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像什麼都知道的小周

    魯迅先生的作品被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思想界所推崇,至今魯迅研究仍然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成為日本解構封建傳統的一把利劍,哀嘆日本無什麼不能產生像魯迅這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的作品也是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思想啟蒙讀物。

  • 2 # 使用者8272861878303

    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南韓、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戰後至今,日本的魯迅研究學者大致可以分為四代。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竹內好。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丸山升、伊藤虎丸、木山英雄、丸尾常喜諸位。第三代的主要人物有藤井省三、尾崎文昭、長堀祐造、代田智明等人。第四代是60後,還看不到什麼代表人物。

    日本學者研究魯迅:

    一是重資料。無論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還是研究文藝思潮、文學運動的,都是如此。不像中國的文學研究界,有的偏重資料,有的偏重理論分析。

    二是研究物件專一。像丸尾常喜先生,他把民俗學視角引入魯迅研究,寫了《人與鬼的糾葛》;長堀祐造許多年專心研究魯迅和托洛茨基的關係,出版了《魯迅與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在中國》,質量很高。

    三是問題意識鮮明。比如竹內好,他透過研究魯迅來重新認識什麼是東亞的“現代”,認為中國的現代比日本的現代更有主體性。丸山升則注重魯迅的革命思想和中國革命問題。

    這兩位的魯迅研究有深度,而且將魯迅納入了戰後日本的思想界,所以日本魯研界有“竹內魯迅”和“丸山魯迅”之說。

    四是注重魯迅和日本的關係。《摩羅詩力說材源考》就是考察青年魯迅和明治末年日本文化的關係。伊藤虎丸的《魯迅與日本人——亞洲的近代與“個”思想》也是如此。魯迅和日本作家如夏目漱石、森鷗外的關係,藤井省三的研究成果最多。

    30年前他就出版過《俄羅斯之影——夏目漱石與魯迅》,去年又出版了一本《魯迅與日本文學》,連村上春樹與魯迅的關係都研究到了。

    擴充套件資料:

    日本研究魯迅的學者在思想上基本屬於左翼,就對中國的態度而言則是親中派。日本的主流思想,戰前是脫亞入歐,戰後在美軍佔領下搞民主化,依然“歐美志向”。這種大環境中,中國研究者基本是反主流的。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大學的中文專業師生自稱“少數民族”,有點自嘲的味道。中國改革開放、國際地位上升之後,情況大為改觀。學中文、研究中國的日本人增加了,“少數民族”的陣營也壯大了。

    總體上看,戰後四代日本學者的魯迅研究,大趨勢是逐漸學院化,思想因素在減少。這與70年代之後泡沫經濟的發展、左翼思潮的衰退有關。魯迅在60年代的日本影響很大,那是安保鬥爭的時代,竹內好成為思想領袖。

    90年代之後,魯迅的影響力逐漸降低,與大的社會環境有關,現在的中國也一樣。日本第四代研究魯迅的學者尚未出現竹內好、丸山升、藤井省三那種型別的,原因當在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怎樣理解“群眾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