中的小水滴大小相同分佈均勻,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假設從時刻0開始,小水滴同時開始蒸發。第一個瞬間它們的蒸發應該是一樣的,但隨著水蒸氣的擴散,中心位置的水蒸氣和邊緣位置水蒸氣濃度發生變化,中間水蒸氣濃度的下降顯然不會有邊緣下降的快,小水滴周圍的空氣溼度就不一樣,導致後續小水滴的蒸發速度發生變化,宏觀方面看也就是中間蒸發慢周圍快。當然還有為什麼空氣溼度會影響到水的蒸發速度,有贊再來更——————————————學物理的化工汪傷不起————————————小時候就想過溼度80%是個什麼鬼,空氣中只有20%氧氣和氮氣了?顯然不是啊!事實上,在常溫(20度)下空氣中的水分子佔比不可能達到80%,到達2.3%,它們就開始凝結了,變成了一個個小水珠浮在空氣中。換句話說,在一個密閉杯子中加入一些水,整個體系維持常溫,其中水蒸氣體積最多隻能達到2.3%,這個時候水就“停止”蒸發了。但是不對啊,初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就知道,水的蒸發可以發生在任意溫度下,為什麼你這裡水就不蒸發了呢?純物理或純化學的同學可能都會有一點理解障礙,不得不佩服我的毅力,竟然學通了物理和化學(其實還有生物)的皮毛,分分鐘聯絡物化,逼格+1.這裡要請出化學的平衡反應,這種自然界的動態平衡真的是無處不在。對它半懂不懂地理解一點,世界的迷霧就撥開了一分。水分子在不停運動中,水的蒸發就是水分子撞來撞去的時候,表面的一些水分子受內部水分子和空氣分子碰撞,碰巧達到逃逸速度,擺脫了其它水分子的引力成為氣態。同時,空氣中的水分子在碰撞過程中也可能損失掉一部分速度重新被液態水捕獲(液化)。這兩個物態變化速度相等時,水的蒸發就從宏觀層面上停止了。實際微觀上,水的蒸發和液化一刻也沒停,給這些分子作標記的話就可以發現,有的原來在液態水裡的跑到了空中,有的原來在空中的跑到了水中,這是一個動態平衡。這就完美解釋了水的蒸發為什麼受溫度(水分子振動劇烈)、溼度(液化更容易發生)、表面積(暴露在表面的水分子多)、表面空氣流速(猜?)等因素的影響改日再找個公式來
phil只答到了一方面。其實即使潮溼區域中的小水滴大小相同分佈均勻,也會有這樣的現象。假設從時刻0開始,小水滴同時開始蒸發。第一個瞬間它們的蒸發應該是一樣的,但隨著水蒸氣的擴散,中心位置的水蒸氣和邊緣位置水蒸氣濃度發生變化,中間水蒸氣濃度的下降顯然不會有邊緣下降的快,小水滴周圍的空氣溼度就不一樣,導致後續小水滴的蒸發速度發生變化,宏觀方面看也就是中間蒸發慢周圍快。當然還有為什麼空氣溼度會影響到水的蒸發速度,有贊再來更——————————————學物理的化工汪傷不起————————————小時候就想過溼度80%是個什麼鬼,空氣中只有20%氧氣和氮氣了?顯然不是啊!事實上,在常溫(20度)下空氣中的水分子佔比不可能達到80%,到達2.3%,它們就開始凝結了,變成了一個個小水珠浮在空氣中。換句話說,在一個密閉杯子中加入一些水,整個體系維持常溫,其中水蒸氣體積最多隻能達到2.3%,這個時候水就“停止”蒸發了。但是不對啊,初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就知道,水的蒸發可以發生在任意溫度下,為什麼你這裡水就不蒸發了呢?純物理或純化學的同學可能都會有一點理解障礙,不得不佩服我的毅力,竟然學通了物理和化學(其實還有生物)的皮毛,分分鐘聯絡物化,逼格+1.這裡要請出化學的平衡反應,這種自然界的動態平衡真的是無處不在。對它半懂不懂地理解一點,世界的迷霧就撥開了一分。水分子在不停運動中,水的蒸發就是水分子撞來撞去的時候,表面的一些水分子受內部水分子和空氣分子碰撞,碰巧達到逃逸速度,擺脫了其它水分子的引力成為氣態。同時,空氣中的水分子在碰撞過程中也可能損失掉一部分速度重新被液態水捕獲(液化)。這兩個物態變化速度相等時,水的蒸發就從宏觀層面上停止了。實際微觀上,水的蒸發和液化一刻也沒停,給這些分子作標記的話就可以發現,有的原來在液態水裡的跑到了空中,有的原來在空中的跑到了水中,這是一個動態平衡。這就完美解釋了水的蒸發為什麼受溫度(水分子振動劇烈)、溼度(液化更容易發生)、表面積(暴露在表面的水分子多)、表面空氣流速(猜?)等因素的影響改日再找個公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