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珠寶媽287

    怎樣培養一年級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呢?我覺得最主要的是家長如何去引導孩子。

    一味的要求孩子要怎麼怎麼做?孩子比較難接受的。如果家長跟孩子一起來制定一個習慣計劃,一起互相監督著完成更容易一點!

    可以開一個家庭小會議,把對別人的習慣要求跟對自己的習慣要求都列出來!可以買幾張習慣養成的計劃表,也可以自己製作,跟孩子一起改變,一起努力,互相監督比只要求孩子如何做,來的更輕鬆點!

    還有我認為再好的客觀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不適合自己的都不是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要成就孩子,先讓我們做合格好父母!

    大家覺得我的觀點對不對呢?

  • 2 # 營養海賊團

    【2018-3-24文字648參謀長27】

    想要培養一個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習慣,首先,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生活習慣,生活當中,往往,家長自身的毛病是發現不了的,孩子也會跟著學,所以家長是一個,這樣的榜樣。

    說到這兒就來聊一聊,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能家長在打麻將,讓孩子學習,或者是家長在玩遊戲玩手機,孩子學習,這樣是完全不可能的,他的注意力會集中在你那兒,因為,你那兒的,事情更吸引他,學習往往是枯燥的一個過程,所以說,一年級的孩子,你要給他營造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讓他覺得學習是有樂趣的。

    在營養飲食方面也要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因為營養跟上了,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提高,養成任何一種習慣,都對他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每天可以讓孩子喝一杯牛奶,吃一個雞蛋,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努力樂蔬菜,優質的蛋白質,魚肉,禽肉,畜肉,等等,還有豆製品。

    這裡面不得不說一下,不僅僅是讓孩子吃,家長也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因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寫在身上,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會有這種壞習慣,那是因為家長沒有調教好。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另外一種好習慣就是讀書加跑步,讀書很寬泛,你可以讓他讀他感興趣的書,不僅僅是看課本的教材,還可以看他感興趣的一些漫畫書,名著書,一些故事書讓他養成一種靜靜的坐下來學習,或者是投入到一種境界當中,跑步運動可以讓她放鬆身心,在感覺壓力大的時候可以一次緩解壓力。

  • 3 # 愛閱童陽光少年成長營

    良好的習慣從每天的作息開始

    我有兩個孩子,並且開了一個小小的託管班,看到很多學生的表現,深深的體驗到,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

    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因為一年級習慣建立好,這會對整個學習的過程產生巨大的推動,而反觀習慣不好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有巨大的內耗,既浪費時間,也會對學習滋生厭惡感!

    所以如何幫助一年級的學生去培養習慣,是家庭和學校共同關注的話題!

    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正處在“玩童”轉型“學童”的關鍵,行為習慣的培養都要從最基礎做起。

    第一、習慣要培養好,就要從讓學生做得到,做得好的角度開始,簡單說就是容易做!第二、要注重家校合作共育:

    一般來說,孩子去到學校,我們充分相信老師、相信孩子,但是回到家裡,我們作為父母的就需要和學校在大方向上同步。如何做到同步呢,我認為要從學生的時間管理入手,你看學生在學校上課下課的節奏,讓學生一張一弛,在家庭中也是如何,讓學生有時間的節奏感!這裡有一張非常具有針對性的表格,可以說一表在手,習慣就有!

    當一個孩子在家庭的中,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有章可循的時候,習慣就會漸漸養成!

  • 4 #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現在的年輕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的確,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但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呢?我想先說生活習慣,因為一個人如果連生活都不會,又怎麼能好好學習呢?

    一、生活習慣

    1、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一個人有好的作息規律,不管什麼時候都能早睡早起,那麼他的自律能力無疑是很強的,不僅有利於孩子長身體,還對其品性的培養很有好處。

    所以家長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中午短時間午休。

    2、做事積極主動,獨立自主

    孩子從小就要讓孩子做事不拖沓,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動完成,不依賴家長和別人。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家長先給孩子示範,然後由扶到放,慢慢放手,讓孩子在鼓勵聲和表揚聲中愉快地學習、做事,自己穿衣服鞋襪,自己整理小床和小房間,自己收拾書包等。

