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侃聊歷史
-
2 # 柚子愛舞蹈
學過歷史的應該都知道玄武門之變吧,李淵的三個兒子自相殘殺,最後以李世民取得勝利而告終。那麼很多人就比較奇怪,李淵兒子不少,22個呢,為什麼只有這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兇,其他人沒實力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不與這三人抗衡?李淵兒子雖然多,但其實真正能參加到軍務中的怕是也只有這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了。況且李淵這些兒子出生時間都很不均勻,在這22個兒子裡,李淵起兵佔了長安後才有17個陸續出生。就比如唐朝剛建立的第一年李淵的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才出生,而這時的李淵已經不再是青壯年,他已經53歲了。53歲的李淵還是比較強的,生了17個兒子,女兒也應該有十來個。竇氏作為李淵的原配夫人應該是比較強勢的,所以那會兒李淵周圍就沒什麼美女。在起兵的時候,竇氏已經去世幾年了,這時候的李淵無人管束,身邊各種美女環繞。不得不說李淵這身體素質還是可以的,這麼大年紀雖然好色但也是比較強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兒子女兒相繼出生了。李淵在起兵造反的時候,兒子還不多,只有五個,其中四個就是竇氏所生。他的第三個兒子李玄霸身體不好早早夭折,死的時候只有15歲。李淵造反的時候他的第五個兒子李智雲沒有及時逃出來而被隋朝官兵殺害。所以當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他身邊能用的兒子就只有兩,分別是28歲的李建成,19歲的李世民。當時李元吉還太小,只有14歲,所以那會兒李淵還沒想用李元吉。李淵成功登帝后,作為長子的李建成自然也成為了太子,但是自古以來太子和皇帝的關係就比較敏感,因此李淵把軍權交給了秦王李世民。等到李元吉稍大點,也給了他很好的職位。李世民在軍事這方面有天分,很多戰役都取得勝利,身邊的勢力自然也擴張了不少,到了後面基本已經影響到了太子的地位。而李元吉軍事天分不高,立的功勞也不多,遠遠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這麼有實力,自然不甘心只做一個秦王。皇帝誰不想做,李世民野心勃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解決了與他一母同生的哥哥和弟弟後,就把李淵逼退下位,自己做了皇帝。所以為什麼只有這三兄弟鬥得最兇呢,那是因為該死的都死了,想要鬥得也不夠格,畢竟年紀太小,沒那實力和他們鬥呀!
-
3 # 流水凡塵
李唐江山說是李世民打回來的都不為過
除了參加軍務的太子建成,齊王元吉
其他的小皇子
1.年幼
2.毫無建樹
3.靠身份能制服哪些打天下的武將?
顯然不現實
所以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就是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天策上將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歷史上文字非常多的了
真在那個時候,遠比你想象中兇殘
玄武門之變懟的是誰,還能再明顯一點嗎?
如果李建成那天鬧肚子就是不來,李世民扭頭也能把老爹給嘿嘿嘿。
其次,玄武門主謀們的目標就是皇位!
資治通鑑中記載,房玄齡是這麼對李世民建議的:
世民召玄齡謀之,玄齡曰:“大王功蓋天地,當承大業;今日憂危,乃天贊也,願大王勿疑!”
當承大業!
人家才不管李建成他們,他們要的是大業!
