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春天來了就不走
給小寶寶立規矩這事我有幾點體會.一..定時吃喝拉撒睡.不細說.拉.現在人都用尿不r溼.全指望尿不溼.應該定把尿.包括夜間.當然辛苦.帶孩子比什麼都累.還要專業知r識.老人那一套和新知識結合使用.t任其自便.會有尿床惡習.再說睡.尤其農村孩子.大人只顧幹活,白天讓孩子睡的多好乾活.晚上吵夜.
大點孩子,東摸西拽,尤其熱水瓶.小孩子有條件反射思維.摸水瓶時你取掉水瓶塞,把寶寶小手放在瓶口處燻一下.很燙.他會把手往回縮.試二次再也不敢摸熱水瓶了.我認識幾人用過.靈得很.如此類似推之很多.魚塘魚都能定時定點餵食.何況人類的小寶寶.只要用心想辦法.規矩就練成了.
-
3 # 小遊媽媽育兒經
首先父母需要明確這樣兩件事:一是立規矩要趁早,因為規則對孩子成長來說,不是i不過對9個月寶Bora說,所謂立規矩,更多是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二是,規則一定要與愛並行,基於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做恰當引導,才能事半功倍。
具體分析如下:
1.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予孩子安全感。
對9個月的寶Bora說,他的心理需求是什麼,主要是安全感的滿足。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獨立的兩個人,也會對與主要照顧者的離開產生焦慮、不安。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探索欲,在熟悉的環境中,會想要到處去爬一爬、看一看、摸一摸,看到大人在做某事,也想要去參與。
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不要小瞧,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一是幫助孩子去熟悉語言、去跟孩子溝通,讓他知道父母要做什麼,比如,給孩子吃飯前,邊給他穿罩衣,邊告訴孩子,我們要吃飯了,穿上罩衣吃得香。
二是給予他安全感,比如,爸爸每天出門上班,不妨帶著孩子跟爸爸再見;媽媽要離開寶寶視線前,不妨告訴孩子一聲,在孩子不安呼喊時,哪怕人不到身邊聲音也要及時迴應。
2.規定孩子日常作息,幫孩子養成規律作息。
越是小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性越差。也因此,對父母來說,怎麼做,主要是規律作息、吃飯、睡覺、玩耍等,比如白天固定睡兩覺,大一些可以減少為一覺, 到點帶孩子出門溜達溜達看一看,固定照料人,經常跟孩子做做撫觸等,父母只有幫孩子養成好的生活方式,孩子才不會因不斷去適應有牴觸情緒。
平時孩子玩耍活動的區域,父母要注意打掃,清潔,不要讓孩子接觸危險物品。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規律作息能解決孩子大多數的問題,比如孩子到點就要休息,那麼即使在外面,父母也要提前做好準備,為孩子營造一個稍微安靜舒適的環境休息,那麼它就不會哭鬧焦躁發火了。
3.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會有一些情緒的表達,如不讓吃的偏往嘴裡送,這時,需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餓了,還是牙癢癢需要磨牙了,或者是困了找安慰物了。當然,危險的東西,阻止時,可透過轉移注意或拿東西替換的方式,都是可以的。
-
4 # 親子約達人
很高興有人提問了這個問題,非常好。所謂的家庭教育,其實就是培養孩子優良習慣的過程,而立規矩,就是最好的習慣培養方式。怎樣給小寶寶立規矩呢?你的孩子只有9個月,坦誠說,現在太強調立規矩,是早了些。但是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始培養這個習慣:
第一,根據年齡和特點立規矩。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立不同的規則。比如三歲的孩子,可以立關於吃飯的規矩。四歲的孩子,可以立關於時間觀念的規矩。五歲的孩子,可以立關於做家務的規矩。同時,不同的孩子特點,也應該立不同的規矩。比如,好動的孩子,可以立專注力和創新力的規矩。愛閱讀的孩子,可以立讀書的規矩等等。這需要你用心觀察孩子,用心陪伴孩子來制定的。你的孩子只有9個月,反而是你要多理解她的世界,引導你跟他的溝通和互動方式。這個對以後你給她立規矩,會很有幫助。
第二,立規矩應該循序漸進。對於小寶Bora說,立規矩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循序漸進。9個月的孩子,更多的是引導和培養她與大人的互動。比如,喝奶後跟她互動,或者睡覺前跟她互動。等她慢慢長大了,你可以從最小的點做起,一點一滴的去引導。你說的遇到不該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不能摸燙的東西,不能吐口水等等,這些不叫立規矩,而是讓她體驗和感受到危險和不允許,而不是轉移注意力。比如,她要去碰燙的水杯,是因為她對這個東西好奇,要去探索,孩子探索就是用手摸。這時候,你轉移了注意力,下次,她依然還會去碰。你可以用稍微燙一點的杯,讓她碰以下,讓她感受到這東西碰了會疼,反而效果更好。
第三,立規矩要跟獎懲結合。你的問題中,現在立規矩她能明白嗎?我明確的告訴你,不明白。這個年紀的孩子,對世界都是陌生的,她都有探索的慾望。至於規矩,她根本不懂。但對於獎懲,她懂。做了某件事,媽媽高興了,或者得到了獎勵。她能感受到。做了某件事,媽媽生氣了,或者得到了懲罰,她也能感受到。