    3、寬宏大量,助人為樂

    這既是一個人的品性,也是生活習慣。教育孩子遇到誰有困難時要主動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你當同學之間發生摩擦時要大度,如果被人欺負要及時告訴老師。

    4、禮貌待人,樂觀自信

    家長要教育孩子對人有禮貌,見了熟人打招呼,多用禮貌用語,真誠待人;遇到困難要有積極的心態,要能夠學著解決問題。

    二、學習習慣

    1、要讓孩子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聽的能力應該從嬰幼兒時期就培養,與孩子交流、溝通、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背唐詩宋詞。

    要告訴孩子別人說過時要看著對方,不能眼神遊離,要認真聽對方說話。要能抓住重點,能理解說話人的意思。

    2、要讓孩子養成說清楚的習慣

    孩子說話訓練是一個重點,從一開始就要讓孩子說完整、說通順、說明白。

    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說話能力,多與孩子交流,散步、坐車、遊戲都是與孩子交流的好機會,要按順序說,有條有理地說。

    按順序觀察事物,再說出來;與人交流要有禮貌地說,要把事情表達清楚,說通順。

    3、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多角度的。

    新課前讓孩子讀書是預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文章。

    新課學習時的閱讀是精讀、品讀。這時要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學習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知道有幾句話,幾段話。

    學習新課後的閱讀是複習。要背誦重點句段,積累語言。

    要讓孩子每天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思考問題、積累語言、體會作者的修辭手法、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4、培養孩子寫通順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對寫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把句子寫通順就可以了。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事情的結果怎樣?人物的心情怎樣?

    在寫之前可以先讓孩子說一說,可以嘗試著鼓勵孩子恰當地運用學過的詞語和句子。

    寫孩子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心裡想到的。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5、培養孩子做事專注的習慣

    做作業時,不能東張西望,要集中注意力,一次把一件事做好。聽課、寫作業都要注意專心。

    其實只要平常要求孩子做事專心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能認真寫作業,認真聽課了。

    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是培養孩子的重點任務,我們要花力氣與精力來完成。不光是孩子,家長也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努力學習,完善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家長。

  • 5 # 女兒的玩具

    好的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了,可是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段,這期間需要家長的引導,監督和配合。

    一、學習習慣。

    1、學習目的。

    家長應該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不得不承認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一件反人性的事,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明確的目的,人就容易鬆懈,容易迷失方向。

    周恩來總理年少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可以向先輩學習。也可以定一些小的目標,就像遊戲裡升級打怪一樣,完成眼前的每一個學習目標,最後成就一個學霸。

    2、學習方法。

    A、預習。

    預習第二天的課程。 語文可以通讀課文一遍,給課文自然段標序號,找出生字,試著拼讀,理解字面的意思,組個詞或者造個句。可以試著把課文的中心思想寫在草稿本上,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對不對先不要管。寫這個動作已經說明孩子有獨立思考了。

    數學也是可以預習的。一年級的數學比較簡單,認數,知道大小,多少,會排序,20以內的加減。學習數學要明白演算過程,多做練習題。

    B、認真聽講。

    透過預習,對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孩子更容易理解,吸收。當老師講到關於預習時遇到的難點,孩子應該更加專注地聽講,看看老師是怎麼講解這部分內容的。

    C、複習。

    可以回想老師是怎麼講解難題的,看看自己能不能複述老師講的內容。或者把自己所理解的,講給父母聽,如果講得很流暢,說明自己已經掌握這部分知識了。如果還是不能講下來,說明還有地方沒有弄明白。

    一年級的孩子講這個可能有一點難,可是多講幾次,他會熟練起來的。講多了,他的表達能力會提高,比讓他寫出來要容易些,因為一年級認的字不會很多。

    D、及時完成作業。

    為什麼要做作業?作業是檢驗掌握知識的程度,作業不能獨立、順利完成的話,說明學習效果不好。這個時候,不是加大作業量,而是反回去找找是哪些知識點沒有弄明白,趕緊補回來,千萬不要把這些知識難點越積越多。

