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cho小茵茵
-
2 # 丶倚樓聽風雨1
多帶小孩出去走一走,比如遊樂場、兒童公園等等,在玩的過程中教導小孩跟小朋友分享快樂,好吃好玩的一起分享,不開心的哭鬧用小手拍拍雙方的小肩膀互相安慰。教會小孩學會分享,小孩的社交能力迎韌而接。
-
3 # 燕媽小窩
1.為孩子提供學習社交能力的機會,帶孩子走出家門,讓孩子學著與他人一同玩耍,並在此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和分享。
2.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參與到和他人互動之中。如果在你鼓勵後孩子依然十分害羞,不願意與其他的孩子玩,你也不要批評他,隨著他,理解他,次數多了,總會有走出第一步的。
3.可以利用洋娃娃或毛絨玩具向孩子講解如何與人交往,每次出門前,和他說你們要去做什麼,在見到他人時,提醒他向人問好。
4.做好孩子的榜樣,自信地與人交往。
5.利用繪本,給孩子講解,一起閱讀,模擬場景。
-
4 # 育兒教子
通常,在上幼兒園前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很重要,而且這個年齡主要讓寶寶學習的社交能力,有以下幾方面:
1、孩子學習的幾種社交能力
這個年齡主要讓寶寶學習的這幾種社交能力:社交性互動、模仿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互換性學習、組織性學習等幾方面。家長可有意識地引導寶寶多與別人互動,並且還要讓他多觀察別的小朋友都在幹什麼,是怎樣做的;並且教寶寶去模仿、去操作,從而豐富富他的生活經驗。
2、引導孩子主動跟人打招呼
平時,家長要引導寶寶主動與人說話,比如主動說“姐姐好,叔叔好”等。一開始,可以先教寶寶與熟悉的人說話,見到了,就要叫一聲。之後,可以鼓勵寶寶與不太熟悉的人,打招呼。如果有人問話,要鼓勵寶寶作相應的回答等,都可以訓練社交能力。
3、引導孩子學習協同合作
家長在平時,要多為孩子提供與同伴一起玩的機會,並安排一些合作類的遊戲。比如,一起蓋房子,一起玩過家家遊戲等。當一個孩子,做一種動作或出現一種叫聲時,讓孩子也跟模仿。這時孩子們往往會互相笑笑,那麼,這種協同的方式,便是這時期的特點,由於不約而同的做法,會使孩子互相默契,而得到快樂。
4、教孩子學分享與交換
和小夥伴玩時,可以讓孩子們每人都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並在互相看得見的地方,各自玩自己的。過了一會,當有孩子們開始互相搶奪對方的玩具時,家長要出面幫助他們,進行相互交換著玩。並告訴孩子,這些都是都友好的行為,從而讓他們感受有夥伴的快樂。
-
5 # 愛小蔬菜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社交能力自然而然就會鍛煉出來。
獨生子女可能比較習慣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與別人交往,在家裡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讓著孩子,孩子是學不會與人相處的,只有把孩子放在孩子聚集的地方,讓孩子慢慢摸索,不知不覺就可以學會了。
朋友的孩子在家裡是小霸王,滿屋子跑,玩具到處扔,對著家裡人也伶牙俐齒,嘴巴說個不停,可是這樣一個孩子,出門去了完全變了個人,一定要一直跟著大人,半步不能離開,別人和他說話,要麼就是不敢回答,就算回答了也很小的聲音,典型的在家一條龍,出門一條蟲,他媽媽擔心的不得了,幼兒園都不放心讓他上。
可是鳥兒長大了總有自己飛的一天,年齡到了再怎麼不放心也要上學的,第一天上幼兒園,朋友的兒子很興奮,可是到了學校門口看到很多孩子在哭,他也跟著哭,朋友狠狠心走了……每天都這樣,快持續半個月左右,終於他自己背書包上學了,朋友偷偷看他,他在學校和朋友交流的很好,還會給小朋友拿紙巾什麼的,有時候還會要求朋友給他做餅乾,說要帶去學校。
孩子不與人相處是很難學會社交的,走出去,自然而然就慢慢學會了。
-
6 # 靈風飛舞80
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很小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培養,從孩子剛剛出生,就應該多給孩子放放音樂、多和孩子說說話,多給他指著事物介紹,幫助孩子認識世界。
等到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多和孩子交流,儘管可能這個時候家長並不能明白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對於孩子的表達還要有反應,及時予以反饋,鼓勵孩子的交流能力。
當孩子漸漸長大,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一、多帶孩子外出接觸不同的人,讓孩子有有效社交的機會
很多的爺爺奶奶帶孩子,總是用小推車把孩子推到小區、公園裡,然後孩子在車裡傻坐著,一堆老人坐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或者爸爸媽媽帶孩子,孩子在一邊放著,自己低頭玩手機。這些都不是有效的社交。
