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財經

    作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真不這麼認為。

    2018年十大高薪行業排行榜,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排名第一,銀行排名第九,保險排名第十,整體來看,泛金融行業確實是收入較高的行業,但是月薪也不過萬元左右,靠著這點工資就能實現財富自由?這有點痴人說夢了。

    當然,在金融行業工作,能夠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識,更能知道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我理解的財富自由,需要達到以下三個條件。

    一、不為錢而工作,如果有一天你可以不為錢而工作,而是為了興趣而工作,或者乾脆不工作,那麼你離財富自由就不遠了。做金融真的能攢夠不用工作的錢嗎?上面已經說了,不能。

    二、保持淨現金流入,就是收入大於支出,做金融的人,日常開銷也比較大,別的不說,做金融的頂級的一般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工作生活,房子的支出,日常的支出非常大,即便攢夠了不用工作的錢,一旦失去工作,想保持淨流入,是件非常難的事。

    三、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什麼是被動收入?就是什麼都不做也有收入,如果說工資收入是主動收入,因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獲得收入,那麼像存款利息、投資收入、房租等都算被動收入,也就是躺著賺錢,假設有一個人有1000萬可投資資產,投資按月付息年利率3.6%的大額存單,每個月也有3萬的收入,那麼他就算不工作,如果每月開銷低於3萬元,那麼就算實現了財務自由。在金融行業工作,本身就跟就被動收入沒什麼關係,靠工作攢夠能產生被動收入的本金也很難。

    所以,與其說金融行業最能實現財富自由,不如說創業做生意,這樣才能迅速獲得大量的財富,比較財富自由,主要靠的是財富的多少而非理財技術。

  • 2 # 財商路人蟻

    1金融圈混的是資歷和背景,普通人在金融行業也得慢慢熬,才能走進管理層,而且是一般金融機構,國家級別的金融部門別想,金融業說小點是一個玩錢的行業,說大點那就是國家的錢袋子。普通人可以透過努力獲得高薪工作,看著高大上體面,實際背後的辛苦付出是看不見的,有些金融從業者,趕上金融行業擴張,可以在行業裡賺很多錢,或者出去創業,趕著風口,實現財富自由也是可以的。但這不是你自己多牛逼,而是做了一隻風口的豬而已。

    2這十年的金融擴張,就是一次財富的洗牌,金融公司遍地開花。我也曾趕著這個風口,去創業,搞的不溫不火,現在又重新迴歸職場,往理財師的方向走,服務未來3億中產階層。

    3 這十年裡很多不懂金融的小白,跟著行業風口趨勢進入金融行業,把握到了機會。創業致富。有些經驗的金融人士敢於出來的,跟著趨勢創業的很多也實現財富自由,也有很多人走上了坑蒙拐騙的路子,最後自食其果。

    418年以後開始降槓桿,監管金融,防止泡沫,可以說已經過了風口期了,現在進入金融行業就不要想著賺快錢,找一個方向學習,積累,專業化,未來隨著中國城市化推進完成,這個國家的中產階級的財富管理和老百姓金融理財需求的爆發都是未來風口機會。

  • 3 # I撈

    很多人都把眼光投向金融市場來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股市實際上是個多變的盈虧不定的市場,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根本不能控制,所以鑑於這種風險,我覺得投資他人公司成為股東更穩當,根據投資額的大小你可以成為大股東或者小股東,最重要的是你有可能對公司的運作有發言權,可以參與公司管理,這樣一個眾籌的平臺,大家都在為公司的前景努力,未來好你的收益也就穩步增長了,幾年後也許你就早早成為了財富自由人,比在股市反覆總結虧損經驗更節約時間成本。如果某天你投資的公司能上市了,那你就會一夜之間成為富豪。

  • 4 # 會計梵納斯

    偽命題,邏輯錯誤。實現財務自由可以有很多方式,從事金融行業只能說有可能有機會,個人認為也不是最好的選擇。(潛臺詞:如果知道了通向財富自由的道路,我也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誠然,金融行業平均月薪較高,領跑全行業,東方財富網在2019年上半年全國各大行業平均月薪排名中,金融行業從業者薪資最高,是唯一月薪過2萬的行業。但不要被這表明資料欺騙,這只是平均水平,大多數金融從業人員也是低收入人群,肯定拖了後腿。

    廣義上,金融業大致就業方向及領域一覽:

    1、銀行金融機構: 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大型集團財務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外資銀行駐國內總、分支機構等。

    2、公募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投資管理公司;

    3、信託公司及信託投資諮詢公司;

    4、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信達、東方、長城、華融;

    5、金融租賃公司;

    6、汽車金融公司;

    7、貨幣經紀公司:上海國利貨幣經紀有限公司、中誠寶捷思貨幣經紀有限公司、上海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平安利順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天津信唐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8、保險公司:人身險、財產險、再保險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9、消費金融公司;

    10、中央(人行)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金融監管管理機構;

    11、保理及貸款公司;

    12、各類交易所或交易結算中: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等

    13、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14、公務員序列: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15、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16、證券公司及承銷保薦公司;

    17、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18、會計、審計事務所及資產評估公司;

    19、證券市場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

    隨著金融業行業迅速發展,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成為最為熱門的行業。尤其是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金融機制的改革,民營的金融機構、保險機構也會在增加,金融業確實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近些年以來,中國金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對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需求迫切。

    因此,金融行業就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階市場,例如市場研究分析、基金經理、投資經理、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從整體上看,雖然職業前景普遍看好,但根據實際就業情況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金融圈鄙視鏈:

    對沖基金(Hedge Fund)> 私募(PE/VC) > 公募(MutualFund) > 投行(Investment Bank) > 戰略諮詢(Consulting Firm)>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 > 四大(Big 4) > Others

    在講究買方和買方,甲方和乙方的金融行業,薪資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因為機構種類多,有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資管公司(銀行資管、券商資管、信託資管、保險資管等),薪資差距是很大的。私募基金看老闆,老闆不捨得分錢一毛不拔,獎金都是說說而已;老闆大方那你就發達了;公募基金差距也比較大。

    北京某私募的投資總監 ,“投研薪酬採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說,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麼好做,百裡挑一。”

    上海某私募研究員:“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掙得多,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後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乾了。”

    “至於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後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於後臺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另外即使一個基金內部,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和明星基金經理差距都極大。

    歸根結底,金融行業也是一個明星行業,想吃好金融這碗飯,你得把自己修煉成明星!

    最終檢驗就是你能否透過交易賺錢,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如何在融透過程中賺錢才是王道。

  • 5 # 淡淡禪風

    財富自由指的是你不用從事主動勞動,被動收入就足夠支撐你的日常支出,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下,還有足夠的資本可以自由的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去,這就算是財富自由了,簡言之,不會金錢操心時,就實現了財富自由。實現財富自由關鍵看被動收入,金融行業是最好的選擇嗎?還真不是。

    首先,被動收入不只是存在金融行業

    獲得被動收入的途徑雖然不多,但也不是太少,比如常見的有:

    1.出租資產 房屋、店鋪等,收取租金,當然這需要一定的原始資金。

    3.企業型資產 透過投資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4.投資股權 靠分紅獲得更多的財富。

    我們可以看到,被動收入的途徑雖然也不少,穩定的如出租資產,但需要原始資金,要不然自己繼承所得;智慧財產權,要自己具備一定的特殊能力才行;對於這兩類人來說,根本不用參與金融行業,一樣可以實現財富自由,而且很大機率會比進入金融行業的後果更好,因為金融行業是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後面兩類人就前途未卜了,經營的好,投資標的選擇正確,確實能實現財富自由,但同樣,經營的不好,就有可能破產。因此,金融行業並不是最好實現財富自由的選擇。

    退一步說吧,世界上有多少人真正實現了財富自由,還是不要做這些白日夢了,踏踏實實工作才是真,有了原始資金後才有實現財富自由的本錢,雖然說靠工資很難實現財富自由,但可以讓你擁有一定的原始資金積累,你們怎麼看。

  • 6 # 遁逃者

    一、先來了解下財富自由的人都是哪些人?

    年中的時候,招商銀行和和貝恩公司聯合釋出了《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到197萬人。如果單以財富絕對數值論,這些人基金可投資的資產都能有1000萬以上,如果加上不動產和其他資產的話,應該基本上都算是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了吧?

    那麼這些人都是什麼行業的呢?