    二、生活習慣。

    1、珍惜時間。

    愛惜自己的時間,也要尊重別人的時間,守時,不遲到,不早退,是基本的禮貌。讓孩子知道時間的可貴,時間像流水一去不復返。

    給他準備個鬧鐘,讓他安排好自己的作息,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家長監督他執行就行,不要強迫他怎麼做。習慣是自願養成的,不是逼迫而成的。

    2、尊敬師長,團結同學。

    尊敬老師,孩子才能聽得進老師所言所講,如果不喜歡老師,他怎麼可能聽老師的。有些家長可能對老師有一些看法,但這些負面的情緒,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來。真的有什麼意見,可以單獨和老師溝通。以免影響孩子對老師印象。

    為人友善,合群,友好的同學關係,也讓孩子更能安心學習。

    3、整理習慣。

    每次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位,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間。每次做完作業都要從頭檢查一遍,考試的時候才會檢查試卷。

    每晚睡覺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褲,鞋襪等物品,以免早晨的時候,慌慌張張、丟三落四的情形出現。

    孩子培養習慣,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多點耐心,多點鼓勵,擁有好習慣,指日可待。

  • 6 # 淺淺的教育

    我是小學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剛剛完成一年級的教學任務,對一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瞭解的。

    先從生活習慣開始說。

    (一)慢慢改變幼兒園裡形成的作息時間規律,向小學生作息時間靠攏。

    我們是公立小學。我們早上要求孩子7:30分到校。這比幼兒園要早一些。有早自習,一般都是老師帶領學生晨讀。晨讀20分鐘。7點50預備,8:00準時上課。每節課40分鐘。這比幼兒園每節課要嚴格得多。上午是11:30分放學。下午是1:30預備,4:00放學,夏季作息時間上午基本不變,下午往後推遲半小時。

    為了保證孩子8小時的睡眠時間,家長從現在開始規定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不能開學了後再去約束孩子。萬事都有個過程。現在慢慢養成規律化的作息時間。

    (二)教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文具。

    幼兒園裡我覺得以家長對孩子們們愛的程度,大都是家長幫助整理書包。現在培養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文具。教會他怎麼把書包裡的東西放的井井有條。按什麼規矩放,自己找書或者本時能夠很快的找出來。不要像有的孩子一樣,書包裡亂糟糟的,找個東西亂翻半天,拿出來的書或者作業本也是皺巴巴的,一看就是窩里窩囊的樣子。

    要保持書包的清潔,東西按次序放。上學前檢查書包,看有沒有落下的書本或者作業沒帶全的。不要天天出現不帶書或者不帶作業去學校的現象。

    (三)早起床,洗漱完畢後,要必須吃早飯。

    有的年輕家長和孩子都睡得晚,起的晚,快到點了才喊孩子匆匆起床,飯也不吃,就去學校。這樣的生活方式很不可去取。

    不吃早飯對孩子長身體很不利。再說了到了第二節課就餓的前心貼後背,哪裡還有心思聽課呢。早飯必須吃上一枚雞蛋。這樣又挺時間又有營養。可以帶著一袋奶。在大課間喝掉,補充下營養。

    下面談談學習習慣。

    孩子進入一年級學習後,也意味著真正的學習生涯開始了。有個良好的開端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一)每天去送孩子上學時,有的家長會說去了後好好學的話。這話有點空洞。孩子不知道啥叫好好學習。你要明確的告訴他,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許東看西看,搞小動作。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動腦筋思考。如果知道答案就快速的舉起小手,要老師知道你學會了。如果沒有聽懂的,當老師詢問誰沒有學會時,不要濫竽充數,要勇敢舉手向老師表明你沒有學會。老師會再次給孩子講述分析的。孩子要格外認真聽老師講述。如果還是沒聽會,回來記得要向家長回報這個情況。家長要根據孩子情況輔導,爭取每天都新學的基礎知識都不留死角,統統吸收消化掉。

    (二)回來寫作業的問題。

    一年級作業不會太多,但是必須在一年級培養成他良好的寫家庭作業的態度。要他認識到,每天的作業必須按質按量的完成。寫作業是他作為小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的任務。不能依靠家長。家長只是輔助孩子解決部分難題。

    回家後,可以簡單的喘息下,喝點水,上趟廁所,就開始寫作業。家長可以看看孩子的作業,大致估計下能多長時間完成,然後限定時間。不能從開始寫作業就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

