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知離愁

    太難了基本不可能!不是一般的難。第一部分 機會出現在吳起的魏武卒時期,這一步的目標是破秦,破胡,滅韓趙。第二部分 龐涓,孫臏南北分置守楚聯齊北滅胡人後蠶食中原小國。第三部分用商君(血)變法滅楚吞秦。如果魏真的可以一統天下需要的時間將不比秦國時間短。

    魏國統一的困難:第一魏國君主多陰謀而少方正很少有明主。有人說過心胸多大你將來的成就就多大,魏主們的心胸狹窄,遺傳基因不好,用人方面沒有魄力和個人魅力很難長久的吸引人才。第二大環境惡劣 地域位置不好西秦,北胡,南楚,東齊,中週五大制約。吳起時期的戰略完成最好,把老對手秦國打的快遷都了,利用秦國虛弱一統韓趙三家才有將來的基礎!第三樹立楚國威脅論!這才是最根本的輿論戰術,如果沒有這種一貫的輿論造勢和南守方針當時的國際壓力根本不能讓魏國中興!魏國在外交方面根本沒有人才可講。蘇秦必須重用,這才能破解死局。利用蘇秦的外交能力激化秦國和胡人的矛盾讓被吳起削弱的秦國沒時間和能力吞蜀。只有秦弱魏才能東進滅小國,北進逐胡人,破楚國。戰國時期有可能一統中華者秦,楚,趙,魏四國。齊是好大喜功的典範,外交上做的好東西二帝之策足可以把齊國忽悠的不知道北!早期用尊齊國為合縱長牽制楚國,後期用秦國使用的東西二帝法忽悠齊國!秦武王舉鼎是一個重大的戰國轉折點,戰國七雄從悶頭髮財轉變成爭雄表面化,大家撕破臉這事魏國必須讓它最後發生!最不可能的一環就是重用商君鐵血變法!不鐵血就等於失敗!秦能成功就是因為秦國貴族比較少,沒有東方几國這樣勢力強。商鞅在貴族比較弱的秦還落得車裂,滅族呢。所以我說這部最難,也最不可能。中期的戰略是先變法,尊齊長,吞蜀中南北包夾吞秦國!後期就好了出蜀中滅楚,滅齊,滅燕。反正這樣的猜想我覺得不可能!

  • 2 # 君山話史

    在戰國初期,魏國一枝獨秀,成為七雄中的最強者。那麼,魏國有沒有統一六國的機會呢?

    君山認為,魏國統一六國的機會微乎其微,基本上是不可能。

    原因如下:

    其一,魏國的輝煌,是建立在三晉一體的基礎之上。

    大家都知道,魏國是脫胎於晉國,只擁有晉國三分之一國力的魏國憑什麼能繼承晉國的霸業呢?這就是魏文侯的高明之處。從立國開始,他就極力主張“三晉一體”,也就是說,魏、趙、韓三家雖然各自獨立,但仍然是獨聯體。三國能聯合,親密如兄弟,就可以把晉國百年霸業繼續下去,倘若三國反目成仇,就是滅頂之災。

    我們回顧一下魏文侯的三大霸業:其一,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其二,滅中山;其三,東破齊國於癝丘。這三大霸業,破齊之戰,是三晉聯手;滅中山之戰,是借道趙境,沒有趙的支援根本不可能做到;河西之戰,雖是魏師獨立作戰,然魏師能全力西向,原因之一是與趙、韓關係和睦,無後顧之憂。

    如果魏國要統一六國,首先就要吞掉趙國與南韓,否則難以向外擴張。後來魏武侯違背魏文侯的既定政策,與趙國開戰,三晉失和,魏國從此就走下坡路了。

    其二,魏國身處四戰之地,地緣最為劣勢

    大家看戰國地圖,魏國的地理位置,頗與歐洲的德國相似,都是處於四戰之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強鄰環伺。所以魏國與德國一樣,軍國主義尚武精神雖發達,一旦陷入多線作戰,最終必定要完蛋。

    戰國時代為什麼打了兩百多年,因為各個諸侯國勢均力敵,都很防某個國家一枝獨秀。戰國時代有過三大霸主,第一是魏國,強大了三代,最後被四面八方的圍攻折騰死了;第二是齊國,滅掉燕國後,被迫又吐出來,滅掉宋國後,引來五國圍毆,最終也完蛋了;第三是秦國,秦國強大後,也引來諸侯們的群起攻之,光是五國伐秦就搞了四五次。但是魏、齊都撐不住,何以秦國撐住了呢?這就是秦國的地緣優勢。魏國四戰之地,根本沒法頂住圍攻;齊國雖然地緣好一點,背靠大海,東線無憂,但是齊國丘陵平原地形,無險峻大山大河,最後也不行了;秦國地緣最好,只要在東面擋住敵人,國家就安全了,又加上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秦國佔據險關要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最後只有秦國成功了。