真正有效的社交是帶孩子和同齡的孩子一起,和他們的爸爸媽媽組織孩子玩遊戲,或者帶他們去和同齡的孩子一起聚餐、做親子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把父母當做學習、模仿的物件,看父母如何與別人交流。
二、社交能力的培養,身教大於言傳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體會,孩子不喜歡和人打招呼,所以每次見到人後,家長就會說:“寶寶,你怎麼不招呼人,快叫王奶奶”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其實對於孩子,言傳不如身教,作大人的見了朋友先熱情的以孩子的口吻打招呼,孩子自然就會學習。
在比如,有客人進家門了,如何招待客人,孩子在無形當中都會學習。
三、學會利用兒歌、遊戲、閱讀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很多的繪本、兒歌、遊戲,可以教會孩子懂禮貌、與人交往,比如兒歌《客人來了先問好》等等。
四、讓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
讓孩子在遊戲、玩耍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的合作與分享
五、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要介入,讓他們自己解決
-
7 # 童媽學心理
在孩子入園以前培養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對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至關重要。 培養孩子的能力有一個誤區需要家長避免——早教機構。
我家孩子班上有個小朋友,上幼兒園之前家長花費大價錢送孩子上早教機構的各種班:繪畫、音樂、運動等。
但是一上幼兒園,每天都尿褲子,從不知道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戶外活動和自由玩耍時,從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互動……
整整一個學期都沒有適應過來,每天都很無奈、不開心的樣子。
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因為當大部分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在公園裡自由嬉笑玩耍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卻呆在早教機構的教室裡。
雖然周圍有很小朋友,但是他們都完全注意在完成課堂的任務上,沒有相互之間的互動。
他們學會了畫畫、音樂、運動,卻完全不知道什麼叫自然的美和節奏,不知道在操場上追逐的快樂。
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製造豐富的真實場景。
多帶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公共場所:比如公園,社群、遊樂場……
經常和有家庭的孩子一起出去玩,讓孩子之間自然相處。
-
8 # 媽媽向上
其實,沒必要太過於擔心這個問題。大家都說幼兒園不是孩子融入不進去,是家長捨不得孩子,怕孩子離開自己,所以才會小心翼翼。
在孩子入園以前,我們如果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入園以前,有條件的可以給孩子先報上興趣培訓班。
什麼班不重要,關鍵是讓孩子學會離開家長跟不認識的孩子和老師有接觸。
2.經常帶孩子參加孩子比較多的一些活動。
比如一些親子活動,比如下樓讓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在小區玩耍。
3.培養孩子自主地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
比如說教她,如果需要別人的幫忙,要跟別人求助,該怎麼跟別人說,而不是用哭的,哭是解決不了的問題。
4.給孩子講故事,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的習慣不只是在於聽,更在於回講,還有實踐到現實中。
現在這樣的繪本很多,挑一個生活化的並不難。
再加一點,做家長的,記得要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耐心地等她成長,不要操之過急。
才幼兒園,不要太過緊張,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還有很多很多,慢慢跟孩子一起成長吧。
-
9 # 媽咪老師
三歲之前的孩子絕大多數是不懂得交往的。家長們用心觀察會發現,這個年齡的孩子即使在一起遊戲,也是各玩各的,偶爾的衝突也大多是物品佔有上的矛盾,比如爭搶玩具。
雖然說這個年齡的交往互動基本沒有,但是寶寶的交往慾望還是有的:他們不喜歡自己在家,喜歡到有小夥伴的地方一起玩。
那我們應該為孩子以後社交能力的培養做出哪些努力呢?