    孩子不能每道題都要靠家長幫助。除非他有不認識的字。開始做的期間,家長不要過多幹預。自己獨立完成。不會的或者錯誤的在去個別輔導。

    (三)閱讀問題。

    從一年級開始,有的從幼兒園早就開始了。每天要進行閱讀。拼音版兒童讀物即可。要用小手指著讀。教他先看拼音後看字形。讀了一陣後,回頭在讀她讀過的,可以把拼音捂住,看她能否讀上來,會讀的可以用比圈起來,她發現自己會讀的字越來越多,也很有成就感,會更加喜歡閱讀的。加大了識字量,對於數學讀題理解題意是很有幫助的。

    (四)關於手機問題

    從一年級開始限制孩子使用手機。除非是老師在上面留有作業,週一到週五不許玩手機。週六日限時。不能心軟沒有選擇,否則所有的一切努力因為孩子迷上手機也就功虧一簣了。手機目前是孩子和家長們的最大的隱形敵人。讓我們愛恨兩難。家長做表率吧,如果你迷戀手機,瘋狂的玩遊戲,你咋去要求孩子呢,要記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想孩子是哪樣的,你就先做到,給他樹立個的榜樣形象。

    囉裡囉嗦的說了半天,就是希望每個孩子在一年級開始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學方法,這樣會受益終身。不是說你在孩子上一年級前給她灌輸多少一年級的知識。只要孩子努力學習,那還有什麼困難是孩子解決不了的困難呢。

    孩子們不應該負重前行,而是該輕鬆上陣。我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嗎?

  • 7 # 農家好貨

    培養孩子保護視力的習慣

    培養孩子正確坐姿的習慣

    培養孩子專注學習、作業不拖拉的習慣

  • 8 # 88595436

    沒上學的時候培養。四歲半到五歲左右開始。每天給佈置作業,畫張畫,做個小手工等等,等孩子可以抓好筆了,可以每天寫一行字,一個單詞等等,逐漸養成每天做作業的習慣。小學之前教數的組合與分解,有能力學有時間教的,可以教20 以內加減法,甚至可以教100以內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 9 # 有書教育

    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年級開始培養,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小學老師,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小學一年級的上學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做家長的一定要非常重視!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後,你陪孩子就很輕鬆了,甚至基本上不用陪了,否則你就等著孩子整個學生階段的雞飛狗跳吧。

    一、 良好的學習習慣

    1、先做作業再玩

    上午放學回家,如果飯已做好,先讓孩子吃飯,吃完馬上寫作業;如果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吃飯,給孩子十分鐘時間吃個水果或小點心,補充點能量,但注意別吃太多,然後馬上去寫作業。下午放學較早,也是給孩子幾分鐘吃點零食後就先做作業,做完作業後再玩。

    2、獨立完成作業

    做作業前先複習老師講課的內容,家長可以用各種方法口頭考核幫助複習。如數學說說數的組成與分解,怎麼用湊十法加減;語文把拼音和生字讀一讀,拼一拼,拼音和生字用手指書空寫一寫,寫對筆畫筆順。然後再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3、做作業時要仔細讀題目

    孩子不認字的時候家長讀完可讓孩子說說題目意思,題目能認一部分之後,要他和家長一起讀,家長只讀其中不認識的字。注意家長只負責給孩子讀題,不能幫助思考,讀完後要讓孩子自己理解題意。

    4、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一遍,孩子檢查後,家長只能告訴錯了幾題,不要直接指出哪題錯了。

    5、頭一天作業有錯的要先訂正好再做當天的,不要打斷孩子做作業。

    作業過程中碰到不會做的作業,要求孩子放在最後再問家長,而不要做一題問一聲。家長千萬不要盯住孩子寫一題說一題,打斷孩子寫作業,破壞他們的注意力,作業時間無形中拉長了幾倍,孩子越寫越沒自信,而且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壞習慣,產生厭學心理。

    有些孩子則養成寫作業特別慢的習慣,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就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要整頁重寫,形成依賴橡皮的壞習慣。

    6、教會孩子預習的習慣

    教會孩子預習一下第二天老師要教的內容。預習不是要孩子掌握,而是讓孩子對新內容有個初步印象,課堂上可以更快跟上老師的節奏,家長要慢慢地指點。

    二、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從一年級起,生活上就要努力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早晨起床後,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吃早飯,自己背好書包準備上學。

    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孩子自己整理,開始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家長要有耐心,指點孩子怎麼分類,怎麼擺放,先做示範,手把手地教,再讓孩子做一做,多重複幾次孩子就會了。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慢動作,就會擔心時間來不及,忍不住包辦代替。偶爾為之還可以,經常這樣就會行成壞習慣。怎麼辦呢?

