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周易

    我想把這個問題改變一下,可能更有指向性和層次感。把它變成:兒童教育是性格培養重要,還是文化學習重要,還是綜合素質培養重要?

    首先應該說文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社會生產需要兒童將來去參與,優秀文化傳統需要繼承和發揚,日新月異的生活需要不斷適應,人的精神境界需要不斷提高,自我實現需要不斷提高層次,人生的意義需要不斷豐富,這一切都離不開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幾乎可以給說它是基礎性的,是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家長理當要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

    其次,性格培養也很重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與他人相處。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態度、方法和應對能力,學習理解合理的生存和競爭。培養孩子獨立、自尊、自信、特別是進行自我支援的心理或精神保護和自新意識、方法和能力。培養孩子善待弱者的良心等等。

    但是僅有這些還不夠,兒童教育還應該有更多的教育培養。多元智慧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全面發展是多元的,需要學習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如:語言智慧、邏輯一數理智慧、空間智慧、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交往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能力等。因此,兒童教育方面的追求的內涵十分豐富,而且大有可為。

    2016年,中國提出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概念和要求。所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正在學習貫徹和努力實施。 當然,家庭教育是不可能完全涉及這麼多領域的。但作為家長了解一些這樣的內容也很必要。它可以影響家庭教育發展並使之最佳化。 家庭教育除上述關注孩子文化學習外,也還有很多事兒可做。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使孩子具有較好的教養。等等。 這樣,我們的孩就會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素養。 兒童的發展尚未定型,要培養興趣愛好,也要多方面給予機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可能。

  • 2 # 自律的書生

    依照慣例,先說結論。

    素質教育更重要。

    怎麼說呢,我的理解是,我把文化教育當成了學校教育,文化教育所重視的階段更適用於孩子的學生時代。而素質教育是包括文化教育在內的綜合教育,它的作用功能不僅服務孩子的從幾歲到二十幾歲,甚至透過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受用終身。

    而不培養孩子素質教育,僅僅培養孩子文化教育,換句話說,不會和世界更好溝通交流,只會埋頭答題考試的孩子,註定在這個世界走不遠。

    雖然素質教育在近十幾年非常流行,但是誰敢說以前沒聽過素質教育的學校,他們的老師在教孩子文化課時,就從來不教孩子做人?

    每個老師心裡都希望自己任教的孩子都能成才。

    只是以前對素質教育談論的少,而現在所有人意識到,孩子的教育不只停留在學校,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才是目前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所以在此基礎上,素質教育必不可少。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推崇素質教育。

    不是以前沒有,而是現在希望把素質教育更多的提倡,不只是把每個孩子培養成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把所有孩子培養成各式各樣屬於他的精彩人生。

  • 3 # 元芳有看法

    文化知識和素質教育同等重要,沒有厚此薄彼。

    我認為,文化和素質這兩方面的教育,其實沒必要分開,歸根結底它們同屬於人文教育的範疇,不需要單獨分出來哪個是文化哪個是素質,文化是知識的顯性表現,而素質則是潛性的內在表現,同根同源,不應該將其涇渭分明的搞為兩談。

    我們在素質教育上似乎進入一種認識上的誤區,總以為書本上的東西就是單純的知識,而去學習琴棋書畫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這個觀念我認為是淺薄的,把素質教育理解的過於狹窄和膚淺。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德智體的全面表現,它涵蓋了文化學習,我們為什麼提倡傳統教育,提倡讓傳統走進課堂,讓孩子重拾國學,這其實就是一種素質上的潛意識教育。仁義禮智信學通透了,孩子的素養自然就高了,而不是吹拉彈唱學的好就證明一個孩子素養就高了。

    實際上,我們的書本上已經非常豐富具體了,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事的方法,至於業餘的專業性東西,還是要尊重孩子的愛好為前提,不要為了教育而去學,而是為了喜愛才去鑽。藝術素養一靠天分,二靠喜愛,三靠努力。

  • 4 # 我的初戀已不在

    你好,教育一定要全面教育,不能單方面教育,就像寶寶偏食一樣,只要偏食,寶寶身體發育肯定就不好,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

    首先跟大家說說素質教育,個人感覺素質教育要先灌輸給孩子,只要孩子有素質,對人有禮貌,這樣大家都喜歡,接觸的人多了,對話交流的機會也就多了,瞭解的資訊也相對要多些,慢慢就接觸的人情世故就要多些,文化也瞭解得多了,只要父母稍加溝通,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好比就像開汽車一樣,只要一檔啟動了,開始掛入二擋,達到一定速度然後掛入三當就能順利的開走,如果一來就掛三當肯定不好開,甚至開不走。

    孩子的教育只要基礎打好了,後續的工作只要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稍加教育孩子就明白了,為什麼都在說孩子第一任老師是我們自己父母呢。

    所以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都重要,只是有個先後順序,素質教育要從小開始,文化教育在平時稍加帶入。

  • 5 # 大盛談

    題主問的問題其實是才與德的問題,在教育中,德才哪個更重要呢?我認為這兩者是統一的,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文化教育(才)必須要與素質教育(德)同進,相互促進。

