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uklme2491

    1、泥鰍要飼養在最適24—27℃的水溫範圍。

    2、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餵,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餵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3、泥鰍的飼餵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4、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5、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6、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泥鰍是小型底層魚類。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適應性較強,可在含腐殖質很豐富的環境內生活。當水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而在水體乾涸後,又可鑽入泥中潛伏。發各類小型動物為食。為批產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個體可長達300毫米,肉質優良,為出口水產品之一。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泥鰍不僅能用鰓和面板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面板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裡,全長4~5釐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釐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卵在水深不足30釐米的淺水草叢中,產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並不結成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該創業還是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