    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早上會磨嘰的,提早叫孩子起床,整理書包慢的,晚上整理好再睡覺,並告訴他多用了多少時間。一段時間後,他對時間有了感性認識,自然會加快速度。

    如果還慢到來不及吃早飯的,偶爾狠心讓孩子體驗一下餓著肚子上學的滋味,也是能讓他印象深刻的。

    除了整理書包,還要教會孩子把書包和學習用品、玩具分門別類的擺放在固定位置。

    三、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家長

    1、家長要狠心,有長遠目標,不要只看眼前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心疼孩子,學習生活什麼都包辦了。等他稍大,想讓他自己做時,孩子已經養成依賴習慣,什麼都是家長的事了。要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個“懶”家長,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2、家長要有恆心,孩子的好習慣至少要一個學期的訓練。

    3、家長要有耐心,愛孩子就要耐心陪伴孩子,不要一個月不到就放棄了,甚至有的家長直接就說:我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4、家長陪伴要用心,孩子做作業,家長可以看書,做家務,工作,就是不能做在孩子眼裡是“玩”的事情,如玩手機等。不管孩子幾年級,都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遊戲!

    5、家長之間還要協調好,誰做家務,誰輔導孩子,不要互相推諉。特別是孩子作業還要家長讀一題寫一題的最初兩個月,是一定要有一個家長全程陪同的。當孩子自己會讀題目以後,家長可以在孩子寫作業時,坐旁邊看書。作業完成後,還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書,從小起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家長費心,但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好習慣將是受益終身的!

    文 / 有書肖瀟傻灑2018

  • 10 # 超級爸爸

    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一年級,是人生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幼兒園的性質更多是讓孩子適應從家裡到學校的環境轉變,從開始的分離焦慮,哭喊到能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玩耍,上課能安定下來,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午餐午睡等等。

    它是孩子接觸社會的第一步,作為家長更多的關注在於情緒上的適應。但到了一年級,這個重點關注就需要發生改變了,這就是孩子的學習擺上了日程,那麼,怎麼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 首先是克服內心的恐懼,才能激發內心愛學習的興趣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到了一年級,就變得磨蹭起來,做事情拖拖拉拉,也慢慢有自己的想法和小情緒。

    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從幼兒園幾乎沒有作業,到一年級一下子三門作業,如果孩子內心沒有建立起真正的自信,是很難一下子應付得了這“三座大山”的,對於那些平時本來就很少看書,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來說,更可能是這樣子。

    就連書包一下子都多了好多書本,甚至要用拉桿箱式的書包來減輕肩膀的負擔,孩子能不恐懼嗎?但做家長的,卻未必能察覺到這一點。

    2.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建立自律精神

    從一年級開始,不僅僅課本和作業多了,課外活動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加上父母給報讀的興趣班等等,那麼孩子其實一整天都被安排得非常滿的,時間的安排也是訓練孩子學習的一種能力。

    只有時間安排得妥當,他才能自如把這些完成,否則,是很容易成為作業和活動的奴隸的,為了完成而完成,而且還可以被忙得喘不過氣來。

    3.閱讀習慣最不能欠缺,是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

    不管小孩子喜歡讀什麼書,在這個階段,要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就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憑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解決它。

    人類的知識和思想浩瀚無邊,如果能早早建立這種閱讀習慣,那麼孩子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眺望到更遠的遠方,這反過來也會激勵他進一步探索世界的熱情。

    克服內心的恐懼,培養自律的時間觀念,愛上閱讀探求新知。我認為這三個習慣對一年級的孩子的學習,是有莫大的幫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鬥戰神寵物怎麼技能槽|寵物怎麼技能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