    有才無德的人是危險的,在他擁有的知識中,有有益於促進社會發展的,也有容易走上歧途損害人利益的。這樣的人是最危險,他們的知識在沒有一定的社會公德道德的約束下容易用在損害社會、人們的利益的地方,這樣的行為容易導致犯錯誤甚至是違法犯罪。所以,有德是很重要的。

    有德無才的人,儘管他擁有很強的社會道德意識,但是由於沒有才能的加持,這種情況是比較不利於他的個人發展的,一個人的發展不能單憑他的德而不看才,沒有人會永遠為這樣的人讓路的。所以,擁有才是很重要的。

    有才有德的人是人才,是社會的精英,他能把自己所擁有的的知識在社會道德的幫助下作出有利於社會、人們的貢獻,這樣的人呢容易在社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認可。他不僅擁有很全的知識,還擁有很好的社會道德,這兩樣會幫助他不斷的取得新成就。

    德才的教育必須要同時進行,相互的促進和完善,這樣才能有益於個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其價值,才能為社會、國家提供高素質的人才、精英。不能忽略才的進行德行的教育,也不能忽視德的教育而一味進行文化的教育,兩者必須同時進行,兩者是統一的。

  • 6 # 乙亥年九月

    當然是素質教育更重要,素質教育培養的是一個人的品德,也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的資本,你有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壞習慣,你一輩子有償還不了的債務,管得住自己,你是習慣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習慣的奴隸。

    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

    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衛生檢測員,一位衣冠楚楚、氣度不凡的年輕人自信地走進了總經理辦公室,他優雅的談吐,紮實的專業知識贏得了總經理的好感,沒想到就在年輕人轉身離去的時候,他下意識摳了一下鼻孔,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並沒有逃過總經理的眼睛,結果可想而知,衛生檢測員的崗位,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人怎麼能勝任呢?

    再看看我們周圍,有人勤奮,有人懶惰;有人認真,有人馬虎;有人勤儉節約,有人鋪張浪費;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奮節約的人收穫幸福,鋪張浪費的人收穫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夢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夢想皆成真……有怎樣的習慣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 7 # 未來有家喵寵店

    雖然多餘,但還是想先囉嗦兩句。題主說的素質範疇我不能確定,那就分兩類分析了。

    如果是教育上常說的素質教育,那麼就簡單了,因為這裡的素質教育本就包括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心理、生理、能力以及文化水平。所以,偏向均衡發展的素質自然比單純文化要好的多。

    接下來談談我們臆測的題主說的素質,應該主要指生活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素質之類。談理論太死板,我們不妨舉些例子: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紀錄片《人生七年》,第一集有這樣一個場景:幾個七歲的孩子一起去動物園玩,一個城裡的孩子勸阻另一個正在給動物投食的貧民窟孩子,告訴他他的行為是違反規定的,對方反駁說我以前就幹過,沒事的。站在守規矩的角度,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因為文化差異使得貧民窟的孩子不能認識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知恥而後勇”,如果一個人連什麼是“恥”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夠進步?但文化水平高也並非素質一定高。我曾遭遇過一次網路詐騙,萬幸報案後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重點是當我詢問起作案人員時我深感無奈,因為那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青年,也就是大學生的年紀;再看看那些報道里為了傷病的家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甘願放棄發展的機會,辛苦賺錢供養他們。為什麼明明比許多人有些更高的起點仍然做出這樣的事?至於素質,我們來想象下這樣一個孩子,謙虛好學、堅強懂事,但沒有機會學習;其實和上一點後一位是不是很像?但這樣的孩子終究難以有所成就,最多為人所稱讚,而已。

    也許有些極端且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我始終認為不論這些素質還是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很難界定其重要性。一定要區分的話只能按需選擇了;如果你對你的孩子重要的是希望他做個品德高尚的人,那麼素質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些;如果希望他能有一番成就,那麼兩者同樣重要!

  • 8 # 青年魔徒

    兒童時期是建立性格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兒童的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素質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所為,如果一個人沒有素質,那麼他將會成為一名“人渣”,學習在出色也是無濟於事,因為你不知道他用他所學的知識是去造福人類還是加速人類的滅亡!

    所以孩子兒童時期一定要培養他的道德素質和人生觀面,平時你還要多去在意孩子,多與孩子互動,尊重孩子的意見,多去陪孩子,樹立好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孩子兒童時期得不到陪伴,那對他以後的性格很容易造成扭曲。大多數我們眼中的壞孩子,扒開他們的童年史,都是缺少父母陪伴,或者是父母感情不合、父母家暴所致。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一定要充分充當好這第一任老師的職責,以身作則去指導。

  • 9 # 瓊崖視點

    感謝邀請。個人認為,兒童教育方面,素質性格的養成更重要。因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素質和性格,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素質和性格是一直貫穿孩子成長的主線。文化學習好,但是沒有素質、性格不好的孩子,只能被欣賞一時,孩子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MACD和換手率配合高效率短線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