    報告同樣顯示:高淨值人群在行業分佈上,約30%為戰略新興產業(資訊、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18%為製造業,10%為金融行業。

    金融行業人數佔到了10%,這個比例應該說已經非常高了。如果進一步分析的話,我們會看到這些人群的職業情況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富二代和職業投資人之外,最為明顯的兩大群體,一類是創富一代企業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業者,另一類則是企業的高階管理人員,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各類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或者合夥人之類,隨著國內和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他們擁有了大量的財富。

    所以,如果逆向分析的話,我們完全認為金融行業的確是實現財富自由的一個非常好的行業。

    二、金融行業為什麼更容易產生有錢人?

    在經濟學裡,有一個著名的“洛侖茲”曲線,曲線的意思是:財富不是平均地掌握在人們的手中,錢在有錢人手裡。所以賺有錢人的錢更容易,而金融行業其實就是在賺有錢人的錢,金融行業天生就是嫌貧愛富的,因此金融行業整天跟富人打交道,賺錢也就更容易些。而金融行業在薪酬排行榜上歷來是數一數二的。

    那麼說到金融行業裡,哪些崗位是最容易實現財務自由的呢?按我的經驗,除了創業的老闆和極少數職業投資人之外,私募基金合夥人、管理人,投行資深的投資經理、分析師、保薦人,基金經理、資深的保險銷售人員,以上所有單位的中高階的管理崗位,都是收入相對比較高,容易實現財務自由的。

    三、新興行業才是造富最快的

    統計表明,高淨值人群約30%為戰略新興產業(資訊、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這個在行業比例是算是非常高了,但是這些行業很多人並不完全以上是靠企業發展快帶來的利潤分紅就富起來的,大多數是趕上了資本市場的風口,這幾個行業都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企業IPO會得到政策傾斜,這些公司一旦上市成功,很多富豪就會被批次造出來了,說到底,還是離不開金融行業啊:)

  • 7 # 社長財經

    實現財富自由金融行業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所有人的一種錯覺。大部分人認為跟錢的距離越近,越容易實現財富自由,其實任何事情想要實現財富自由,首先要從自身做起,選擇適合自己從事的行業。其次,全力以赴的投入。最後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主見。這樣才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

    資本市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進入金融行業;如果你恨一個人,你也讓他進入金融行業。”

    明顯我們可以看到金融行業能讓一個人快速致富,也能讓一個人快速負債。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金融行業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一定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在金融行業中,我們經常聽到以小博大造就夢想的故事。這使得當前處於困境中的人們,對金融行業抱有了更多的幻想。這也是導致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眾多的關鍵原因。

    因為在金融行業當中,你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體力勞動,只需要付出相對的腦力勞動,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

    很多投資者認為自己付出的腦力勞動,獲取了市場中的利益。其實在金融市場就是資產再分配的一個過程,並沒有產生多少的高額利潤。

    比如說當前資本投資市場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已經是非常可觀的利潤。然而很多投資者的追求,並不能是8%的收益率就能夠滿足的。

    投資者希望把錢存在銀行,能夠獲得10%的年化收益率。把錢投入股市,希望一年之後能夠獲得3~5倍的收益率。把錢投進期貨市場期望短短的半年時間能夠獲得幾十倍的利潤。

    然而這樣高額的回報率在資本市場屢見不鮮,也能夠做到。但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能夠達到這樣高額的收益率回報。

    所以投資者永遠要記住,在資本市場當中,永遠是行家在賺。透過資產再分配之後,20%的人瓜分了80%投資者的財產。

    一定程度上來講,金融行業想要實現財務自由要比其他行業實現財富自由時間段,見效快。

    金融行業風險不容忽視。

    雖然透過金融行業可以獲得較高的回報率,但金融投資行業的風險,伴隨著回報率的增長而增長。

    想要獲得高額收益,就要承擔相應的高額風險。在風險的角度來講,高收益,並沒有相對的低風險。這一點和我們體力勞動非常相似,你付出多大的回報就會有多大的收穫。有時候你付出的回報越大,反而收穫越低。

    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是市場的錯,也不是你的錯,而是當初選擇的錯。可見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在資本市場也是非常管用的。

    綜合來看金融行業的風險,相對於其他行業都要高。剛進入金融行業的投資者,屬於風險厭惡者,隨著投資時間的增長,慢慢的投資者變成了風險偏好者,這也是投資者成熟的一種表現。

    當進入金融行業的所有投資者明白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微妙關係之後,才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或更高的收益率。

    所以,如果你愛她,你就讓他進入金融行業,如果你恨他,你也可以讓它進入金融行業。也許他在金融行業能夠成功。

  • 8 # 大海侃股

    實現財富自由,金融行業是最好的選擇,你覺得呢?

