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飄散的自由自在
-
2 # 動漫系列迷
以前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是早晨起很早,就等著爸媽起來,給他們拜年,因為那樣就有紅包拿拿了紅包就去找小夥伴,一起買“刮炮”
拿著刮炮到處跑,點燃往水田裡面丟,看能炸起多大水花,記得有一回,我們往別人魚塘丟,結果最後還被別人打了一頓,有時一起湊錢買鞭炮拆開來分,有時還因分配不均打架,反正就是各種鬧騰,不管什麼都覺得很有趣。
可是現在咧,覺得過年也沒什麼意思了,為什麼了?
其實吧我覺得這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年齡大了,各有各的家庭各了,一般過年都陪著老婆孩子,哪還有那麼多時間和之前的朋友相聚,二了就是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想一想以前為什麼盼著過年?因為一過年就有好吃的唄。而現在過年買的東西,可以放到過期都無人問津。
3咧跟手機也脫不了干係吧,就算是相聚也是各自低頭玩手機,沒什麼話說了。
哎!年味這個詞,其實當你長大了也就體會不到了。
-
3 # 平野視角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節日,包括中國最大的春節_年,在一些人眼裡,越來越覺得沒有意思了。有的還害怕過年,因為又長了一歲,因為又要面對各種應酬。
小時候,年是快樂,是期待,是很多願望的實現。比如吃的穿的玩的。慢慢長大了,特別是現在生活好了,手裡又有錢了,吃的穿的玩的以及各種快樂,都可以隨時隨地滿足了。
加之,為了安全的需要,以前一些年俗也取消了,比如放鞭炮,年味也因此就淡了一分。
再者,人長大了,各種壓力和負擔也有了,人的心境心情也改變了。對於年的到來,也不再那麼期盼和感覺有意思了。一年一度的‘’年",變成了身心的歇息,變成了新一年的計劃和安排。
有意思和沒意思,都是相對的,也是暫時的。人越小,越覺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人越大,越覺得生活的多種色彩和味道,包括"年"。
-
4 # 我愛笑iii
越長大越孤單。小的時候,特別盼著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東西。記得,每年過年前,我們都喜歡自己做一個簡易的花燈,一個酒盒子,戳幾個洞,裡面放根蠟燭,自己栓個繩子,一個簡易的花燈就做成了。三十晚上,伴隨著鞭炮聲,大家拿著自己做的花燈互相追逐,那時候的快樂真的很簡單,也很容易被滿足。
現在長大了,每年回家過年,除了送送禮,在家吃個團圓飯,就真的沒啥了。現在大家的消費水平都提高了,平時都不缺吃不缺穿,過年也無非是那些東西。平時的衣服都一大推,什麼雞鴨魚肉的更是不稀罕。現在很多人嫌在家吃麻煩,直接選擇去酒店,更是沒了年味。現在回老家過年,發現好多人都去城裡生活了,過年也不回來了,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少,大家晚上吃飽飯也懶得出來玩,都悶在暖氣屋裡,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我現在是越來越不喜歡過年,感覺每過一年,家裡老人就又老一歲,看著父母頭上的白髮,感覺心裡很不舒服。
-
5 # 樹說品牌
一句話回答:
小的時候,人小心小,很容易滿足,記不住不快樂的事;大了的時候,人大心大,不易被滿足,忘不了不快樂的事。
-
6 # 三澗情
整體來說還是需要分年齡來看的,有共性也有獨特性,我是80後,只能說80後為什麼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1、城市裡面沒意思每個城市裡面很多人都是來自農村,在過年的時候基本上都回農村了,讓平常看起來繁華、喧囂的城市看起來就像個空城,點綴的只是一些機關大院或者政府大樓的幾個燈籠,要不然就是還在開著的商店的幾幅春聯,飯店可能人要多點,但相對平常的車水馬龍來看,還是顯得暗淡與冷清。如果一個人在外,過年的時候不能回家,那麼在外面可能連一個吃飯的地方都找不到。
2、農村年味稍微濃點一般來說傳統節日在農村的味道要比城市裡面要濃烈,起碼農村還有個“拜年”的習俗,每次過年都是街坊鄰居、村裡的人互相串門、道賀等,進行節日氣氛的烘托。
同時農村不想城市那樣禁菸火,過年那天能夠聽到的煙花鞭炮聲可能是一年中聽到或者看到最多的,我老家是煙花之鄉,從大年三十晚上到正月初一早上,基本上耳朵裡聽到的都是噼噼叭叭的鞭炮聲,這樣也能烘托起熱鬧的氣氛。
再者就是每年村裡面都會組織舞龍,這也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同時也是恭賀吉祥平安的意思。會讓人心裡感到暖暖的。
整體來說,農村的氣氛要比城市裡要好,但是為什麼還是會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呢?
