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com屬於無線網路國際會議排名第二級
第一等級:MobiCom, MobiHoc, Infocom
第二等級:ICC, GlobeCom, WCNC, PIMRC, MSWiM
第三等級:VTC
分級的依據主要是影響力,論文的質量以及會議接收率。當然,這三個因素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
第一等級的會議一般對文章篇幅限制很小,基本上和雜誌對篇幅的限制一樣,比如Infocom一般要求不超過雙欄排版的12頁。基本上發表在這一等級會議上的文章都具有發表在雜誌上的水準。而且因為無線網路發展的速度,大家甚至更願意文章發表在一流會議,而不是雜誌上。從影響力來看,基本上所有做無線網路的人都會關注這一等級會議的文章,並以自己有文章發表在這些會議上為榮。理所當然的,這些會議上文章的引用率一般都遠遠高於發表在普通會議甚至是雜誌上的文章。高回報自然意味著高風險,這一等級會議的接受率往往低的驚人,甚至到了有點“變態”的地步。比如Infocom 2005 的接受率是17.2%,MobiHoc 2005的接受率是14.2%,而MobiCom 2004只有8%!基本上一篇文章要發表在這些會議上,得同時具備想法新,內容有深度,而且做的要完整。難度很大。我列舉的這三個會議,MobiCom, MobiHoc規模較小,只接受無線網路研究的論文,而Infocom的規模要大不少,基本覆蓋了網路的各個方面。
第二等級的會議通常對文章的篇幅限制較多,一般都在5-6頁。文章的質量比起第一等級來說要低,但總體來說還說得過去。要在這些會議上發表文章,想法新,內容有深度和做的完整這三點具備其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了。有的時候如果想法新,甚至另外兩個還可以再商量。發在這些會議上的文章,通常會被引用上幾次,但大部分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他們的接受率基本可以接受,大概在30%左右。但是比起計算機領域別的專業來說,接受率還是低了一些。沒有辦法,誰讓大家一窩蜂都去做無線呢?我列舉的這幾個會議,ICC和Globecom基本涵蓋通訊,網路的各個方向,接受的論文都在1000以上。WCNC, PIMRC和MSWiM基本集中在無線網路上。
第三等級我暫時只列了一個,別的還沒想到。讓我把VTC的有關資料列出來大家就明白這一等級的標準了。VTC對文章篇幅的限制是兩頁,也就是一個extended abstract。VTC每年舉辦兩次,最近一次 (VTC Fall 2005) 的接受率是60%。
總體來說,無線網路的研究粥多僧更多,是造成總體接受率居低不上的最主要原因。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無線網路的門檻太低,一個人加上一臺電腦就基本上可以做所有的方向了。在這個領域的人拼的就是一個速度,東西不難,大家都可以想到,關鍵就看誰想的快。最後套用我本科一位老師的比喻(雖然她說的不是網路,是無線通訊):這個方向幾個數得著的大牛就像主人,我們絕大多數研究人員就像餓狗,無線通訊的研究就是餓狗流著口水搖著尾巴等著主人往下扔骨頭,然後再一擁而上把骨頭在最短的時間內撕的粉碎,再繼續等待...
globecom屬於無線網路國際會議排名第二級
第一等級:MobiCom, MobiHoc, Infocom
第二等級:ICC, GlobeCom, WCNC, PIMRC, MSWiM
第三等級:VTC
分級的依據主要是影響力,論文的質量以及會議接收率。當然,這三個因素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
第一等級的會議一般對文章篇幅限制很小,基本上和雜誌對篇幅的限制一樣,比如Infocom一般要求不超過雙欄排版的12頁。基本上發表在這一等級會議上的文章都具有發表在雜誌上的水準。而且因為無線網路發展的速度,大家甚至更願意文章發表在一流會議,而不是雜誌上。從影響力來看,基本上所有做無線網路的人都會關注這一等級會議的文章,並以自己有文章發表在這些會議上為榮。理所當然的,這些會議上文章的引用率一般都遠遠高於發表在普通會議甚至是雜誌上的文章。高回報自然意味著高風險,這一等級會議的接受率往往低的驚人,甚至到了有點“變態”的地步。比如Infocom 2005 的接受率是17.2%,MobiHoc 2005的接受率是14.2%,而MobiCom 2004只有8%!基本上一篇文章要發表在這些會議上,得同時具備想法新,內容有深度,而且做的要完整。難度很大。我列舉的這三個會議,MobiCom, MobiHoc規模較小,只接受無線網路研究的論文,而Infocom的規模要大不少,基本覆蓋了網路的各個方面。
第二等級的會議通常對文章的篇幅限制較多,一般都在5-6頁。文章的質量比起第一等級來說要低,但總體來說還說得過去。要在這些會議上發表文章,想法新,內容有深度和做的完整這三點具備其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了。有的時候如果想法新,甚至另外兩個還可以再商量。發在這些會議上的文章,通常會被引用上幾次,但大部分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他們的接受率基本可以接受,大概在30%左右。但是比起計算機領域別的專業來說,接受率還是低了一些。沒有辦法,誰讓大家一窩蜂都去做無線呢?我列舉的這幾個會議,ICC和Globecom基本涵蓋通訊,網路的各個方向,接受的論文都在1000以上。WCNC, PIMRC和MSWiM基本集中在無線網路上。
第三等級我暫時只列了一個,別的還沒想到。讓我把VTC的有關資料列出來大家就明白這一等級的標準了。VTC對文章篇幅的限制是兩頁,也就是一個extended abstract。VTC每年舉辦兩次,最近一次 (VTC Fall 2005) 的接受率是60%。
總體來說,無線網路的研究粥多僧更多,是造成總體接受率居低不上的最主要原因。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無線網路的門檻太低,一個人加上一臺電腦就基本上可以做所有的方向了。在這個領域的人拼的就是一個速度,東西不難,大家都可以想到,關鍵就看誰想的快。最後套用我本科一位老師的比喻(雖然她說的不是網路,是無線通訊):這個方向幾個數得著的大牛就像主人,我們絕大多數研究人員就像餓狗,無線通訊的研究就是餓狗流著口水搖著尾巴等著主人往下扔骨頭,然後再一擁而上把骨頭在最短的時間內撕的粉碎,再繼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