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微微一笑很溫暖112233

    曾經婚前上班時租住過城中村,說說以前的情況,畢竟時間過去了很久,現在的城中村可能比我們當時好的多吧。個人感覺村裡的人很安逸,打個牌,出租個房,出租鋪面,當時老羨慕了,別人給介紹物件,還開玩笑,說找個城中村的,當包租婆,哈哈,住在城中村,村裡住的人多又雜,環境不好是當然的,不過村子很繁華,人多,小吃多,生活中簡單消費方便,,,當時因為剛畢業,所以租住的房間很小,我和朋友兩個人擠,冬天冷,夏天熱,衛生間在一樓大門口,冬天上廁所是硬傷啊,安全也是一方面,有次朋友的朋友,在她自己的出租屋刷個牙,等回去,錢包不見了,房東只是配合的找找,給她交代一下以後要注意的東東,就不了了之了,現在的城中村相對來說,安全有了階梯性的提高,不過去過朋友那,房子蓋的很滿,屋子裡很黑,全天要開燈,,,,,大家好好奮鬥吧,相信好的條件透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實現!分享的不好,多包涵!

  • 2 # 一卉影片

    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想來都是有過在外租房經歷的人,城中村真的是一個很繁華的存在,人多,不排外,各種商業資源又不缺乏,給很多有才華的人提供了創造夢想的條件。

    現在想想,那時候住在城中村,一點也不覺得苦,因為心裡有希望,有未來,只要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在哪裡都很幸福,但現在真的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以後,倒真的不願再回去過那種生活了,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到也沒覺得有多幸福了!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能共苦不能共甘吧!

    記得那時候,起初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先是寄住在朋友和別人合租的房子裡,環境很好,小區房,但是他們一起住的人之間關係並不好,後來找到了工作,就在工作附近的城中村找到了一間很小的房子,沒有電梯,一室一廳,房間很暗,光線不好,初次搬進去的時候裡面還有很多小蟑螂,從窗戶往外面看,樓間距很近,都能清楚的看到對面房間裡的人在做什麼,洗澡也很不方便,沒有淋浴,房間也沒有空調,每天轉兩趟地鐵去上班,後來男朋友也找到了工作,我們就從那個沒住滿一個月的房子搬走了,搬到了另外一個城中村,環境好點了,有電梯,也有淋浴間,隔音也還不錯,管理也還好,屬於公寓型的,我們就置辦了各種傢俱,早上六點起床擠地鐵上班,晚上又坐一整條地鐵線回到住的地方,那時候真是不覺得累,覺得還很充實。每每去擠地鐵的路上,看到路邊一排排的房子,那麼筆直,想著我只是暫住在這裡,總有一天我要有自己的房子,靠著這個夢想偽裝著自己的自信一直努力著!

    相信很多人都在城中村生活過,豐富美味的小吃,僅有的安身之所,娛樂裝置也很多樣化,總的來說,城中村的環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差,而且大部分城中村的環境也在變得越來越好,但是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會永遠住在這裡,這個造夢的地方,不知道有一天會不會永遠被高樓大廈所替代!

  • 3 # 四爺一家說

    說說一般都是哪些人住在城中村?

    我想主要有兩類人:一是在外來務工者,二是臨近畢業或剛畢業初入社會的學生。

    第一類人,是為了謀生,在城中村一是有產業聚集、同鄉聚集、生活聚集,二是生活成本較低、生活便利性好。

    不管我們住在哪裡,其實都是一種蠻不錯的體驗。

    三段城中村的生活經歷

    以前有一段時間的住在城中村,雖然生活的確很清苦,但是現在每每回味起來,不覺得辛苦。

    1、北京的城中村,無法融入的帝都郊區

    北京四環外有個叫久敬莊的村子,當時也算城中村,與南方城中村不同的地方,這裡沒有握手樓,房子一般不高,2-3層,村子裡基本都是全國各地外來務工的人員,街道邊上有做南北早餐的、烤鴨的、修鞋的、小診所、水果攤,早上和晚上最熱鬧,住在這裡最不方便的是洗澡和上廁所了,洗澡需要自己燒,上廁所,需要到外面公共廁所。周圍其他的公共設施基本較少,以前網路也沒有如此發達,每天回去只能發呆、看書、確實有些無聊;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地鐵不通(當時),公交出行太遠了。

    2、武漢的城中村,城市CBD夾縫中快樂生存

    武漢的城中村,都是城市擴張之後,當地農民建的房子,比鄰學校周圍,很多學生或剛畢業的學生,租住於此,戶型有1房1廚1衛、有1房1廳1廚1衛,有多房1廳1廚1衛的,戶型比較多,價格也不算太貴。而且網路開始普及,租一個屋子,買1臺PC,牽1條網線,而且是毗鄰學校,朋友圈、生活圈、消費圈基本在方圓1公里,那時吃喝玩樂便利、就是手上缺米,不過要麼輪流請、要麼AA制了,那段時光的確開心、過去許久值得回味,你無法想象,在路邊蒼蠅館,3塊錢的土豆絲、10塊錢的武昌魚、4元的油淋茄子、4元的洪山菜薹、6元的火鍋肉、4元的地三鮮、8元的宮保雞丁,吃起來那麼油、卻那麼香。還有路邊老夫妻的2元一份的南瓜餅、糯米雞、苕面窩......

    3、廣州的城中村,身在城中村心在珠江新城。

    天河上社,是廣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流動人口12萬人。只有三四千原住民的上社村,卻住著近十萬外來的年輕人,它被稱為廣州“最年輕”和“最有現代生活氣息”的城中村。

    在BRT未通、地鐵未通的年代,每天擠公交上班是這個村裡打拼著的有志青年們的痛。住在這裡,很多白天出入珠江新城高檔的CBD寫字樓、穿梭於崗頂的電腦城、體育中心商圈的CBD,晚上,隨著人流和霓虹,流回村裡。村裡的道路四通八達、路面潮溼、電線纏繞、巷子裡以前藏著很多地下產業,還有很多各地的小吃、大排檔,進入到這裡,夜晚似乎被延長了,不到凌晨2-3點,整個村似乎不會寧靜下來,晚上任何時候睡醒了、玩累了、肚子餓了,穿鞋、下樓、出門、轉轉都是有深夜食堂等著你,時刻犒勞你的胃。

    4、後記

    第一類人,很多並沒有想過離開,他們因為不覺得這個城市是他們的根。

    第二類人,總想著快點離開,不過離開之後,總喜歡回味,路過時不免轉頭望望,抬手指一指:

    “看,我以前就住在這裡,裡面好吃的東西特別多。”

    “我和第一任女票就住這個村的三樓。”

    “我和老婆當年打拼就是住這個村。”

    “我們畢業那會,三名女生就是租在這裡。”

    “這裡面有個老闆的女兒肯定是看上我了,每次路過的時候衝我笑。”

    “我的全部值錢的家當,就是住在這裡被偷光的。”

    。。。。。。

    總之,故事很多。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一個人在城市裡面奮鬥的時候,你有沒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很孤單、很迷茫、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