1、沒有了以前的期盼小時候都比較窮,農村的孩子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足夠的零食,全套的新衣服鞋子,最讓人期盼的是隻有在過年的時候家裡才會讓你玩煙花爆竹,而且會給你準備好。而現在對這些,基本上都是平常就能享受到的,感覺中過不過年區別都不大。
2、有了太多的對比過年的時候,童年的玩伴基本上都是回家了,這時候就會被村裡人拿來各種的對比,從女朋友到媳婦,從車子到衣服,從孩子到給予家裡置辦的物品等等,總之有點風吹草動都能被村裡人對比來對比去,也造成了有些人根本就不願意過年的時候回家,甚至對過年回家還有點恐懼感。
4、娛樂專案少針對過年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小孩子,而對於三十多的人來說,主要的節目就是和親戚或者玩伴們一起打麻將,要不然還能幹什麼?以前看春晚都是笑哈哈,現在看到的都是歌功頌德,很多時候看的時候連笑的興致都沒,反而會讓人感到反胃。
雖然“年”在心中不再是兒時的味,但是“年”代表著家庭團圓、溫馨與和諧,不管年味如何,也不管在什麼地方,還是得回去和父母一起過,這個時候家裡都不熱鬧,那什麼時候才能熱鬧呢?
-
7 # 牽手玫瑰2
謝謝邀請。現在男女老幼普遍反應過年沒意思,沒有年味,本人七十有餘更是同感。不在乎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過得好了,衣食溫暖解決了,不盼著過年吃好的穿好的了;2老年人無精力為了一個年而操勞,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也是心有餘力不足了;3青年人和打工族忙於打拼,可以說過年過節和平常一樣;4小朋友放寒假了,過年不過年都一樣,每天作業作業寫個沒完沒了;5好多省市禁放煙花爆竹,鴉雀無聲,沒有過年氣息;6各家都有難唸的經,沖淡了過年的心情氣氛;7人情淡漠,社交圈子越來越小。年是華人的傳統節日,含有豐厚的文化蘊含,包括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不能丟掉傳統文化,讓我們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紅紅火火過好中國年吧!祝願大家2019年春節快樂,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了。
-
8 # 詩意的棲居25
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不管你準沒準備好,“年”它的確來了,儘管很多人都會有著過年沒什麼“年味”的揶揄,但每個人又的確不能不在“年”裡過活。
話又說回來“年”味是隨著一個人的年紀慢慢變淡的,在我們的孩提時代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淡了味的“年”,逢“年”便過得不亦樂乎,恨不能天天有“年”過才好。
現在的孩子同樣沒有過年沒什麼“年味”的感慨,禮花,鞭炮玩得不亦樂乎,新衣,壓歲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並且還可以向長輩肆無忌憚的提出更多的要求。
從受恩者到施恩者的身份轉變,意味著一個人從青澀邁向成熟,成熟意味著必需要承擔肩負著一定的責任,對家庭亦或者對國家。
人經歷的東西多了,感受外界的事物就開始慢慢變得遲鈍,如同兒時的味蕾,吃什麼都津津有味,從生理角度上講,那是因為兒時味蕾最為純粹,味覺最為發達,感受食物的味道最為鮮美。