能嚇得住李淵妥協,嚇不住,呵呵,別怪他們不客氣了。殺皇帝而已,南北朝那會兒跟宰只雞一樣。頂多是李世民多哭一會兒,反正他眼淚多。
再次,你看看玄武門之變裡李淵的處境,不是九死一生,簡直是十死無生。
當尉遲恭穿著鎧甲來請安(威脅)李淵的時候,同是資治通鑑記載:
時宿衛(李淵)及秦府兵(李世民)與二宮(李建成和李元吉)左右戰猶未已。
原本應該保護李淵的宿衛和秦王府的人聯合,一起忙著砍李建成李元吉的人。
也就是說,當時整個太極宮裡武裝力量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人,所以李世民才敢帶著八百秦府兵去玄武門。
這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能做到整個太極宮都是自己兵馬,不是一日一息的事。
李建成他們從頭到尾和李世民都不是一個級別的玩家。李淵和李世民才是博弈的人。
政治家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鋌而走險。你覺得他是拍腦袋,那是你沒看到他背後的動作。
事實上,玄武門之變第二天,李世民已經掌控了朝廷,用最快的速度大換血。
換血完畢,李淵退位。
最後,李世民對李淵勢力的清掃也是絕不姑息的,已經有答主說了,我就不再重複了。
自古以來,權臣扶持傀儡皇帝,不是他有多忠心愛國,而是自己不夠強大,對方大勢未去,需要安穩住躁動的反對勢力。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就有二分天下的權勢了,玄武門之變不過是他以小博大,一口氣拿下整個天下的行動。
玄武門之變那天,陪伴李淵遊湖的兩個大臣蕭瑀、陳叔達,一個是李淵的表妹夫,一個是李淵最為信任的宰相之一。
結果前者是不折不扣的秦王黨,後者是偏秦王的中立派。李淵的勢力可以說呵呵了,根本不值得李世民扶持他。
李淵看著兩個大臣現場背叛,沒當場高血壓都是心理素質過硬。更別說他還很機智地說:嗯,我一直希望二郎當皇帝的呀!後來還抱著兒子,讓他吸奶哭,簡直是影帝級別的演技。
李淵真的是靠著無底線無原則無自尊的三無原則才硬是給自己爭取多了九年吃喝玩樂啪啪啪的退休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李世民對老爹一直不放心,他住在東宮,李淵住在太極宮,可以說是貼身監控。
直到貞觀三年,他已經把朝廷上李淵勢力打掃乾淨了,才把老爹從太極宮裡放出來,讓他去大安宮透氣。
大家不要以為這兩父子從此以後就是形同陌路,內心的距離比銀河還寬。
其實,到了貞觀四年,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已經緩和了。
別用正常人的邏輯去思考政治家。他們大多數人都把道德值去補智商和情商了。越出色的政治家越沒底線,不,越有彈性。
-
4 # 知古鑑今
關於李淵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鬥得最兇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解答:
一、身份問題
在儒家文化深刻影響下的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嫡庶有別,長幼尊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古代,有權有勢有錢的男人大多三妻四妾,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室生的就叫庶出,雖然都是一個爹生的,但是嫡生子和庶出子身份地位差別挺大!
古代一些庶出“有如僕”就是說一些庶出在家族地位中的吃喝穿戴,用銀,各方面選擇低於嫡出正室外,有的庶出甚至和奴僕平等級,侍奉嫡出;第二就是庶子及妾室是沒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利的。
李淵起兵前,共有共就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而李元霸早夭,只有三個兒子是嫡出,在李淵當上皇帝時,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其他人先靠邊站;老二幹翻老大,老二就最有資格;而老三幹翻老大、老二,老三就最有資格成為皇帝。所以鬥得最兇。
二、年齡問題
李淵共有22個兒子,大多數都是在他當上皇帝后出生的,年齡都太小;而成年的只有三個嫡出兒子。其他兄弟要麼還在襁褓中,要麼就是年齡太小,對他們三人夠不成威脅,所以也就只有他們鬥得最兇。
三、實力問題
李淵能當上皇帝,三個兒子的功勞甚大,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這也讓他在軍中積攢了足夠的威望。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遂大生了玄武門之變。
綜上所述,你就知道為啥李淵的三個兒子鬥得那麼兇了。
-
5 # 金寨本心公益黃利宇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李淵起兵到建立李唐政權的經過講起:
李淵(公元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甘肅天水)人,祖籍邢州堯山(邢臺隆堯),唐朝開國皇帝。 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隋煬帝即位後,歷任滎陽、樓煩二郡太守,後升衛尉少卿。615年,被拜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亂時,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618年,接受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統一全國。626年,玄武門之變後,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635年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
李淵是十六國時期 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 隴西成紀 (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一說是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李淵的祖父李虎,在 西魏時官至 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 。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 。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李淵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其 襲封為唐國公。李淵長大後,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
開皇元年(581年), 隋文帝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 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由於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任 譙州、 隴州、 岐州三州 刺史。
有一個叫史世良的人,善於給人 相面,他告訴高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於是,李淵有了遠大的目標。
李淵在 隋煬帝即位之初先後做了 滎陽(今河南滎陽)、 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兩個郡的 太守,後來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同年農曆六月,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李淵奉隋煬帝之命鎮守 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
