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98895345900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在學習時時常的複習學過的知識,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瞭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逾越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裡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22、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多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音樂的創造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並告訴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 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把實行仁道當做自己的任務,不是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能罷休,不是也很遙遠嗎? 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 孔子說:“到了最寒冷的季節,(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4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奉行終生?”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 子夏說:“做官有餘力時就去學習,學習能夠遊刃有餘時就去做官。”

    4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44、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譯文 孔子說:“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團結兄長,卻在外邊經常以下犯上,這種人很少;不犯上,卻作亂的人,從來沒有。君子應該守本分,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才是天地正道。尊敬父母團結兄長,這是做人的根本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首烏含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