隨著人的衰老,味蕾也開始退化,再鮮美的食物也無法和兒時吃過的任何一道再普通不過的家常或小食麓美,逐漸退化的味蕾,逐步退化的感知,讓人有“年味”漸失的遺憾。
美食,美酒,新衣依然是過年必備的重頭年貨,美食則是“年味”中重頭的重頭,臘肉,臘魚,臘腸……自是任何鮮味,時蔬都無法麓美的特色重口。
安陸人喜歡在翻炒的“臘貨”里加紅辣椒和青苗大蒜提味。一個“年”下來,牙齒上火和嘴巴生瘡的人大有人在,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執著於美食的虔誠,從古至今的任何時代,“民以食為天”這種至死“真理”是沒人能推翻的。
美酒鋪墊於美食,沒有酒的“年味”同樣折扣大打,親朋好友,三五知己酒桌上的篝籌交錯,把酒言歡,來年一往無前的精神頭又重浮於胸,所有的不愉快都在這酒中拋卻。
穿上新衣,貼上春聯,送幾句祝福的話,屬於“年”的所有“年味”都齊活,用心感受“年味”,“年味”也就有了。
-
9 # 白鶴山人851
中國這個“年”啊,本來是家家戶戶人人都是有各自的高興和快樂的年味。如今的感覺越來越少了,這不是因為日子好了“天天過年”的原因,也不是因為錢不夠用了“工作賺錢”的原因。更不是小孩子才感覺年味,大人就沒有年味。這麼些年來,的確少了,只有電視裡戲臺上的熱火朝天,演員嘛吃飯就幹那個事的,而人們生活裡的“年”已經太冷淡了。
現在的年輕人回家過年,都恨不得馬上吃年夜飯,吃了好出門,不像以前那樣對年味的眷戀,要到元宵節才算完事,心裡還捨不得離開。然而,早出去也不是工作,就是玩,那麼哪裡好玩呢?有的旅遊,有的和幾個好友聚聚喝喝酒打打牌完事,還是老說一句“無聊的年”。
-
10 # 靈之熙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又要過年了,問我感到高興不?
我回答說不高興。
朋友問為什麼。
為什麼呢,我回:因為我要發出好多紅包,但是沒有人給我發紅包!
朋友和我一起笑出眼淚。
承上啟下的年齡啊,如同蝸牛一般,難以輕鬆。
上有老親,身體不佳,醫院常客,每每奔波於病房,經濟與身心俱疲。
下有雙下,每天六點起床給學生燒飯,晚上要看顧寫作業,陪寫作業陪的心痛。
工作要時刻打起精神,一旦懈怠,收入受影響吧生活就受窘迫,還會被竟爭對手打壓擠兌,焦慮常常使我一夜之間添幾根白髮。
平時感冒都要趕快好,因為沒有人能幫忙。
重大節日走親串門老人做壽等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開支。
過年假期,我內心是真的想要休息的。總是想著,但是是不太可能的,來了客人要招待做菜,茶點伺候,客人走後要洗刷打掃,不動手的人不會體會到辛苦。
你說,我會想過年嗎。
回覆列表
過年的年味兒淡了,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在討論。我想我們該用與時俱進的態度來想這個問題。當以前手機電腦通訊軟體乃至交通還沒有普及時,長途電話費還很貴到消費不起的時候我們遠親之間的聯絡,只能靠一年的過年那幾天輪流到長輩還有親戚家訴說這一年的過往想念。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而現在我們當今社會早就解決了吃喝,當通訊甚至距離都不是太大問題了。甚至某些事情剛發生就可以分享給我們遠方的家人的時候。那落後的一年一次的驚喜便漸漸淡去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好事兒。就因為我們現在天天生活如以前的過年所以讓我們失去了年味兒。這何嘗不是社會進步給我們人類帶來的福利呢。
年味兒只是一個象徵的意義名詞。對家人的陪伴和對新的一年的憧憬才是我們最值得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