一是多給予寶寶愛的迴應,使寶寶可以充滿自信,不畏懼外面的世界,願意親近其他人。
二是學習自己解決問題。比如超市購物付錢、自己選擇商品……孩子在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形中增加了和周圍人的互動,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三是理性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這個年齡段摩擦,基本都是爭搶,這時候家長要謹慎介入,引導孩子學會輪流玩。
四是引導孩子學會合作玩遊戲。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玩一些簡單的互動遊戲。比如躲貓貓、傳皮球等。
五是創造社交機會。在小區內和其他孩子一起遊戲,到別人家做客等,培養孩子的社交興趣。
六是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有的家長會以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什麼都不懂,經常會隨意地冒出“這孩子膽小”、“這孩子不願意說話”等。
-
10 # 妙七爺
孩子的社交能力要儘早培養,特別是在幼兒時期父母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但是很多父母都很苦惱該怎麼去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上幼兒園前,如何鍛鍊孩子養成社交能力?
第一:父母要積極給孩子創造社交能力的機會。 有些父母就是太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捨得讓他們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怕磕著碰著了,也怕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啥的。其實整天待在家裡,孩子不僅會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的性格,還會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養成。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帶孩子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玩,給孩子創造能夠鍛鍊社交能力的機會,這樣才能使孩子的交際能力得到鍛鍊。
第二:父母應耐心引導,讓孩子產生謙讓意識。常常耐心地教導孩子要學會分享,學會謙讓,跟同伴玩的時候要捨得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同伴玩,食物也要懂得跟別人分享。懂得分享和謙讓的孩子更能得到大家的喜愛,使孩子的社交活動更順利。
第三:讓孩子多參加一些交往的“遊戲”,並傳授其交往技能。跟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適時的教導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禮貌待人。
第四: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積極跟同伴交流合作。 鼓勵孩子主動跟別的小朋友說話交流,引導孩子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幫助孩子快速的與別的小朋友建立友誼。
回覆列表
社交其實是孩子的天性,是人類的天性,只要父母沒有過度干預和破壞,每個孩子都能夠亨豪的適應自己的小社會。所以先不用太過焦慮覺得這一定是一個要父母花力氣培養的事情。但確實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點:
1. 不過度干涉孩子的社交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年人,孩子的社交概念是在發展中的。比如兩歲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經常就會出現搶玩具的事情,這個時候大人很容易就焦慮了,衝上去制止或者把兩個孩子拉開,或者強行決定這個玩具該給誰玩。
這其實就是干擾了孩子自己發展的節奏。
孩子就是在這種打打鬧鬧的過程裡逐漸找到遊戲規則,懂得如何和小夥伴相處。大人只需要守在旁邊,以防有一些危險的事情出現就可以了。
2. 注重在家庭小社會的培養
孩子最開始的人際關係就是和媽媽建立的,孩子從媽媽這裡獲得的主要是安全感,在兩歲以後,爸爸才真正在孩子的心理意義上登場,爸爸主要負責的是規則感和力量感。
這就需要夫妻倆打配合,首先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儘量要保持協調,不要互相貶損,這樣會讓孩子很焦慮和疑惑,導致孩子會在心理上選擇站隊,這樣就有可能缺少來自另一方父母的支援。
再者,家庭就是一個最基礎的社會交往模型,在家裡父母不要老是處在絕對權威的地位,如果你想讓孩子變得情商高講道理你就先要對他講道理,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壓。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出現了什麼問題,就先要反思一下自己或者伴侶身上有沒有這些問題。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當你自己改變了的時候孩子自然也就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