    魏國惡劣的地理位置,是其由盛而衰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這一致命因素,決定了魏國想要一統六國,難度之大,難以上青天。

  • 3 # 張細水

    三家分晉之後,魏文侯時期,吳起數次擊敗秦軍。但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猜忌吳起,導致吳起出逃楚國。要知道吳起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只能用神話來稱讚。吳起先侍魯穆公,以弱國之兵大敗齊國;侍魏期間,把秦國打的龜縮洛水不出;侍楚時,攻百越,敗魏軍。

    如果魏武侯不逼走吳起,光是憑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恐怕就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了。

    (本人寫過一個玄幻小說題材小說《劍俠誅邪志》,目前還沒完結,就是吳起那段時期的歷史相關。)

  • 4 # 北京陳皮

    本來秦晉齊楚都有機會統一,但是在最需要統一起來的時候,晉國在春秋末期分裂了,就沒有機會了。三晉分裂之後,如果魏國或者趙國能夠迅速吞併其它兩國,仍然有機會成為統一的主導者,但是趙國和魏國都錯過了機會,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秦齊楚三國了,而秦國最後在競爭中勝出了。

  • 5 # 隱匿的黑馬

    完全有這樣的機會,眾所周知,在三家分晉時,魏國得到了最肥沃的土地,佔據著今天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域,人口500萬,軍隊數量大概在60萬左右,要知道整個戰國總人口也不過2000萬左右。

    魏國在戰國初期是超級大國,擁有很好的家底和軍隊規模,而魏國的衰敗始於孫臏圍魏救趙,龐涓的死去代表著魏國衰落的開始,從此之後魏國一蹶不振,再也沒有崛起。

    魏國想要一統天下,必須保住人才,抓住幾個關鍵人物,第一孫臏,第二商鞅,第三張儀。

    我為什麼要把孫臏排在第一、商鞅第二、張儀第三呢?

    孫臏是孫武后代,師從鬼谷子,其軍事才能遠超龐涓,齊國之所以能勝魏國,並不是國力之雄厚,士卒精戰,全賴孫臏謀略得勝,馬陵之戰後,魏國元氣大傷,國力空虛,但魏國還有超級大國的底子,只是沒有喘過氣來而已,因惠文王樹敵過多,以至於國力空虛後,出現了萬國來操的局面,使本來已經很嚴峻的局面變得更加惡劣。因此,魏國若得孫臏,可以杜絕馬陵之戰與圍魏救趙的發生,而魏國依舊是超級大國。

    不過魏國想得孫臏,必須拋棄龐涓,否則依龐涓的性子決定會至孫臏與死地。

    魏國要一統天下,最重要的人才還是商鞅,商鞅一開始便是公孫痤的學生,因此魏國君主能夠比其他六國君主更輕鬆地得到商鞅,一旦魏國進行商鞅變法,那就不得了,直接從超級大國向超級帝國過渡,一統天下將不再是夢。

    第三個人才便是張儀了,張儀的合縱可以防止樹敵過多,一方面削弱六國實力,一方面保留本國實力,穩重求進。

    最後就是怎麼打的問題了,怎麼打,該打誰,先打誰?

    魏國第一個要打的便是秦國,最好是把秦國給滅了,河西是兵家必爭之地,魏得河西,秦國大都便袒露在魏國的劍鋒上,秦得河西,那麼魏國大都便在秦國刃口旁,秦得河西可攻魏,魏得河西可攻秦,因此在這種矛盾下秦國必須滅亡,這樣魏國攻打天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魏國君主本人了,若是魏國君主沒有像秦國君主那樣吞併天下的野心,即使是超級帝國也無用

  • 6 # 大秦鐵鷹劍士

    雖曰天命,亦需人事努力,人事不爭,天命亦改,天命之說始終都只是強者的光環,他永遠不會眷顧一個弱者。魏國當然有機會統一天下,而且他的機會還最先到來,只不是人事不爭,天命改了,統一天下的重任交給了秦國。魏國錯失天下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才流失,變法不徹底也沒有長久的堅持下去。