    只能說為了實現自由,金融行業是其中的一個選擇,由於金融行業離金錢最近,基本做的是以錢生錢的生意,所以給大家一個錯覺,覺得金融行業最容易實現財富自由。

    其實大家看到來錢快的,大多都是不正規的所謂金融行業,例如p2p,網貸公司,中小擔保公司等等,這些公司透過高利貸,非法放貸,非法集資,暴力催收等手段快速積累了財富,一時之間讓人眼紅,不過大多最後都是眼看著他起高樓,眼看著他樓塌了!結局都不太好。

    正規的金融行業都是穩紮穩打,逐步做大的,很少有一夜暴富的。即使有的投行,因為做了某些公司上市而獲得鉅額利潤,那是先期投入了無數的人財力,才獲得的一次性收入。相對來說,在金融行業,如果業務做得非常好的話,財富的積累還是很快的。但是和任何行業一樣,能成功的都是少數人。

    另外,我覺得透過網際網路和服務業也非常容易實現財務自由,這從我們國家的首富馬雲和馬化騰都可以得到結論,而服務業,在國家的產業裡面佔的比例會越來越大,而且相當一部分的服務業是電商取代不了的,例如幼兒園,美容院,養老院,殯葬業,等都是相對利潤較高的行業,做得好的話,容易積累相當的財富。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是靠賣墓地而實現財務自由的。

    總而言之,只要做到各個行業的頂尖位置,就容易實現財務自由,並不能簡單地說哪個行業容易實現財務自由。

  • 9 # 莫吝

    作為金融從業者來說,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兒片面

    要論賺錢多的行業,金融行業可能確實算一個。但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跟網際網路相關的職位工資其實也不少,甚至更多

    再就是金融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從業的時候就會發現需要了解、學習很多,所以這個行業需要你有高度的自覺性去學習,不斷的補充,才能活下來,進而獲得很好

    當然,金融行業有風險。跟其他的行業不一樣的是,這個行業存在門檻,很多職位需要你透過相應考試才有應聘的資格。而因為跟錢打交道,風險也就很大。

    說不定哪一天,你幹著幹著就被警察叫走問話,說你違法了

  • 10 # 三人聚眾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即並不存在最好選擇的說法,要不你可推敲一下——假如金融行業是最好的選擇,那麼還有人會傻得去選擇其他行業嗎?

      當金融行業都是大家的選擇時,供應大於需求,金融行業收入必然下行,然而現實生活中並非這樣,反而金融行業平均工薪最高,結果就是金融行業的需求大於供給——更難財富自由。

      也就是說,你反過來推敲,要實現財富自由金融行業反而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市場需求大於供給,工薪才提的上去,而要想實現財富自由,工薪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的是創業。

      然而,企業的存活率不足2%(存活10年以上),即死亡率高達98%。即使能夠存活下來,成為那麼2%,你還不能成為財富自由的人——目前中國大陸擁有600萬可投資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為142萬戶,而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中國有4.3億戶家庭,佔比僅為0.33%。

      你也可以反觀現實生活,有錢的誰是真正從事金融行業出身的呢?中國富豪榜前50名都找不到。原因在哪?一、中國金融行業發展較晚;二、金融行業監管嚴厲;三、對金融從業人員限制較多,幾乎只能按層級拿工薪,並不能創造爆炸性的財富。

  • 11 # 一元合作社

    你覺得是,說明你處於金融的初級階段。對它充滿希望,認為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只需要電腦網線,加資金,沒事的時候點一點,就可以一個人實現創業的道路,走向財務自由。

    隨著你的交易經驗的積累,你對於市場的認知加深,你對交易會感覺到越來越難,實現只是一個夢想、空話而已。

    我自己走了7個年頭,可還是沒有走出來,一方面是資金的虧損,另一方面是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在當代的年輕人中,接觸當代人都接觸過的東西,比如網貸,比如網賭,比如炒股,期貨,等等,這些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翻身真的很難。

    自己的人生軌跡,我想一輩子都無法翻身,真的應該做一個平平淡淡的人,才能夠有一個好的結局。

    金融市場,做自己的理財分析師,這個是一個沒有任何問題的路子。這個是我們一直努力前行的方向。我自己也不會放棄,因為千絲萬縷,難以割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下雷峰影片的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