-
5 # 貝貝要雞蛋
立規矩就是跟孩子約定一些做事原則和方法,個人認為要把握好時間和方法兩方面。
時間上立規矩應在3歲-12歲之間。3歲之間孩子的思維邏輯和理解能力不成熟,短時性記憶明顯,就是記不住東西,你說的規矩他無法明白,也無法理解,更無法記住,所以不適合立規矩。12歲之後,孩子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立不當的規矩會適得其反,且孩子已經可以用破壞性的方式表示反對,比如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絕食等。
方式上【1】不可強硬 強硬意識著你根本沒有在乎孩子的感受,你沒有尊重孩子的情感,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孩子因為小無法反駁,但當他長大了,強硬的方式就失效了,很可能孩子長期壓抑後會為所欲為,所謂大緊之後必有大松,後果不堪設想。
【2】從情感切入 立規矩要從情感切入,讓孩子感受到立規矩是爸爸媽媽在關心關愛你,而不是為了懲罰你,爸爸媽媽是與你在一起的,而不是已經走到了對立面。比如,跟孩子立下了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的規矩,那麼我們就要從吃飯時看電視有哪些壞處說起,講到這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而並非是剝奪孩子享受快樂的權利。這種關愛式立規矩法不但不會破壞親子關係,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3】以身作則 這點不多說了,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父母首先要遵守。要不然會帶來更加緊張的親子關係。
【4】把立規矩當成遊戲 孩子是非常喜歡玩遊戲的,家長可以把立規矩的過程變成玩遊戲的過程。比如,家長想讓孩子每天讀半小時書,就可以說,寶貝,我們每天都要玩一個讀書扮演的遊戲,讀一會書後,我們就模仿書中的情節再演一遍人物關係。這樣孩子會非常樂意讀書。
-
6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人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主要是為了規範行為,主要包括什麼事情不能做、事情應該怎麼做等,但是給小寶寶立規矩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至少要關注以下四點:
第一, 規矩不能太早太多。孩子理解和遵守規則屬於社會性發展的範疇,需要比較長的發展時間,通常兩歲左右規則意識萌芽,到四歲左右能夠明確和內化規則後才會主動遵守和維護規則;太早立規矩會讓孩子蒙圈,他們只會感到行為受限但並不明白規則為何物,過早立規矩反倒會傷及規則意識的發展。另外規矩太多不利於執行,要麼孩子感到處處受限,要麼規則變為形同虛設,都是弊大於利的。
第二, 規矩不能要求失當。在哪些方面立規矩和要求到什麼程度,必須與孩子的能力發展相適應,比如讓兩歲之內的寶寶安靜專心地吃飯就很難做到,讓不到四歲的孩子定點睡覺也常常是家長一廂情願。孩子適應規則有一個試錯的過程,家長需要循循善誘,透過不斷表揚和讚賞好的做法,慢慢建立和規範合理的要求。
第三, 規矩需要能給孩子帶來好處。如果孩子只感到規則是一種束縛,沒有任何好處和利益,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破壞或者逃避規則;只有享受到規則帶來的好處,孩子才會樂於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洗澡的時候不讓孩子玩水,可能孩子就不願意洗澡了,如果家長給他一些洗澡玩具,提示只能在浴盆裡面玩水且注意不要弄撒到外面,並對孩子的良好表現給予獎勵,他們就更容易遵守規則。
第四, 規矩不能限制到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有兩面性,比如拆玩具既能鍛鍊能力也可能帶來一些麻煩和損失,家長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因噎廢食,訂立規則和執行規則需要有一定的彈性。
孩子越小規則應該越少,9個月就立規矩顯然過早了,這個階段更應重視對孩子的行為引導;另外訂立規則還應該考慮孩子的天賦個性,比如強求外向和活動性高的孩子保持安靜,或許只能算是自尋煩惱。
-
7 # 家語幼學
我們要如何正確看待給小寶寶立規矩這事呢?這裡,借用《正面管理》一書中的觀點: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而且孩子是在受尊重的前提下,做選擇。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對彼此有利的規則,在遇到問題時有共同解決的方案。
這是我看到過所有育兒知識裡最恰當的“立規矩”的原則與方法。
一、讓孩子參與制定規矩。一個獨立的規矩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結合當事人的情況,讓執行規矩的人一起參與進來,才能啟用規矩的潛在作用,讓孩子意願遵守規則。而不是將遵守規矩視為對父母權威的妥協。讓孩子一起制定規矩,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父母也能從中知道孩子的想法,這樣的規矩才有意義。
