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英子頭像社
-
2 # 使用者3864480837645
兒媳婦的父母、姑爺的父母去世,兒女親家雙方是不能見面的,至少天津是這個風俗,只限親家雙方本人,其它的姻親家屬可以前去弔唁。
-
3 # 紅豬頭
我公公過世,我母親是去弔唁的,重病時也去看望過,不過我們住的不算遠,我母親是上海,公婆是江蘇常州的,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去一次,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弔唁,那就打個電話,和對方說說親家在世時的兩家的過往,勸勸對方家人,另外按照當地的風俗送點錢。
-
4 #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談談我們德州當地的做法吧,風俗都是農村,也許別的地方,特別是城市,不這樣。
女兒的公婆以及家族比較親近一點的長輩過世,會有她家族的人專門報喪事給孃家人,孃家家族的晚輩媳婦,要一起拿著燒紙去,方言叫掉望,大概是悼亡。比如我姑姑的公公去世,媽媽,嬸嬸,大娘,堂嫂等20多位晚輩由叔叔開車帶著去。等到出殯那天,還要去四位或者更多人,孃家人必須得去,還要給姑姑帶去她披的麻,當然現在是一丈多的白布。隨禮錢的,多少按照民俗習慣。 姑姑那邊的近親,比如姑父的叔叔大爺之類,也是如此。
如果是家族有人去世,血緣關係比較近一點的媳婦,都要通知她們孃家。比如我爺爺去世,媽媽,嬸嬸,弟媳婦,還有多位堂嫂等人的孃家人,出嫁女兒的婆家人,都要先拿了燒紙來悼亡,出殯那天來的人數比較少,都是關係更近的。
如果是很遠的孃家或者婆家,能夠趕過來的,一般也來人,不過都是晚輩。家族媳婦的孃家有人去世,她們會自己到家族每家告訴,磕頭。家族媳婦去她孃家悼亡。
親家公,親家母之類的一般不親自去對方家裡。
古代家族聚集,山東又是禮儀之邦,講究禮節,原來出殯棺材都是木製,人越多越好辦事。
現在有些人遠嫁遠娶,很多風俗就不那麼重視了。
農村原來有停靈的民俗,等著大家看最後一面,祭典,現在城市都是直接殯儀館,很多事情,簡單化。
有些民俗,註定消失。迴向眾生,離苦得樂!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3週年。
-
5 # 新疆吾愛
現在電話通訊十分方便,得知親家過世的訊息,路途遙遠又去不了,建議你先給親家那邊的親人打電話表示慰問,隨後說明自己的感受,如太突然了、很震驚傷心什麼的,以及不能親自去弔喪的原因。電話中,多緬懷一些親家的好,還有教育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女婿或兒媳婦)繼承了她(他)的優點長處等。要明確表示親家不在了,自己會做到長輩的責任,更多關心女婿或者兒媳婦,讓親家的親人放心,老人不在了,兩家人的親情不會斷,還會更深。
回覆列表
如果你也有親人離世的經歷,你也可以和她分享一下,告訴她,你現在的心情我最懂,因為我也曾經……然後把你當時難受的情緒表達出來,讓她產生心理共鳴,這樣能夠很好的拉近你們的心理距離,覺得你懂她,無形中讓女生形成了依賴。
總之,親人離世是很敏感的事情,要根據關係熟悉程度去安慰。