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旭日東昇8501349153750
-
2 # zpf
少吃百分之三十,多活20年。這是一個國際養生機構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的結果。
活了103歲的國醫大師幹祖望,他的養生經驗是:蟻食,就是像螞蟻一樣,一不挑食,二不多食。
吃太飽撐出好多病:肥胖、胃病、腸道疾病、加速大腦衰老、癌症、老年痴呆、等等有很多。
以上說了那麼多,說的我都生無可戀了,大家已經猜出來了吧,我是一枚實打實的吃貨。唉壞習慣已經形成了,改、談何容易啊!現在我正在床上趴著呢,趴著不餓。
切入正題,活到多大歲數合適呢,按我的意思活到八十歲最合適。前幾天呢,看了一片篇報道。是國外的是一位120歲的老壽星生病了,堅決不去醫院,也不吃飯,原因是什麼呢,說了我活夠了。他的孫子都七、八十了,也很無奈不得已對他的兒孫們下達命令說依著他吧。說實在的我當時看了是挺心酸的。為什麼是他的孫子下命令呢,他的兒女們都已經不在了呀!說實在的到那個年齡,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不在了,還真是活著沒勁呀!有時候活著也需要動力啊!
活的歲數太大了,身體健康還好。但是年齡大了,哪個不生病,這樣生活質量就下降了,就活的沒有尊嚴了。所以說我說活到八十歲比較合適,你想呀辛辛苦苦到六十歲了退休了,再好好的活它二十年,養養生,旅旅遊,過好自己的夕陽紅。嗯,可以駕鶴西去了。
-
3 # 使用者羊洋倡導科學飲食
謝悟空,活到多大歲數合適這話題,歲數不在大小,一定要有質量,自食自力不拖累子女為佳而叫有質量,可人大都一樣,隨著每個三百六十五天的重複新年爆竹聲,一年大一歲,落伍下一代,心裡變態是必然的,原因是每活一天離死亡近二十四小時,大多數人臨到自己頭上心態坎過不去,老年性心裡變態,思想行為過激的人多,話多愛發火也正常,很少有情緒穩定的老人來面對未來的死亡,所以說高齡老人以生活質量好的日子歲月為佳,身體好時,多開朗多旅遊多看看世界,如果是睡床吃排便不如去吉樂世界好,免得拖累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一點不假,而活多大為好呢?我認為有質量的活100歲不多,無質量的活50歲不少,笑看人生,活的自在為佳,友友們同感的贊一個。
回覆列表
自己算算,孩子二十八結婚,五十二左右了,報了孫子五十五,趁著身子骨還硬朗,到處走走看看,也就六十了,孫子二十多也就懂事了,你也就八十了,孩子家庭也就都穩定不用你操心了,你也就該準備準備撒丫子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