在此期間,李淵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恰好有詔書命李淵去隋煬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淵因病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隋煬帝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麼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李淵知道以後日益恐懼,因此無節制地飲酒、收受賄絡自汙以自保。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 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 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給突厥看他們閒暇時的射獵馳騁。李淵有另外挑選善於射箭計程車兵作為埋伏。等和 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李淵奉命率兵征討歷山飛賊 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 汾陽)的雀鼠谷,李淵大獲全勝。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結交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各種人才。
大業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隊伍蜂擁而起,隋煬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孤立了。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晉陽縣令劉文靜密謀起兵。
起兵造反的計策確定後,李淵還不知情。李世民想實情相告,又擔心李淵不聽。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議,裴寂就選了晉陽宮的幾個美女,乘李淵喝醉酒之後,陪他過夜。然後,裴寂把李世民的謀劃告訴了李淵,李淵大驚。裴寂說:“安排宮女侍奉,事情暴露後是要殺頭的,我這麼做就是為了要勸你下定決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機向李淵彙報了整個計劃。李淵開始時堅決不同意,還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報官。過一會兒李淵還是答應了起兵,對李世民說:“我愛護你,怎麼忍心去告發你呢!”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 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農曆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 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世民說:“事情緊急,可以舉事了。” 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 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招到數千人。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淵 招兵買馬,懷疑李淵要造反,便密謀騙李淵父子到 晉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不料,這一密謀被 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告知了李淵。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 王威、 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農曆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六月,又遣二子李建成、李世民率軍攻殺拒命的西河郡丞 高德儒。同時,李淵又設下 空城計,嚇退了突厥的軍隊。接著,李淵開始作起兵反隋的準備工作。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正式起兵直趨關中。在釋出的檄文裡他斥責 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 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
誓師後,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守 霍邑(今山西霍縣)的隋鷹牙郎將宋老生、渡黃河,對守河東的隋將屈突通圍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子進軍神速,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十一月初九日攻入長安。
十一月十三日,李淵宣佈遙尊 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李氏父子完全控制了關中局勢。
義寧二年(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同年農曆三月,隋煬帝在 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同年農曆五月, 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 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淵經常派遣兒子 李世民、李建成、 李元吉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武德元年(618年)農曆六月,李世民攻打據有今甘肅蘭州等地的薛舉、薛仁果父子,農曆九月薛舉戰死,農曆十一月俘殺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廣大地區。
武德二年(619年),唐朝用反間計,使李軌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俘殺了李軌,平定了 河西走廊。同年劉武周、宋金剛勾結突厥,攻入河東,佔領太原。李元吉、裴寂等敗逃。後李世民出討河東,收復太原並消滅劉武周勢力。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不久被殺。當時黃河流域形成夏政權竇建德、鄭政權 王世充與唐朝三足鼎立之勢。620年,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王世充,竇建德和王世充聯盟對抗李世民的軍隊。
武德四年(621年),在武牢關一戰中李世民俘獲竇建德。促使王世充投降。武德六年(623年),太子李建成俘斬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平定了河北地區。武德七年(624年),高開道為其部下張金樹所殺,張金樹降唐。唐軍又消滅了江南的輔公祏勢力,終於一統天下。
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 兵戎相見。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 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 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 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 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李世民正式登基,繼承帝位!
綜上可以看出,李家本就是豪門大族,李淵本人本就有極大的政治野心。而在李淵起兵,建立李唐帝國的過程裡,在眾多子女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三個,因此,他們也是最早被封為王的人,所以他們三個能力強,資歷老,地位高,勢力大,再加上李淵在繼承人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出爾反爾,導致了李建成與李世民兩人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所以他們自然斗的最兇也最狠!
