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的耐蝕性隨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不鏽鋼的含碳量均較低,最大不超過1.2%,不鏽鋼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鉻),只有當Cr含量達到一定值時,鋼材有耐蝕性。因此,不鏽鋼一般Cr(鉻)含量至少為10.5%。
304不鏽鋼系列
1、304:通用型號;即18/8不鏽鋼。產品如:耐蝕容器、餐具、傢俱、欄杆、醫療器材。標準成分是 18 % 鉻加 8 % 鎳。為無磁性、無法藉由熱處理方法來改變其金相組織結構的不鏽鋼。GB牌號為0Cr18Ni9。
2、304 L:與 304 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但機械性較差 適用焊接及不易熱處理之產品。
3、304 N:與 304 相同特性,是一種含氮的不鏽鋼,加氮是為了提高鋼的強度。
309不鏽鋼系列
1、309:較之304有更好的耐溫性,耐溫高達980℃。
2、309 S:具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佳,產品如:熱交換器、鍋爐零元件、噴射引擎。
擴充套件資料:
不鏽鋼主要型別
1、鐵素體不鏽鋼:含鉻15%~30%。其耐蝕性、韌性和可焊性隨含鉻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效能優於其他種類不鏽鋼,屬於這一類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2、奧氏體不鏽鋼:含鉻大於18%,還含有 8%左右的鎳及少量鉬、鈦、氮等元素。綜合性能好,可耐多種介質腐蝕。奧氏體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1Cr18Ni9、0Cr19Ni9等。
3、奧氏體 - 鐵素體雙相不鏽鋼: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不鏽鋼的優點,並具有超塑性。奧氏體和鐵素體組織各約佔一半的不鏽鋼。在含C較低的情況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
4、沉澱硬化不鏽鋼:基體為奧氏體或馬氏體組織,沉澱硬化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04Cr13Ni8Mo2Al等。其能透過沉澱硬化(又稱時效硬化)處理使其硬(強)化的不鏽鋼。
5、馬氏體不鏽鋼:強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較差。馬氏體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較高,故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蝕性稍差,用於力學效能要求較高、耐蝕效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彈簧、汽輪機葉片、水壓機閥等。
不鏽鋼的耐蝕性隨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不鏽鋼的含碳量均較低,最大不超過1.2%,不鏽鋼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鉻),只有當Cr含量達到一定值時,鋼材有耐蝕性。因此,不鏽鋼一般Cr(鉻)含量至少為10.5%。
304不鏽鋼系列
1、304:通用型號;即18/8不鏽鋼。產品如:耐蝕容器、餐具、傢俱、欄杆、醫療器材。標準成分是 18 % 鉻加 8 % 鎳。為無磁性、無法藉由熱處理方法來改變其金相組織結構的不鏽鋼。GB牌號為0Cr18Ni9。
2、304 L:與 304 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但機械性較差 適用焊接及不易熱處理之產品。
3、304 N:與 304 相同特性,是一種含氮的不鏽鋼,加氮是為了提高鋼的強度。
309不鏽鋼系列
1、309:較之304有更好的耐溫性,耐溫高達980℃。
2、309 S:具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佳,產品如:熱交換器、鍋爐零元件、噴射引擎。
擴充套件資料:
不鏽鋼主要型別
1、鐵素體不鏽鋼:含鉻15%~30%。其耐蝕性、韌性和可焊性隨含鉻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效能優於其他種類不鏽鋼,屬於這一類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
2、奧氏體不鏽鋼:含鉻大於18%,還含有 8%左右的鎳及少量鉬、鈦、氮等元素。綜合性能好,可耐多種介質腐蝕。奧氏體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1Cr18Ni9、0Cr19Ni9等。
3、奧氏體 - 鐵素體雙相不鏽鋼: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不鏽鋼的優點,並具有超塑性。奧氏體和鐵素體組織各約佔一半的不鏽鋼。在含C較低的情況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
4、沉澱硬化不鏽鋼:基體為奧氏體或馬氏體組織,沉澱硬化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04Cr13Ni8Mo2Al等。其能透過沉澱硬化(又稱時效硬化)處理使其硬(強)化的不鏽鋼。
5、馬氏體不鏽鋼:強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較差。馬氏體不鏽鋼的常用牌號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較高,故具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蝕性稍差,用於力學效能要求較高、耐蝕效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彈簧、汽輪機葉片、水壓機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