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透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情,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呼吸運動包含著吸氣和吐氣兩個過程。
1、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腳踏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裡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援點
支援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援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援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援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援點的感覺,那麼,當我閃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援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不同的樂句用氣是不同的
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1)緩吸緩呼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裡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透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撥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四、歌唱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鍊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開啟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瞭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開啟的狀態。
2、開啟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開啟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開啟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開啟,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開啟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開啟喉嚨”呢?
1)“打哈欠”的狀態“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開啟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開啟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裡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開啟喉嚨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開啟,大牙關開啟,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開啟,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裡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
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
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透過說話交流思想感情,因為一般距離較近時所需音量就較小,氣息較淺,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傳得很遠,而且我們說話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歌唱時面對的往往是大庭廣眾,須將歌聲傳至每個角落,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要做到這些,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所以歌唱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它是一項技術性問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呼吸運動包含著吸氣和吐氣兩個過程。
1、吸氣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
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腳踏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裡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援點
支援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援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援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援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援點的感覺,那麼,當我閃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援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4、不同的樂句用氣是不同的
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介紹幾種不同的呼吸練習法。
1)緩吸緩呼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有一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呼氣時下肋和橫隔膜的保持狀態:就是在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裡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我們常說:“長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蠟”,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透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撥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這就是急吸緩呼的作用。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卡魯索說過,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對於呼吸器官的操縱和運用,是否建立了強固的基礎。
四、歌唱的發聲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鍊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開啟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瞭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開啟的狀態。
2、開啟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開啟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開啟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開啟,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開啟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開啟喉嚨”呢?
1)“打哈欠”的狀態“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開啟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開啟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裡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開啟喉嚨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開啟,大牙關開啟,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開啟,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裡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