-
6 # 使用者593335189775412
因為都已成年,在太原親兵都能建建功,分封的爵位都比其他皇子大,都有勢力,也都是皇后所生自然都認為自己有資格繼承皇位
-
7 # 南方鵬
這與古人的宗法繼承嫡庶觀念和李淵諸子的年齡有關。李淵在隋朝當官員時,所娶的正妻是宇文邕的外甥女、北周神武郡公竇毅的女兒竇氏,還有一則雀屏中選的故事流傳,竇氏巾幗不讓鬚眉,相夫教子,助夫成功躲過隋煬帝一次次試探,可惜等不到李淵稱帝,就在大業年間逝世,李淵當上皇帝后,追封為穆皇后,沒有另立皇后,她與李淵所生的四位兒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就成了李淵的嫡子,而玄霸早亡,只剩下三位嫡子,從身份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只有三人鬥得最兇了,其他人沒有資格摻和進來。
三人的鬥爭,最大的問題是李世民的不願退讓或說退不了。李建成在助父建立唐朝也有很大功勳,並非一個紈絝子弟只會從享其成,從《大唐創業起居注》看,李淵晉陽起兵,基本是老李成竹在胸,謀定後動,給了隋朝臨門一腳才做成大事,李世民的勸父起兵說法大有可疑。本來正常發展也沒有問題,只是局勢多變,打著打著,李世民的戰功太大了,平天下又離不開他。而太子建成又不是無能之人,才激起兩派爭鬥,最終以血洗玄武門骨肉相殘解決紛爭。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三兄弟為什麼爭鬥,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在隨後的幾年裡李淵逐漸消滅其他武裝勢力統一天下,而這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位皇子。
由於李淵在皇位繼承人選擇上猶豫不決,最終發生了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的慘案,但那也只有兄弟三人牽扯其中,而李淵有二十多個兒子,其他人都去哪了?
1、年齡優勢
關於出身早晚,只能怨爹媽,李淵617年起兵反隋第二年稱帝,到626年兄弟相殘,不是其他皇子沒興趣參加,而是年紀太小。
長子——李建成,出生於公元589年,李淵起兵的整個過程都在參與,而且也被定為太子,理論上是皇位繼承人。
次子——李世民,出生於公元598年,李淵能夠起兵,李世民的耳旁風吹的最多,起義到建國出力最多。
三子——李玄霸,出生於公元599年,李淵起兵前就死了,年僅16歲。
四子——李元吉,出生於公元603年,李淵起兵後隨其四處征戰,為人驍勇。後追隨太子李建成。
五子——李智雲,出生於公元603年,617年被隋軍抓獲處死。
六子——李元景,出生於公元618年,此時李淵已經登基稱帝,到“玄武門之變”時也才八歲。
前四位皇子是李淵與獨孤皇后所生,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老五是萬貴妃所生。李淵起兵反隋時,他們年齡都比較大,都曾參與過統一天下的戰鬥。在李元景和之後的兄弟們,都是坐享其成出生太晚。
二、兄弟五人,存活三人。
李建成兄弟五人,老三李玄霸於公元614年病死,年僅十六歲。老五李智雲,在617年李淵起兵時,他和李建成、李元吉都在河東老家,隋軍追來時,李建成、李元吉跑回太原,獨留李智雲被抓,送回長安被陰世師處死,年僅十六歲。
所以說,在當時的客觀條件下,李淵雖然一共有二十二位皇子,但是參與起義並存活下來的成年皇子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三、李淵登基稱帝,在立儲傳位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李淵和獨孤皇后生的幾個皇子,個個實力出眾,李建成身為長子,所以被立為太子;次子李世民能征善戰,禮賢下士,手下有一幫能人異士;四子李元吉同樣驍勇善戰,辦事心狠手辣。
在李淵眼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理想的繼承人。這也就導致李建成心中不安,害怕皇位旁落,就處處針對李世民,甚至李元吉給他出主意派人刺殺李世民。
兄弟間的間隙越來越大,最終演變兄弟相殘,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剿滅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自己稱帝。
綜上所述,李淵雖然兒子很多,但是大多年紀太小,無法對三兄弟造成威脅,鬥爭也主要在三人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