二、和善與堅定地活用規矩。孩子們是習慣於成年人慣有的迴應。一旦規矩建立,孩子難免會出現較大的反映,試圖透過反抗得到他們想要的(之前的)迴應。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和善地安撫孩子的情緒,情緒激動的情況下硬執行規矩是一個很不明智的選擇。等孩子冷靜下來,要堅定地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我們要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三、顛覆“本能”的育兒觀念。給小寶寶立規矩,一定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千萬不能高興的時候放鬆規則,心情不好的時候拿規則嚴懲孩子。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假若孩子在實際生活中確認,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滿足,他的不聽話並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後果,那麼就漸漸習慣於頑皮、任性、搗亂、不聽話,之後就慢慢地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所以,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要自己模糊了規矩的邊界。
給寶寶立規矩,都是為了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願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
8 # 久隱290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應該做個有規矩的人。特別是小孩子,更需要規矩去約束。但是要怎樣去給小孩子立規矩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去學習的。立規矩的目的不是去限制孩子幹什麼,而是去引導他們更好的成長。所以,在立規矩的時候,是需要站著孩子的成長角度上考慮的。
規矩需要父母從自身做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跟孩子相處最多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那孩子也就會很注意這些。所以,要想孩子有規矩,父母就必須從自身做起。
堅持原則。在給孩子立規矩之前,父母就必須要堅持住原則。比如孩子今天玩累了,就不想寫作業了,這時父母就要堅持住原則讓他完成作業才能去睡覺。堅持原則,不是霸道主意,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要尊重孩子。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跟父母是公平的,父母要給他們足夠的尊敬。比如孩子很喜歡學音樂,你一定要逼著他去學體育,這就是不對的。尊重他們,懂得聆聽他們的心聲,才能讓他們反過來來尊重你。
要就是論事。每件事情都具有多面性,就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想。對於規矩也是一樣的,所以父母要從具體的事物出發,不要以一概全,制約孩子的發展,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更立不了規矩。
獎懲要分明。當孩子做對了,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做錯了就要去懲罰。而不能因為做錯了就無視做對的事情,或是看到做的對的了就不管錯的了,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去糊弄的習慣。
寶寶2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啦,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或者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你可以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Shou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9 # 刺眼的小兔子
很多家長認為立規矩是為了約束、限制孩子的某些不恰當行為。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給孩子立規矩是讓孩子認識並遵守規則,也就是,讓孩子明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對這些有一個基本認識,並可以遵守規則。
制定規矩的原則
①原則一:不要囉嗦制定規矩家長要注意,3歲以下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所以不厭其煩地告訴他為什麼“不能在馬路上亂跑”未必能起到作用,反而簡單利索的跟孩子說:“站住,危險!”,不要囉嗦要利索,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去執行。