    魏國如果想統一天下,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其一、對內深化改革,唯才是用;其二、對外合縱連橫,一個一個的消滅群雄。國強無二途,只有變法改革,與時俱進,才能始終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魏國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變法的國家,經歷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兩代半;如果變法能始終堅下去,起用衛鞅主政魏國開展第二次變法,則魏國可以王天下。人才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用人唯才,任人唯賢,則國家可以長盛不衰,如果任人唯親、用才光看家庭背景,那麼國家階層必然疆化,時間久了就會出問題。

    魏國統一天下應當走的路如下:緊密團結南韓、趙國兩國,加強三晉同盟;先滅秦國,再滅齊國,接著滅楚國;支援趙國滅了燕國,支援南韓滅了宋國等其它小國;聯合南韓滅了趙國,再擊滅南韓;如此則魏國統一天下易也!魏國統一天下的核心是三晉同盟,利用三晉同盟先滅掉最弱的秦國,再擊滅強大的齊國、楚國。天下只剩三晉時,再聯合一國攻滅另一國,最終可使天下歸魏。

    我們看魏國是如何失去天下的:首先放過了很有潛力的秦國,其實破壞了三晉聯盟,最後隨波逐流、不思進取。秦國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國家,不趁他虛弱之時滅之,以後必然會成為最強勁的對手。韓、趙、魏三國皆出於晉,這是最佳的聯盟,三國同盟則列國相畏,三國齷齪,則列國相輕。魏國以統一三晉為目標,發動滅趙之戰,敗於桂陵;又發動滅韓之戰,敗於馬陵。兩戰之後三晉皆衰,浴火重生的秦國強勢掘起,魏國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先機。

  • 7 # 關東俠客

    魏國(公元前403一公元前225)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位於山西省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一部分。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魏文候是戰國七雄之中最先開始變法,實力最雄厚的國家,本來是有實力的統一六國的。魏國位於華夏民族核心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李悝成功變法依法治國,魏國經濟文化發達,人民非常幸福。人才濟濟,吳起,信陵君,張儀,商鞅都是戰國時期風雲人物。魏國早起步一百多年是有一手好牌和機會的,吳起訊練的魏武卒戰鬥力強悍打遍六國無敵手,奪秦國七百里河西之地,威楚脅趙攻齊服韓把各主要諸侯國都修理一遍,但魏國的雄心還是停留在春秋時期稱霸上,沒有統一天下的意識,也沒有制定統一的戰略把對手打服就撤兵而去。後來魏國龐娟被孫臏兩次打敗,商鞅奪回河西之地,南方被楚國羞辱後逐漸衰落下去,公元前225年被秦國滅掉。

  • 8 # 趙公子無恤

    有是有,但真的太難了。七雄之中,率先稱霸的那一個國家肯定會擠壓其他六國戰略生存空間,受到六國聯合打壓,而魏國剛好位於中原四戰之地,如何維持霸業乃至統一天下,除了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的難題,如何處理外交關係才是最無解的。

    戰國初期,三晉結成同盟,一同出擊其他大國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三晉之間領土犬牙交錯,不利於任何三晉一方的發展。在魏文侯時期李悝變法後,魏國國力遠超趙、韓兩國,西取秦河西之地,被越趙國滅中山,東伐齊入長城,南攻楚取大梁、榆關。魏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霸主。

    但是跟在魏國後面的盟友趙、韓獲得的利益是及其有限的。趙國與魏國圍繞衛國發生多次戰爭,趙國一直處於劣勢,失去了大片土地,甚至都城邯鄲被魏國佔領。三晉聯盟在在戰國中期,已經不復存在。

    馬陵、桂陵兩次戰鬥都是齊國分別干涉魏國攻打趙國與南韓。表明楚、秦、齊等國已經開始復甦並想要奪回魏國曾經奪走的土地。魏國位於中原四面之地的地緣特點已經成為一個致命的缺點。

    隨著六國相繼變法,魏國之前的軍事政治優勢不復存在。秦國更是強勢崛起,對魏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在秦國依靠商鞅變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後,依靠“崤函之固”的地利,“縱橫之術”“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化解一次次六國的聯合攻秦,逐步蠶食三晉的戰略空間,漸漸取得了對六國的統一態勢,終於統一六國。

    最後, 如果魏國要統一天下的話,只能是有極其傑出而富有遠見的君主的同時其他六國君主及比較昏庸,還有特別好的運氣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愛走了我的心碎了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