②原則二:及時糾正當孩子犯錯時,要趁熱打鐵。如果他在商場裡做了錯事,而你回到家再訓誡他的話為時已晚,他早就忘記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了。所以,他在外面無理取鬧,你應該馬上把他拉到一邊,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③原則三:不討價還價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與誇獎和鼓勵是好的辦法,但是,我們要謹防“事後獎勵”成為談條件或者一種妥協,如跟他說:“如果你不哭了,媽媽就給你買小汽車。”這樣做,孩子很快就會掌握了一種叫做“要挾”的技巧。所以不要跟孩子討價還價。
④原則四:堅持原則當你制定出規矩後,要堅持原則,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次的大哭大鬧而妥協,這樣帶來的後果是,你所制定的一切規矩都可能被孩子一次次的“小陰謀”給破壞,另外,家長需要把制定的規矩告訴給孩子和所有家庭成員,達成一致之後就開始嚴格執行。
⑤原則五:明確期望家長可以在做某些事情前,跟孩子明確自己的期望。比如在去公園的路上就告訴他,進公園之前必須和媽媽手拉手,不能亂跑,特別是不能在停車場裡亂跑。告訴他可以玩滑梯,但是不能頭朝下滑,更不能踩著滑梯往上爬。在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就跟孩子約法三章,比發生情況再懲罰效果要好。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10 # 早教育兒唷
過於刻板地去給孩子立規矩,認定老子的話孩子必須得聽,這些態度和做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另,平日裡缺乏對孩子的關注、陪伴,那麼你的孩子也很難信服你,很難發自內心地願意去遵守規則。
所以,規矩有效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和愛。 其次,所有父母都該知道,規則的彈性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小。說白了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他規則設定的彈性是需要大一點,等孩子大一點呢,我們的這種彈性規則就需要逐漸縮小。
那麼,小的時候(兩三歲左右),規則彈性要比較大,這個彈性大的標準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有些孩子,就是非常不聽話的那種,你不讓他摸水,他偏要玩水,你不讓他摸沙子、摸土,覺得特髒,可他就是愛玩。那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思路,比如先允許孩子玩一段時間,等他玩完了再跟他講規則呢?
也就是說,給小小孩的規則,不是要完全限制他,不能做什麼,而是讓他在規則範圍內去做。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第一,我知道這是什麼了,我能做什麼;第二,我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時候不能那麼做也是為了保護我自己。
在和孩子討論規則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規則定下來以後,我們是要說到做到的。在談論規則的時候,你可以配合一些獎罰給孩子:如果做到了,媽媽會給你擁抱,給你一個大大的贊,或者週末帶著你去哪裡去玩——最好不要獎勵吃的,也不要獎勵錢,這個特別不好;那如果做不到的話,媽媽會再給你一兩次改正的機會,因為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立規矩,第一,是個從長計議的事兒,不能著急。孩子小的時候,不怕他聽不懂,語氣誇張,表情豐富,把規矩說的簡單明瞭。只要你語氣快樂,會讓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規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
第二,不要總透過說“不”的方式去立規矩。一味說不,只會教會孩子也去說不。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去探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正面強化那些對的選擇。
舉個例子,孩子總要敲打碗筷,媽媽就可以提供一些能給孩子玩兒的不常用的碗筷,或者是某些可以發出聲音的小樂器。問孩子,願意玩哪一樣。如此媽媽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吃飯的碗筷上,轉移到了自己提供的兩樣選擇,滿足了孩子的探索慾望,又順其自然中告訴了孩子,碗筷是用來吃飯的,敲打可以換別的。
如果孩子玩兒開心,媽媽還可以順勢表揚一下,用以強化。孩子一般都會記得自己玩兒過的東西,因為熟悉的事物給會孩子帶去安全感。這樣,在玩兒的過程中,“碗筷是用來吃飯的,敲打可以換別的”這一規矩意識就會慢慢得到鞏固,就不會再想要去玩碗筷了。
其他規矩建立,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提供選擇,強化選擇,而不是一味限制。
第三,規矩不用太僵硬。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
第四,立規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規矩。並非規矩越多越好。尤其規矩多,執行起來很複雜,而且大人又不能堅持的時候,規矩就會完成成為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